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白酒

白酒的酿造方法(白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

啤酒之家 2022-12-26 08:19 编辑:admin 123阅读

1. 白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

所有葡萄酒中都存在着极微量的亚硫酸盐(Sulfites),这是因为酿酒过程会生成上千种不同的化学副产物,而亚硫酸盐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出于提升酒质、避免细菌滋生等目的,酿酒师还会向正发酵的葡萄酒里添加少量的SO2(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其实是二氧化硫的概括性描述)。

但如果有人对亚硫酸盐过敏,饮酒后就可能会出现头痛或鼻塞的症状。那么,我们可以确认“亚硫酸盐就是引起喝酒头痛的罪魁祸首”吗?今天,就从5个方面入手,为你揭开事实的真相。

什么是亚硫酸盐,它从何而来?

二氧化硫(SO2),也就是亚硫酸盐,它是酿酒过程中天然生成的极微量的化学物质。

在酿造过程中,酿酒师也会向正发酵的葡萄酒中额外补充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其目的是保护葡萄酒免遭不良因素侵扰,以保持理想的风味口感、颜色外观

从本质上讲,二氧化硫既是高效的“抗菌剂”,也是理想的“抗氧化剂”

——它既可以杀死葡萄自身携带的杂菌,阻碍微生物污染,也可以防止多酚、单宁、色素等物质氧化,避免酒液过度发酵、转变成醋,稳定色泽,并加快澄清过程。因此,二氧化硫是酿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添加辅料

而且,在绝大多数酒厂中,二氧化硫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车间的“家政保洁员”

。当要清洁发酵罐、软管、阀门等酿造器具时,并不适宜使用漂白剂等强效化学去污剂,此时,反应较为和缓、去污能力也不俗的二氧化硫就会派上大用场。

二氧化硫用量越多,葡萄酒品质就越好吗?

虽然二氧化硫对葡萄酒有诸多益处,但它绝非是多多益善: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二氧化硫含量较多,发酵速率较快,就会出现具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

一旦这种气体不能被及时排除,就会在葡萄酒中生成一种名为“硫醇

”的难闻化合物,从而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感官体验

每个国家对酿酒过程中能加入的二氧化硫最大限度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欧盟规定红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最高含量为160mg/l,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为210mg/l(作为参考,按照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我国进口酒类的标准为250mg/L,甜酒为400mg/L)。

对于那些对硫敏感

的人来说,50PPM(ppm:计量单位,指百万分之一)的量就足以让他们察觉出来。

如果葡萄酒的储存温度较高,其挥发出的二氧化硫量就会越多,因此我们往往能在刚开瓶的葡萄酒中闻到一股类似臭鸡蛋味的味道。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醒酒或者冰镇15-30分钟等办法来将这种味道清除掉

酒标上为什么要标注“Contains Sulfites(包含亚硫酸盐)”?

在外文酒标上,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Contains Sulfites(包含亚硫酸盐)

”的字样。而在中文酒标上,我们也可以在“原料及辅料”一栏中看到“SO2

”的身影。那为什么要在每瓶酒上都标注“含二氧化硫”呢?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有可能成为过敏源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葡萄酒中会含有二氧化硫

,所以,任何一款含有超过10+ ppm二氧化硫

的葡萄酒,都需要在酒标上告知人们——“这瓶酒里含有二氧化硫

”。

据调查显示,大约每100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对二氧化硫过敏(患哮喘病的人极易对二氧化硫过敏),这些人如果饮用葡萄酒,可能会引起头疼、鼻塞、皮肤潮红、呼吸困难、恶心、腹痛、眩晕等症状。

不过,随着酿酒技术的日益改进,如今只需要更为微量的二氧化硫,便可以达到延缓氧化、防止过度发酵、使葡萄酒达到稳定的效果。

大多数葡萄酒中亚硫酸盐的平均含量在125ppm左右

。如果去掉人工添加的二氧化硫量,葡萄酒中自然生成的亚硫酸盐量大约在10~20ppm之间

哪种葡萄酒的亚硫酸含量最低?

我们要明白,任何葡萄酒中都会有极微量的、自然生成的亚硫酸盐。如果你要寻找亚硫酸盐含量最低的葡萄酒,那“有机葡萄酒(Organic Wines)”肯定是最佳的选择。

有机葡萄酒之所以被冠以“有机”的名号,是因为酿酒葡萄均由有机种植得到,且在酿酒期间决不允许使用任何的化学物质(包括二氧化硫)。

对于不同类型葡萄酒的亚硫酸盐含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通常来讲,与高酸葡萄酒相比,低酸葡萄酒需要更多的亚硫酸盐来保持酒体稳定。当葡萄酒的pH值在3.6或以上时,其所需的亚硫酸盐量也相应更高;

同类型白葡萄酒中的亚硫酸盐含量要高于红葡萄酒;

残糖含量更高的葡萄酒需要更多的亚硫酸盐来阻止其剩余糖分的二次发酵。

亚硫酸盐是导致喝酒头疼的“罪魁祸首”吗?

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亚硫酸盐与喝酒头疼存在着任何直接的联系。事实上,许多其他食物的亚硫酸盐含量要远高于葡萄酒。

例如,果干果脯类食品、果酱和罐装即食蔬菜等,为防止在储存期间变色变质,这些食物通常都会添加亚硫酸盐来尽量避免氧化作用的发生。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喝酒头痛的诱因归结在“组织胺”、“单宁”和“酒精”等物质身上。具体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我们尚不得知。

不过,如果你曾有过喝酒头痛的不良症状,不妨试试无人工二氧化硫添加的有机葡萄酒,看看感觉如何

2. 白酒几种酿造方法

什么样型也就这样,浓香型白酒

3. 白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呢

与一般的米酒比较,“牛屎酒”酿造工艺独特而复杂,其酿造流程共有如下的10多道工序:精选优质糯米→糯米浸泡→蒸煮→适当冷却→均匀加入适量井水→均匀加入适量酒曲→落缸(木缸)→木缸中第一次发酵→酒水逸出酒糟分离→酒水收集并澄清→过滤酒水→酒水入缸(瓷缸) →密封瓷缸→瓷缸置入新鲜牛屎堆中→瓷缸中第二次发酵→一月后取出→装瓶→成品酒。

4. 白酒的传统酿酒方法

这种传统的酿酒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将大米蒸熟 后拌曲发酵,然后蒸馏得成品酒。具体操作起来就更复杂一些,其工艺如下:浸米—蒸煮—扬冷、拌曲—入缸固态培菌糖化—半固态发酵—蒸馏—成品酒。

其中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烦,操作要求较为严格。例如:将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内,待园气后初蒸15~20分钟,然后泼入热水,还要上下翻倒几次,又上盖, 待园气后再蒸几十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泼水、翻倒、再蒸。同时还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等等。如那一环节掌握不 好,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影响到出酒率。

v采用生大米酿酒就简单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当然更不需要蒸煮。将市售的大米买来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种,加入三公斤冷水搅拌、密封发酵,经蒸馏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戏称生料酿酒技术为“傻瓜酿酒技术”。

v生料酿酒,可以说就谈不上什么“工艺流程”,如果硬要编个工艺流程的话,那么这个工艺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发酵—蒸馏—成品酒。

v采用生料酒曲酿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与传统酿制的一样,甚至超过。

由此可见,采用生料酿酒,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燃料和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由于生料酿酒操作简单,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规模化、机械化大生产。

由于生料酿酒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仅管这个新技术推广时间不长,宣传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许多酒厂的欢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酿酒技术的小酒 厂和家庭酿酒作坊的普遍欢迎。例如:目前广西省内即有上千家小酒厂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许多厂家在采 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

然而,生料酿酒再简单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既是一门科学技术,就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则。遵循这些规则,出酒率就高;违背或不按这些规则操作,就达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转变为酒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假如改变了规定的作用条件,其代谢产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种代谢产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科学看成魔术,把生料曲种当成是“仙丹妙药”,以为在生大米中加点水,丢进去一点生料曲种,它就自然而然地“变”出酒来。一但没有变出酒来或变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酿酒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现将笔者采访数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经验和个人的心得,总结几条出来供已采用的厂家和对生料酿酒有兴趣的厂家参考。

我们知道,酿酒的希望和目的无非是两个:

一是能得到较高的出酒率;二是酿出的酒能有一个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环节,是在发酵这道工序。尽管曲种如何好,糖化力和发 酵力如何高;尽管大米的质量好,含淀粉多;尽管蒸馏设备如何先进、接酒技术如何高明。如果在发酵这一环节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发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厂和酿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经验。但生料酿酒与传统的燃料酿酒方法还有不同之处。生料酿酒在发酵期中要特别注意和掌握温度、厌氧和发酵期这三个环节。

一、 温度(指室温℃)。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最佳发酵温度是25℃~30℃。

温度与发酵期的关系是: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具体说来,温度在20~25℃时,发酵期一般是15~20天,温度在25~30℃时,发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温度在30~40℃时,发酵期一般为8天左右。

生料曲种耐高温,在35~40℃时酵母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且不会产酸。因此,采用生料酿酒。不存在“安全渡夏”问题。

但是,生料酿酒也存在如何安全过冬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温度20℃以下时,生料很难发酵,如温度在10℃以下则停止发酵,这时的酵母处于冬眠状态,不繁育生长。因此,室温在20℃以下时,要采取保温和升温措施,使室温升到20℃以上,生料发酵才能正常进行。

室 温在20℃以下时,除了采取保温、升温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熟料发酵。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与传统的蒸煮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所说的熟料发酵是指将大料随便蒸 煮而已。具体操作就是将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过心即离锅冷却到36℃以下时,加生料曲种搅拌、密封发酵。采用这种熟料发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发酵完毕,然后蒸馏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将大米蒸煮成米饭,无夹心即可。

二、 厌氧。所谓厌氧,就是将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装入发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没有或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尤其是在发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别注 意厌氧发酵。因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游离氧参加。如果在发酵中有氧气参加,酵母菌则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将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 量菌体使酒精的产量大为减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话,就一定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怎样进行厌氧发酵呢?许多酒厂的实践经验是:在发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谓发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发酵容器,至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这段时期。进入发酵中期和后期,就绝对采用全密封式发酵。所谓中期和后期,是指自发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个发酵完全结束止。

有 的厂家则与此相反,重视发酵初期的密封,但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视了。当原料投入发酵容器以后,他们很重视密封,但从此就无人过。二氧化碳将塑料薄膜冲 破了,捆绑的绳索松脱了,无人检查、更换,使空气中的杂菌大量进入发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长、繁殖、甚至把酒精作为它的养料,这就是有些厂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发酵期。发酵期是指,从投料到蒸馏前的这段时间。

上面已讲过,发酵期的长短决定于温度的高低。温度高,发酵期短;温度低,发酵期长。我们不能说发酵期越短越好,当然也不能说发酵期越长越好,如何适当地掌握这个发酵期的长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环节。

适当的发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后,还要延长发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转化为糖,糖已完全转化为酒精。用检测残余淀粉的含量和总残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确定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当残余淀粉和残余总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时,即说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彻底发酵。

一些小型酒厂和酿酒作坊没有检测设备,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呢?笔者于1996年编著的《生料酿酒工艺及其操作方法》一书中,曾介绍了用眼睛看、耳朵听、口尝、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详述。这里只介绍一种眼看、手摸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挤压正在发酵中的米粒,如无硬心、无粗糙感,一挤就化,就说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彻底发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颜色。

当漂浮于发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发酵液由浑浊变青,而且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窜动时,就说明整个发酵过程已完毕,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看颜色,就是看发酵液的颜色变化。从投料起至发酵开始冒小泡时的这段时期发酵液是清亮、透明的。从发酵开始至发酵结束这段时期,发酵液由清亮、透明变为米汤色。从发酵结束至酯化时期,发酵液由米汤色变清,最后变成暗淡的淡茶色。

实践证明,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长多少时间才能算适当呢?笔者主张,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整个发酵液处于静止状态时,再延长一二天即为适当。从颜色上看当发酵液由浑浊变清,由清变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进行蒸馏。

为什么要延长一二天发酵时间呢?因为酒的芳香物质,是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经生化反应而成为芳香物质。这个生化反应过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酯化时间。

5. 白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品种

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羧酸、酯类、酸类等。

扩展资料:

一、酒的简介: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并为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制取出浓度为95%以上的医用酒精和99.99%的无水乙醇。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剧上升。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二、 酒的种类:

酒的种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1、白酒

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2、啤酒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

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3、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4、黄酒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5、米酒

米酒,酒酿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6、药酒

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6. 白酒是如何酿造的

1、发酵法:用含糖类的农产品,如玉米、高粱、薯类以及某些植物的果实等,也常用废糖蜜,经过发酵、蒸馏,可以得到95%(质量分数)的工业酒精。

2、乙烯水化法:以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为原料,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硫酸或磷酸)的条件下,乙烯与水直接发生反应生成酒精。

3、煤化工法: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工艺路线合成酒精。

7. 传统白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

串香法。串香加工工艺并并不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纯粮酒的造成而建立,这类加工工艺早已运用到传统式纯粮酒的酿制中,在传统式的炒锅中,下边置放小调酒醅,上边置放大曲香醅,历经水蒸气蒸馏,酒醅中的酒病毒携带者香醅中的呈香物质冷疑出来,便是用传香加工工艺生产的传统式纯粮酒。新技术新工艺纯粮酒效仿了这类传统手工艺,只不过是酒醅换为了食用酒精

调香法。调香纯粮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呈香、呈味物质配制而成的纯粮酒,这种呈香物质,可能是香料也可能是应用黄液开展替代,而黄液是传统式纯粮酒生产的副产品。

固液法。非均相勾兑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一定占比传统式固体法生产的纯粮酒开展勾调而成的纯粮酒

下一篇:白酒招代理(我想找白酒代理)
上一篇:亳州白酒批发市场在哪里(亳州白酒价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