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白酒

白酒自酿方法(自酿白酒的做法)

啤酒之家 2022-12-17 07:18 编辑:admin 280阅读

1. 白酒自酿方法

一般来说,白酒增香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部分酿友会选择往白酒中增加增香剂,但在人人都注重食品安全的今天,此种方法并不可取,而蒸液态酒时,加入固态酒醅或香醅来串蒸增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值得所有酒友借鉴的方法。

串香法及其与调香相结合起来的串调法是近年来研究摸索出的提高白酒质量,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是白酒增香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种物质蒸发系数不同,更加大了两者间的差距。曾进行过试验:用相同的固态酒醅和液态发酵液,分别以甑桶和间歇筛板式蒸馏进行蒸馏。由此可见界面关系和蒸馏方式是造成液态法白酒与固态法白酒风味不同,口感不同从而达到白酒增香的目的。

2. 自酿白酒的做法

(1)固态法白酒的执行标准: GB/T10781.1(浓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酱香型),指纯粮酿造的好酒。

(2)固液结合法白酒的执行标准:GB/T20822,白酒中一部分为酒精酒,一部分为粮食酒。

(3)液态法白酒的执行标准:GB/T20821,以食用酒精为酒基。 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洒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

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

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

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

GB/T 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GB/T 2524-2001 浓酱兼香型白酒

GB/T 18356-2007 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

3. 自酿白酒做法

一、首先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合格检验报告的食用酒精(最好选用玉米酒精)作为调酒原料。

二、将96°食用酒精加水降至60°,此时加入白酒调味液最为合适。由于调味液中有大量超浓缩基酒(纯大米酿造)酒度太高或太低时加入容易造成混浊。

三、根据消费者需求,加水至所需酒度,静置1~2天即可饮用。(由于不用过滤设备,所以水质必须是清亮透明) 举例:要调制五公斤40°白酒,首先将2公斤酒精加水1.30公斤此时酒的度数为60°以上迅速加入25毫升调味液,边加入边搅拌,五至十分钟后,再加水1.70公斤,即可得到40°以上5公斤白酒静置1~2天后即可饮用。

4. 自家酿白酒方法

这种传统的酿酒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将大米蒸熟 后拌曲发酵,然后蒸馏得成品酒。具体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一些,其工艺如下:浸米—蒸煮—扬冷、拌曲—入缸固态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蒸馏—成品酒。

其中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烦,操作要求较为严格。例如:将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内,待园气后初蒸15~20分钟,然后泼入热水,还要上下翻倒几次,又上盖, 待园气后再蒸几十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泼水、翻倒、再蒸。同时还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等等。如那一环节掌握不 好,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影响到出酒率。

v采用生大米酿酒就简单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当然更不需要蒸煮。将市售的大米买来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种,加入三公斤冷水搅拌、密封发酵,经蒸馏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戏称生料酿酒技术为“傻瓜酿酒技术”。

v生料酿酒,可以说就谈不上什么“工艺流程”,如果硬要编个工艺流程的话,那么这个工艺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发酵—蒸馏—成品酒。

v采用生料酒曲酿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与传统酿制的一样,甚至超过。

由此可见,采用生料酿酒,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燃料和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由于生料酿酒操作简单,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

由于生料酿酒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仅管这个新技术推广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许多酒厂的欢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酿酒技术的小酒 厂和家庭酿酒作坊的普遍欢迎。例如:目前广西省内即有上千家小酒厂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许多厂家在采 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

然而,生料酿酒再简单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既是一门科学技术,就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则。遵循这些规则,出酒率就高;违背或不按这些规则操作,就达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转变为酒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假如改变了规定的作用条件,其代谢产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种代谢产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科学看成魔术,把生料曲种当成是“仙丹妙药”,以为在生大米中加点水,丢进去一点生料曲种,它就自然而然地“变”出酒来。一但没有变出酒来或变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酿酒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现将笔者采访数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经验和个人的心得,总结几条出来供已采用的厂家和对生料酿酒有兴趣的厂家参考。

我们知道,酿酒的希望和目的无非是两个:

一是能得到较高的出酒率;二是酿出的酒能有一个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环节,是在发酵这道工序。尽管曲种如何好,糖化力和发 酵力如何高;尽管大米的质量好,含淀粉多;尽管蒸馏设备如何先进、接酒技术如何高明。如果在发酵这一环节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发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厂和酿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经验。但生料酿酒与传统的燃料酿酒方法还有不同之处。生料酿酒在发酵期中要特别注意和掌握温度、厌氧和发酵期这三个环节。

一、 温度(指室温℃)。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最佳发酵温度是25℃~30℃。

温度与发酵期的关系是: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具体说来,温度在20~25℃时,发酵期一般是15~20天,温度在25~30℃时,发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温度在30~40℃时,发酵期一般为8天左右。

生料曲种耐高温,在35~40℃时酵母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且不会产酸。因此,采用生料酿酒。不存在“安全渡夏”问题。

但是,生料酿酒也存在如何安全过冬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温度20℃以下时,生料很难发酵,如温度在10℃以下则停止发酵,这时的酵母处于冬眠状态,不繁育生长。因此,室温在20℃以下时,要采取保温和升温措施,使室温升到20℃以上,生料发酵才能正常进行。

室 温在20℃以下时,除了采取保温、升温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熟料发酵。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与传统的蒸煮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是指将大料随便蒸 煮而已。具体操作就是将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过心即离锅冷却到36℃以下时,加生料曲种搅拌、密封发酵。采用这种熟料发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发酵完毕,然后蒸馏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将大米蒸煮成米饭,无夹心即可。

二、 厌氧。所谓厌氧,就是将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装入发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没有或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尤其是在发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别注 意厌氧发酵。因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游离氧参加。如果在发酵中有氧气参加,酵母菌则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将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 量菌体使酒精的产量大为减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话,就一定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怎样进行厌氧发酵呢?许多酒厂的实践经验是:在发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谓发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发酵容器,至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这段时期。进入发酵中期和后期,就绝对采用全密封式发酵。所谓中期和后期,是指自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个发酵完全结束止。

有 的厂家则与此相反,重视发酵初期的密封,但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视了。当原料投入发酵容器以后,他们很重视密封,但从此就无人过。二氧化碳将塑料薄膜冲 破了,捆绑的绳索松脱了,无人检查、更换,使空气中的杂菌大量进入发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长、繁殖、甚至把酒精作为它的养料,这就是有些厂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发酵期。发酵期是指,从投料到蒸馏前的这段时间。

上面已讲过,发酵期的长短决定于温度的高低。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我们不能说发酵期越短越好,当然也不能说发酵期越长越好,如何适当地掌握这个发酵期的长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环节。

适当的发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后,还要延长发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转化为糖,糖已完全转化为酒精。用检测残余淀粉的含量和总残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确定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当残余淀粉和残余总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时,即说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彻底发酵。

一些小型酒厂和酿酒作坊没有检测设备,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呢?笔者于1996年编著的《生料酿酒工艺及其操作方法》一书中,曾介绍了用眼睛看、耳朵听、口尝、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详述。这里只介绍一种眼看、手摸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挤压正在发酵中的米粒,如无硬心、无粗糙感,一挤就化,就说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彻底发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颜色。

当漂浮于发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发酵液由浑浊变青,而且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窜动时,就说明整个发酵过程已完毕,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看颜色,就是看发酵液的颜色变化。从投料起至发酵开始冒小泡时的这段时期发酵液是清亮、透明的。从发酵开始至发酵结束这段时期,发酵液由清亮、透明变为米汤色。从发酵结束至酯化时期,发酵液由米汤色变清,最后变成暗淡的淡茶色。

实践证明,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长多少时间才能算适当呢?笔者主张,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时,再延长一二天即为适当。从颜色上看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由清变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进行蒸馏。

为什么要延长一二天发酵时间呢?因为酒的芳香物质,是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经生化反应而成为芳香物质。这个生化反应过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酯化时间。

5. 白酒自酿方法有哪些

主料:糯米300g

辅料:红曲粉3g、酒曲2g、纯净水200g

1、糯米提前浸泡6小时。

2、沥干水分。

3、隔水蒸熟。

4、糯米倒入无油无水干净容器里,倒入纯净水,用干净筷子拌至松散。

5、准备好酒曲和红曲粉。

6、酒曲倒入糯米中,拌匀。

7、倒入红曲粉。

8、仔细拌匀。

9、装入干净容器里,用勺子压实。

10、拌好的糯米中间留一孔。

11、加盖密封好送入冰箱冷藏发酵。

12、8到10天即可沥出米酒,留下酒糟。

6. 自酿酒的方法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酿酒技术全程操作如下;

1、选料、制曲,这些是酿酒的初期准备工作;

2、发酵、蒸馏、陈酿,这是酿酒的核心工艺所在;

3、勾兑、罐装,这是酿酒的后期处理工作。(酿出的酒有苦味,是没勾兑好)

酿酒工艺流程其实并不复杂,很容易理解。

要具体了解酿酒的工艺流程,就要具体而微地了解以下工艺步骤。

首先,选料过程中要选择上等谷物,要新鲜无虫无霉。水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好水能对酒的酿造起到很好的增益作用。然后将谷物制成曲。

其次,要通过固态发酵和蒸馏提纯,才能提高酒的酒精度数,再经过长时间陈酿,才能让酒变得更加醇香。

最后,通过不同调味酒类的勾兑来统一酒的品质,去除杂质后,进行罐装。然后要么窖藏,要么上市。

综上所述,只要了解了上述工艺流程,就能酿出很好的白酒。

7. 自酿白酒的制作方法

白酒的酒曲其中汾酒曲其制作方法为: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下一篇:自酿白酒怎样去除甲醛(自酿白酒甲醛怎么去除)
上一篇:“煮酒”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