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金酒

古琴曲琴师(古琴名家排名)

啤酒之家 2023-01-22 00:34 编辑:admin 248阅读

1. 古琴曲琴师

七弦和九弦

  宋太宗好琴,效仿文王、武王,想把七弦古琴加二弦而变为九弦琴。当时的宫庭琴师朱文济对此坚决反对。由于朱文济在琴界的声望,他的反对使宋太宗打消了加弦之念,但也极为扫兴。从此朱文济在宫庭中受到冷落。

2. 古琴名家排名

斫琴师是指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现在比较有名气的斫琴师有河南的李一凡、四川的曾成伟、吉林的李祥庭、沈阳的陈书甥、南京的龚一等

3. 古筝曲琴师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相传是先秦的著名琴师伯牙所作,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时,樵夫钟子期从他的曲调中听出来其中韵味,于是二人相互视为知己,后来钟子期死后,伯牙失去知音,于是摔琴绝弦,终生不弹,后世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己或知音。

2、《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也属于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原来是崇明派的琵琶曲,后来流传有古筝弹奏的形式,而且据说《汉宫秋月》与元末著名杂剧家马致远所写的《汉宫秋》有关,主要描述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3、《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由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大师金灼南和娄树华二人共同创作,它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具有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创作的主要背景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4、《寒鸦戏水》

古筝作为一种乐器,它分为很多流派,其中《寒鸦戏水》就属于潮筝名曲,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同时也是潮筝名曲中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曲子,描绘的是寒鸦在水中追逐嬉戏的场景,整首曲子幽雅而又清新,让人神往。

5、《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它的弹奏的版本很多,其中古筝弹奏也是一绝,曲谱的作者目前还有争议,主要是通过描绘大雁的远飞的志向,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胸,最早收录在明代的《古音正宗》中。

6、《战台风》

《战台风》创作于1965年,作者是王昌元,当时作者还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体验上海港码头生活时,看到码头的工人与台风进行搏斗的场景,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目,最后作品名为《抢险》,后来改为《战台风》。

7、《出水莲》

《出水莲》和《寒鸦戏水》一样也是潮筝名曲,同属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音调古朴自然,风格淡雅别具一格,主要是描绘莲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气质,所以听者能够让人感觉精神得到了升华。

8、《雪山春晓》

《雪山春晓》属于古筝独奏曲,是由范上娥和格桑达吉在1981年创作的,它描绘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所以整首曲子充满了藏族高原那种天高云淡的高原情调,表达了作者对于藏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9、《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它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曲云在1980年创作的,在古筝流派上属于陕西筝派,乐曲的名称,则是运用了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音乐曲牌名,所以在曲调上带有深厚的传统秦地的音乐风格。

10、《柳青娘》

《柳青娘》属于潮州古筝曲之列,是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它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流传甚光的传统乐曲,在曲调风格上大多哀怨凄凉,不过因为是层层深入,所以让倾听者能够情绪变得幽静而又深远。

4. 古琴演奏大师

郑珉中第一。

郑珉中,男,汉族,字从易,晚号南郭琴叟。1923年生,原籍福建,寄籍四川华阳。现任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物馆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特殊补助。1961年将自己收躲的瓷器57件及印押20件捐献博物院.

5. 古琴演奏者

古琴演奏者需要有深厚的功底。作为一名古琴演奏者,可以为民族音乐做推广,懂得欣赏古琴的韵味,体会鬲溪梅令的高远和情致

6. 古琴曲琴师的谱子

二胡《二泉印月》,古琴《梅花三弄》,琵琶《十面埋伏》,古筝《高山流水》等等。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

《梅花三弄》: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7. 琴师 古琴

师旷(春秋)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宫廷乐师,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圣”,是史书所载最早的大音乐家,其古琴琴艺高超,有“玄鹤起舞,天地变色”之说。传说幼年的他为了让自己一心一意地学习音乐,故意用艾叶熏瞎了自己的双目,师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感受“气候之盈虚,明阴阳之消长,天时人事,审验无差,风角鸟鸣,吉凶如见”。

师旷具有无与伦比的听觉能力,在先秦文献中,经常用“师旷”来指代,音感特别敏锐的人。

师旷不仅是是著名的音乐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是晋国第一聪明之士。

师旷将他的敏锐结合到政治中,具有丰富的政治洞察力,《左传》中记载他用琴声来卜卦,为晋国预测战事凶吉。他还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但大多作品已经流失,简直是一位千年难得一见的大神!

代表作:《阳春》《白雪》《玄默》

2.伯牙(春秋)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作曲家、擅弹古琴,被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曾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他的琴声好听到连马儿都不想吃草了。

年轻时天赋极高加上勤奋的伯牙,学琴没多久就出师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于是他的师傅带他到蓬莱山旁的孤岛修行,在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一切,真正体会到艺术的本质。之后伯牙琴艺突飞猛进,名气也逐渐变大,但此时的他却感到十分悲伤,因为“曲高和寡”,没人听懂他的琴,直到后面某一天发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伯牙遇到了他的知音樵夫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并且约定一年后再见,但是一年后子期因病去世了,悲痛的伯牙在他的坟墓前弹奏曲子后把琴砸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琴”的故事后来成为一段佳话,两名男子之间的友情令人羡慕。

代表作:《高山流水》《水仙操》

3.李延年(西汉)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善歌舞,精通音乐创作,来自一个乐舞的家族,因为其“性知音,善歌舞”,平阳公主发现李延年的音乐才华后便积极引荐给汉武帝。

《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凭借一首《佳人曲》成功地让汉武帝闻之心动,生出了对伊人的向往之情,后来将其倾国倾城的妹妹李妍封为李夫人,成为了他的宠姬。在改编创作方面,李延年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中国历史文献上第一位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

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重新编曲,对当时民间乐舞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对汉代音乐风格形成及后来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代表作:《佳人曲》

4.嵇康(东汉)

嵇康,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传说嵇康是非常著名的美男子,而且其无论是外貌、人品、口才还是音乐、文学等才情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男子。因此当时许多人都纷纷效仿嵇康对现实不满而高逸超脱的率性又猖狂的情怀当中,且其人格和行为被历代文人所称赞和敬仰。成年后的嵇康与曹操的曾孙女结为夫妻。

嵇康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后被世人称作“嵇氏四弄”。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在后世引发众多研究和讨论对中国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代表作:《广陵散》《风入松》

5.苏袛婆(北周)

苏袛婆,南北朝音乐家,琵琶演奏家,生于龟兹(现在的新疆)音乐世家,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魏晋以前,中原盛行的"雅乐"主要用于宫廷和官府,直到苏抵婆把西域龟兹音乐介绍到中原后,歌舞与音乐才开始完美结合。不仅如此,他还将西域“五旦”、“七调”等理论带入中国,对中原音乐变革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促进了宫调体系建立和发展,并为音乐技术确立规范,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琵琶还因为苏祗婆而大盛,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

代表作:《五弦琵琶》

6.万宝常(隋朝)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年幼时已妙达音律、遍工八音,曾用筷子演奏出动听乐曲。当时的皇帝隋炀帝把原本全国各地顶尖的乐手都纳入宫中为他演奏改编过的黄钟调。万宝常一听就向皇帝说:“此乃亡国之音!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于是建议皇帝改成他原创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隋炀帝听了后便命人照做。

除此之外,万宝常还著有《乐谱》一书,里面提出了著名的“八十四调”,为唐朝音乐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著《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文,说明万宝常在他心中的地位很高。

代表作:《乐谱》

7.李隆基(唐朝)

李隆基,或者说“唐玄宗”,可能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是却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浪漫的才子。他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设立了音乐教坊,即后来的“梨园”,专供演员排练、演出,并亲自教授、指导。唐代歌舞盛极一时与唐玄宗的影响密不可分。

李隆基曾根据梦境谱写出经典大作《霓裳羽衣曲》,并让他的爱妃杨贵妃参与设计舞步,华丽的编曲与舞蹈堪称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代表作:《霓裳羽衣曲》

8.李龟年(唐朝)

盛唐时期果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巅峰,李龟年精通各种乐器,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深受唐玄宗赏识。作为盛唐时期首席音乐家李龟年在社会上层和整个文化界极富盛名,和著名诗人杜甫一见如故,并结下深厚友谊。杜甫著名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就是多年后两人在他乡相见有感而发创作的。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生活失去了从前的光鲜亮丽,最终郁郁寡欢而死。李龟年一生创作和演奏了大量音乐作品为盛唐时代音乐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代表作:《渭川曲》

9.姜夔(南宋)

姜夔(二声葵),南宋音乐家,精通诗词、散文、书法、音乐,一生穷困潦倒,主要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不但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传统,对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使用也有新突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水平艺术。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

10.朱载堉(明朝)

朱载堉,明太祖九世孙,被后世称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与其形容朱载堉是音乐家,不如说是一位科学家,他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

朱载堉对音乐最大贡献在于创建有别于中国五声音阶的“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后被传教士带到西方,广为流传后人根据此理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同时,朱载堉还是位乐器制造家,作出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这两大发明对世界音乐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朱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因此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8. 古琴曲名家

阳春白雪出盲臣:师旷

师旷,名旷,字子野,晋国著名音乐家,大约生活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为晋大夫,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师旷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皆为师旷所作。

倾国倾城佳人曲:李延年

李延年,?至约公元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并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后称他是奸佞之臣确是无中生有。

七贤绝唱广陵散: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五旦七声初定律:苏祗婆

苏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苏祗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调”等七种调式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祗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八音转调定唐风:万宝常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万宝常最先注意到苏祗婆七声之说,在对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奉诏制定礼乐,曾以自制"水尺律"为标准调制乐器,并自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声"等乐律理论。他所制定的这套宫廷乐器对后世的俗乐产生重大影响,他的乐律理论虽然在隋朝并不受重视,但对唐代定律具有启迪作用(缺图)。

盛世霓裳羽衣舞:李隆基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唐玄宗,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精通琵琶、横笛等丝竹乐,尤喜击羯鼓,称之为"八音之领袖"。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歧王宅里寻常见:李龟年

李龟年:唐代乐师,梨园乐人中的佼佼者。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赋,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宋词独留自度曲:姜夔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他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和乐谱合集的宝贵资料。正是由于他保存了17首乐谱,因而在音乐史上地位重大。

首创十二平均律:朱载堉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是中国乐律学史上的集大成者。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乐律理论,即“十二平均律”。 等等……

下一篇:琴酒动漫头(琴酒是什么动漫)
上一篇:琴酒吧推荐(琴酒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