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八大烈酒 > 朗姆酒

白兰地遇上朗姆酒——床笫之间(Between the Sheets)

啤酒之家 2022-12-27 03:23 编辑:admin 195阅读

白兰地遇上朗姆酒——床笫之间(Between the Sheets)

床笫之间(Between the Sheets)

配方

1 oz (30ml) 白兰地

1 oz (30ml) 白朗姆酒

1 oz (30ml) 君度橙酒

0.5 oz (15ml) 柠檬汁

加冰摇和均匀

滤掉冰块将酒液倒入鸡尾酒杯中

以柠檬皮卷作为装饰

 

 

关于床笫之间(Between the Sheets)

这杯酒的创作者是苏格兰人 Harry MacElhone (或McElhone, 1890C1958),他在禁酒令时期于巴黎的Harry’s New York Bar担任Bartender,据说床笫之间就诞生于此,1930年代的巴黎。

Harry MacElhone及其著作 Harry's ABC of Mixing Cocktails

 

哈利是当时相当知名的调酒师,除了法国,他也曾任职曼哈顿与伦敦的酒吧,曾有一说认为Sidecar这杯经典中的经典鸡尾酒就是由他所创作,但这样的说法后来已经被推翻。其实哈利最有名的创作其实是白色佳人(White Lady),

现在的Harry’s New York Bar

想知道更多故事可以看看他们的官网,里面有介绍几杯经典调酒的故事(当然他们是以发源地自称),哈利家族的成员,有些目前也是这间Bar的工作团队,或是这里的常客。

大部分调酒书将床笫之间的诞生归功于哈利,但有些文献指出它的起源应该是更早的1921年,创作者是Mr. Polly,而诞生地是英国伦敦的Berkeley Hotel。不过这些文献一般都为意大利文,考证依据更加不足。

 

调制心得

如同本书所述,床第之间柠檬汁的比例有不少讨论,有些酒谱四种材料一样多,有些只用Splash,甚至是dash…

在我的经验中,除非选用特色较强的白朗姆酒(例如哈瓦那俱乐部),否则依照2:2:2:1这种比例的成品,几乎只喝得到白兰地的味道, 换句话说就是加了朗姆酒的Sidecar,而不是加了白兰地的X.Y.Z.

君度和柠檬汁的组合相当强悍,当比例大到一个程度,无论用哪种基酒调三合一调酒喝起来都差不多,不是不好喝,而是失去基酒的特色,喝多了还容易腻。

现代调酒已经很少1:1:1这种比例,古老的三合一调酒材料的比例很接近,到了现代几乎都是以基酒为主要材料,橙酒和柠檬汁的用量都不会太大。

我目前还没调制出满意的床笫之间,这可能与我对Sidecar强大的爱有关,总觉得加了朗姆酒有点多余、太多君度又有点庸俗,调整这两种材料的比例又没有这么床第之间…

参考一些外文书籍和网页后,我曾尝试过几种变化的调法;第一种是用陈年朗姆酒代替白朗姆酒,两种基酒不会一强一弱,揉合出另一种特色,像是用轩尼诗搭配Zacapa感觉还不错~

另一种是参考Dale DeGroff的酒谱

The Craft of the Cocktail

1.5 oz 白兰地

0.5 oz 君度橙酒

0.5 oz 班尼迪克丁(D.O.M.)

0.75 oz 柠檬汁

摇和所有材料,滤掉冰块后将酒液倒入冷却的鸡尾酒杯,以橙皮卷作为装饰

我第一次喝到这杯相当惊讶,像是在Sidecar基底加入D.O.M.,成品多了丝药草风味,层次也更加丰富…整杯都是我喜欢的材料,融合起来别具特色…

但是喝着喝着,我突然想到它的酒谱和另外一杯调酒:蜜月(Honeymoon)很像!只是把基酒从苹果白兰地换成葡萄白兰地而已!

白兰地加D.O.M.的B&B口味本身就不那么大众化,经过君度和柠檬汁加持后变得截然不同;这杯不要另外加糖浆,用两种香甜酒提供甜度即可,具深度又能迎合大众化口味。

今夜,Between the Sheets的你在做什么呢?

果汁朗姆冰酒故事?

朗姆酒故事

1492年8月,哥伦布首次出海探险。他的船队途径北大西洋的戈梅拉(La Gomera)岛,计划停泊4天补给。期间他迷上了戈梅拉岛女总督,美丽的寡妇比阿特丽斯(Beatriz de Bobadilla y Ossorio)。缠绵了整整一个月后,哥伦布终于想起要远航了。离别前,念念不舍的比阿特丽斯以本地特产甘蔗作为离别礼物,赠与情人哥伦布。相信她那批甜蜜蜜情深深的甘蔗,数量不会少。因为,哥伦布船队不远万里到达海地岛(Hispaniola)时,甘蔗居然还没吃完。

这神奇的植物就这样到了加勒比。它们先在海地岛、后在加勒比群岛扎根。结果是半个世纪后,榨糖厂遍布加勒比。

榨糖会产生黑色黏稠的废弃物“糖蜜”。加勒比气候炎热潮湿,糖蜜很快发酵,散发出浓烈的酒味。一种土酒,朗姆酒就这样被加勒比人发现了。

说来无趣,西晋人江统曾道出美酒的渊源实为:“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需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朗姆酒出身同样卑贱,实在是因“有糖蜜废弃,郁积成味”而得。

土朗姆酒一点不好喝。它充其量是奴隶们的解忧,登不了大雅之堂。直到17-18世纪,欧洲殖民者以蒸馏法施以改良,朗姆酒才渐成市场尊者。

由于英国人拥有现代的蒸馏技术,早期的朗姆酒蒸馏厂多设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新英格兰,高峰期有150多家。这些工厂的原料糖蜜,大都来自加勒比。

西班牙殖民者在加勒比地区种植甘蔗,从一开始就使役非洲黑奴。由于超强劳动,奴隶都是短命鬼,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补充奴隶。于是,经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Pope Nicholas V,1397-1455)批准,奴隶贸易兴盛起来。

在奴隶贸易中,朗姆酒被用作硬通货。奴隶贩子购买新英格兰酒厂的朗姆酒,把它们运到西非,以“易货”方式向当地的酋长们换奴隶,然后运到加勒比。在那里,他们卖奴隶糖蜜,然后装船运到新英格兰。到了新英格兰,他们卖糖蜜买朗姆酒,交易完成后又扬帆非洲以美酒换黑奴。如此循环反复赚大钱。从地图上看,其运输路线呈三角形,史称“贸易三角”。

朗姆酒也是海上冒险家的必备物。在史蒂文森风靡全球百余年的小说《金银岛》里,老海盗那首歌“唷呵呵,快来喝一瓶朗姆酒!”在西方家喻户晓百余年。海盗与朗姆酒的缘分之深,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朗姆酒与海盗的死对头大英帝国海军,也有几百年缘分。

在风帆战列舰年代,一场海战的结果,对水兵而言无非生还或战死。不喝得忘乎所以,怎么拼命?故而自建立皇家海军起,军方就把法国白兰地当作标准“提神饮料”,每日按量配给水兵,以刺激他们的斗志,或者说兽性。到1655年,英国海军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牙买加等加勒比岛屿后,把宿敌的白兰地换成加勒比的朗姆酒。

关于英国海军与朗姆酒的奇缘,有个传说。

拿破仑的海上克星、大英帝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1805),在特拉法加海战大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时英勇战死。舰队得胜回朝时,他的遗体被封入一个朗姆酒木桶,运回英国进行风光大葬。

不料船到英伦,抬出上将遗体后,军方发现酒桶内居然滴酒全无。经检查,发现上将的遗体确实受过酒精泡制。那么,酒哪去了?总不会是被上将的僵尸喝了吧?好在英伦不缺福尔摩斯。经查,原来是上将麾下英勇的水兵们在酒桶底钻了一个孔,插入一根吸管,将桶里的朗姆酒分而喝之,一滴不剩。不知道那帮水兵在喝自己上将尸体的防腐剂时,有没有高唱“唷呵呵,快来喝一瓶朗姆酒!”这首老海盗的歌。无论有唱没唱,当年皇家海军与加勒比海盗的区别,不过是官办与民营之别而已。

为了这件事,朗姆酒在英伦有个别名,叫“纳尔逊之血”。

从1655年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用加勒比朗姆酒替换法兰西白兰地算起,以朗姆酒激励水兵拼命的传统,维持到1970年才废止,历时315年。

制度虽废,但商业头脑超群的英国商人在不到10年内,推出了据称以“海军配方”和加勒比朗姆酒调制的“军需官朗姆酒(Pusser's Rum)。”在它的酒瓶上,醒目地印上了“纳尔逊之血”几个字。

下一篇:伏特加和朗姆酒(伏特加和朗姆酒哪个好喝)
上一篇:八喜朗姆酒口味(八喜朗姆酒口味冰淇淋吃了能开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