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特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片
一、端午制曲
1.踩曲
每年端午的时候,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今年的端午制曲,央视还直播了盛况。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曲即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踩出来是这样的:
关于制曲,有过一段历史传说,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2.曲块装仓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
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过程中,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一般来说,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白曲和黑曲,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白曲是发酵不够的,黑曲是发酵过头的。
3.曲块出仓
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二、重阳下沙
每年到重阳节,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茅台地区夏季炎热,酒醅温度高,如果淀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温过猛,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这时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见底,水质极佳。
关于生产原料的高粱和小麦,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
1.润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9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其实,酿酒真正需要水的,主要是在润沙阶段。其他阶段很少用到水。
2.上甄
上甑即将润好的高粱,装入甑内,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
3.出甑摊凉
将蒸过的高粱铲出甑内,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
4.加曲
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上下。开始加曲,这次加的曲药,在10%左右。
5.发酵
5.1收堆发酵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酱香酒酿造的三高之一:高温堆积,说的就是这个环节。
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茅台酒的独创,是工艺的核心。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
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在堆积过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
通过高温堆积,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的目的。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堆积发酵好,酒的产质量好;堆积发酵不好,酒的产质量不好。
5.2入窖发酵
“开放式发酵”完成后,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即开始“封闭式发酵”。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的酒糟。
三、糙沙
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这部分流程和前面部分类似)
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四、取酒
1个月后,开始第3次蒸煮,这时时间已到了岁末年初,这才开始第一次取酒。
然后,在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共进行9次蒸煮(包括前两次不取酒的蒸煮),7次取酒,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厂才开始“丢糟”。(翻沙酒就是用这个时候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药,酿出来的)
五、储存
刚烤出来的轮次酒,具有刺激感,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变的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贮存越久,茅台酒的酒体越柔顺,香气越幽雅。
每一次出来的酒,香味并不相同,茅台酒分3种酒体:酱香、醇甜和窖底。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辛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但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
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
六、勾兑与调味
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勾兑”完成之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一般用到调味酒(往往是年份老的酒)来进行味道的微调。
七、勾调后储存
勾兑调味之后,酒还要分批次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之后才能灌瓶出厂。出厂日期和勾兑批次,比如茅台酒,看到的每一瓶茅台酒瓶冒上的头两行数字就是这个原因。
2. 波特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片高清
材料:麦芽 5kg、酵母 适量、酒花(干花) 适量。
1、准备材料。
2、将准备好的5kg麦芽磨碎,当达到既有磨碎的淀粉,且麦芽表皮保留较完整结构的状态时即可。
3、糖化:将磨碎的麦芽均匀倒入糖化罐,加入15L热水混合,使温度控制在66-68℃,同时调节PH值在5.2-5.4。糖化时间约1小时,使淀粉完全转化为麦芽糖。
4、收集麦汁:完全出糖后收集麦汁,这个过程需通过多次洗槽,将藏在麦芽里的麦芽糖洗出来。洗糟后测量糖度在14.5P左右,收集到的麦汁取适量用于酵母活化,其余送去煮沸。
5、 煮沸:将麦汁倒入煮沸罐煮沸,同时加入适量酒花,该过程持续约1个半小时,煮沸后糖度约为17-18P。
6、冷却:将煮沸的麦汁迅速冷却到适宜接种酵母的温度,约23℃。
7、发酵:将冷却后的麦汁转入发酵罐,充氧15-30mins,并加入适量酵母,温度控制在17-19℃,发酵约7-14天。
8、最后,只需要慢慢等待酵母工作完成后,便能享受那口味醇厚、唇齿留香的啤酒了。
3. 波特精酿啤酒
蝶恋花·点检笙歌多酿酒
[宋] 辛弃疾
点检笙歌多酿酒。蝴蝶西园,暖日明花柳。醉倒东风眠永昼。觉来小院重携手。
可惜春残风雨又。收拾情怀,长把诗僝僽。杨柳见人离别后。腰肢近日和他瘦。
4. 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图
啤酒是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
干啤酒 该啤酒的发酵度高,残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干爽、杀口力强的特点。由于糖的含量低,属于低热量啤酒。
全麦芽啤酒 酿造中遵循德国的纯酿法,原料全部采用麦芽,不添加任何辅料。生产出的啤酒成本较高,麦芽香味突出。
头道麦汁啤酒 即利用过滤所得的麦汁直接进行发酵,而不掺入冲洗残糖的二道麦汁。具有口味醇爽、后味干净的特点。
黑啤酒 麦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麦芽酿制成的啤酒。具有色泽深、苦味重、泡沫好、酒精含量高的特点,并具有焦糖香味。
5. 啤酒发酵工艺流程图
《发酵工艺》是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以发酵产品职业岗位为导向,以发酵产品为对象进行项目设计。从最基本、最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开始,对不同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分类训练,要求学生熟悉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果醋、酱油等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腐乳、豆豉、酸奶、黄酒、啤酒等部分食品。重点介绍白酒、啤酒、果酒、黄酒、醋、酱油、豆腐乳、豆豉、酱类、乳酸发酵制品、酱腌菜、味精以及柠檬酸的生产工艺。本教材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本教材理论深度适中,简明实用,重在技能操作。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以发酵食品为工作目标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主要适用于白酒厂、啤酒厂、黄酒厂、酱油厂、葡萄酒厂、果酒厂、果醋厂、味精厂、豆腐乳厂、豆豉厂、乳酸发酵制品厂生产以及产品检验、生物技术支持、各实验检测机构的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
6. 波特酒的生产工艺
酱香型生产工艺是12987即一年为一个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基酒要存放五年以上。
7. 啤酒工艺制作流程图
手机摄像头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模组、芯片、测试、封装。手机摄像头的组成结构以镜头组、红外滤光片、音圈、图像传感器、模组封装为主。图像传感器分为CCD和CMOS两种,在手机摄像头中,应用广泛的是CMOS图像传感器,CMOS集成度高,也就是体积小,非常适应手机摄像头模组需求,是手机摄像头中不可缺少的部件。
在完成模组的制作后,需要对手机摄像头整体进行性能测试,应用大电流弹片微针模组,具有过流能力强、连接性能好的特点,可以通过的额定电流高达50A!
在小pitch领域里面,在0.15mm-0.4mm的范围内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高达20w次以上,能够很好地应对高频率测试。
8. 波特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片大全
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作为最具世界性的物质,被社会大众和各种民族文化所接受,是一种文化象征.
酒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酒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成为组成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形成的酒文化也各具特色,白酒文化体现的是优秀的华夏文化;清酒体现的是充满东方色彩的日本大和文化;葡萄酒则体现出深深的欧陆风情;啤酒因其最具世界性,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酒类产品,正因其广泛的世界性和无国界性,各种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啤酒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易于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是一种文化象征。
一、啤酒作为最具世界性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啤酒文化具有广泛性。啤酒从产生到发展,目前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种类也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目前的几百个,啤酒更具有历史性。你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喝到啤酒,人们对于啤酒文化的共识也基本一致。
2、啤酒文化具有包容性。啤酒文化不同于白酒、茶、饮食文化,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不仅可以融合本地区的文化,还可以融合外来的文化。
3、啤酒文化具有维系性。啤酒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纽带”维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根“纽带”,即是文化纽带、精神纽带和物质纽带。其中文化纽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啤酒文化具有凝聚性。啤酒文化像一种强力粘合剂,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极大地提高消费者对啤酒的忠诚度。
二、一个民族由于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啤酒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啤酒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1、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提高和丰富人们生活质量及文化生活。
2、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3、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4、融合发展了地区间的先进文化。
5、缩小了世界距离。
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它人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关于啤酒文化,中国和西方存在着差异。酿酒的原料和喝酒的习俗根据地理位臵的不同而不同的。尽管存在着差异,相似处也是有的。中国和西方都有一些关于啤酒的起源的美丽传说;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啤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虽然,啤酒文化有着种种的好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它另外的一面,比如酗酒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客观看待的。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找到啤酒文化发展的起源和它的重要性,为我国啤酒企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9. 啤酒工厂工艺流程图
粽子工艺流程,糯米洗净水泡,把五花肉用糖浆油拌好放几小时,包粽叶子用开水泡洗干净,然后糯米内用粽叶包好用线绳记好下锅大火烧开小火慢慢的蒸@
10. 波特酒的酿造工艺
买加出名的朗姆酒是 摩根船长 零售价: ¥85.00 净含量: 700ml 产 地: 牙买加 所属类别: 朗姆酒 摩根船长 这款富有强烈岛国风味的朗姆酒,其命名是从一名曾经做过海盗的牙买加总督而来。 三款摩根船长朗姆酒,各具特色:摩根船长金朗姆酒酒味香甜;摩根船长白朗姆酒以软化见称;摩根船长黑朗姆则醇厚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