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泡什么能去掉甲醇?
白酒中的甲醇无法去除。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
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二、白酒除甲醛工艺流程?
1、是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时,可采用蒸汽闷料,如谷壳汽蒸30分钟,可去掉谷壳中的甲醇;
2、是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及原料经浸泡处理,可除去一部分可溶性果胶;
3、是采用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分子筛处理,可减少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因为甲醇沸点为64.7度,低于酒精沸点78.3度,所以酒头中的甲醇含量较高,在蒸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工艺或设置甲醇分馏塔,可减少成品酒中甲醇的含量。
三、白酒怎么去甲醇?
白酒去甲醇方法如下:
①喝酒时烫酒。
过去古人,在喝酒时,先要将所饮用的烧酒,用温酒的酒壶温热再喝,目的是除去甲醇,是最好方法。因为甲醇的沸点是65℃,当烧酒温度达到这个温度后,甲醇开始沸腾,气化逸出烧酒,变成气体挥发了,而乙醇的沸点要高出甲醇10℃。这样古代人温酒,当酒壶口冒气时,甲醇就已经挥发差不多了。这样的酒,饮用是非常安全的。②将烧酒储存一两年后再饮用。因为自制烧酒里的甲醇含量是非常少的,通过放置一段时间,甲醇自然受热后逐渐挥发减少了。所以,酒越陈甲醇含量越少,对人身体越安全。这是古代人喝酒时除去甲醇的两种有效方法。~~
现在农村人酿酒,是依据甲醇和乙醇的沸点不同点,来除掉甲醇的。现在农村酿酒的师傅,为什么弄了一把100℃的温度计呢?其目的就是用来控制酒的温度,除去甲醇的一种方法。①农村有的酿酒师傅在蒸酒的蒸笼周围,留有许多的小孔,是用来插放温度计的。在蒸煮取酒的时候,时时刻刻关注着温度计的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柴火的火候,在出酒之前,温度控制在65度这个时候,出来的“头子酒”,用另外一个酒坛子存放。因为这样的酒含有大量的甲醇,不能直接饮用。再把温度升高到75℃的时候。出来的酒,基本上都没有甲醇了。这样的酿酒方法就把甲醇和乙醇分开了。
②酿酒分两次蒸馏,可以除去甲醇。农村有的酿酒师傅,第1次蒸馏的烧酒叫做“初酒”。在蒸馏过程中,“头子酒”和“二酒”,分开存放。第二次蒸馏,再将“头子酒”和“二酒”,分别再将蒸馏,自然去除酒中的甲醇。因为甲醇沸点是65度,低于乙醇沸点。当酿造的粮食“初酒”,加热到65度时,甲醇首先沸腾蒸发,气化逸出。这个时候,“初酒”温度停留在65度,等甲醇蒸走完了,酒温度继续上升到75~78℃之间,纯酒,出来了。这就是农村人需要的纯粮食美酒,收入酒罈储存,让酒体继续熟化后提升它的口感。
四、怎么从自家酿的米酒中除去甲醇?
如果酒已经酿成,想要去除其中甲醇,则将酒加热到65-70摄氏度,持续5分钟就可以了。甲醇沸点64.7,乙醇沸点78.4,不过在加热过程中乙醇也会有些许蒸发减少,就是说酒的度数也会稍微减小。如果想酿成的酒更好,想要去除甲醇需要注意几点:
1、选材:所谓粮为酒之肉,民间制酒设备简陋,只能从选材下手,选材也是最重要的。甲醇就来源于材料中的果胶质,果胶质一般存在于水果、薯类、米麦、谷糠等材料的表皮。尽量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2、如果才无法避免的还是选到果胶质高的材料,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果所选材料进行预处理即可。预处理方式:将材料通过蒸汽“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去除材料中大部分的甲醇,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闷料”。
3、糖化剂的选择:甲醇的产生有时候恰好就是因为糖化剂选择不当,有的糖化剂与甲醇的产生脱不了干系,比如黑曲霉菌。应该选择那些含果胶酶较少的菌种,以减少甲醇的产生量,例如黄曲霉菌。
4、预先浸泡、缓慢蒸馏:有实验表明,原料预先浸泡处理也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果胶质,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提高白酒卫生质量。以及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缓慢蒸酒,增加排气量)。
5、缓慢蒸酒、多去酒头:投入能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将温度控制住甲醇沸点(64.7)之上,乙醇沸点(78.4)以下可使甲醇蒸出。另外在蒸酒时采用缓慢蒸酒、多去酒头的方式或设置甲醇分馏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含量。扩展资料:白酒酿造方法原料多为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淀粉高含量材料。酿酒一般分为两步:1、是用米曲霉等糖化剂将淀粉分解成糖类,这个过程称为糖化过程。2、糖化之后再由发酵菌将糖分转化为酒精(乙醇)。白酒在酿造过程以及放置过程中会生成一些酯类,所以闻起来很香。白酒一般指的是酒精度60度及以上的酒。
五、怎样去除白酒中的甲醇?
去白酒中甲醇的方法。
1、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2、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3、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时,可采用蒸汽闷料,如谷壳汽蒸30分钟,可去掉谷壳中的甲...
六、自制酒甲醇怎么处理?
关于甲醇,酿酒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是甲醇生成的基础,它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所以咱自酿酒在选择原料上一定要把麦子、玉米脱皮,大米不需要,高粱因果胶含量低,一般都是带壳蒸料。将原料通蒸汽30分钟左右,也可去除甲醇。
另外,初蒸出来的"头酒"甲醇含量偏高,要扔掉。
将原料预先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清洗,去除粮中酸味和部分可溶性果胶质,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总之咱在家自酿酒,就是要尽可能的去除甲醇,粮食要脱皮,然后要泡12至24小时,然后再蒸熟至开花,最后在蒸馏的过程中多去一点酒头,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七、如何除去白酒中的甲醇?
方法如下
1.选用新鲜、未变质的原料和含果胶质少的原料。
2.选用果胶酶少的菌种及菌株作糖化剂。
3.对含有较多果胶质的原辅料进行预处理时,可采用蒸汽闷料,如谷壳汽蒸30分钟,可去掉谷壳中的甲醇。
4.是降低原料的蒸汽压力、增加排汽量及原料经浸泡处理,可除去可溶性果胶。
八、白酒甲醇怎么去除?
4.酿酒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是甲醇生成的基础,它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如含果胶多的水果、薯类的表皮、米麦的表面、谷糠麸皮的内表面等。
5.因此,酿酒原料的选用极其重要,应选用含果胶质低和没有变质的原料。在酿造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就可以尽量去除甲醇。
6.由此,要注意做到:凡含果胶质量高的原料、辅料,可采用通蒸汽闷料,以去除原料中的果胶质,一般将原料通蒸汽30分钟左右,便可去除甲醇。
7.发酵时要减少黑曲霉菌用量,最好不用黑曲霉作糖化剂,因生产原料发酵时所采用的霉菌与甲醇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8.常用的糖化力较强的黑曲霉菌会增加白酒中甲醇的含量。白霉、黄霉菌含果胶酶少,用它们作糖化剂,酿出来的白酒中的甲醇量明显降低。
9.选择设备较好的蒸馏塔,可在乙醇蒸馏塔后另设一个甲醇蒸馏塔。初蒸出来的“头酒”甲醇含量偏高,应作为工业酒精之用。
九、白酒甲醇高怎样二次蒸馏去掉甲醇?
甲醇的挥发点相对乙醇要低,只要将白酒升温到特定温度,甲醇就会挥发,达到二次去甲醇的效果。
十、如何除去白酒中的甲醇?
选择质量高的原辅料,避免使用腐败变质的原辅料,果胶含量高,而果胶是产生甲醇的物质基础;控制蒸煮压力不要过高,如果采取间歇蒸煮,则可以考虑放乏汽的操作方式,以排出醪液中的甲醇。 固态法以薯干为原料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在蒸粮时敞盖排汽的方法降低甲醇含量。 在酒精与水溶液中,甲醇的精馏系数随酒精含量的增高而增大。所以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有易于分离的特点,可以通过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把甲醇从酒精中分离出来。 在固态法酿酒蒸馏过程中,甲醇既可以是头级杂质,也可以是尾级杂质,所以严格采取截头去尾的方法,可以略为降低其含量,当成品酒中甲醇含量超标时,可选用吸附甲醇的天然沸石或人造分子筛进行处理,甲醇的排除率可达35.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