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梅酒怎么浸泡?杨梅酒怎么做呢?
杨梅酒的做法
1.挑选成熟新鲜、没有破损的杨梅,摘除叶子、果梗,并用高度白酒清洗杨梅,我用的是二锅头。
2.泡杨梅酒的广口瓶清洗干净并彻底晾干。
3.将杨梅和冰糖以层层交叠的方式,即一层杨梅,一层冰糖,放入瓶中,最后再倒入所有的酒,让酒漫过杨梅,盖紧盖子,避光室温下三个月即可。
4.启封后,要迅速分离果肉和酒。喝时可以倒上一小杯,加入冰块与蜂蜜,清爽甘甜。
烹饪技巧
1、水果。只要是新鲜、完好、成熟的水果,都可以酿酒。当令盛产,并成熟的水果最佳。否则酿好的酒会有酸涩味。
2、酒。酒的味道和酒精浓度,都会影响水果酒的香醇。以无色、无特殊味道的蒸馏白酒为基酒,如谷物酒(米酒、高粱酒)、水果酒(朗姆酒等)都可以。不要选本身味道浓烈的酒,否则容易压制住水果的风味。
3、糖。糖在这里是催化剂。建议用冰糖,而不是砂糖。
4、酿酒容器。金属和塑料材质皆不适合。要选用密封性强的玻璃容器。不仅方便操作,而且可以清楚观察水果的变化。若担心玻璃容器密闭性不好,可以如我一样,盖上干净的保鲜膜厚,再盖紧瓶盖。
5、清洗水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除去表面残留的灰尘、细菌和虫卵等。清洗水果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清水洗净,但是一定要彻底晾干,否则容易导致酿酒失败;二是用高度白酒清洗,如此不用晾干,直接可以酿制。
6、酿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法和转换法。前者适合于含水量高的水果;后者适合于含水量少的水果。
7、材料的比例。酿酒最重要的是比例,即水果、酒和糖的比例一定要对。直接法是让水果自然发酵,所以500克水果添加60ML的高粱酒提味,糖量则视水果甜度有所差异,一般以150克—200克冰糖口感最佳。转换法用酒则多些,以500克水果添加500ML白酒为宜。
8、果酒的保存。一定要放置在阴凉避光位置,避免氧化和挥发。酿制三个月即可开封,时间越久越好。开封后,就必须将果肉与渣用纱布过滤,另外装瓶同样放置在阴凉避光处稳定酒质,风味会更好。期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二、如何泡杨梅酒
材料:杨梅、白糖
一斤杨梅大约加4两白糖的分量
盖盖密封,放在常温下,每天记得摇匀几次。
放置15天以上就可以变酒并可以喝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放时间长一下较好,这样出来的酒会比较纯,好喝一些。
三、杨梅酒能蒸肉吗
杨梅酒可以蒸肉,也可以用来烧排骨。
杨梅酒烧排骨
主料:杨梅酒,排骨
辅料:糖,葱,姜,海天黄豆酱,卤味包(花椒、大料、桂皮、干辣椒、小茴香)
做法:
1、排骨清洗干净,建议多换几次水,直到清洗排骨的水比较清澈,捞出放在容器内,加入杨梅酒浸泡两个小时。
2、冷水下锅,放排骨煮,撇出其中血沫,开水洗净后捞出备用。要用开水清洗排骨,用冷水洗的话排骨就不容易烂了。
3、烧热锅,锅中放油和少许糖,炒成糖色,建议用小火炒别炒糊了,炒糊了就苦了。
4、炒到深褐色的时候加开水放入排骨,加葱、姜、卤味包(花椒、大料、桂皮、干辣椒、小茴香)、加四小勺海天黄豆酱大火烧开后转入高压锅40分钟即可。
扩展资料:
杨梅酒的做法
1、选取刚刚成熟的,表皮没有任何破损的杨梅,把多余的枝叶去掉。
2、用高度酒(如二锅头)擦洗杨梅表皮。
3、盛放杨梅的瓶子或罐子要清洗干净,并彻底晾晒。
4、按照1:5:5的比例准备冰糖、杨梅和酒。
5、将冰糖和杨梅按照一层压一层的方式摆放。
6、摆放完毕之后倒入酒,酒要漫过杨梅的高度。
7、封口之后放置在阴凉的地方,不要让太阳晒到。
8、3个月之后就可以饮用了。
9、开封之后把杨梅迅速从酒中捞出来。
10、可以添加适量的冰块或蜂蜜,口感更好。
四、杨梅酒对身体什么好处
早在元朝末期,古人就知道配制杨梅酒,其口感独特,香味浓郁,口味香醇,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具有“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除烦愤恶气”杨梅酒——(中暑) 中暑为酷暑炎热之季,感受暑热邪气,以致津伤气耗,表现为发热、烦渴、汗出、胸闷心烦、头痛头昏、身重、呕恶、神昏等症状的一种疾患。临床又分中暑阳证、中暑阴证、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常用清热、益气、养阴、除湿、开窍等法治疗。 治疗本病的药酒,以预防中暑和解除轻度暑热为主,不适于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 【配方】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制法】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7-10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约12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保存,时间越久越佳。 【主治】预防中暑,普通以及病毒性腹泻。 【用法】直接饮用。【存放】杨梅酒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一个月之内为宜,时间越久,酒色越深。但存放的时间也并不一定,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而定。有的人喜欢吃酒中的杨梅,那杨梅的浸泡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杨梅就没有味道了,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就可以品尝杨梅了。有的人喜欢喝杨梅酒,杨梅的浸泡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等到酒色变深,杨梅香味浓郁时再饮用。 作用1.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用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拉肚子的时候,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敛作用。还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2.中暑为酷暑炎热之季,感受暑热邪气,以致津伤气耗,表现为发热、烦渴、汗出、胸闷心烦、头痛头昏、身重、呕恶、神昏等症状的一种疾患。临床又分中暑阳证、中暑阴证、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常用清热、益气、养阴、除湿、开窍等法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