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高手请进,我有一些数学题不会,满意加40分
学校图书馆买来260本新书。其中科技类占百分之55,文艺类占百分之25,其他的都是故事类,学校买来故事类图书多少本 故事书占总数的 1-55%-25%=20% 学校买来故事类图书 260×20%=52(本) 农场去年共收小麦330万吨,技术革新后今年比去去年增产一成,今年收小麦多少吨 330×(1+10%)=363(万吨) 希望小学9月份用水20吨,10月份用水比9月节约百分之十,10月份用水多少吨 20×(1-10%)=18(吨)
二、馒头和米饭哪个升糖快
肯定是馒头升血糖快,馒头是麦子磨粉做的,浓缩了。 100克就是2两,100g馒头200多千卡,米饭才100多。每100克生大米,所含热量为330千卡左右。这个数量与瘦猪肉基本相当。然而大米并不会干吃,每份大米在煮饭时需要添加1.5倍以上的水。因此煮成米饭之后,每100克熟米饭的热量降低到120千卡左右,只相当于一个半苹果所含热量。
三、六年级应用题
330÷(1+1/10)=300吨
四、下表所示为两国生产1单位对应商品必须投入的劳动时间
郭敦顒回答:
a. 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b. 如果美国和英国在物物交换中的比率为1单位服装换(或者1单位小麦换1/2单位服装),会有贸易在两国发生。
为什么?因为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
为什么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请解释。
两国贸易时,美国得到1单位服装,付出2单位小麦,相当于得到9小时劳动时间,付出6小时劳动时间(2×3小时),节省3小时劳动时间(9小时-6小时);
在英国,得到2单位小麦,付出1单位服装,相当于得到8小时劳动时间(2×4小时),付出4小时劳动时间,节省4小时劳动时间(8小时-4小时)。
c. 假设英国拥有500小时的劳动时间可提供使用。进行贸易之前,该国将300小时劳动用于生产服装,剩余的200小时劳动时间用于生产小麦。那么,在开展贸易之前,英国能够生产多少服装和小麦?
生产单位服装数=300/4=75(单位)
生产单位小麦数=200/4=50(单位)
d. 现在假设英国按照2中的交换比率开展贸易。英国的生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假设英国出口40单位服装,能交换多少单位的小麦?此时,英国消费的服装和小麦如何?由于贸易,英国对服装与小麦的消费量能够增加吗?
现在假设英国按照2中的交换比率开展贸易。那么在英国的生产会发生变化,会进一步减少甚至停止小麦的生产,而大大增加服装的生产。
英国出口40单位服装,能交换80单位的小麦(40×2=80)。
此时,英国消费的服装量会减少;小麦的消费量会稍有增加,但不会增加太多,因作为食品原料的小麦受食品刚性需求的制约。
e. 现在假设美国共有600小时劳动时间可供使用。在贸易前美国把330小时用于生产小麦,余下的270小时用于生产服装。美国能生产多少服装和小麦?
生产单位小麦数=330/3=110(单位)
生产单位服装数=270/9=30(单位)
f. 假设两国按照第四题的交换比率进行贸易。为此,美国的生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美国出口80单位的小麦,进口40单位的服装。此时美国两种产品的消费量各是多少?因为贸易,美国增加两种产品的消费量各是多少?
美国的生产会发生变化,增加小麦的生产,减少服装生产。
如果美国出口80单位的小麦,进口40单位的服装。此时美国两种产品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110-80=30(单位)
服装消费量=30+40=70(单位)
因为贸易,美国增加两种产品的消费量:
增加小麦消费量=-80(单位)
增加服装消费量=40(单位)
g. 通过上述的分析,你是否能得出结论,贸易的确是一种正和博弈?
能够得出结论,贸易的确是一种正和博弈。都可做到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效益。
五、甲仓存粮330吨,乙仓存粮210吨,从甲仓运多少吨粮食进乙仓,乙仓粮食是甲仓的2倍
很容易,看设从甲仓运X吨粮食进乙仓,乙仓粮食是甲仓的2倍
则, 330-X:210+X=1:2
2(330-X)=210+X
X=150
好了,容易吧,很久没做这么容易的题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