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著名数学学家
沈括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2. 宋代著名数学学家秦九
1、梦九、猫九、栀九、九郁、心九、九年、九夏、九年、九点、九黛、一九、九卿、九纪、九天。
2、九爱、九栀、九礼、秦九、九爷、猫九、九卿、九娘、九瑜、九妹、夙九、九黎、森九、九栀。
3、一诺、一世、一身、一瞬、一介、一生、一天、一梦、一见、一步、一鬼、一轨、一时、一面、一表。
4、三爷、三烬、景三、柠三、十三、三中、三年、三国、三儿、初三、三岁、三初、九三、三石、三秋。
5、三仨、三枼、三更、三树、三废、三叁、苏三、三叶、熊三、三无、三旬、三旬、游三、三笙、三桂。
3. 宋代 数学
不是
“天元”二字首次出现在北宋数学家蒋周的《益古集》中。此后,李文一的《照胆》,石信道的《钤经》,刘汝谐的《如积释锁》,李思聪的《洞渊九容》等著作均对“天元术”进行了一定阐述。但这些方法不系统,一般浅谈辄止。对天元术贡献最大的数学家当属金元人李冶和朱世杰。李冶的《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都系统地介绍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
4. 宋代著名数学学家是谁
一、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着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张衡得到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学者将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年—161年)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以张衡的名字命名。
三、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着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过四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291年1月26日,元世祖根据郭守敬建议,引大都西北诸泉水,在原来运粮河基础上重加修凿,东至通州入白河,全长164里,取名“通惠河”。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郭守敬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特点,从中掌据发展规律;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运用和提高;善于从别人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逐渐趋于完善。但他从不满足前人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郭守敬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四、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对于天文学,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祖冲之着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为了纪念祖冲之,紫金山天文台把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
五、一行
一行(673年—727年),佛僧法号名,本名张遂。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唐代着名天文学家、佛学家。张遂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密宗派领袖。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携其叔去荆州,一行才沿商于古道唐朝山南漕运丹水线经商州(商州铜佛龛),回到长安。开元九年(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颇多贡献。
六、南宫说
南宫说,生卒年不详。唐代天文学家。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南宫说担任太史丞,奏请改革《麟德历》,奉诏与其他历官一起编制《乙巳元历》。该历主要天文数据一律采用百进位制,在中国历法史上首次废除复杂分数数据。开元十二年(724年),根据一行《大衍历》要求,南宫说进行天文大地测量。
七、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着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研究,勤奋着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着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修订和《崇祯历书》编译。《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徐光启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的编译工作。
八、甘德
甘德,战国时齐国人(一说楚国或鲁国)。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着名天文学家,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编制者和木卫二最早发现者。甘德着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甘德与石申各自的天文学着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天文学着作。这些着作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甘德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九、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西汉天文学家,活动在前100年前后。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太初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创始人之一,东汉张衡的浑仪是在基础上的艺术化。落下闳改进的赤道式浑仪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年。他测定了28宿赤道距度(赤经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135月为“朔望之会”,认为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
十、李淳风
李淳风(602年—670年),岐州雍(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着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着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5. 宋代著名的数学
1. 沃尔夫数学奖和邵逸夫数学奖双料得主,陈省身
陈省身(Shiing Shen Chern),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 县,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 几何学 家之一, 为了纪念陈省身的卓越贡献, 国际数学联盟 (IMU)还特别设立了“ 陈省身奖 (Chern Medal)”作为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陈省身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概念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新中国数学事业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3.《九章算术》的作者
《九章算术》是《 算经十书 》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其作者 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 耿寿昌 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 魏元帝 景元 四年(263年), 刘徽 为《 九章 》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 数学史 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 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 古代数学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许多人曾为它作过注释。其中最著名的有刘徽(263)、李淳风(656)等人。刘、李等人的注释和《九章算术》一起流传至今。唐宋两代,《九章算术》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到了北宋,《九章算术》还曾由政府进行过刊刻(1084),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在现传本《九章算术》中,最早的版本乃是上述北宋本的南宋翻刻本(1213),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孤本,残,只余前五卷)。
清代戴震由《永乐大典》中抄出《九章算术》全书,并作了校勘。此后的《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本、孔继涵刻的《算经十书》本(1773)等,大多数都是以戴校本为底本的。
作为一部世界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早在隋唐时期即已传入朝鲜、日本。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版本。
4.“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
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5.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6.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7.“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 ”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8. 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陈建功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1913、1920年陈建功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1926年,第三次东渡日本留学,深入研究三角级数论,尤其精研函数论,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举世瞩目的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年提倡国语讲学,自编中文数学教材,是最早把西方现代数学较全面地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长期从事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函数论、特别是直交函数级数论、三角级数论单叶函数论和函数逼近论等方面理论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
9.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
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10.秦九韶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年)南宋,数学家。他在1247年(淳佑七年)著成『数书九章』十八卷.全书共81道题,分为九大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易类。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着,它总结了前人在开方中所使用的列筹方法,将其整齐而有系统地应用到高次方程的有理或无理根的求解上去,其中对「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等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在古代<孙子算经>中载有”物不知数”这个问题,举例说明:有一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二,七七数之余二,问此数为何?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可以推广成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方法.奏九韶给出了理论上的证明,并将它定名为”大衍求一术”。
6. 北宋著名数学家
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昭只有一部著作,著作的名字是“《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在《癸辛杂识续集》称作《数学大略》,在《永乐大典》称作《数书九章》。
《数书九章》全书九章十八卷,包括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每类9题(9问)共计81题(81问),该书内容丰富至极,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
《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
7. 宋代著名数学学家有哪些
祖冲之: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中尤其是数学,我国自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数》。
贾宪,11世纪前半叶中国北宋数学家。贾宪是中国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的杰出数学家.曾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古集》(二卷)(“”读:xi4o,意:教导),都已失传。贾宪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综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都与它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大致和欧洲数学家霍纳(公元1819年)的方法相同,但比他早770年。
8. 宋代著名数学家是
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昭只有一部著作,著作的名字是“《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在《癸辛杂识续集》称作《数学大略》,在《永乐大典》称作《数书九章》。
《数书九章》全书九章十八卷,包括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每类9题(9问)共计81题(81问),该书内容丰富至极,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
《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
9. 南宋著名数学家
秦九韶算法著作叫《数书九章》。这也是秦九韶唯一的数学著作。秦九韶,南宋著名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他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代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了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
10. 宋代著名数学家著作是什么
刘益(生卒不详),中山(今定州)人。北宋数学家。大约在元丰三年(1080)完成一部《论古根源》著作,提出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
曾被杨辉编入《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公元1275年)一书。
刘益第一个把贾宪的“增乘开方法”作进一步推广,使它成为求解高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对于系数是正数、负数、整数、小数的一般方程也使用。
“增乘开方法”经过贾宪、刘益等人的研究而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在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中,“增乘开方法”已被推行为一般任意高次方程的一种普遍的数值解法了。
英国数学家和陧(1786—1873年)以研究数学方程正根的近似解法著名,但比我国数学家刘益晚得多,这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