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是切分音节奏。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就是中间音的长,两边音的短,中间音是重音~! 按照节奏弹就一定是对的~! 从弱拍或者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并将后一拍的强拍持续在内的音~~~叫切分音~~~ 弱拍开始延续到下一个强拍就是,土点说,比如三个音符,第一个音符弹半拍,中间的弹一拍,第三个也弹半拍,这样弹出来的效果就是切分节奏。 本该是弱拍的位置出现了重音,这个音就是切分音。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之间发生的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节奏”。
切分音经常是从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并把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部分包括在内,同样,在强拍和次强拍休止时也有同样的效果。这样组成的节奏就是切分音。切分音开始往往带有重音,那么切分音重音与节拍重音是互有矛盾的,她实际上就是重音转移,从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切分音在一小节内往往写成一个音,如果是跨小节切分音,则用连线把相同音高的音连接起来。 正因为切分音是从弱拍开始,因此在练习切分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拍的准确与稳定,特别是连续切分音。在跨节拍时,一定要把节奏吹稳。在力度上,切分音比其他音要强些,而关于切分音的时值,要根据具体音乐作品或乐句来分别对待,有些要求每个音连起来,有些则要求每个音稍有分离。虽然说重音一般都会伴随切分音出现,但有很多作品中,作曲家对切分音的力度要求却是变化力度,在演奏时千万要注意音符上的力度记号
二、切分音符
在乐曲中,音的强弱对比构成了节奏的基本基础,没有强弱音变化的曲子是难以想象的,而音的强弱出现又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以单纵线(即小节线)为标记的——纵线的左边为弱声音符,右边为强声音符(以下简称为强音和弱音)。强音和弱音是相对的,所谓强音,就是说这个音在演奏时,要相对响亮和有力,弱音与强音相比则表现得较为暗弱一些,打个比喻,如果用“咚-”来表示强音的话,那么弱音就可表示为“哒-”。再以“二拍子(每小节有两拍)”为例,它的两拍强弱变化就可以表示为“咚-哒-”;在四拍子中就是“咚-哒-咚-哒-”。可见,无论是二拍子或是在四拍子型节奏中,强拍和弱拍是交替出现的(三拍子的稍有不同,为强、弱、次弱型),而且四拍子每小节中后边的强拍要比前边的稍弱一些,叫做“次强拍”,依此,后边的弱拍叫做“次弱拍”,这就是乐曲中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
切分音的出现,使这种强弱规律发生了一些改变,使得音的强弱变化规律不再按照原来“咚-哒”(二拍子)这样的节奏进行,而是改为“哒咚--哒”这样的节奏,即将原来在小节线右边的强音“弱化”,形成了“切分节奏”,其概念的基本含义为:把一个音符切成两个部分,强音占有第一拍的后半拍和第二拍的前半拍,即把强音挪到两个“半弱音”的中间(仅体现在两拍中),也即你所说的“从弱音到强音,弱音强唱”的意思,这样一来,在音乐表现上则毫无疑义地突出了这个强音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音的强弱和音的高低是纯粹的两个概念,如不严格区分,则容易产生误解而错把强弱音与高低音混为一谈,影响对节奏的判断。
三、切分节奏是什么意思
两个半拍被一个一拍所切分 补充: 切分节奏就是改变重音的节奏,常用于强调某几个音。给人以一种独特而摇摆的感觉,常用于幽默、诙谐和快乐的乐曲中,如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Mozart)、塔兰台拉舞曲等 补充: 要写两个切分节奏,就是把1个音符切开就ok了1、XX-X X-X-2、X--X----X 补充: 三个音符A、B、C,他们的排序是ABC,这时,A+C=B,AC被B所切分。这只是众多切分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还可以1个音符被多个音符所切分,如:1/8、1/4、1/4、1/8;1/2、1、1、1、1/2等。
四、五线谱中的切分音的演奏
切分音在五线谱中是以单纯音符的形式来表示的,最为典型的切分是在某一单纯音符的前后两个相邻音符的时值均为该单纯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在一个四分音符5的前边有一个音符为3,后边也有一个音符为6,而3和6均为八分音符,那么这个3、5、6就构成一个切分节奏。演奏时,该3和6各自的时值都是5的一半,这三个音符所占据的时值是两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换句话说,在这里的3和6所弹奏的时间都只有5的一半,3和6出现的时间相同,它们出现的时间和与5所出现的时间是相等的。其它切分节奏均如此理。
五、什么是切分节奏
比如2/4的、就是:八分、四分、八分。这就是切分节奏、相当于把一个音符分成两部分来完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