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兰地最早起源于哪里
中西大学起源简考
西方大学的起源线索
一般认为,除了少数例外(如开罗的Al-Azhar大学),现代大学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此之前,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 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无疑,西方各国大学的起源并非一致而是前后相继的。欧洲中世纪大学也并非在欧洲各国同时起步。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是指其封建社会时代,时间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至文艺复兴前。
中国大学的起源和变迁
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在很多情况下,世界范围内从一国到另一国的学术迁移是殖民地带来的结果——美国建立的大学直接受到英国的影响就是例子。非洲和亚洲的大学深受英国和法国学术模式也是由于殖民主义。此外,十九世纪德国新出现的学术模式对美国有重大的影响,而美国的“赠地学院”模式则影响了印度、拉美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大学。多数东欧大学采取了德国模式,同时也吸纳了法国模式的某些特征(P. G. Altbach,1985)。 虽然学术模式的传播整体上很少是单向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影响,但就大学的起源来说,大学学术模式的传导主要体现为单向传播。
二、白兰地的起源
白兰地是外来语,它是英文“Brandy”的音译。白兰地之前身源自白葡萄酒。在十八世纪,法国的查伦泰因为地理环境极为优越,成为酒的著名出口地,可是由于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低,经受不住长途运输,往往会变质,所以法国人就想出了双蒸之法,提高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以便运输,这就是最早的白兰地,即发酵过的葡萄汁液,经过两次蒸馏而成的美酒。
最初的白兰地是全无颜色,透明清澈、仿如清水的。那么,白兰地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诱人的琥珀色呢?这里面有一个古老而又有趣的故事。
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的一场战争。由于战乱,人们无心品酒,销量顿时大跌。有位精明的制酒商,为使已生产出的白兰地免遇战火,便把大量白兰地装入橡木桶之中,偷偷藏于家中地窖。15年之后,战争结束了,这位制酒商重返家园,到地窖里打开橡木桶一看,奇迹发生了!木桶里的酒,由于在橡木桶中长期浸泡,全部变成了晶莹闪亮的琥珀色。由于橡木香味的渗透,酒味变得异香迷人。这位制酒商试着把这种白兰地拿到市上销售,果然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从此,用橡木桶窖藏白兰地的方式,便约定俗成地成为酿制白兰地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制酒商的这一偶然发现,对于白兰地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制酒商没有留下姓名,但那香气扑鼻、琥珀色的纯正白兰地,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在中国,我们说到白兰地,则不能不提张裕公司,因为张裕的金奖白兰地被一致公认为中国最早、最好的白兰地
三、白兰地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中国面食已有几千年之久,最初的面食称为“饼”,《齐民要术》《释饮食》皆有关于“饼”之记载。到宋朝时期,面食已有十多种之分,明朝更出现手工高超的刀削面、手拉面,清朝出现了先进厨艺的伊府面等等。面食文化在中国可谓延续千年经久不衰。
四、白兰地的起源和典故
1、酱牛肉始于清代中期,由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经营者刘禄所创制。
2、他原在归化城推车经营酱牛肉,后开设了“万盛永”,专营酱牛肉。由于他选料精细,重用各种调味烹制,酱牛肉鲜味浓厚,因而在清代晚期已驰名全国。
3、如今,它仍然盛名不衰。特点:用牛肉加各种调味料煮制而成。成菜色泽深红,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工艺:将牛肉若干大块,用清水洗净,入清水锅煮至半熟,加用纱布裹包的大茴香、丁香、橘皮、姜片、砂仁、肉桂的香料包和酱油、白糖、盐适量,及煮肉老汤,烧沸后,转用小火焖4小时左右,至牛肉成熟、入味即成。
五、白兰地发源地
水果白兰地原料配方:白酒500毫升,脱臭酒精100毫升,白砂糖50克,绿茶15克,白鸢尾根1克,菩提花10克,丁香1克、柠檬酸2克,橘子皮干10克,苹果汁50克,香草豆3克。
六、白兰地一词最早由什么得来
成语“班门弄斧”是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之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低调为好,有个剃头匠却不信,这天他遇到了一个克星,请看——
枪神贺文慈的故事
贺文慈是红军时期湘鄂边的游记队长。有一次,他带着一便衣警卫员一起到一个小镇去理发,剃头铺子里面坐着一位刚已剃了头的顾客,一位穿着长袍年约20余岁的年轻剃头师傅正给他解白罩衣。
“剃完了?给我来一个!”贺文慈道。
“请坐!”
贺文慈坐到了靠木椅上。
年轻剃头师傅将白罩衣给他扣上道:“这位大哥,你是理发还是剃头?”
“剃头吧,我要剃光头!”
“你的头发这么多,剃了多可惜!”
“我就是头发长太多了,脑壳上有了虱子,不剃痒得很,不剃不行。”
“好,你即要剃,那就先洗头吧!”
剃头师傅说罢,遂要贺文慈到洗脸架旁,将他的头按下,用热水把其头发浸染,然后抹上肥皂,两手在他的头上揉搓一阵,再用清水将头发冲洗干净。接着,用一毛巾将他的头发擦干,才让他到靠椅上坐下。
剃头师接着拿了两把剃刀,在壁上挂的一张磨纱布上斜磨了几下。
警卫员在一旁观看道:“你这位师傅,手艺高超呀,能使两把剃刀?”
“当然,这是我的绝活!”剃头师道:“我轻易不用,你要看的话,我可以试试。”
贺文慈道:“你不会拿我的脑袋开玩笑吧,我这头可不是好剃的!”
“没关系,我用两把刀剃,你不要怕,脑袋只莫要乱动,保证不伤你一毫毛。”
“剃头师说毕,即用了一手按着贺文慈的头,另一手拿了把剃刀。只见他把手中剃刀抛向空中,另一刀飞快在他头上剃了一缕头发,待抛起的刀落下,这剃头的刀在抛向空中的同时接住落刀,很快再剃一缕后抛向空中,如此循环剃头,两把剃刀一起一落,真个快如闪电,只一会儿功夫,贺文慈的头发就剃去了大半。”
“嘿,真的好功夫,吓死人呀!”警卫员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不禁惊叹道。
“你们没闻古人飞斧剁鼻的典故?不是我吹,我这剃头的顶上功夫谁又比得了!”
“哼,这算什么,你给我快把头剃完,老子也露一手绝活给你见识见识!”贺文慈说道。
“哦,你这哥们口气不小,你是何绝活呀?”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你快剃吧!”
“好,就剃完了!”剃头师傅放下剃刀,把围在贺文慈身上的白罩衣解下,抖了抖发屑,将衣挂到了壁上。
贺文慈站起身来,右手端起枪道:“师傅,让你看看我的绝活!”
“啊,你拿枪干什么,不会要我的命吧!”剃头师大惊失色道。
“不会要你的命!我只给你也露手绝活!”贺文慈嘻嘻笑道:“你别紧张,请把这根吹火筒夹到裤裆里。”
“夹吹火筒干啥?”
“叫你夹就夹,啰嗦些啥!”贺文慈用枪一点道:“快点,老子也给你露手绝活。”
剃头师疑疑惑惑地从地上拾起一根长两尺多的吹火筒,用两腿夹着,颤抖不止地说:“你要我夹这吹火筒干啥?”
“你听着,我在三十步开外朝你夹的吹火筒开枪,你可别乱动啊!枪子要从吹火筒中穿过,你要乱动,打死了我可不管!”
“哎呀,这……这恐怕使不得吧!万一你的枪走火了,我……我这点小命可就没了!”
“你放心,只要你不乱动,我也保证不伤你的皮肉。”
贺文慈说毕,随即提枪走到门外三十余步处站定了。
剃头师这时面如土色,夹着吹火筒一动也不敢动。
贺文慈提枪在手,对着剃头师胯下夹着的吹火筒口,“嘭”的开了一枪,只见那子弹不偏不倚,正好穿过吹火筒,将剃头师背后的土墙穿了一个眼。
剃头师吓得大汗淋漓,呆如木鸡。
“怎么样,没事吧?”贺文慈提着枪走近道。
“嘿,真吓死我了!”剃头师惊吓道:“你这绝活比我的还硬,真是神枪手呀!”
“长见识了吧!”大个警卫员
道:“这是我们的队长贺文慈,是贺胡子的族弟,听说过吗?”
“啊,真是高手,原来你是贺胡子的族弟!佩服佩服。”剃头师惊喜道。
贺文慈又道:“年轻人,你记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千万别到处班门弄斧啊!”
“是,是,你教训得是!”剃头师连连点头。从此,他剃头也再不轻易炫耀其技艺了。
七、白兰地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人造海绵是1974年发明的。是许多科学家的杰作。吸力是本身体积的1300倍。
一项新的研讨发明,被称为生物标记的陈旧化学陈迹表明,海绵至多存在于6.35亿年前,能够追溯到6.6亿年,使其成为已知最陈旧的植物性命形态。本日仍旧存在被称为普通海绵类的组。依据这项研讨,当代海绵发生与其陈旧祖先相同的化学物资:只有这些海绵发生的类固醇化合物。
八、白兰地来源于
最早在《栽培作物的起源》中,认为绿豆起源于印度及尼罗河流域;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在《育种的理论基础》中,认为绿豆起源于印度及中亚;德国学者E.Bretschneider认为绿豆起源于中国广州一带。中国科学院汪发钻、唐进在云南、广西等地发现野生绿豆,并定名为“滇绿豆”(Phaseolus yunnanensis Wang et Tang)。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在丽江、金沙江边及海拔1300~1800m的热河谷发现野生绿豆,并有不同的变异类型。近几年来,在河南、山东、湖北、辽宁、北京等地也采集到不同类型的野生绿豆标本,进一步证明中国是绿豆的起源中心之一。绿豆是由印度传入印度支那、爪哇等地,然后从马达加斯加传入非洲大陆,近代才传入非洲的东部、中部地区,16世纪传入欧洲,由此又传入美洲,而日本约于17世纪前从中国引入。绿豆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以印度、中国、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家最为广泛。
九、白兰地起源地是中国
中国第一条地铁“出生”在北京市,它于1965年7月1日开始建设,1969年10月1日建成,1971年1月试运营,此时北京是中国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建成52年后的今天,我国44个城市建成了23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7545.5公里、4660个车站投入运营。其中,广州和北京的平时人流量最大,几乎每天地铁都是客满。可以看到,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更是由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十、白兰地起源于哪个国家
冰激凌起源于中国。
冰激凌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数百年前,中国人就知道将冬天结成冰的河水,切割成块,储存于地窖,待夏天取出,同捣碎的水果搅拌后食用。元代开始生产冰激凌,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元世祖忽必烈颁布了一条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激凌的敕令。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所谓奶冰就是在元朝人冰点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冰激凌,元人将平常食用的果酱和牛奶混入其中,这样凝成的冰像沙泥一样,比冰块要柔软很多,入口即化。
扩展资料:
冷饮在古时被称为“冰食”。冷食的传统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是当时的奴隶们唱的一首农事诗,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旧时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译过来就是:十二月,把冰凿得通通的响。
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可见当时冷饮制作的水平相当高。
参考资料:人民网- “冰淇淋”最早是由谁引进到中国的?
十一、白兰地的历史
葡萄白兰地和葡萄汁白兰地的区别是,葡萄白兰地是用葡萄酿制而成,而葡萄汁白兰地是用葡萄汁勾兑白兰地制成的酒。这就是二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