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伏特加的资料
伏特加并不是纯酒精。
古典原始的”冷冻伏特加“(neatvodka),冰镇后的伏特加略显粘稠,入口后酒液蔓延,如葡萄酒似白兰地,口感醇厚,入腹则顿觉热流遍布全身,如同时有鱼子酱、烤肠、咸鱼、野菇等佐餐,更是一种绝美享受。冷冻伏特加酒通常小杯盛放,一般是不能细斟慢饮的,喝就喝个杯底朝天,颇象咱山东汉子的豪饮。
另一种喝法是“混合伏特加”(mixedvodka),乃伏特加酒加浓缩果汁或兑其他软饮料或低度酒混合而成,长杯盛放,慢慢品味。
扩展资料
伏特加酒的酿造:
伏特加的传统酿造法是首先以马铃薯或玉米、大麦、黑麦为原料,用精馏法蒸馏出酒度高达96%的酒精液,再使酒精液流经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以吸附酒液中的杂质(每10升蒸馏液用1.5千克木炭连续过滤不得少于8小时,40小时后至少要换掉10%的木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酒度40-50%,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异物的一种纯净的高酒精浓度的饮料。
伏特加酒不用陈酿即可出售、饮用,也有少量的如香型伏特加在稀释后还要经串香程序,使其具有芳香味道。伏特加与金酒一样都是以谷物为原料的高酒精度的烈性饮料,并且不需贮陈。
伏特加的起源: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
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上流社会贵族的宠儿。1533年,伊凡雷帝开设了一个“皇家酒苑”,但不久他又下令只允许自己的近卫军饮用伏特加酒。
直到1654年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伏特加酒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帝国时期俄罗斯传统的优质伏特加酒是用纯大麦酿造的,随着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开始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作为酿造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过滤和活性炭脱臭处理等工艺,酿成了高纯度的烈性酒:伏特加。十数年后,这种清冽醇香,纯净透明的烈性酒点燃了整个俄罗斯。伏特加犹如一场盛大的晚宴,使得每个俄罗斯人都流连其中。
2. 伏特加照片
伏特加好喝来自于干脆利落,饮时丝毫没有负担。不用背负着装B的帽子,不用被贴上不懂品味的标签。因为别人看你吹瓶伏特加,也没胆量对你品头论足。
洗净铅华,留下本质:水与乙醇。
喝伏特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酒当中的有效成分——乙醇带来的愉悦。
喝葡萄酒时话题总离不开年份产地和葡萄品种云云;喝Taquela时总在讨论手上要放海盐还是井盐;喝威士忌时总要从复杂的味道里找出橡木和煤焦油;和白酒时总得看看是否挂杯是否微黄。……难到就不能简单一点吗?和聚会吃饭时少玩手机一个道理,喝酒时能不能迅速进入状态,尽快感受酒带来的愉悦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愉悦!
对,和酒的原料、产地、历史、饮酒的仪式都无关的那种来自人与人内心的愉悦。
这是伏特加带给你的。
手机照片里随便一翻满满都是伏特加……根本不用网图灰雁喝得少仔细嗅还是有杂醇的味道——矫情且客观的评价,但是本人喝的话不在乎。
一只眼透过磨砂瓶上的透明小窗往里看真的好喜欢。
(和朋友喝到大清早心想如果过马路被车撞死就以此为证)别人喝啤酒,我自己喝伏特加作陪——处女座的人真的觉得喝完啤酒嘴巴里很臭,绝对有点辛辣,但喝得最多,因为1919这个常有货。
芬兰伏特加冰川泉水的噱头让我很感动,两个麋鹿的标志也很接地气,菇凉们问我这是什么酒时,我会回答:小鹿乱撞酒。
又问:为什么?
我答:因为喝完会像小鹿乱撞,你看标志,已经画的很明白了。
斯米诺红这个我最大的感受是——不稳定,味道一次次有差异,但也无所谓。喝高兴就好。最后来个大写的凶残震慑一下,三个人某晚的战绩…一个人喝啤的。
3. 伏特加伏特加
在众多伏特加中,公认最好喝的伏特加应该是产自于法国的灰雁伏特加,主要原因在于,这款酒口感好,酒精感虽然浓烈,但是香味却很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非常好的口碑,综上所述,公认最好喝的伏特加是灰雁伏特加。
4. 伏特加的样子
歌曲《小鸟伏特加懒羊羊版》是由拼音师作词、作曲以及演唱的一首歌曲,发布于2020年6月4日。
歌词如下:
损别斯,老样子袄
先弄半杯小鸟伏特加
弄上半杯,就来这么高
今天再次奢侈一把
雷霆嘎巴
欧青拉少,俄罗斯的
哈拉少,今天来点
俄罗条,俄罗果
俄罗派和大香肠
熏红糕,熏琪玛
熏蹄筋和熏牛肉片
酸花生,酸豆腐
5. 伏特加 百科
血腥玛丽,鸡尾酒名,这种鸡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柠檬片、芹菜根混合而制成,鲜红的蕃茄汁看起来很像鲜血,故而以此命名。“血腥玛丽”是一个鬼魂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这款酒在地下酒吧非常流行,称为"喝不醉的蕃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