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雨景的散文?
江南三月,雨丝轻柔,斜织在天空迷蒙灰暗的底色上。这凉沁人心的精灵,蹿入脖间,神经倏忽一蹙,脖子缩进衣领。雨许是女娲补天留下罅隙的渗漏,许是天空的眼泪,是云的碎片。她飘荡在亘古的苍穹下,休憩在发黄的纸张中,印记在我历久弥新的心里。 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清新无比的诗句,当时并未揣摩意境的优美,遣词的自然朴素,只觉得读来朗朗上口,留存在记忆中了。最爱淋在江南三月雨中,在我感觉中这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粘揉的发梢,零落的雨珠,让我懂得江南雨的柔与甜。江南三月雨没有北国雨的利索与冰凉,它有的是暖意,似温婉女子凝脂的手从你脸上拂过;它没有南国雪的沉重与压抑,下雨时的天空距离地面很空旷,似为雨展现曼妙准备舞台。江南的雨更接近古典的韵味,密密匝匝的村落中,柔软的枝头叶面,静静的水镜上,都有她的迷离、静谧、幽婉。这古典的雨下了多少世纪? 雨的源头埋藏在遥远的《诗经》里,雨让人感到牵挂。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在风雨如晦的背景下,人之真性情融合进了这场猝不及防的阵雨中,雨很喧哗,但雨中世界又是何等的静谧,世界的声音全被丰沛的雨水湮没,翘首以望的女子,拉开这雨编织的帷幕,目光在雨的边缘搜索,阴沉和阵阵寒意坚固了这份牵挂的情怀,这是较早的一场古典的雨,雨给人以一种亲情爱情的滋润。 于是开始,雨扯带了无边细愁,“无边丝雨细如愁”,“梧桐更兼细雨”,雨将情感更加细腻化、人性化。“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温庭筠《更漏子》)。这是一滴滴缠绵悱恻的雨,滴滴包含人情的丰富,雨越发让骚人墨客文思泉涌,无人欣赏的才情一股迸发。那寂寞难耐的长夜,微凉而深沉的夜色,梧桐掩映,离情在发酵,用寂寞数着雨声,一、二、三…… 雨是情感的化合物,她脱离了天空,却不属于地面,它是心绪的凝结。雨是一种忧伤的牵挂,犹如落叶想拽住龟裂的枝杆,挽留住季节的尾巴,忧伤的归宿注定是沉没。诗人是多情种,借助物象附染上感情,世界中目光所触皆是有情之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如是”,天涯碧草、桃红柳率、莺歌燕舞、日升月落,自然的法则无不带有种种美的幻象。 然雨不是忧伤的代名词,她处处闪烁着心情的明丽和清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很难从中看出诗人在匆匆袭来的春雨中的狼狈与匆促。这是一种沐浴春意的享受,淋在雨中,裸裎了灵魂。雨让混迹扬州的杜牧之洗涤了愁情,我们可以想象画面的明晰与亲切: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一个神情自若的主人公,那斜斜的似在似不在的雨丝,在角落处有绝不可疏忽的一位牧童,横笛短吹,老牛也把头从草丛中抬起,伫立静听。遥远的烟雨中酒旗飘摇,杏花村在读者的想象深处。 这是一场诗意的雨,她让寄寓扬州的杜牧风流倜傥,延续着《阿房宫赋》那滔滔才华。扬州繁华,特别是这三月的烟雨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我平生愿望中最美的场景之一。雨的欣喜,让杜牧的生活增添了愉悦,扬州的风景我很陌生,无法驰骋,视通万里是困难的思维。于是,美好的诗句抖落在如日西倾的晚唐诗坛上,掩盖了生平的坎坷与落魄。我们才能领略杜牧的才情和扬州的内蕴。原谅我的唐突和偏爱,我摘下扬州的杜牧的诗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我想正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所言:“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情,将何适而非快?”如张君梦得有过人之处,乃心胸也。使人难堪的清明雨,落在诗人的身上是幸运的,她触发了杜牧的情感和文采,以骚文墨客的心态记叙了那场永远还在下的雨,那场下在文学史上的雨。 雨使人忧,使人喜。作者对自我的感受描摹得逼真淋漓尽致。高妙的艺术家总是站在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审视我们这个纷纭的世界,他们观察飞鸟走兽、瞩目花开花谢、感怀风聚云散、沉思时空交易,常常有独到而新颖的创造发现,这就是伟大艺术家垂名的渊薮。雨落在这片沉静的大地上,落在天府之国里,落在政绩优显的明府治中。苏东坡就遭遇了这场雨: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庭适成。” 于是属酒以贺,官民俱欣。难得扶风有如此官吏,文人的仁慈是百姓所悦,《吕览》言“顺民”要取民之要也,此《喜雨亭记》应该合百姓之心。雨中见官民相处的和谐,这是理想国度的影象,柏拉图式的幻象。我们不用细察雨的声、形、色,滂沱抑或轻摇,雨的精髓早已在里面酣睡。这是对老杜精神的连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真是春夜喜雨,此诗色、形、态皆全,在诗人的想象中,成都花红柳绿,风光如画。雨的意蕴超越了自我狭隘的感受,关计民生,作品在繁复的文字堆中锃锃发光。 古典的雨,承载的意义骤然加重,她虽是自由的舞者,轻盈地飘荡;它可以糅合感情,寓载为官者的仁慈之心;于我震撼的是,它竟然承载一段历史,一个风雨飘摇的无限漫长的夜晚,刻画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一生叹息,一段沉思,都化成一滴滴连绵不绝的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予美人・听雨》) 我不知多少次默诵过这首词,这是高中语文周老师让我们欣赏的一首词,多少个雨天我会因此而震撼。南宋的国基在外忧内乱的夹击下,如鸟兽散的统治者远走天涯海角,蒋捷个人渺小力量在强大的外部势力席卷下,投进了“阿弥佗佛”无穷的思虑之中,这是怎样的一场雨啊!我不愿解析词的意境之美、构思之巧、蕴涵之丰,我用心在聆听这场雨,雨一直下着,她濡湿了“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百姓苍生的泪眼。历史在雨中摊开来了。 雨是自然变幻的主题之一,它在古典的天宇中绵绵地落着。雨带上了士人的情感、理想,暗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雨不再是单纯的雨,古典的雨很沉重,难怪难以飞翔在空中,雨注定成不了一朵飘来飘去的云。古典的雨已经悄悄离开了我们灰暗的天空,已经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止步了,油纸伞已经没有了盛开的理由,小巷越发悠长悠长。 古典的雨,开始只在我的生命和内心里飘落。
二、北上广江浙沪顺口溜?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江浙沪不相信邮费,黑吉辽不相信棉被,京津冀不相信好肺,内蒙古不相信喝醉,豫皖苏不相信球队,湘贵川不相信辣味,山陕鲁不相信煤贵,京港澳不在乎排队,陕甘宁不相信水费,湘鄂赣不相信悍匪。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说明社会是现实的、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你的几滴眼泪而对你柔情、对你好,所以要坚强不要随便哭泣。
扩展资料:
北上广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名,都是发达的大城市,竞争大、压力大,面对压力、困难要坚强,哭泣是没有用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句话是在致敬奋斗与梦想的同时,也是表达了对平凡却坚定的北漂一族的鼓舞支持。
北上广在中国属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人才需求多,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是人生发展的好地方。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下,才会有更多有志年轻人到北上广发展。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留在北上广就必须有很强的实力。所以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相信的是实力
三、三字经的诗句?
一,带三字经的古诗: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7.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28.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30.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1.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3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4.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35.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柢。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3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37.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38.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39.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0.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41.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43.塞下曲 (其一)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44.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45.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46.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47.望洞庭 刘禹锡 。
二,三字经的诗词
三字经
宋朝 · 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4.古诗三字经的内容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