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12987
二者却是白酒的国标,区别是香型和酿造工艺。
12987是酱香酒,10781是浓香型白酒。
酱香酒“12987”工艺,指的是酱香酒的生产周期为一年,酿造需要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最后经长达三年以上的存放陈化,以酒调酒灌装出厂。
10781是固态发白酒的执行标准,是采用纯粹粮食为原料,用经固态发酵生产的白酒。
2.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酱香型白酒的执行标准是GB/T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26760-2011)由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
3.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酿造工艺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过程。 茅台镇为酱香型白酒生产集中地,选用当地优质高梁为原料,严格按照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由于其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巨大,能够严格按照这一传统工艺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两次投料工艺流程: 1、清蒸下沙――采用总投料量的一半,经润粮→配料→上甑蒸粮→下甑泼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为清蒸下沙工艺流程; 2、混蒸糙沙――采用总投料量的另一半,经润粮→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zèng)蒸粮蒸酒(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泼回酒窖重新发酵)→下甑泼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pēi)为混蒸糙沙工艺流程。 九次蒸煮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为熟糟,熟糟经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封窖发酵,每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共八次发酵。 七次取酒指: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经七次取酒后的酒糟为丢糟。 各轮次酒质量各有特点,分质贮存,三年后进行盘勾。盘勾后再贮存一年,经微调后出厂。 每轮次蒸馏得到的酒还可分为三个典型体,即窖底香型、酱香型和醇甜型。 1.窖底香型一般产于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为主要成分。 2.酱香型是构成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对其成分目前还未能全部确认,但从分析结果看,其成分最为复杂。 3.醇甜型也是构成酱香型白酒特殊风格的组成分,以多元醇为主,具有甜味。 酱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在酿制过程中不加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在调配时,不加水,都是以酒勾酒。
4.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12987年
赖茅经典是12987工艺,在酿造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对时间节点的把控。酿造酱香酒必须在端午开始制曲,因为端午时节,是茅台镇一年之中制曲的最好时节。
5.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图片
工艺不同、发酵周期不同,使用的窖池也不同,因此造成酒水的口感不同。
酱香酒,流酒温度高、发酵温度高、高温堆积,泥底石头窖池发酵。浓香酒,低温发酵,缓慢蒸馏,泥窖发酵。哪个好喝,看个人爱好。其实都不错,各有千秋。6.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12987度
所谓12987简单说就是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一年生产周期、 二次投料、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 、七次取酒。为什么要这么复杂?这种凝聚了中国酿酒人智慧结晶的工艺,目的只有一个--生产出至醇至香的酱香白酒。
端午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有着制曲最需要的高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60摄氏度左右,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一年之中,这个时间段是酱悦坊制曲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