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琴酒狂指法视频教程
酒狂在最新版古琴考级中是四级曲目。详见人民音乐出版社《古琴考级曲目》
2. 古琴酒狂指法视频教程全集
古琴十大名曲:《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唐后拆为《高山》《流水》两首)、《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
其它名曲:《酒狂》、《关山月》、《普庵咒》、《长门怨》、《幽兰》、《忆故人》《孔子读易》、《离骚》、《欸乃》、《鸥鹭忘机》等。
3. 古琴酒狂谁弹的最好
《潇湘水云》
浙派古琴始人郭沔
潇湘水云是一首中国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无射均(紧五弦)定弦。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创始人郭沔。
《广陵散》
十大古琴曲之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高山流水》
伯牙子的故事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渔樵问答》
出自《杏庄太音续谱》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十大古曲 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萧鸾编纂《杏庄太音续谱》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平沙落雁》
中国古琴曲之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阳春白雪》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阳春白雪》是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
《胡笳十八拍》
文姬归汉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歌曲。
《梅花三弄》
晋书五十一传
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之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
《醉渔唱晚》
渔夫醉歌
《醉渔唱晚》,中国古琴曲。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流”之说。《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现存古谱有多种版本。
4. 古琴酒狂指法视频教程完整版
《酒狂》的作者阮籍是中国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当时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欺诈、腐败堕落,导致社会混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环境里,使得很多文人报国无门、才能无处发挥,又不愿意同流合污,因而感到苦闷,为了逃避现实他们常常借酒浇愁、嗜酒长醉,在音乐里寻找精神上的慰藉。《酒狂》这首乐曲采用了八分之三拍这个特定的节拍,音乐形象非常鲜明,比较准确的表现了一种醉意恍惚的神态和蹒跚行进、步履踉跄的醉酒者的形象。最后的标题是:“仙人吐酒气”使人感到虽然满腹的酒气徐徐吐出,但是除此之外依旧如此,反映了这位嗜酒者苦闷的内心世界和佯醉的心态。
5. 古琴曲《酒狂》讲解
有人说世外桃源的创作是许巍送给妻子的,也有人说世外桃源的创作就是许巍对自然对流传千年的那个“世外桃源”的向往,听者在听到这首歌时心里会出现的感悟以及歌曲带来的享受。
《世外桃源》的曲在许巍听古琴曲《酒狂》时用吉他弹出来的,这首歌开头就用了古琴曲《酒狂》,曲子写成后,歌词就搁下来了。2012年3月底,许巍来到成都,和朋友去青城山的路上,在车上都没说话,用手机记东西,抬头看见路边桃花都开了,春光灿烂,感觉一下来了,迅速写出了《世外桃源》的歌词 。
6. 古琴曲酒狂教学
酒狂作者是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正始三年(242)蒋济准备征辟阮籍做自己的掾属。正始八年(247)前后,阮籍与王戎的父亲同时任尚书郎。不久又受曹爽的征辟,招为参军。
正始之后,阮籍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正始十年(249)四月改元嘉平,阮籍时年恰四十岁,阮籍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卒后,阮籍又做了司马师的从事中郎,他担任此职一直到嘉平六年(254)。
嘉平六年,高贵乡公曹髦即帝位之后,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也被赐为关内侯、徙官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也即正元三年(六月改元甘露),阮籍请求作步兵校尉。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7. 古琴酒狂指法教学视频讲解
从事古琴教学也有些日子了,试着回答题主,由于手机输入,或有别字,也没检查,读者自行辩别。
古琴在古代本就是一个士大夫阶层的文人乐器,古代文人多以男性为主,所以男生学古琴是没任何问题的。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琴师,其多绝大多数是男同胞,如我们所熟知的魏晋时期一位竹林高士,在要被砍头时还索琴要弹上一曲《广陵散》,完了还不忘感慨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
除了嵇康外,竹林七贤中还有阮籍也是位操琴高手,他不仅擅长弹琴,对作曲也颇有研究,较为著名的琴曲有《酒狂》、《苏门长啸》等。
这里还有个人不得不提,他便是蔡邕,此人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的书法,飞白书便是蔡邕所创,但其实他还是一位音律高手,尤其精通古琴,著有《蔡氏五弄》。不仅如此,他生了个女儿也是继承了他的基因,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琴家之一,她便是蔡文姬。
由于现在很多人对古琴并不了解,所以我才举了几个相对不那么熟悉的人作为例子,至于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大家从小听到大的,我也就不多说。之所以举这些历史人物只是想说古琴历来都是男性弹的多,女性多弹琵琶或筝。
其实根据古琴琴弦的特征,然后借用《易经》中的卦象也能说明古琴是一个男生的乐器,古琴的琴弦从岳山到焦尾处,中间无琴柱或琴码等将琴弦断开,反观古筝或琵琶的琴弦中间是有琴码将琴弦一分为二的。对《易经》稍有了解的人便知道《易经》中乾卦是一根完整的直线,就像古琴的琴弦从头到尾都是完整的。而坤卦是一根中间断开了的线,就像古筝的琴弦一样。
而乾代表男人,坤代表女人,所以历来也有一种说法,便是根据《易经》可以看出古琴在创造之初便是一个男人玩的乐器。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我并不赞同某个乐器就只能男人学或女人学,也不赞成学个乐器还分三六九等,虽然古琴赋予了很深的文化,且不是一个单纯的乐器,但就初学而言,你就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乐器。至于文化层面的,或礼器、或道器等诸如此类的都是在你学会后去深入研究的。
我从事古琴教学也好几年了,所授学生女性居多,占十之八九,但多数女性学生难以坚持,能坚持到最后且弹的不俗的多为男性。当然我并不是说女性不如男性,只是就古琴而言,在琴艺上的学习上,男性还是占优势,因其左手按弦,右手对指力又有要求,且还要对文化有所研究,所以整体来讲,男生更能坚持下去。
我估计题主所问可能是想知道男生学古琴是不是太娘了,其实这完全是多虑了,或者还没将古琴跟古筝区分开来,但即便是古筝,也有很多男同胞在学,且大成者又以男性居多。
还有要说明的是古琴在弹奏时不会像古筝那样有很多(优美)的肢体动作,多数操琴之人大都正襟危坐,少有摇摇晃晃之举,当然有些派别会对肢体语言有要求,但是少数。
所以题主可以大胆去学,琴中自有无穷乐趣雅事,如果入坑了,一定要坚持。
关于学琴的几点建议:
1:如果所在地有老师就尽量别自学,容易学歪,以后纠正基础指法会很麻烦,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难改了。
2:如果所在地没老师,就到网上看当世有名的一些老师的教程,但还是有风险,因为你在练习过程中无人纠正。
3:如果当地有老师,一定要选一个靠谱的,别选那种动不动就谈古琴是用来修道修仙的,如果实在拿捏不准便让他弹一小部分《流水》或《潇湘水云》。
4:千万别到网上买琴,千万别到,千万别。若非身边有弹琴的,否则别轻易买几万的琴。
多了也不说了,手机打字还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