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谈琴古诗
1、眼儿媚·弹琴美人[清代] 熊琏
落花流水总关情。明月满空庭。轻笼翠袖,频舒玉指,弹彻春冰。声声谱出伤心调,花外友人听。胡笳一拍,阳关三叠,无限凄清。
2、梅花引·美人弹琴图[清代] 赵庆熹
画屏前,玉垆边,一缕香生心字烟。落花天,落花天,深院绿阴,谁来惊昼眠。五铢衣薄当风冷,断红双脸明霞影。七条弦,七条弦,今夜月明,听他弹水仙。
3、听萧君姬人弹琴[唐代] 卢仝
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二物各一处, 音韵何由传。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底生流泉。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干净声涓涓。昭君可惜嫁单于, 沙场不远只眼前。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形魄散逐五音尽, 双蛾结草空婵娟。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金尊湛湛夜沉沉,馀音叠发清联绵。主人醉盈有得色, 座客向隅增内然。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窗归独眠。
2. 听谈琴古诗带拼音
钟期久已没:没的读音是mò,没是通假字,通“殁”,死。钟期久已没世上无人知音的诗意是: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出自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俞伯牙精通琴艺,钟子期善听。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再无知音,便终身不再鼓琴!所谓世上知音难觅!
3. 听弹琴诗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4. 听琴音古诗
1、似梦似幻,亦真亦假。
2、如细水长流,如惊涛拍岸。
3、黑白世界多姿,旋律万千多彩。
4、静中带动如飞絮,飘忽空灵终归宁。
5、黑白琴键,绯色迷梦,于旋律的起止间,旖旎着轻舞。
6、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7、琴音绕丛林,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
8、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9、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10、如歌的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如雨笋落壳竹林;如蛙声应和,似拍岸涛声;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轮明月,又如孩童们追逐风筝……呵,只有热爱生活,满是爱心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灵!
11、交错的黑白键孕育着各种不同的美妙音乐,轻轻触按出一组和铉,铉振动出不可思议的乐声,钢琴就是如此迷人,它古朴、生动,任何你意想不到的声音都可以表现在干净的黑白键上,还有踏板,也许那不引人注意,可是它升华了音乐的灵魂,当双手落在琴键上弹起乐曲时,那就是一幅画。形容钢琴弹得好的句子
5. 谈琴的诗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白居易《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白居易《夜筝》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苏轼《甘露寺弹筝》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李白《春日行》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张九龄《听筝》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晏几道《筝》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晏几道(1030年-1106年)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县)人,北宋词人。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个儿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代表作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脑。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害。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6. 听弹琴古诗听弹琴古诗
1、 古琴曲《 流 水》
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
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2、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