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伏特加

伏特加冰袋(伏特加加冰)

啤酒之家 2022-12-26 04:25 编辑:admin 115阅读

1. 伏特加加冰

瑞典伏特加,您说的应该是来自瑞典的绝对伏特加,酒精度45度。伏特加无色无味口感辛辣。伏特加通常可以配橙汁或者脉动。想要口感好的话,个人建议加入橙汁进行调配,根据个人喜欢可以按1/8,1/6和1/4的比例进行调配,喜欢酒味淡的就按1/8配一杯伏特加酒加入8杯的橙汁。加橙汁最好喝。

2. 伏特加加冰吗

伏特加和威士忌都是适合纯饮的两个类别的酒类,如果讨论哪一类的酒好入口,应该是威士忌酒更好入口一些。原因是两个类别的酒喝法略不相同,威士忌酒纯饮一般加冰小口慢饮品尝,充分品赏威士忌的独特香气。

而伏特加则是50克的酒杯一饮而尽,尽管是冰镇的,但仍然感觉比较猛烈有冲击感。

3. 伏特加加冰块伤肾图片

俄罗斯苏联时期人口近3亿人。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许多常住俄罗斯的居民,纷纷迁回原户籍国家,使得人口直接缩减到1.4亿。

俄罗斯天气寒冷,为了御寒,这里的人不分男女都好酗酒。所喝大多是60度以上的伏特加烈性酒。这种酒不仅伤身伤胃,重要的还伤肾导致男性不育。所以在俄罗斯城市街头,总能看到喝得醉熏熏的俄罗斯男人,摇头晃脑找不着家。就算勉强摸回家的,也是倒头呼呼大睡,日复一日乐此不疲,怎么可能有孩子呢。

4. 伏特加加冰块等于伤肾图片

作为一个误入北方的南方人来说,觉得可以谈谈个人经验。

众所周知,南方人其实喝酒普遍都很一般,对酒也是特别挑剔。太辣不喝,太冲不喝,度数太高不喝,所以,常规来说,喝啤酒和洋酒居多。主要是啤酒度数低,撒两泡尿,基本上就醒了一大半。洋酒嘛,口感好,度数不会特别高,一杯能舔很长时间。

北方人喝酒,哼哼!我见过的肯定还不是最猛的。北方人普遍喜欢喝高度酒,而且能喝一斤以上的大有人在。北方冬天冷,在没有暖气的年代,高度酒就是取暖利器。60度半斤漱漱口,火力全开小两斤,而且越往北越能喝。煮酒,兑酒,纯度极高,第一次喝跟喝硫酸差不多口感。

言归正传,本人长江中下游人士,南北文化都沾点边。以前喝酒,基本上都是啤酒,即使喝白酒,也是40度往下。一次二两,基本上就顶到嗓子眼了。

但是来到北方之后,谁跟你喝啤酒。上桌就是一瓶牛栏山,四两的杯子倒满,然后一盘花生,一盘黑木耳,一盘蚕豆,三个人能干掉五瓶。

八年抗战下来,从牛栏山,一担粮,一直干到伏特加兑龙江家园。从最初,一次喝一杯就失忆,到现在一斤半还能打车自己回家,酒量确实是可以练出来的。

喝酒有技巧,盲目傻喝的,基本上走一圈就跪下了。我个人也是这么傻过来的,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喝酒不容易醉的技巧。

首先是,切勿空腹喝。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上桌酒倒好了,先走一个。往往容不容易醉,这第一下很关键。所以,建议喝酒之前,路过便利店,买包纯牛奶吸。既能保护胃,也猛顶住第一下空腹喝酒。

其二,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酒桌上,先看一圈,别光挑自己喜欢的吃,而是看好高蛋白的食物。如蛋,牛肉,鸡肉等,多吃能够大大降低喝醉的几率。

其三,就是收尾的时候多喝汤。一般酒过三巡,就算酒量再好,也晕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多喝汤多喝水,促使自己排尿。尿几回,人也会清醒很多。

当然,还有一些小聪明的办法。比如,来之前,喝两瓶矿泉水,水顶到嗓子眼。上桌之后,端着杯子先走一圈。然后借机去厕所,稍微压一下腹部,就全吐出来了,真正被吸收掉的酒少之又少,而且没有一点味道。然后,洗脸,整理仪容,缕一缕发型,开始大杀四方。

如果是因为应酬要喝酒,还是需要一些小聪明的,太实在的人,应酬不了几年,身体就不行了。如果是和朋友喝酒,点到为止,喝好别喝倒,酒毕竟不是什么好东西。

~~~~~~补充用的昏割线~~~~~~

看到很多人说北方不一定都能喝,南方不一定都酒量差,这个我是承认的。酒桌摸爬这么多年,北方不能喝的没少见,南方喝死人的也见识过。不过,我说的是一个大概率的问题,北方很容易就能碰到一堆能喝的。而南方相比之下,能喝的不及北方密集。

北方人好喝烧酒,一杯下去,从嘴里烧到菊花的那种,瞬间就欲火焚身。比较可怕的是北方的粮食酒,玉米小米高粱做成等。口感真的不怎么样,大多数南方人肯定不喜欢喝。而且度数极高,还有可能是混合过的酒,专治各种不服。北方人喝酒喜欢喝大口酒,二两杯子三两口。大多数南方人,在喝不习惯北方烈酒的情况下喝大口酒,基本上一个回合就挂了。

南方的酒就温和太多了,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大部分人家都有自制的米酒或者说黄酒。做法简单,口感温和,味道多是如同果汁一样酸甜,但是后劲极大,这和北方的酒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我自己也在家DIY了多种南北合璧的米酒,偶尔自己来一小杯,当时没什么感觉,一段时间后,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所以,折中一点,在同样一种都未曾尝试过的酒面前。大多数北方人能多扛几回合,是不争的事实。天南地北喝过一圈的,心里都有数。

再就是喝酒应酬上的补充。

吐酒是有技巧的,北方一些地方叫“出酒”。酒如果吐出来,对身体的损伤远小于自己新陈代谢掉。如果身体底子不是特别钢筋铁骨的,一两年肝肾功能就报警了。这些年,太过实诚,喝酒喝死的朋友也是有的。所以,应酬的时候需要一些技巧来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一点。

上桌前喝水或者喝饮料,主要目的是避免空腹的情况下酒精过多的被吸收。有水稀释一下胃酸,再用上面小技巧吐酒,可以大大降低胃酸灼伤食道的情况,也可以掩盖胃液的气味,一定程度上做的“天衣无缝”。别等到吃饱喝足了吐,伤胃还有窒息的风险。

这一上桌,就有了一杯酒的差距,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应酬上的“续航能力”。即使赶上被人车轮战,也能招架一二。应酬喝酒,一般也就上半场会小拼一下,酒桌过半之后,基本上都是小舔。这时候大杀四方,那就是自己没情商了。应酬的目的就是桌上陪好,收工时大家都不失颜面,体面收场。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七分清醒,这个前提就是知道自己的酒量,喝到什么程度会失态。酒品就是人品,喝多的时候会放大一个人的阴暗面,如果你个人有什么不能见光的嗜好,一定要把握自己喝酒的度。酒后失态,丢的不只是一顿饭上的颜面,实际上损失远超过想象。

这些年,喝趴过无数次,也把人喝跪过无数次。中途谁吐过,眼白充血程度就能看出来。中国的酒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三言两语不足以表达万一。喝酒也是一门技术活,可以用来谈生意,能用来交际,也能用来窥视一个人的阴暗面。

生活不得已而为的朋友,建议多掌握一些喝酒的技巧,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能保护自己的颜面。朋友交际喝酒的,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两败俱伤不值得。

~~~~~~再更新~~~~~~~

看到很多人执着于个别地方个别能喝的,希望部分小团体能够支撑一省的面子。这就是喝酒最大的弱点,要面子。想保面子怎么办?喝!

这么说吧!

什么样的人,接触的也是什么样的圈子。喝酒的能坐一桌的,肯定也多少都是喝酒的。喝茶的,能坐一起,也都是品茶的。搞学术的,能坐一起,也都是讨论学术的。正人君子和艰险小人坐一起,是聊不上几句话的。

这就是十分典型的人以群分。

因为题主这个关于应酬的问题,正巧我也是从他这个懵懂年纪过来的。应酬喝酒,都是很被动的,说直接点,都是为了生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不是一句调侃的话,而是这个社会最现实的写照。因为应酬而喝酒的,几人不是身不由己。

再说喝,喝酒多了,接触天南地北的也都是喝酒的,滴酒不沾的,基本上坐不到一桌,所以想急着给自己省争点面子的,可以放心了。我肯定不会拿个北方能喝的圈子,去比南方不能喝的一群,借此来分个南北高低。

有人专门点到了云贵川,那就专门说云贵川吧,喝酒的如果不认识几个云贵川酒仙,那真的是白喝了。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五十斤左右的坛,坛内都是自制米酒(各地区叫法不同)或者说黄酒,制作方式大同小异,入口绵柔,后劲极大,本地人能扛得住的都不多,外地人第一次喝,怎么晕都不知道。知道酒厉害,更知道当地人喝酒,大多数也就是吃饭时候,用一两还不到的小瓷杯倒上一点,就这小杯,能从开始吃饭喝到吃完。每天米酒的摄入量,充其量也就二两不到。

当地人把自制酒,当成一种民间养生,每天喝一点,有助于身体健康,夜间睡眠。但是招待朋友,主家一口气喝半斤尚可,能喝一两斤的还是少数。接待远方贵客,会拉着一个村寨能喝且有名望的作陪以示尊重,湘鄂也有类似习俗。然而,一个村寨才可能凑出一两桌能喝的,其他皆是作陪。这比例上,平均能喝的人,并不是特别高。

再说下北方吧。

第一次碰到能喝的是内蒙古的,当地酒及其烈,味道无法形容,闻一下都有点犯晕。部分地方有老习俗,接待贵客,起手三碗。当然,碗看起来很大,其实容量很小,充其量也就一两左右。

一口闷。

喝完碗只要放下,主人会立刻让人续满,继续喝。不懂习俗的,基本上吃不到肉就已经躺了。我也是经人提醒,不能喝了,将碗扣下,主人便不会再续酒,不然主人以为你没喝爽,会一直续下去。当家主人也会一起碰碗喝,把主人喝倒,基本上不可能了。就算喝倒了,旁边还有好几个替补,总之喝下去,最后自己肯定是要抬出去的。

这里一般都是一大家子,都是家中直系二三十人围坐在一起,起码半数以上的人能保证把客人喝倒。这还不是关键,人家喝爽了,还能连蹦带跳的唱半个小时的歌。

这就过分了!

我喝成他们这样,能站稳就不错了,人家还能跳舞唱歌。

这些年,因为早年应酬需要,加上自己也偶尔没事喜欢跟朋友一起喝点小酒。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接触,哪里能喝的人比例高还是有数的。有被南方朋友扮猪吃老虎喝翻过,也有火力全开,瞬间放倒一片北方朋友的战绩。

但是还是得从比例上来说,喝酒圈的朋友中,都有共识,北方人普遍要比南方人能喝。依靠个别少数南方酒仙,是没法提高这个平均值的。

再就是很多人说空腹喝牛奶对胃不好什么的,这个只是三项应急选择之一。

分别是,“水”,“饮料”,“牛奶”。

有三个可供选择,硬要挑一个可能对胃不好的选项,这种执着,还真是有点无能为力了。

酒精摄入量过大,伤肝,伤肾,对大脑细胞也有损伤。相比之下,能在应酬的时候吐出来,也是自我保护的最大补救了。所以,别再执着吐了又有什么弊端。应酬喝酒,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太天真了。

5. 伏特加加冰块伤肾 威士忌加冰

洋酒几乎都可以加冰块,没有一定要加的。

加冰块的原因是酒太烈,加一些冰块容易入口,例如白兰地,伏特加,威士忌系列。洋酒是指进口酒类的总称。它包括烈酒、啤酒、葡萄酒、利口酒(Liqueur)等,不同酒精含量的酒水品种。酒的制作过程都少不了发酵这一工艺,它是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将糖类分解成乙醇(酒精)的可饮用的液体。乙醇含量在0.5%--75.5%之间,同时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香味成分。世界各地酒的种类有数万种之多,酿酒所用原材料和酒的酒精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人们为了便于了解和记忆,于是就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予以分类。若以生产原料对酒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谷物酒、香料草药酒、水果酒、奶蛋酒、植物浆液酒、蜂蜜酒和混合酒七个大类。

6. 伏特加加冰,兑小可可乐

伏特加可以兑芬达。

伏特加是可以与任何饮料进行任意比例的勾兑的。伏特加纯净的特点是其它烈酒都不具备的。 喜欢喝什么饮料就用伏特加兑什么饮料。伏特加是伏特加是一种经蒸馏处理的酒精饮料。伏特加酒的酒精含量通常由35%到50%不等。

7. 伏特加加冰加青柠汁

个人喜欢1:1兑雪碧,比较讲究的喝法如下:夏天喝伏特加酒1 这是龙舌兰酒+盐+柠檬的伏特加版本。将最冲的黑胡椒撒进伏特加,深吮一口又腥又辣的生姜,迅速把50g伏特加灌到嘴里,据说这是史上最刺激的饮品。

2 准备10个小酒杯排成一排,倒10种不同的伏特加,必须要冰过的,然后一口一杯全部喝完。如果凑不齐10种5种也行。但需要重复两次。

3 用20g伏特加,20g朗姆酒,20g龙舌兰酒,20g白兰地,20g金酒,20g威士忌,混合摇晃均匀。一口干掉。这款酒叫“明天”,等你知道为什么,已经是明天了。4 伏特加+青芥末+硬黑面包。咬一口涂了青芥末的硬黑面包,鼻子一辣赶紧闻伏特加,鼻腔可瞬间解脱。

然后把伏特加一饮而尽,小宇宙在口腔爆发。5 夏天将薄壁的空心冰块混合75g伏特加。稍微摇晃,一次倾倒进口腔,嘎吱嘎吱地嚼。酒量再差的人也能喝三杯。 伏特加酒勾兑1 粉红佳人材料:40毫升原味伏特加、4颗新鲜草莓、1片紫苏叶、15毫升日本清酒调法:将草莓与糖浆捣碎,加入剩余材料和方冰后摇均,滤入马天尼杯中,并以草莓切片作为点缀。

2 黑莓之惑材料:50毫升原味伏特加、6至7枚新鲜黑樱桃、少量糖浆、15毫升青柠汁、少量苦精酒、姜味啤酒调法:将果肉捣碎,加入剩余材料摇均后,倒入装满方块冰的高杯中,注满姜啤并以一枚黑樱桃作为装饰。3 金桔风暴材料:50毫升雪树柑橘味伏特加、6个新鲜金桔、少量糖浆、少量桃味利口酒、15毫升青柠汁、少量橙味苦酒、姜味啤酒调法:将金桔与糖浆捣碎,加入剩余材料,与方冰摇匀,倒入装满碎冰的高杯中,注满姜啤,以金桔片作为装饰。4 昆士梨材料:50毫升原味伏特加、2匙山楂果酱、20毫升柠檬汁、20毫升鲜榨苹果汁调法:在山楂果酱中加入少许雪树伏特加,搅拌至液体状,再加入剩余材料与方冰摇匀,过滤至洛克杯中,最后以扇形梨片作装饰。5 亡灵之骡材料:60毫升雪树香柠味伏特加、15毫升苦艾酒、7毫升白糖浆、15毫升青柠汁、姜味啤酒调法:将前4样材料用调酒杯摇匀。然后倒入装满冰块的高杯中,再注满姜酒,杯沿以橘皮装饰。

6 黄金玫瑰材料:50毫升雪树香柠味伏特加、20毫升混有迷迭香的凤梨糖浆、15毫升鲜榨青柠汁、50毫升凤梨汁调法:将所有材料摇匀并过滤至预冷马天尼杯中,以迷迭香枝作为装饰。7 樱桃早餐马天尼材料:60毫升伏特加、1匙黑樱桃酱、20毫升樱桃利口酒、20毫升柠檬汁调法:将所有材料和方冰一同摇匀后倒入鸡尾酒杯,杯口以小樱桃装饰。

8. 伏特加加冰红茶好喝吗

“十杯伏特加,只有一杯是柠檬茶”。有点像芬兰人弄的花里胡哨的伏特加,不过带红茶的味道,记得把伏特加和杯子都冰起来,最好一口喝掉。酒味太少了,感觉就像某种奇怪的勾兑的预调酒,虽然而且个人感觉酒精度少了反而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味道。

下一篇:伏特加可以掺鸡尾酒吗?
上一篇:快手伏特加(快手热门艾特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