酒精中毒轻者脸红、重者当心猝死!很多人对酒精猝死持否定的态度,依旧认为是研究者在胡侃,毕竟酒文化在中华大地已流传长达5千多年的历史,想要在一朝一夕让群众认识到酒精猝死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彻底放弃饮酒的行为仍然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规避饮酒带来的猝死风险接下来我想从酒精进入体后的代谢过程、引起的相应酒精过敏反应、以及酒精中毒猝死的机制等层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番。酒精的代谢过程
一口醇香,入口棉柔,几乎是所有酒爱好者最喜欢的口感。但无论酒质优劣,都改变不了酒精摄入后必被代谢的事实。
与其叫做酒精过敏不如叫做酒精中毒,我们在日常聚餐看到滴酒就脸红的人群一般都是酒精中毒所致。除脸红以外躯干四肢以及全身皮肤均会表现出潮红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体内乙醛的积蓄导致中毒而引起。
酒精中毒的根本原因:在亚洲人群中我们普遍的在产生乙醛脱氢酶以及乙醇脱氢酶的基因上发生变异,或许大家对这种变异并不是很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以给大家一个量化的理解。在编码乙醛脱氢酶的ADH2基因中,当基因片段上的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后,这个位置决定的氨基酸序列便也会跟着发生改变,在基因中的rs1229984(单核苷酸多态性,代表位点在基因上的位置)当决定编码精氨酸变成组氨酸以后, 其代谢乙醇的速度是之前的四十分之一。
而在亚洲人群中编码乙醛脱氢酶的基因ALDH2中的rs671位点也常发生变异,这个位点的变异使得部分亚洲人在代谢乙醛能力上丧失了40%的水平。这种变异意味着我们体内有关乙醛脱氢酶的储蓄量与中和乙醛的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与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人相比,存在变异的人群大量摄入酒精后进入肝脏的酒精会被乙醇脱氢酶源源不断的转化成乙醛而堆积。
乙醛与乙醇类似也具有水溶性性质,如果没有被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及时代谢,积蓄的乙醛会很快入血。入血后乙醛会促进全身血管的扩张,导致包括脸部甚至全身皮肤发红。这种面红耳赤的潮红感就意味着你的机体正在被乙醛所毒害。这种毒害不仅仅是躯体外观的表现,严重的时候会随着乙醇与乙醛的堆积威胁大脑中枢神经、肝脏、甚至心脑血管发生严重的损伤导致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如果此时患者不及时进行抢救药物干预很容易发生猝死。
急性酒精中毒猝死的类型误吸:引发急性乙醇中毒毒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领导陪酒高估自己的酒量在摄入过多的酒精后呕吐,而在呕吐的过成中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患者窒息而亡;亦或者具有刺激性的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进而引起心脏骤停。这两种类致死方式在临床上也叫做误吸,排在急性乙醇中毒猝死的第一位。而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有:
1、 头孢菌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含头孢类药物此类药物中以头孢哌酮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最多,最敏感。
2、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
3、 其他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灰黄霉素等。
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常见于饮酒者在昏睡过程中发生,过度昏迷的患者在长期不活动的部位很容易出现缺血坏死的现象。大家不要觉得不可思议这些现象多发生在长期酗酒者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发生。大量长期的摄入乙醇与乙醛类物质可以导致肌细胞的线粒体受到损伤,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间的运输引起细胞损伤。当患者醉酒清醒在接触肢体压迫的同时坏死的肌肉组织会释放大量的坏死物质进入血液,首当其冲的便是肾脏,坏死物质会导致肾脏肾小管堵塞从而引起急性肾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如果戒酒很难实现那么在饮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致命的三点:
警惕双硫仑反应:我们在服用抗生素类或者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的基团等成分药物之后一定要杜绝含有任何酒精成分的摄入。例如服用头孢哌酮这类药物期间用药后的5天内皆不能摄入酒精,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酒类的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甚至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在处理皮肤的时候也不可以,一旦摄入酒精就必定会导致乙醛的体内堆积引起乙醛中毒。轻则头昏、重者威胁生命。酒精过敏也叫做酒精中毒,在不明确基因缺陷突变与否的情况下面部躯体的潮红很可能就是你乙醛中毒的现象,除此以外头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等也是中毒的常见现象,严重情况饮酒者很可能会因为心律失常、横纹肌溶解、甚至心力衰竭、脑出血而猝死。因此短期内戒酒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酗酒绝不推荐无论何种预防酒精中毒的措施都远远比不上戒酒来的更为直接,所以为了你的生命安全从即刻开始放下你的酒杯把酒戒掉吧。
一个人喝过酒之后,酒精进入人体,酒精的成分是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乙醇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转化为乙酸,被人体代谢掉。
酒量的大小,和是否发生酒精过敏,跟体内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有关系,乙醛脱氢酶少的人酒量就小,也比较容易发生酒精过敏。
酒精过敏一般发生在饮酒后的30分钟左右出现,主要症状有:
1.面部和颈部皮肤潮红、眼睛充血、心率加快等表面症状。
2.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少数人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断片儿”直至过敏性休克。
3.严重者会出现刺痒、皮疹,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如胸闷、气短、喘息甚至哮喘。
1.禁止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时,因为胃里没有其他食物,酒精吸收速度快,容易导致醉酒的发生。
空腹喝酒,酒精更容易对胃肠道产生伤害,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喝酒前最好先吃一些食物,可以减慢酒精吸收的速度,稀释酒精的浓度,保护胃粘膜不受到损伤。
2.喝酒时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饮料中的糖等成分会加快酒精的吸收。
3.不要把白酒、啤酒、果酒等混在一起喝,混搭的酒成分复杂,有很多人适应不了,容易醉酒,导致过敏。
1.辣椒类:喝酒时不要吃太多辣椒类刺激性强的食物,刺激性食物本身就容易导致过敏,出现皮肤潮红、瘙痒、长痘等现象,喝酒时吃这类食物只会加重过敏症状。
2.海鲜类:吃海鲜时喝酒容易出现过敏,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也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
所以吃海鲜时尽量不喝酒或者少喝酒。
3.豆制品: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豆制品属于发物,喝酒时不易多吃。
一旦发生酒精过敏,如果情况严重,首先选择及时就医。如果轻微的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多喝水:多喝水可以稀释酒精浓度,加快酒精的代谢,对于缓解酒精过敏很有帮助。
2.喝酒后别忘记吃些主食:喝酒之后,要吃一些比较好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疙瘩汤之类,可以使胃里尽量饱满,帮助稀释酒精。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可以为肝脏解毒提供原料。
3.喝酒后洗个热水澡,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酒精随着汗液快速排除。
从健康的角度,不提倡多喝酒,一旦喝多对身体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不喝酒或者少喝酒,才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