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格-11
高度95厘米,宽度60厘米,进深60厘米
2. 拉格啤酒
皇冠拉格啤酒,美国拉格
19世纪40年代,大量欧洲移民出现在美国,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在欧洲所喜爱的啤酒。 由于美国地产的大麦芽蛋白质含量较高,美国人在大麦芽里添加了玉米淀粉来稀释。 这样一款由麦芽,玉米淀粉酿制的啤酒就成就了美国拉格的特点。 后来美国人为了降低成本再发明了工业拉格,即用原料上大量采用廉价谷物(如大米),甚至食品添加剂和合成品(颜料、甜味剂等)。这种啤酒在中国最为盛行。美国还有欧洲一些出口的啤酒也是这类风格。代表作有百威、嘉士伯、喜力等。当然美国依然还有很多不错的拉格,比如布鲁克林拉格就是很不错的一款拉格啤酒。
3. 拉格11飞机
1.设计一个11个格子的酒格,准备好52.5厘米长的板子4块,39.8厘米长的板子4块,14.4厘米长的板子4块。板子的宽度与酒柜的深度小1~2厘米左右为宜。
2.用台剧对板材进行切割,将52.5厘和39.8厘米的板子各按照3等分的方式,切开一个口子。
3.同样再切开一道口子,两刀之间的距离正好可以放下一块板材的厚度。
4.将两刀中间的板子割掉。
5.将切割好的52.5厘和39.8厘米交错组合在一起。
最后将4个14.4厘米的板材的边做45°倒角,安装在酒格的4个边就完工了。
4. 拉格-1战斗机
格瓦拉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死后,格瓦拉一直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阿根廷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战争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
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时代周刊》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2014年11月14日《每日邮报》曝光了一组切·格瓦拉的遗体照片,这是他在1967年遭玻利维亚军队杀害47年后首次公布的照片。
5. 拉格朗日定理
拉格朗日插值是一种多项式插值方法。是利用最小次数的多项式来构建一条光滑的曲线,使曲线通过所有的已知点。
例如,已知如下3点的坐标:(x1,y1),(x2,y2),(x3,y3).那么结果是:y=y1 L1+y2 L2+y3 L3,L1=(x-x2)(x-x3)/((x1-x2)(x1-x3)),L2=(x-x1)(x-x3)/((x2-x1)(x2-x3)),L3=(x-x1)(x-x2)/((x3-x1)(x3-x2)).
6.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又称拉氏定理,是微分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反映了可导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整体的平均变化率与区间内某点的局部变化率的关系。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罗尔中值定理的推广,同时也是柯西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形,是泰勒公式的弱形式(一阶展开)。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97年在其著作《解析函数论》的第六章提出了该定理,并进行了初步证明,因此人们将该定理命名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7. 拉格朗日
关于代数方程的求解,从16世纪前半叶起,已成为代数学的首要问题,一般的三次和四次方程解法被意大利的几位数学家解决.在以后的几百年里,代数学家们主要致力于求解五次乃至更高次数的方程,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对于方程论,拉格朗日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方程根的性质(1770),正确指出方程根的排列与置换理论是解代数方程的关键所在,从而实现了代数思维方式的转变.尽管拉格朗日没能彻底解决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但是他的思维方法却给后人以启示
8. 拉格朗日乘数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是多元微分学中用来求函数z=f(x,y)在满足g(x,y)=0条件下的极值问题的方法:通过设F(x,y)=f(x,y)+λg(x,y),其中λ称为拉格朗日乘数,并求F(x,y)的极值点求得条件极值的方法
9. 拉格朗日点
款在只有中国在地日朗格拉日点有一个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