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仿写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那悠扬如古筝者,是三月撩人的春雨 ;那恢弘如鼓鸣者,是七月惊人的雷雨;那飒爽如唢呐者,应是十月凉人的秋雨;那凄冷如二胡者,定是与白雪为伴,冻人的冬雨。
二、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为开 这首诗什么意思???
【诗文】: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注释】:
[注释](1)上:呈上。碧桃:仙桃。和:带。
[译文]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依着彩云栽培。她们都在春天及时开放,惟有芙蓉寂寞地生长在秋天的江畔,傲霜怒放,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呢?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不妨顺便说一句,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三、DNF国殇和卡露亚的教导照胆 哪个好
国殇啊,那个加血暴和一堆技能,谢谢采纳
四、杜甫的春望中哪句与 露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同样借用动植物的感觉来写人的情绪。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首联:看见了山...
五、中国画的“藏”与“露”
清代,恽寿平提出了“疏密论”:文徵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画中有密处,也有疏处,按不同的对象,主要部分详密,其他部分疏简。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是根据景物的不同设置疏密的情况,这是符合客观情理的疏密。另一种艺术是加工的疏密,全幅布局可以繁密或疏简,但必须使画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疏密与繁简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繁不一定密,简不一定疏。上部密下部疏,但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这就是布局中所谓的繁简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可山峦重叠,简疏的画中疏树横坡,如王蒙与倪云林的画,一密一疏,各异其趣。
在山水画章法布局理论中,这些陆续总结的原则、方法与诸多的篇幅,可以说,中国画的章法布局理论的日趋成熟,基本上就是一个经验相互吸收和交流的过程。
从总体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画章法布局理论发展的一些特点:重技法与经验的传承;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论述者身份由专业画家到文人画家转变;论述内容由单一趋于多元等特点。
山水画章法布局的理论要义是古代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画家思想结晶的凝聚,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古代山水画章法局理论主要内容的梳理,对于研究山水画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无疑是有益而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