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头琴科尔沁民歌
往日时光的词曲作者是乌兰托嘎, 乌兰托嘎出生在海拉尔。在他眼里,家乡越来越美丽,在他心中,家乡越来越厚重。他小时候,家就住在河东离伊敏河只有几百米远的干部宿舍,门前屋后,一家一家离得很近。开窗的州候,经常会从这家或那家传出悠扬的歌声或器乐。托嘎的姥爷当过私塾先生,有着很深的文化修养,也是一位音乐家,精通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的演奏,他四胡拉得非常好,舅舅孙良是内蒙古自治区有名的四大民间艺人之一。在呼盟党委机关工作的父亲到中年时,才从姥爷手中接过四胡,不久就拉得很有韵味了,马头琴、笛子也演得很好。母亲原籍在科尔沁草原,那里流传着很多古老的民歌。乌兰托嘎小时候听妈妈妈唱那些带忧伤情绪的民歌,常常会热泪盈眶,他是蚂蚂最小的儿子,也是6个孩子中最乖的一个孩子。后来妈妈告诉他,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会唱歌了,他会把听到的旋律完整地哼出来。
乌兰托嘎最高兴的是每一次家庭聚会时的器乐合奏,他们兄弟姐妹6人个个能拉会唱。大哥考学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两个姐姐也都令人羡慕地考上内蒙古艺术学校,学器乐。二姐把二胡拉得如泣如诉,三姐弹琵琶弹得婉转动听,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回味无穷。二哥在呼盟歌舞团拉中提琴,大姐在业余宣传队打扬琴。每逢全家团聚,一家人拉的拉、唱的唱,十分热闹。小托嘎什么乐器都会,有人拉二胡,他就拉四胡,有人吹小号,他就去吹长笛。从小他就是个懂得谦让,善解人意的孩子。
这得益于他母亲对他的救诲。其实母亲从来没有严厉地说过他,但在母亲的歌声中,他能听出伤心和责备。“母亲是个非常睿智的人,虽然没有工作,但她是蒙汉兼通有文化,令人尊敬的女士。”现在,乌兰托嘎的妻子托娅还这样评价自己的婆婆。
在乌兰托嘎的记忆中,伊敏河的水特别清澈,他常常在夏天的傍晚和小伙伴们到河边,伴着静静流淌的河水,轻轻弹奏吉他。望着天上晶莹的星星,遐想未来。
海拉尔是个充满多元音乐元素的地方。俄罗斯、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 不同风格的音乐让乌兰托嘎陶醉,乌兰托嘎在朋友家里还听过纯正的日本民歌,音乐中有多么美妙的世界啊!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刚刚8岁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自己第一首曲子。
中国那场空前的浩劫中,内蒙古人民深受重伤,乌兰托嘎一家也未逃脱厄运。15岁的时候,父亲永远离开了他们。他忘不了母亲吟唱的科尔沁民歌中流露的忧伤。然而,内蒙古草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人们饱受磨难与创伤,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有着更强烈的对艺术的同往与追求。乌兰托嘎说音乐可以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因为音乐是表达人情感的,人如果没有情感,那还能叫做什么“人”呢?
因为丰沛的情感诉求,乌兰托嘎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创作。感恩草原,感恩母亲,感念这里美丽的自然,感念这里的朝露晚霞,河流森林,一草一木……
20多年过去了,乌兰托嘎用“浪漫”两个字来概括家乡的人们。他说,可能正因为从市中心流过那条美丽的伊敏河,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可多见的浪漫气质。
2. 马头琴歌曲原唱其其格
歌名:《草原情思》,演唱:苏勒亚其其格。词曲:阿汝汗, 编曲:冯丹 录音:王东,马头琴:阿冷,混音:周晓明。 歌词:夏日的夜晚明月皎洁微风轻轻飘过思念万千记忆的草原花香四溢心绪在夜幕中起伏飞扬遥远的天边云雾弥漫琴声悠悠拨动心的呼唤岁月的河流静静流淌诉说着一段情温柔浪漫多少次醉人的梦幻马背上留下美好畅想苦苦期盼阿哥的归来月光下依偎诉说衷肠每一次昼夜的兼程初恋的诺言追寻不变不要忘记阿妹的真情毡房里沉醉梦的故乡遥远的天边云雾弥漫琴声悠悠拨动心的呼唤岁月的河流静静流淌诉说着一段情温柔浪漫多少次醉人的梦幻马背上留下美好畅想苦苦期盼阿哥的归来月光下依偎诉说衷肠每一次昼夜的兼程初恋的诺言追寻不变不要忘记阿妹的真情毡房里沉醉梦的故乡多少次醉人的梦幻马背上留下美好畅想苦苦期盼阿哥的归来月光下依偎诉说衷肠每一次昼夜的兼程初恋的诺言追寻不变不要忘记阿妹的真情毡房里沉醉梦的故乡毡房里沉醉梦的故乡
3. 内蒙马头琴音乐
叫琴杆!
马头琴是擦奏弦鸣乐器。流行于中国内蒙古、新疆及青海等地蒙古族中。东部蒙语称“潮尔”;西部称“莫林胡尔”。因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通称马头琴。据传,成吉思汗时期(1155~1227)马头琴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弦轴及弓子等部分构成。共鸣箱有梯形和倒梯形两种,用黑松木或枫木为框,两面蒙羊皮;琴杆用榆木或紫檀木制作,无指板音品。民间流行的马头琴用两缕马尾为弦,用弓演奏,弓弦不夹在两弦之间。演奏时,将共鸣箱置于两膝间,琴头斜向左侧,左手扶琴按弦,右手运弓,近似二胡。其音色柔和浑厚,悠扬婉转。
4. 内蒙古马头琴纯音乐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多以演奏蒙古族题材的曲子为主。
5. 通辽马头琴
通辽西拉木伦公园有动物园,该动物园没有大熊猫。西拉木伦公园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的最大的一个开放式的公园。位于城北的西拉木伦公园是通辽市市民游玩的最佳去处,在这里经常看到一些家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玩耍。公园有游乐场还有动物园,园内有类似于马头琴似的象征性的建筑,代表了蒙古族地区的地区特点。
6. 马头琴演奏鄂尔多斯蒙古人
1. 腾格尔唱天堂是一档综艺节目。2. 这个节目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主要是邀请一些歌手和音乐人来演唱自己的歌曲,并且进行一些音乐互动和交流。腾格尔作为主持人之一,也会在节目中进行表演和互动。3. 腾格尔唱天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节目,可以让观众们欣赏到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和音乐才华,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音乐故事和背后的故事。此外,腾格尔作为主持人之一,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互动性。
7. 内蒙古马头琴演奏家
《鸿雁》是马头琴最好听的曲子。马头琴本来就是琴声悠长,委婉动听,汤气回肠的,而《鸿雁》这首著名的歌曲听起来也正符合了马头琴的这一演奏特色。
8. 马头琴科尔沁民歌教学视频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
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马头琴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马头琴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异。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等地,则叫做“潮尔”,蒙语称为“绰尔”。
马头琴多为是演奏者自制自用,全长100厘米左右,与坠琴相似,不设千斤,琴箱两面都蒙皮膜,从山口到马子为琴弦的有效使用范围,琴弦分别用40 根(里弦)和6O 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9. 内蒙马头琴独奏
传统马头琴演奏法有四大流派:“潮尔演奏法”、“泛音演奏法”、“胡尔演奏法”和“实音演奏法”。
“潮尔演奏法”
“潮尔演奏法”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科尔沁、辽宁喀喇沁蒙古镇(即阜新)乃至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蒙古国西部等蒙古族居住地域,传承于科尔沁部族及其诸旗。“潮尔”是该部民间演奏家对马头琴的传统称谓。“潮尔演奏法”于科尔沁部音乐基础上产生,古朴、深沉幽思、悠远超然,如泣如诉。潮尔及其演奏法,在古代,至晚在蒙元时代,是说唱蒙古英雄史诗的伴奏乐器,著名潮尔演奏大师色拉西的演奏录音曲目中留有五首说唱英雄史诗的乐曲。
“泛音演奏法”
“泛音演奏法”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后传入巴彦淖尔和当今蒙古国等地域。该地区的人们在古代把马头琴称为“乞乞里胡尔”,“马头琴”则是近代产生的名称。“泛音演奏法”是长期吸纳长调民歌旋律的产物,可以这样说,“泛音演奏法”是伴随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歌曲兴起发展而形成的。这种演奏法影响了长调歌曲的华彩性装饰歌腔,反过来,长调歌曲又影响了这种演奏法的技术技巧的发展。
“胡尔演奏法”
“胡尔演奏法”,主要于锡林郭勒盟北部诸旗和科尔沁等地区流传。“胡尔演奏法”是一种纯五度定弦的演奏法,非常适合演奏和伴奏古老的短调民歌。这种演奏法,由于定弦与胡琴一样,因而被称作“胡尔演奏法”,现在使用这种演奏法的人已经很少了。
“实音演奏法”
“实音演奏法”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和蒙古国吐尔扈特部族,以及锡林郭勒等地区,为当代马头琴演奏法的基础。该演奏法使用的乐器,被称为“耶克里”,可以说是马头琴的古老形态。它是以整木刻雕出来的,琴杆和琴箱连为一体。琴体大小和琴箱样式也不尽相同。由于常用纯四度、五度以及大三度等双音,也被称为“耶克里潮尔”,其独奏曲目约有三十来首。除《美丽的阿尔泰》、《鄂毕河之浪》、《山雀》等赞美故乡美景的乐曲之外,多数乐曲描绘了骏马、奔驼的步态。
马头琴在其传承过程之中,其造型、演奏法、技术技巧和风格等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吸取其它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之长,演变为现今马头琴音乐。琴声纯美甘润,低音深沉,中音明亮,泛音清丽,旋律悠扬,富有感情色泽。
马头琴声婉转、悠远,浑厚深沉的长调在马头琴声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琴声、歌声融汇着牧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