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兰地酿造工艺流程图
白兰地的酿制,没什么特殊的。 “白兰地酒”是荷兰语“Brandewijn”的译音,原文意思是“可以燃烧的酒”,翻译成中文的话,应该是“烧酒”。 和其它酒的酿造过程相比,没什么特别的,是完全一样的! 只是酿造白兰地的原料必须是水果。以葡萄酿制的,就是葡萄白兰地;以樱桃酿制的,就是樱桃白兰地……。
首先选取原料,然后榨汁、发酵、蒸馏、贮藏、罐装、出厂。
2. 白兰地酿造工艺流程图片
白兰地威士忌是葡萄酒蒸馏,白酒是粮食蒸馏。
3. 白兰地酒的酿造工艺过程
挑选粮食好的水质—把粮食蒸熟—加酒曲发酵—蒸馏—出成品
4. 白兰地酿造工艺流程图解
以前我家里酿过米酒,就是用大米酿的,简单流程就是把米蒸熟,然后翻起来凉拌大约30℃左右加入适量酒曲,拌匀,放入酒桶密封发酵,3天加入水再次发酵,大约再过3天左右就成酒、水、发酵后酒糟组成的混合物了,这时候倒进锅里,通过蒸馏冷却把酒提纯出来就可以了,原理就是酒精沸腾温度是75℃,所以最先蒸发。
5. 白兰地酒酿造方法
古法天锅:正在消失的手工艺
关于酒,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这样写道: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简单十字, 道明其蕴意。
而关于粮食酒的历史,不消多说,几千年来,从最初的黄酒到唐朝的烧酒,酒香 顺着历史的脚步一路飘来,醇美香醉,再到如今,杯中之物的种类已经无比丰富。
而川酒因其湿润气候、微酸土质、纯净水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酿造出的酒 更是酒中珍品。
邛崃新安老街,择善堂的酿酒作坊内,当初夏的阳光穿透氤氲着的白色酒蒸汽, 从青瓦房檐的缝隙中投射下来,打在忙碌着的酿酒师们刻满皱纹、却隐隐氤出皮 革光泽的脸上时,时光仿佛逆转回数百年前。那时的酿酒师们,也在用同样的方 式酿造白酒。穿过历史的漫长岁月就在天锅冒出的水蒸气中,一点点飘忽而去, 简单而规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一代代的酿酒匠人们对古法天锅这项古老技艺的笃定与坚 持,让其不至于在历史长河里消逝不见,而我们在今天还能有幸一睹芳容。从古 代到现代,酿酒的方式仿佛在这个作坊内从未发生过变化:这便是古法天锅蒸馏 酿酒,将含酒精 4%左右的发酵酒醅分离浓缩成含酒精 55%——65%的高度白 酒。
6. 白兰地酿造方法
轩尼诗是一个品牌,主产白兰地,轩尼诗的酿造原料由葡萄、苹果和樱桃等水果为原料制成,一般用葡萄制成的可以直接称为白兰地,而用其他水果为原料则称为“水果+白兰地”,也就是水果白兰地,轩尼诗酿造方法:从葡萄酒或发酵的水果汁中蒸馏出来的酒精饮料。
7. 白兰地生产工艺流程图
乳胶漆生产工艺流程:分散搅拌—研磨——调色—过滤—检验—称重—包装—入库
8. 白兰地酿酒工序
1、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分离工序又包括落料、冲孔、切断、切边、切舌、剖切、整修、精冲等基本工序。
2、在化工生产流程中,将粗产物与杂质分离,提纯的过程叫做分离工序。
3、冲压中,分离工序是指冲孔、落料、切边等,让材料发生分离的工序。成型工序就是使材料具有一定的空间型体。例如弯曲、拉伸、翻边等等,生活中弯曲件如们的活页。拉伸件如金属饭盒、金属杯。
9. 白兰地酿造工艺流程图高清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八大蒸馏酒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白兰地是一种蒸馏酒,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贮藏后酿造而成。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叫葡萄白兰地,常讲的白兰地,都是指葡萄白兰地而言。以其他水果原料酿成白兰地,应加上水果的名称,苹果白兰地、樱桃白兰地等,但它们的知名度远不如前者大。
10. 白兰地的酿造工艺流程
一、端午制曲
1.踩曲
每年端午的时候,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今年的端午制曲,央视还直播了盛况。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曲即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踩出来是这样的:
关于制曲,有过一段历史传说,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2.曲块装仓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
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过程中,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一般来说,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白曲和黑曲,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白曲是发酵不够的,黑曲是发酵过头的。
3.曲块出仓
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二、重阳下沙
每年到重阳节,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茅台地区夏季炎热,酒醅温度高,如果淀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温过猛,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这时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见底,水质极佳。
关于生产原料的高粱和小麦,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
1.润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9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其实,酿酒真正需要水的,主要是在润沙阶段。其他阶段很少用到水。
2.上甄
上甑即将润好的高粱,装入甑内,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
3.出甑摊凉
将蒸过的高粱铲出甑内,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
4.加曲
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上下。开始加曲,这次加的曲药,在10%左右。
5.发酵
5.1收堆发酵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酱香酒酿造的三高之一:高温堆积,说的就是这个环节。
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茅台酒的独创,是工艺的核心。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
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在堆积过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
通过高温堆积,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的目的。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堆积发酵好,酒的产质量好;堆积发酵不好,酒的产质量不好。
5.2入窖发酵
“开放式发酵”完成后,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即开始“封闭式发酵”。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的酒糟。
三、糙沙
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这部分流程和前面部分类似)
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四、取酒
1个月后,开始第3次蒸煮,这时时间已到了岁末年初,这才开始第一次取酒。
然后,在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共进行9次蒸煮(包括前两次不取酒的蒸煮),7次取酒,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厂才开始“丢糟”。(翻沙酒就是用这个时候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药,酿出来的)
五、储存
刚烤出来的轮次酒,具有刺激感,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变的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贮存越久,茅台酒的酒体越柔顺,香气越幽雅。
每一次出来的酒,香味并不相同,茅台酒分3种酒体:酱香、醇甜和窖底。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辛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但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
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
六、勾兑与调味
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勾兑”完成之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一般用到调味酒(往往是年份老的酒)来进行味道的微调。
七、勾调后储存
勾兑调味之后,酒还要分批次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之后才能灌瓶出厂。出厂日期和勾兑批次,比如茅台酒,看到的每一瓶茅台酒瓶冒上的头两行数字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