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时期的酒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广东铲平王叛乱,赵庸再次前去镇压,斩首八千八百余。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湖广铲平王吴奤儿继洪武十一年(1378年)叛乱逃脱后再次造反,明廷派信国公汤和率领大军号称二十万,前往镇压。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江西赣州夏三聚众数万人反。明廷派出胡海,陈桓,叶升,兵33500人,动用三个侯这么大的阵势,在明初也是少见的。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广西的瑶族、壮族数万人叛乱,明廷派征南将军杨文率军镇压,斩叛乱军18360,斩家属8280人。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陕西沔县高福兴等叛乱,打败汉中卫明军,攻陷略阳,徽州,文县。明廷派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统明军数万镇压。
明太宗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青州唐赛儿白莲教叛乱。
2. 明清时期的酒
果酒的品种 :1.山楂酒类:山楂又名红果,酿酒后酒色鲜艳,酸味爽口,味醇厚而悠长,风味突出。2.苹果酒类:是用国光、红香蕉、黄香蕉、红玉等品种苹果酿制的酒。酒液呈琥珀色,有苹果的芳香。 3.柑桔酒类:此类酒是以柑桔为原料酿制的酒,主要产于南方各省。4.莓酒类:我国莓类甚多,既有野生品种,又有栽培品种,色泽鲜艳,浆汁饱满,故酿出的酒酒液色泽艳丽,具有独特的浓郁芳香。 5.杨莓酒类:杨莓是我国长江以南的一种特产果品,有栽培和野生品种。
拓展资料
果酒的鉴别方法:果酒外观鉴别——应具有原果实的真实色泽,酒液清亮透明,具有光泽,无悬浮物、沉淀物和混浊现象。果酒香气鉴别——果酒一般应具有原果实特有的香气,陈酒还应具有浓郁的酒香,而且一般都是果香与酒香混为一体。酒香越丰富,酒的品质越好。果酒滋味鉴别——应该酸甜适口,醇厚纯净而无异味,甜型酒要甜而不腻,干型酒要干而不涩,不得有突出的酒精气味。果酒酒度鉴别——我国国产果酒的酒度多在12~18度范围内。
3. 明朝 白酒
明朝的文人有
1、罗贯中:汉族,山东东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着作颇丰,主要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等;
2、施耐庵:本名彦端,汉族,祖籍泰州海陵县,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着述,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3、吴承恩:约1500年至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4. 清朝御用酒
清宫喝的酒,可分为六大种。
1.乳酒
乳酒是满蒙的特点,原是祭天之酒的奶酒到了清朝成为了 康熙帝"赐宴诸蒙古"的御用酒, 而且成了敬天子的贡酒。
2.玉泉酒
玉泉酒是乾隆自创的,顾名思义,它的原料必须要用玉泉山的水。而自从乾隆创了这个酒,它就开始是宫廷的主流了。
3.黄酒
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文化底蕴那是足足的。而清朝皇帝对绍兴黄酒有着特殊的爱好
4.烧酒
清朝黄河治理需要大量秸秆,高粱种植面积也加大了,以高粱为原料的北方烧酒的产量迅猛增长。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1949年之后,中国又赋予烧酒的新的称呼—白酒
5.燕酒
燕酒就是清朝宴席上(御宴)的酒,比如祀典、加冕、大规模册封、庆功、祝捷、皇帝生日、纳妃、大节日等均有筵宴安排。
6.药酒
清朝的药酒种类特别多,原因嘛你懂的!无非是皇帝为了长寿,比如说乾隆的龟龄酒。
5. 明朝蒸馏酒
答:蒸馏酒是使用发酵后的酒液,再经过蒸馏得到的高度数酒精饮料。
6. 清朝十大名酒
上海的神仙酒,是浓香型白酒。老上海老窖1608陈酿八年,七宝大曲,神仙大曲以水,高粱稻米小麦为原料,江南曲牌,上海特液,特制七宝,还有神仙大曲(神仙酒)。
7. 明朝七大名酒
7、洋河大曲:洋河大曲近年表现抢眼,靠洋河蓝色经典一战成名,体量直逼行业前三。
6、剑南春。剑南春是所有名酒里最独特的一个,剑南春酒历史悠久,“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多少有些依据,酒体香度也很好,馥郁浓香,口感不错。
5、古井贡。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和五粮液一样都是大曲酒,当年的营销做的很好,业内有“南有王国春北有王效金”之说,古井贡是款好酒,值得品鉴。
4、五粮液。五粮液酒是大曲型白酒,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酒质绝对国内一流,除了有点贵,没有什么可以挑剔,好酒。
3、茅台。茅台是酱香型的代表,酒香浓郁,口感厚重,回味悠长,空杯存香持久,尤其存放几年以后,口感更是绵长醇厚,茅台喝醉后一般不会出现上头现象,第二天起来,基本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2、汾酒。汾酒旗下三个牌子都是江湖一流好汉,汾酒、杏花村、竹叶青,品质都很不错。汾酒是清香型代表,香味纯正,干净绵长,酒质在国内绝对一流,无可置疑。
1、泸州老窖。目前国内销量最大覆盖最广的白酒品牌之一,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酒质很有保障,劲比较大,容易找到喝酒的感觉。
8. 明清酒文化
克罗地亚的葡萄酒文化要追溯到3000年以前,人们在公元前5世纪的克亚得里亚海维斯岛上发现了很多钱币,上面就雕刻着有关于葡萄酒的印记,由此可以知道,那时的克罗地亚就开始酿造葡萄酒,至少知道克罗地亚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葡萄,货币上出现的葡萄酒印记也说明那个时候葡萄酒已经兴起甚至流行起来。
克罗地亚在1991年到1995年发生了独立战争,资料显示克罗地亚的葡萄园曾经被大肆破坏,不过幸好,战争结束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之下,葡萄园和葡萄酒行业渐渐复兴,成为继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品质较高的葡萄酒产生国之一。
9. 清朝 白酒
盛京北京。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一个都城是费阿拉城,位于今新宾满族县永陵镇二道河子村南。“费阿拉”是满语,意思为“陈旧的山岗”。费阿拉城建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当时29岁的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以这里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费阿拉虽说是努尔哈赤的都城,可是没有我们想象当中那样的富丽堂皇,只不过是一个周长五里,城墙高三米的土城。里面所住的人也不多,大概五六百户人,其实就和一个村寨差不多。若是努尔哈赤被明军剿灭,那么费阿拉或许只能说是一个山寨而已。
十六年之后,也就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壮大,费阿拉城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便有了第二座都城,即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分为内外两城,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多平方米。内城居住着努尔哈赤家族,建有汗宫大衙门、八旗衙门、关帝庙等建筑。外城住着满族八旗兵丁,建有点将台、校场,居民最多时达到两万余户。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也住了十六年,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他和大明公开对抗的时期。其中也发生了很多大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58岁,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是为天命元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年,努尔哈赤又取得了萨尔浒大捷。
萨尔浒大捷对后金来说意义非凡,努尔哈赤的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于是他做出迁都的决定,将都城迁往界凡城。这次迁都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他认为界凡出兵迅速,节省时间,有利于同明军作战。
不过,努尔哈赤在界凡城驻扎的时间不久,仅仅一年三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不过这段时间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如取得铁岭,灭掉叶赫部。尤其是出兵灭掉叶赫部意义重大,扈伦四部也闻风来降,实力进一步提升。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又将都城从界凡迁往萨尔浒城。萨尔浒城位于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和界凡城不过十里路程。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城的时间更短,从天命五年九月迁入到天命六年四月迁出,只有半年时间。其间,努尔哈赤做了两件震惊明朝的大事,这就是一鼓作气接连攻下沈阳和辽阳。
真正重建沈阳,修建宫殿的人是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他于天聪十年(崇祯九年1636年)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定都沈阳。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这样一来,清代就有了七个都城。不过,努尔哈赤前五个都城算不上真正的国都,只有沈阳和北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都。
10. 清朝有名的酒
郑板桥画的竹是清朝有名的。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