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是好是坏
啤酒之家
2022-05-29 07:06
点击:206
摘要
息税前利润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最好,从2015年后持续上升到2017年以后稳居第一但在2020年有所下降,珠江啤酒从2017年以后也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从2019年后稳居第二并且有超过重庆啤酒的趋势,而青岛啤酒则总体比较稳定,从2016年前稳居第一到2017年后下降到第二,2019年后又下降到第三的位置。净利率方面的情况与息息税前利润率的情况大致相同,从2017年以后重庆啤酒就稳居第一,珠江啤酒第二,青岛啤酒第三。资产报酬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非常好,从2016年以后就稳居第一,青岛啤酒和珠江啤酒则比较稳定,分列二三位,不过前者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而后者呈现上升的态势并且近年来有超过前者的趋势。资产周转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最好,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2016年后就稳居第一,青岛啤酒虽然稳居第二但整体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珠江啤酒整体也呈现下降的态势位居第三。现金周期方面,重庆啤酒的下降态势非常好,现金周期持续下降到2019年以后位列第一位,青岛啤酒呈现的是平缓上升的态势一直牌第二的位置,珠江啤酒总体是呈现上升的态势,在2020年现金周期突然上升比较多位居第三位。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2020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是好是坏
您好,您的问题已经看到,请您给我五分钟整理答案,谢谢
总资产方面,青岛啤酒稳居第一,珠江啤酒第二,重庆啤酒第三,不过重庆啤酒自从2020年并购了嘉士伯后有赶上珠江啤酒的趋势。营业收入方面,青岛啤酒稳居第一,重庆啤酒与珠江啤酒在2020年以前不相上下,但自从2020年重庆啤酒进行了资产重组后已经上升到了第二位。息税前经营利润方面,青岛啤酒还是移居第一不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过山车的态势,重庆啤酒与珠江啤酒总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在2020年以前两家不相上下,但2020年重庆啤酒进行了资产重组后超过了珠江啤酒稳居第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方面,青岛啤酒稳居第一,重庆啤酒与珠江啤酒在2020年不相上下,但2020年重庆啤酒的现金流大幅上升稳居第二。市值方面,青岛啤酒稳居第一,重庆啤酒与珠江啤酒分列二,三位但在2020年之前差距不大,直到2020年重庆啤酒进行了资产重组后才两者才拉开差距。毛利率方面,在2019年之前三家企业的毛利率不相上下,直到2019年之后重庆啤酒和珠江啤酒与青岛啤酒拉开了差距,青岛啤酒的毛利率是最低的。
息税前利润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最好,从2015年后持续上升到2017年以后稳居第一但在2020年有所下降,珠江啤酒从2017年以后也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从2019年后稳居第二并且有超过重庆啤酒的趋势,而青岛啤酒则总体比较稳定,从2016年前稳居第一到2017年后下降到第二,2019年后又下降到第三的位置。净利率方面的情况与息息税前利润率的情况大致相同,从2017年以后重庆啤酒就稳居第一,珠江啤酒第二,青岛啤酒第三。资产报酬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非常好,从2016年以后就稳居第一,青岛啤酒和珠江啤酒则比较稳定,分列二三位,不过前者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而后者呈现上升的态势并且近年来有超过前者的趋势。资产周转率方面,重庆啤酒的上升态势最好,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2016年后就稳居第一,青岛啤酒虽然稳居第二但整体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珠江啤酒整体也呈现下降的态势位居第三。现金周期方面,重庆啤酒的下降态势非常好,现金周期持续下降到2019年以后位列第一位,青岛啤酒呈现的是平缓上升的态势一直牌第二的位置,珠江啤酒总体是呈现上升的态势,在2020年现金周期突然上升比较多位居第三位。
先来看一下啤酒行业的整体情况。
啤酒行业经过CR5份额快速提升阶段后于2013-2017年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即行业前五名份额变动收窄,份额边际扩张难度加大。
在行业总量增长停顿、综合成本上行以及消费升级加速背景下,前5名相互之间兼并整合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存量市场竞争主要模式就是高端化,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主要看企业在高端化战略执行和推进的效果,以及内部管理增效情况。中国目前低档经济型啤酒价格带在4-6元,销量占比近半,啤酒厂商通过直接提价或包装升级的变向提价向8-10元价格带发起冲击
根据GlobalData数据,截至2018年,中国前五大酿酒商的啤酒市场份额达到70.4%,按消费量计,华润、青岛和百威分别占比23.2%、16.4%和16.2%,在中国高端啤酒产品中百威、青岛和华润市场份额分别占比46.6%、14.4%和11%。
青岛在高端产品市场份额相对华润更具优势,高端市场CR5由2013年75.9%增长至2018年78.3%,且量价仍有上涨趋势,未来高端市场份额的争取将成为啤酒龙头竞争的重中之重。
根据啤酒市场调研来看。
青岛啤酒的大本营市场为山东,在华北地区的陕西、山西、河北省市占率第一;
华润啤酒在东北的辽宁和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市占率第一,在天津、安徽、江苏省市占率也较领先;
百威亚太主要以华南地区为基地市场,在福建、江西、广东市占率第一,在黑龙江、吉林也市占率领先;
嘉士伯啤酒的基地市场为西南地区,在新疆、西藏、宁夏、甘肃省等市占率第一,在云南和重庆也具有领先优势
想要实现高端化进程和占据市场份额,本质上在于高质量的产品。而高质量的啤酒得益于优质的原料、精细的酿造技术和传统的发酵工艺。
青啤沿用传统的德式生产工具,目前仅有嘉士伯和青啤在沿用这种发酵工艺,啤酒酿造周期长,先后两次发酵,一次发酵之后20天出酒,总共要40天(周期长于其他厂商)
而且,生产设备和工艺也决定了啤酒的品质,青啤对刚收购的工厂在3-5年内不允许生产青岛啤酒品牌,必须经过全面的设备、技术、工艺改造以及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才能允许试生产青啤,随后需经过专家的品评、各方的测试,完全达到技术水准要求才可以正式生产。
对比美国的成熟市场来看,我国的精酿啤酒企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2013年中国仅有17家精酿啤酒企业,2016年增至293家,近年中国精酿啤酒领域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已有接近2,000家精酿啤酒企业,头部啤酒厂商在高端产品中均开始注重精酿啤酒的布局
从下游消费场景来看,一般啤酒都是通过现饮消费的,而新型的消费场景包括餐饮、酒吧夜场等等,这些场景使得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低。
中国与欧美啤酒消费习惯不同,国内主要伴随饮食饮酒,欧美主要为酒吧消费,这种消费场景下,产品档次更高。青啤正在积极引导中国啤酒消费者习惯,推出1903青啤酒吧,计划在全国建立100个酒吧,目前青岛10个旗舰店已经开始运营,依托当地工厂原浆、纯生酿造优势和包装升级努力开拓增量市场。行业的增长逻辑和现状就分析到这里,主要增长就在于存量市场下的产品提价,以及高端消费场景的增加建设。
接下来更多的看一下青岛啤酒自身的发展历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同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经历了重视规模增加收入、提高质量增强盈利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阶段,目前正推进“青岛啤酒为主,崂山啤酒为第二品牌”品牌战略,打造高端啤酒的品牌定位。
其实对于这种业务简单的消费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质量(口感)、价格(品牌)、渠道(周转)这三大方面,而且对于啤酒来说,基本排名不分前后。
青岛啤酒主打1+1战略,主品牌定位高端市场,包括了精酿、黑啤、原浆等等;而崂山等第二品牌则服务于中端大众市场。主打高端品牌占比业绩提升,也让青岛啤酒在高端市场的份额预期从18年的14%增长到23年的16%。
个人来看,原浆和纯生的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平时的选择频率也比较高。
从技术上来看,青啤采用的是德式生产工具,目前仅有嘉士伯和青啤还在采用,而且青啤对刚收购的工厂,3-5年不能生产,而是要经过完全的改造后才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渠道布局方面,核心思想就是份额优势的地区提高盈利能力,待开发的地区提高份额。公司目前聚焦振兴沿海市场,而华北地区则是仅次于山东的营收利润贡献地区,未来预计在稳定山东份额的基础上,增强沿海和山东市场的盈利能力,同时再继续开拓新市场。
除了常规的销售外,目前的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酒吧的占比不断提高。青啤也在推出1903青啤酒吧,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也算是新渠道的一种尝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60亿元,同比-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18.86%;扣非后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34.79%;
利润增速快过营收,同时利润率提升,说明青岛啤酒的产品结构升级趋势较好,高端产品占比增加,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增强。也可以印证行业和公司目前正在经历高端化转型的进程。
根据最新的2021年一季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8亿元,同比增41.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90.26%;扣非后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97.35%;每股收益0.75元
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公司累计实现产品销量219万千升,同比增长35%,实现了收入、销量和净利润的全面大幅增长。吨价从20Q1的3860.7元/吨增加到21Q1的4076.6元/吨,同比增长5.59%。分产品来看,青岛主品牌收入172.51亿元,同比-0.75%,毛利率上升1.41pct至48.25%;其中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79.2万千升,占比46.20%。
其他品牌收入100.87亿元,同比-1.47%,毛利率上升2pct至27.54%,主要是成本控制有效。
分地区来看,华北、华东地区营业收入小幅增长,分别为64.90、28.03亿元,同比+3.53%/+1.58%,毛利率增1.46/5.49pct;山东、华南、东南地区营业收入微降,分为别180.26、32.69和8.23亿元,同比-1.49%/-4.73%/-0.06%,毛利率增0.6/1.75/5.4pct,华东地区、东南地区毛利率大幅增加主要是产品结构优化及提价所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啤酒行业实现啤酒产量3,4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公司逆流而上,报告期内实现产品销量782万千升,营业收入277.60亿元,同比减少0.8%;归母净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长18.86%,主要得益于啤酒吨价提升1.9%至3,496元、成本下降以及期间费用率优化所致。
盈利能力上,毛利率自18年持续提升,2020年度公司啤酒业务毛利率为40.6%,同比提升1.6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吨价增速快于吨成本。
费用率则保持了下降,这让公司的净利率持续提升。这一方面便是由青岛啤酒单价不断上涨,毛利率不断提升带来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受疫情影响,政府减免社会保险费用以及产品运输费等,企业相关费用下降。
2020年,青啤的货币资金184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速在20%以上,账上真的是趴着非常充足的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理财产品也增加至18.89亿元。而存货上,公司的存货水平基本没有变动,在32.8亿元。
拆分来看,原材料略减少,包装物增加,在产品增加,产成品有所减少,可见公司的周转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倒推出青啤的渠道建设效果不错,比有的公司说的花里胡哨,结果一看存货上,产成品大幅堆积要好得多。行业正处在产能整合的阶段,而落实到公司身上,要减产提效的话,那资本支出就更多的是以改造现有生产线为主了。
公司2020年在建工程同比增长了89%至3.4亿元,这也与19年同比下降了52%有关,基数小自然增长多。项目中也基本都是既有产能改造。
公司2020年在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家全资和控股的啤酒生产企业,现有设计年产能1349万吨,实际综合可利用年产能为934万吨。
自2016年以来公司产能持续优化,同时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2020年达到58%。
而对比同行来说,嘉士伯中国产能利用率领先达到87.4%,在全国布局25家工厂;华润啤酒经过2017-20年关闭近25家工厂,目前仍有70家工厂,产能利用率约59.2%;
也就是说相比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产能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从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来看,2020年青啤的应收账款减少20%到1.2亿元,而应付账款增长2.5%达到22.23亿元,合同负债增长至65.67亿元,保持复合增速在15%以上。可见,公司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资金被占用的程度还有所降低,产品竞争力在产业链中持续提高。而从公司负债的角度来看。2020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48.53%,有息负债率1.8%。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59%至7.03亿元,无长期借款,负债更多的是由合同负债、应付账款等幸福的负债组成。
但公司也有存贷双高的特点,增加的短期借款就是证明。一般来说,存贷双高,要么就是受限的货币资金多,这样的话就有财务造假的嫌疑,因为货币资金看起来多,但是都是受限的,跟没有一样,还是要靠借钱过日子。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现金的左右倒右手,借钱买理财,一进一出来挣利息收入。青啤就属于这一种,公司2020年的利息收入达到了5个多亿。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是较为容易修饰利润的地方,但现金流量表则有不同,每一笔现金流都对应着银行的单据,银行配合造假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把对现金流量的情况放在靠后的位置,在对公司有了一定把握之后再进行分析。
从现金流量表上来看,公司2020年度实现49.53亿元经营现金净流入、14.88亿元投资现金净流出、3.56亿元筹资现金净流出。经营现金足以覆盖投资和筹资的流出,盈利质量非常高。长期来看,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得到的回报就是企业的ROE值。2020年,企业的ROE/ROIC分别是11.27%和5.9%,通过杜邦分析法(净利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拆解,可以看出企业ROE的构成及特点。青啤的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资产周转率也领先于行业,所以ROE的变化主要来自利润率的影响。
行业正处在高端化的进程中,作为身处其中的玩家,青啤的增长点一方面在于价增,一方面在于新兴市场的拓展。啤酒的地域性还是很强的,外来区域品牌比较难打开当地的市场,份额扩张是关键。而已有的优势地区,盈利能力的提升则是重中之重了。
财务报表上来看,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某些指标还比较优秀。未来主要收高端化品牌建设和提价拉动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