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玩者

自酿啤酒PH感觉有些小,怎么调节,急!

啤酒之家 2022-06-11 03:40 点击:123

一、自酿啤酒PH感觉有些小,怎么调节,急!

PH感觉有些小?怎么感觉的?还是讲点科学吧,是用PH试纸检测?还是PH计检测?又或者就是自己喝着不对味?最好不要凭感觉来判断,否则会出现你无法预料的结果。如果真的就是PH值偏低,一般啤酒(未进行稀释的原浓12度左右)PH值在4.4—5.3之间比较正常(口感上,保质期上没有大问题),如果PH值低于3,就很可能出现“酸露头(行业术语)”的口感,方法1:加水(无菌水)稀释+适当充CO2进行饱和;方法2:在你确保不是污染了“杂菌”的情况下(一般污染醋酸杆菌后发酵液就变酸了),将PH低的酒与正常的酒进行混合(比例自己调整,1:5?1:2?等等);方法3:如果已明显品尝到酸败的味道(无法下咽),劝你赶快排掉吧(已严重污染了),你在给别人喝,很可能会出人身伤害事故,那你就可吃不了兜着走了!

二、醪糟煮啤酒是不是发物

醪糟确实是发物。

醪糟经糯米发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富含氨基酸等,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主要营养成分:单糖和低聚糖,维生素B族,维生素E,食用功效: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增进食欲等。

三、啤酒液微生物控制

酵母是决定啤酒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原料一起决定了啤酒的pH、香味和最终质量。健壮与发酵旺盛的酵母是决定啤酒香味成分的多寡与低聚糖含量高低的关键。 冷却麦汁接种酵母后,酵母在充氧条件下,以麦汁中的氨基酸为主要氮源,可发酵性糖类为主要碳源,进行有氧呼吸和旺盛的增殖。当醪液中的氧消耗完毕时,酵母菌便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其生化过程十分复杂,在啤酒酵母所含酶系的作用下,其主要代谢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发酵副产物,如常有少量的甘油生成。杂醇油包括戊醇、异戊醇、异丁醇及其酯类。它们分别由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生成。啤酒中生成的杂醇油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啤酒口味变差,甚至引起头痛。此外,还可能生成一些其他的醇、醛和酸,取决于酵母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和发酵时的温度。双乙酰具有啤酒中最不受欢迎的黄油香气和口味,它是由某些酵母生成的,酿造时,应防止双乙酰的累积量超标。 在啤酒厂里,上一批的酵母泥,常被用作下一批的接种物而重新使用,所以控制酵母的质量甚为重要。因为任何变异或退化,在反复循环使用中都会越来越严重。并且那些比酵母生长快的杂菌也会大量增殖。故发酵过程中对酵母进行例行检查是很重要的。 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常见杂菌中,最重要的有巴氏乳杆菌和啤酒片球菌以及某些野生酵母。变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roteus)常出现在达到厌氧状态以前的早期啤酒发酵醪液中,此菌即便在啤酒中未留下活菌,也会在啤酒中留下邪杂味。产气气杆菌(Aerabacter aerogenes)是一种不污染啤酒而可能污染麦芽汁的杂菌。在啤酒中大多数致病菌在短时间内都会死亡。

四、啤酒的做法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麦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麦贮存﹕刚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力低﹐要进行贮存後熟。大麦精选﹕用风力﹑筛机除去杂物﹐发芽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周期为4~6日﹐根芽的伸长为粒长的1~1.5倍。长成的湿麦芽称绿麦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长期贮存﹔使麦芽形成赋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质﹔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麦芽水分为3~5%。贮存﹕焙燥後的麦芽﹐在除去麦根﹐精选﹐冷却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属贮仓中贮存。

  啤酒酿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後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後﹐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 啤酒

  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後﹐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後﹐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发酵﹕冷却後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後酵﹕为了使嫩啤酒後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啤酒灌装

  灌装 是啤酒生产的最後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後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2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于当地销售。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硷液2~5%﹐40~70℃)浸泡﹐然後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後﹐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罐装﹕罐装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 啤酒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後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後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2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啤酒生产新技术

  主要有7种。浓醪发酵﹕1967年开始应用于生产。是采用高浓度麦汁进行发酵﹐然後再稀释成规定浓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快速发酵﹕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产量。快速发酵法工艺控制条件为﹕目的在于大幅度缩短发酵周期。实质上是为了克服菌种变异﹑杂菌污染问题﹐而且是更为快速的连续发酵工艺。已取得的成果为﹕前发酵由传统法的5~10日缩短为1日﹐可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圆柱圆 啤酒

  锥露天发酵罐﹕1966年起开始应用于生产。其主要优点为﹕可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投资﹐回收CO2和酵母简便﹐有利于实现自动控制。目前单罐容积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质一般为不锈钢。纯生啤酒的开发﹕随著除菌过滤﹑无菌包装技术的成功﹐自70年代开始开发了不经巴氏杀菌而能长期保存的纯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有的国家纯生啤酒已占整个啤酒产量的50%。低醇﹑无醇啤酒的开发﹕为汽车司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饮用的一种清凉饮料。它的特点是酒精含量低。无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丰富﹐口味淡爽﹐有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下一篇:糖化醪液浓度指的是什么?
上一篇:请问;啤酒是怎么酿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