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两伏特加多吗
相当于45度350毫升的牛栏山白酒
能一次喝下半瓶绝对伏特加,说明你的酒量不能算太大,不过可以算是很有潜力。一次可以喝半瓶伏特加说明你天生体内有比较强的酒精分解能力,不缺乏分解酒精的化学成分。虽然比起整箱喝啤酒和二三斤白酒的少数人来说不算大,但是有进入一般好酒量人群的潜力。
2. 一两伏特加
一两半伏特加的水平那就没什么水平,没什么酒量。
3. 喝一两伏特加
记住最后一次喝醉的经验一如字面上所示,我们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长久以来“喝一杯酒”意味着三五好友把盏言笑的欢乐时光。
基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年龄以及第一次喝酒时周围的环境,我们都有过各种回忆和期待(有时是焦虑) 使我们可能回想起一杯沁凉的啤酒、一杯鸡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宁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红酒或诸如此类的事物等等。
周而复始,在多数人早期喝酒的过程中,对于酒精的期待总是能够符合实际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刚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们自然认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经验,不仅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会逾越宗教习俗的规范。
同时满足渴望、迎合社交场合的礼仪,并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振奋精神,达到我们各种不同的追求目标。
例如以一位55岁的芬兰人而言,当有人找他喝一杯时,不禁立即使他联想到年轻时,在寒冷的天气下喝下一两杯白兰地或伏特加烈酒后,所带来的阵阵暖意。
若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脑海里可能立即浮现,华丽水晶杯装着香槟、衣香鬓影、耳鬓厮磨、情意绵绵罗曼蒂克的气氛,或是摇滚音乐会中蓄胡、长发牛仔装装扮的年轻人,从满袋瓶装酒中取出一瓶豪饮,闪光灯不停闪烁,四处烟雾迷漫,每个人都尖声狂叫,令人兴奋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会员说:“喝一杯”几乎等于是吃比萨、喝啤酒的代名词。
还有一位78岁的寡妇说,她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疗养院时,很喜欢在就寝时来杯雪利酒的习惯。虽说我们脑海中这种对于喝酒的印象极为自然,然而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却是一种误导,这也是我们有些人开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们喝酒的过程仅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后来就不太可能会恶化成为嗜酒的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毫无畏惧的检视从前喝酒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在我们最后几年或几个月的嗜酒期间,不论我们再如何努力的尝试,未曾再出现如此完美、神奇的时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一再的发现自己的实际的酒量远大于此,最后总是导致某种程度的麻烦。
也许我们对自己饮酒过度单单只有私下感到些许内疚。但有时却会演变为剧烈的争吵,影响本身工作,甚至导致严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财务问题。所以,当一个“喝一杯”的建议出现时,现在我们尝试着回想从开始喝酒到最后一次可怜的醉酒和宿醉的整个过程。
一般朋友对我们提议喝一杯酒的邀约,一般而言纯粹指的是社交应酬、一两杯浅尝即止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全部细节,我们就不会再被长久以来盘据在我们心头对“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如今我们可以坦白地承认,就我们生理上的真实反应而言,我们相当确定一杯黄汤下肚,意味着我们迟早又会再喝醉酒,而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喝酒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意味着音乐、欢乐,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记忆。有位A.A.会员曾经如此表示:“我知道现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将绝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用一点时间、花一些金钱而已。
这一杯酒将会耗尽我的银行账户、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车、工作、我的理智,甚至于我的人生。
这实在是太大的代价太高的风险。”
他记住了他最后一次喝醉的情况,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经验。
4. 四瓶伏特加
rio酒精度是3、5、8度和3.8度,以及2.7、2.8、3.6度,它有微醺、经典500、夜狮等等系列,每个系列有不同口味,有些添加了伏特加的度数会高一些,而没有添加度数就低一些,但总体的度数是不超过8度的。
5. 三两伏特加
10斤酒需要三斤火龙果就可以了,不要泡得太多,要不然味道出来之后就不对了,就容易变臭。
火龙果酒的做法:火龙果皮 1个;伏特加300ml,白糖或冰糖 2大量勺,火龙果洗干净,把鳞片去掉,连着一点点果肉将果皮取下,切条后沥干水分,大概5到10mm宽的条就可以,瓶子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沥干,将火龙果皮一条条塞进瓶子里,塞满满,倒入伏特加,酒和果皮持平就行,再倒入两勺砂糖,不喜欢甜的可以少放一点,毕竟伏特加已经有甜味,最后把瓶子用纸张包起来,最好用不透光的,如果是白色的要多包两层,就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最好是不透光的柜子,一周内每隔两天摇晃一下酒,第二天开始花青素就会开始慢慢融进酒里,大概半个月,所有的火龙果皮都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