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酒厂,包含用粮食发酵、烧烤蒸馏、酒质勾兑调味三大环节。无论空气环保标准控制多严格,酒厂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酒糟味飘出厂区。而且遇上闷热微风天气,这股味道非常浓。
现在讲一个酒城的相关故事。
我住在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附近,该厂虽然已整体外移,但仍有生产车间在市区内,因为那里有已使用千年的老发窖池,是酒厂的传家瑰宝,不可能搬迁或废弃。
市民常年呼吸着带有酒精分子的空气,大概已经麻痹习惯,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我滴酒不沾的母亲,只要从外地来到我家,呆不上几天就非要走,究其原因,她说空气中酒味太浓,让她感到极不舒服。
有人脑洞大开,说这是否涉及酒精污染(影响市民健康)?我的回答是;国家没有酒精污染空气的环境标准(我在环保局工作)。而有污染控制标准的事宜,剑南春酒厂都已花具资严格做到。包括;烤酒弃煤用气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排放,有机废水集中厌氧处理达标排放,酒糟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移送饲料加工企业全部回收,运进粮食、运出酒糟和酒产品的汽车都绕开城区道路行使等。
还有外地“酒鬼”调侃,你们(本地人)真有福气,每天免费享受美酒气味。
至于题主说的那种产量很大的酒厂,应该属于“三无”企业,即;没有粮食运进,没有烧火烤酒(或者有烤酒设施设备,行话称“xx排火”,但多是摆设),没有酒糟运出。这类酒厂准确说不是“酿酒厂”,而是“勾兑酒厂”。它买入原浆酒(基酒)或食用酒精,用陈年酒勾兑调味加香后,再利用自己炒作的热销品牌卖出去。
这类勾兑酒厂的酒,即使产量大,也不会有高端价位。中低端消费者可较为放心饮用。因为国家控制食品加工质量标准非常苛刻,若生产者胆敢用工业酒精等违禁品勾兑假酒,一旦抓到,必将倾家荡产,并把狱底坐穿。
因为不需要粮食发酵了。这个现象所有喝酒人都门清,这样的酒厂做的是三精一水勾兑酒,不是固态发酵粮食酒。
本文要说的是为什么会这样,酒厂都不做粮食酒了。想必很多就有也知道原因,这里就再啰嗦一遍,为什么产量很大的酒厂没有过去的酒糟味,也没了到处堆着的酒糟。
我们来算个账:
第一,直接成本:
●三精一水勾兑酒:阿里的网店95度食用级酒精,包邮价7500元每吨。按50度白酒勾兑,出来白酒2吨,合1.875元每斤。
●固态发酵粮食酒:按酱酒算,每斤酱油需要高粱2.5斤,小麦2.5斤。当下本地高粱4.5元每斤,小麦2元每斤,合16.25元每斤。
第二,设备和场地投入:
这个不用说,三精一水勾兑酒不需要什么设备和场地,大白话说,在家里就管搞,甚至酒库都不要,随兑随罐装随发货。这边酒精进来,那边成品酒出库。酿造酒就不同了,多少的设备投入,占用多大的场地。
第三,水电、人工、管理、储存、等等投入费用,对酿造酒就是天文数字,对酒精酒等于零,起码可以忽略不计。
第四,生产周期和产量:
还说酱酒,从投料到出酒,再勾调存放,5年才能拿来卖。就说茅台酒,去年产量4万吨,算是巨无霸了吧?但是在三精一水勾兑酒面前,小弟都算不上。按他们的生产能力,每年4万吨产能,放到酒精酒的生产,理论上就是一天,一天就能做到。
不用细算,1.875元每斤的材料成本,16.25元每斤的材料成本,综合算上到成品前的所有费用,酒精酒最低卖到3倍以上价格就暴利。酿造酒卖到30元每斤还不够本。再算上产量,就是傻瓜,也会去做酒精酒,不搞吃力不讨好的酿造酒。
所以,酿造酒的生产目的是:怎样让酒的品质优良;酒精酒的生产目的是怎样卖的出去卖的快。由此可见,那些至今还坚持做酿造酒的厂和人,真的和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