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吧钢琴音色
先说固定地点的,图书馆二楼书架上一个,卧室抽屉里一个,浴室前洗手池里一个,浴室里一个钻入的洞内有一个,浴室推垃圾箱后可以得到一个,浴室出去的客厅桌子下有一个用炸弹把桌子炸掉,酒吧钢琴弹奏后有一个,有领袖给小学生上课的巨幅油画的房间壁炉上有一个。随后是战斗获得,开始楼梯得到一个,二楼各走廊战斗可以得到2个,图书馆一个,钢琴房一个,客厅一个,坦克突入的大门前战斗获得一个,最后一个貌似是随机的,感觉打完敌人后,回头搜索敌人,还能再搜索出一个敌人,有时候在图书馆,有时候在开始一楼那个小的储藏室附近,这样16个就齐了。可以去拿jake的突击步枪了!
2. 酒吧钢琴音色怎么调
第一:钢琴高度118和121的区别主要就是两者的高度不同,大小不同。钢琴118代表的意思是高度为1.18米,钢琴121代表的意思是高度为1.21米。高度变高了,自然就更大一些。所以钢琴118要比钢琴121更小一些。
第二:虽然钢琴高度118和121在音色方面也会有轻微的差别,但是几乎分辨不出来了。一般121的音量稍微大一些,低音更厚重一些,而118的音色更明亮,低音稍显单薄。不过只要不是专业级的,一般是分辨不出来的,这点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因此现实当中要根据自己家里放钢琴的面积大小来决定什么型号的钢琴。
一般大剧院、演奏大厅使用的演奏型三角钢琴,长度大于2.13米。而音乐会使用的钢琴大都是长度为2.75和2.28米的钢琴。
如果是在酒吧、宾馆、酒店、大型客厅使用钢琴,一般使用客厅型三角钢琴,长度一般为1.7~2米。
还有一种小型三角钢琴,长度小于1.68米,通常是家用,中型客厅使用。
3. 酒吧钢琴 音色
钢琴: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爱的罗曼史、童年的回忆、绿袖子、爱情的故事、献给爱丽斯、爱的协奏曲。
如果是萨克斯的话:回家、茉莉花、望春风、奇迹、暗香、我心永恒、北国之春。如果嫌麻烦,就搜班德瑞、神秘园的曲子,可以先下载在挑,很多都挺合适的。
4. 酒吧弹钢琴
1926年纽约的一个音乐会晚场,正在演奏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年轻的带位小姐、音乐指挥爱好者威莉在卫生间,用筷子模拟幻想着指挥这场音乐会。
这还不过瘾,之后索性搬把椅子直接坐到中间过道前排,学习指挥家门格尔堡如何指挥,毫不在意整场观众的眼光。
这是荷兰电影《指挥家》开头部分,这部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取材于荷兰裔美国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科的传奇人生,讲述了首位获邀到纽约爱乐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女性指挥家追梦的故事。
这位女指挥家在男性指挥家的世界里闯出一个席位,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汉堡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要知道那可是美国女性才开始有选举权的1930年呢。
影片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细腻的描述了这位被誉为“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的一生,影片勇夺荷兰电影节金电影奖。
励志,女权,变性,爱情,收养及寻亲,探讨女性在家庭角色,战争等,都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专业人士傲慢与社会的偏见,灰姑娘一般地生活,一度被导演误导到罗宾,但谜底揭晓那一刻还是非常不经意!
(1)励志:贯穿影片始终的主线
生活在贫民区的威莉,爱好音乐,家中有台父亲捡来的钢琴。为了提高自己的的专业技能,走上一条艰难的学习之路。
生活困顿,找工作不顺,偶然的机会在一家小酒吧找到兼职弹钢琴的工作,边学习边打工。
“身为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在现在听来古板老土,却在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社会被当成教条。
影片中在法兰克的音乐派对晚餐上,威莉说出要想当指挥家的想法时,众人惊讶、讽刺。
威莉回答道:“男人可以,女人为什么不可以。”
自强不息、立志成为指挥家的她,在男性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受尽冷嘲热讽,但没有因此却步,义无反顾地飞往欧洲,准备赴柏林皇家音乐学院争取机会。
她与汉堡爱乐乐团指挥卡尔·穆克的初次见面的对话非常令人震撼,“而为了音乐,我宁可放弃热爱的生命。就算你不帮我,先生,我就是要成为指挥家。”卡尔·穆克被她的激情和抱负感动收她为徒。
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幸运的是她也遇到音乐道路上的贵人,她应该得到我们的敬意。有的人奋斗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找到应有的地位。
传记电影的共通之处在于每个天才总有天赋异禀的气场,这场尤其增添了性别角色的冲突和交响乐生态圈的不易。
我特别羡慕有追求的人,我跟很多人说,我总在质问自己活着的价值,喝茶看书惬意地活,在我看来没做任何贡献,理应没有价值。必须承认,我活得恐慌活得没安全感。
(2) 爱情让威莉更加成熟而坚强
威莉跟着自己的私人老师参加音乐派对,哪知道派对就在熟人加对头、年青英俊而又单身的法兰克家举办,偌大而豪华的家园相遇一番口舌交锋。
身着一袭动人礼服的威莉从楼梯款款而下,惊艳出场,法兰克张大嘴巴合不上了,一刹那心动了,爱上威莉。但法兰克的母亲从心里瞧不起威莉。
不管从哪方面看,法兰克都是个称心的对象,家庭、才貌、个人素养配女主绰绰有余,而威莉心里也满意法兰克。
为了去追寻音乐的脚步,没想到她心爱的男人却希望她能为爱情婚姻留步……当爱情与梦想陷入两难,面对现实的残酷、命运的布局,她内心挣扎、痛苦,思索着该何去何从?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放弃这份珍贵的感情。只可惜,事业感情双丰收,毕竟不多。
这世上的一切美好都没有性别。能够成功的永远都是一意孤行向前的人。
真正的女性力量,不仅是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还是接纳自己的性别,接纳两性的不同。如果婚姻是埋没一生所求的坟墓,即使是挚爱也该说不。
作为追求梦想的勇敢者,威薪可确实赢得了尊敬,毕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妻子”,但是能实现自己想追求的指挥家之梦,却只有她自己,这需要勇气。
那么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3) 亲情友情助力,威莉对音乐领悟更深
威莉被剧院解雇了,回到贫困的家中,奉上自己微薄的打工薪水。妈妈让她切洋葱,女主被呛得的满眼泪水,同时心中的委屈让她流泪。
妈妈冷言冷语,家中没有地位的父亲,对她只有无奈的关心。原来,威莉是被抱养的。她的东西被养母从家里扔出来,钢琴也被养母砸坏了。
大使馆来信告知威莉亲生母亲己去世,威莉要到出生地荷兰去一边求学,一边寻找亲生母亲曾经的踪迹。
走进大教堂,来到母亲的墓碑前献花,却意外地得知姨妈还在,家中的亲人还在,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她,没有忘记这个遗失在外的孩子。
影片中最出众的配角,一个梦想成为音乐家而不惜女扮男装的人,一个赞助音乐的女人---罗宾。对于威莉,他(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去托举。人生有这样一位朋友足矣。
他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寄托的威莉身上,他并不富裕,靠拉中提琴为生,但仍挤出钱来寄给威莉,雪中送炭,威莉的成功有他一份功劳。
在艾尔加《爱的礼赞》音乐声中,时隔多年物是人非,相似的一幕发生如同昨天的记忆瞬间涌现,指挥家的影子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曾经的情人法兰克、和养父母的恩怨、最初的钢琴老师、亲密的同事罗宾……都领悟了,在大爱中生活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4)有些职业:对于女性要达到顶尖也许真的不可能
而最震撼的还是影片最后的字幕:2008年,权威的《留声机》杂志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名单,这些乐团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2017年,《留声机》发布了另一项排名,在全世界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中,也没有一位是女性。
点明了音乐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群体。音乐没有性别,也许男性指挥家更通达男性作曲家的心中所想。
某些领域就是一类固定人做合适,跟平等公平无关,也跟性别无关。
作曲家、指挥家是高大上的职业,是别人成就了自己,自己最后又去成就了别人。这样的人都值得敬仰。作为指挥,既要热情,要调动起整个乐团的情绪,又要高度的冷静,谱要烂熟于心,关键的节点一定要把握住。
影片中出现的一连串交响曲的作曲家名字:
马勒;苏沙;葛利格;比才;
德佛札克;史特拉文斯基;德彪西;盖希文;
舒伯特;葛利格;普罗科菲耶夫;布鲁克纳;艾尔加
音乐史上伟大的名字,尽管有些只有音乐专业人士熟悉。毫无例外,他们都是男性,最顶尖的作曲:这又是一个男性跳舞的世界。对于女性,要攀上顶峰也许真的很难。
结语:
我不太懂交响乐,平时听得也不多。只知道卡拉扬,这位生前曾多次来中国指挥乐团的指挥家,现在也只能从他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他指挥时的风彩。
但是看到一个出生于1902年的荷兰女性,能够忍受“女人怎么可能当上指挥家”的指指点点,能够反抗男性老师的各种骚扰,能够忍痛拒绝有钱男友的求婚(不愿当家庭主妇),不管寒冬酷暑早出晚归从头学起,真是大写的服气。
安东尼娅是真心爱音乐,爱指挥,这种爱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辛苦去学去试。许多没有机会的“第一次”,若干继续努力的“下一次”。即使最终功成名就,当年的她也始终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
没办法,路总是有人要走的,后面的人才会跟上。她不是灰姑娘,她只是一个努力的人。
一个人只有足够优秀才能与所有人达成和解。
被历史铭记不一定只有伟人,还有敢于向前的开拓者。
5. 钢琴酒吧英文怎么说
钢琴是个魅力无穷的百变乐器。当它独奏时,可以有小夜曲般的安静单纯,也可以宛如管弦乐队一般发挥出惊人的爆发力。
而当它与其他乐器合奏时,更能够变化出千百种性格、千百种音乐。与每一种不同的乐器合奏,它都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来;88个黑白琴键的组合,在作曲家和钢琴家的手中,变幻出可以适合与几乎每一种乐器合奏的包容性,在丰富一段音乐的同时,又不失存在感,展现着自己独有的音色魅力。
钢琴与小提琴:天生一对的默契
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献给富利斯伯爵,作于1800年。共4个乐章:1.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春天》的标题并不是贝多芬所定,是后人因此曲表达了希望、温馨和幸福感而赋予的。
非常令人感动的一点是,不像小提琴或钢琴协奏曲一样,贝多芬的这一套“小提琴协奏曲”实际上是“为小提琴和钢琴的协奏曲”;这意味着小提琴和钢琴部分是平衡的,没有哪一个声部是主角,也没有哪一个是配角。在这首《春天》中尤其明显:有时钢琴给小提琴做伴奏,下一个乐句又会交换回来,两个声部仿佛在相互竞争一样一唱一和,又像共舞一样旋转跳跃不停,也正因如此,它对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度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大提琴与钢琴:沉静而深远
《圣母颂》(Ave Maria)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
《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 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大提琴和钢琴总是能营造出这种独特的宁静深远的氛围:大提琴奏出悠长而浓郁的旋律线,钢琴具有颗粒感、透明的音色轻轻数着节拍,钢琴和大提琴,就像两个默契十足的人相处时,即使无需语言,也能心领神会。
手风琴与钢琴:一不小心就跳起舞
手风琴独具风情的浪漫气质,总是能唤起人们心底最原始的热情。《闻香识女人》中说,Tango不像人生,跳错了也没关系,继续跳下去就是。其实这何尝不是人生的道理?其实人生和Tango又何尝不是相似的?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舞伴,也不像演员那样在上台之前已经排练过很多遍,只有勇敢迈出一步、两步,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各种滋味。音乐随着时间变化出无穷无尽的旋律,俏皮的切分音打破五线谱的指挥……钢琴遇到手风琴,也变得像Tango一样自由、浪漫、风情万种。
吉他与钢琴:在爵士酒吧中轻轻摇摆
吉他的柔情与钢琴的克制,又会演奏出怎样的浪漫情调?这张CD就将他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爵士界最杰出钢琴家之一Bill Evans,爵士界最杰出吉他手之一Jim Hall,合奏的爵士界最经典钢琴吉他二重奏《Undercurrent》。两人均偏冷爵士,Bill Evans在此基础上将古典印象派元素融入,可谓独成一派。钢琴与吉他互为编织,如云绕梁,绵绵不绝。
从传统的古典音乐到古典和流行的跨界,再到影视原声和氛围音乐……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合奏总是给我们带来新的音乐体验。不知道今后,钢琴还会和哪些乐器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