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修士啤酒
不是。修士啤酒是德国烈性啤酒、酒精度一般大于5度,酒体成金黄色,泡沫细腻泡沫丰富,口感略苦,采用顶部发酵技术,酵母一直漂浮在发酵液体的表面。 fanziskaner教士啤酒是德国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牌,在巴伐利亚也算是最好的了,每年慕尼黑啤酒节上,教士的帐篷可都是相当宏伟的。
2. 德国修士啤酒和教士啤酒一样吗
“同性恋是天生的”,这是关于同性恋最大的谎言。这个谎言的基础来自一位美国博士。西元1993年,这位美国博士在一份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发现了“同性恋基因”。在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代表文章的观点被科学界肯定,就好比周正龙拍的华南虎照片也登在美国某著名杂志上,最终还是假的。因此,当这位美国博士声称发现了“同性恋基因”的文章发表后,另外一些美国科学家指出,这篇文章的“证据”不可信,发现“同性恋基因”一说并不被科学界接受。并且,当人们知道,发表这篇文章的美国博士本人就是同性恋时,对于“不可信的证据”的产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爱屋及乌已渗透到科学研究领域。在我前几天的那篇关于艾滋病的文章
后面,有一个跟帖指出,西方某些科学家曾经还对杀人犯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说,杀人犯也有基因上的原因,难道我们应该同情杀人犯吗?这个跟帖的意见是正确的。西方某些科学家的确做过此类研究,但此类研究的结果对于人类社会惩罚杀人犯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我在更早的文章里曾经说过,“
姑且承认同性恋有基因基础
”,我的这个说法也有我的道理,因为,基因并非永远不变,某些状况下的突变,产生可能导致同性恋倾向的基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另外一些自然规律将必然导致另一个结果:一旦真的产生同性恋基因,这个基因无法延续,而且很快就会被淘汰。
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基因的延续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养育后代。单性繁殖、克隆技术目前还只是实验室里的对象,人类百万年以来的生生不息,养育后代是唯一的途径。养育后代的链条和过程,就是对各种基因的选择和淘汰的过程。我们知道,同性恋是不生孩子的,除非变成双性。因此,我们假设某一个人身上因突变而产生了“同性恋基因”,要让这个基因延续,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异性恋生孩子,否则,这个突变的基因只有寿终正寝。一旦与异性恋结婚,即便生下孩子,突变的基因并没有完全保留的理由,孩子与父母只会分别有点相像,而不会一模一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即便有同性恋基因,它的总体命运也只能是越来越被稀释,越来越被淘汰。
而且,“同性恋基因”的这个传播方式,还需要更为明显的前提:从统计学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同性恋者的父母,必然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同性恋。如果同性恋者的父母双方都是同性恋,还搞什么同性恋?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统计数据,相反只看到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成为同性恋而痛心疾首。上次的文章里,我提到
本人对佛洛依德的批评态度
少说点理论,回到现实的事例。国内某学者原先在国内生活,并且与异性结婚,夫妻那个恩爱,才子佳人的那个般配,几乎想尽办法要让它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人们没见过他在那个时候有任何同性恋倾向。后来这对夫妇去了美国,该学者逐渐变成了同性恋。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天生是个异性恋,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使他变成了同性恋。所以很多专家才指出,同性恋相当大一部分是后天环境和遭遇造成的。如果这位学者解释说,他的先天同性恋基因以前一直隐藏着,没有被自己发现,到了美国,其同性恋基因才被发现、被激活,那么,他为何还要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过去那段异性恋的“崇高神圣”,而不讴歌身边“最纯洁的真爱”呢?
再举一个例子。欧洲教会在中世纪的时候,从教皇开始就包养情妇,还有私生子。后来,有些教会人员看不下去了,要求教士和修士实行禁欲。由于禁欲的主张原先是针对包养情妇和私生子,因此,禁欲主要是针对异性关系。谁知,这个严格的规定产生了另一个后果,教士和修士、修女中的同性恋开始出现。这个事例依然说明,同性恋相当大一部分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修道院里因外部环境因素而导致同性恋出现的状况,后来演变到其他领域,比方说监狱。
监狱是可怕的,现代人也许缺乏理解。人类历史上,很多地方的监狱,原先都是男女不分的。今天的法律中都有一条规定,孕妇即便罪名成立、证据确凿,也不能处以死刑,至少要等到她把孩子生下来并抚养一段时间。这条法律规定其实在中外历史上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于是,在欧洲中世纪便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个犯了杀人罪的妇女,老也不能被处以死刑,因为她不停地在怀孕。这个故事说明,欧洲原先的监狱都是男女不分的,男女分监是后来出现的。然而,一旦男女分开监押,立即出现了新的状况:监狱里的同性恋比例高过正常社会。与此类似,还有一个同性恋比例较高的地方就是军队,尤其是纪律管束不严的军队。上述事例都说明一个事实,修道院、监狱、军队这些同性聚集的地方,由于长期排除了异性恋的存在,同性恋就会大量产生。因此,这些现象可以证明,相当大一部分同性恋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反过来,既然环境可以造就同性恋,那么,环境也可以改变同性恋,这就是我们说同性恋是可以矫正的原因和根据。
还有一些同性恋者与修道院、监狱、军队之类没有关系,他们的同性恋倾向来自个人生活经历,比方说父母关系不和导致对家庭的厌恶,比方说个人经历导致对异性关系的恐惧等等。人们完全可以假设,如果这些人的生活经历或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同性恋倾向也会改变,这种假设并非没有根据。有同性恋质问我:你能不能举出一个同性恋被矫正的例子?我在这里举一个。这个例子在美国。美国有一个叫“Exodus
International”的民间机构,总部在西雅图。这个机构的创始人原先是一个同性恋,后来转变成异性恋。他创办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帮助其他同性恋者实现这种转变。据说这个机构有一百多名工作人员,已经帮助了不少同性恋者实现了矫正。
因此,“同性恋是天生的”,这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谎言,同性恋是可以被矫正的,就像左撇子可以被矫正一样,这也是有事实证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媒体上大量充斥的同性恋信息,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营造同性恋的产生环境,催生更多的同性恋。如果要让更多的同性恋得到矫正,从源头上说,媒体上肯定同性恋、鼓吹同性恋的信息就应该被控制和减少。也许有人会问,同性恋为何要被控制?
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数据就说明了部分问题。
卫生部疾控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增的艾滋病感染者中,
三分之一来自同性恋
。有些同性恋者狡辩说,42.2%的艾滋病感染者来自异性恋,为何不控制异性恋?且不说异性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单从数字上说,这简直就是没有数学头脑的傻瓜问题,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牢记同性恋在人口中的比例,一般认为不超过1%。因此,假设有100个人挖土豆,有一个人挖了30多个土豆,其他99个人虽然挖的土豆加起来比那一个人多,如果要奖励,难道奖励99个人(平均每人不到一个)?当然是奖励挖了30多个土豆的那一个人。奖励他的是号召大家向他学。这是从正面看问题的假设,如果从负面看,假设有100个人组成的盗窃团伙,其中一个小偷的作案次数高达该团伙全部盗窃案件的三分之一,这个小偷冠军当然首当其冲地要被惩治。惩治小偷冠军首先能大为降低盗窃案的数量,其次也是对其他小偷的警示,不要向小偷冠军学,不要走到小偷冠军的地步。
最后说一下,不要在本文的后面发表肯定同性恋的跟帖。基于本人的一贯主张,肯定同性恋、赞美同性恋的文字,都不会在我这里留下,这是不会改变的。我不是同性恋者所称的“恐同”者,本人恰恰是“不恐同者”。同性恋者对本人的疯狂谩骂以及其他龌龊行径,只能证明某些同性恋者素质的低下,让人看不起,只能自讨没趣。
3. 德国教士啤酒多少钱一瓶
教士啤酒在2.5-5度之间。 教士啤酒(Franziskaner)是德国著名啤酒品牌,始建于1363年,至今它有656年的历史。德国慕尼黑教堂的教士们开始酿造配方独特的纯小麦白啤酒,是世界三大白啤酒之一。
啤酒的质量取决于用于酿造的麦芽和啤酒花,教士啤酒选用优质纯麦芽以及上等啤酒花,麦汁浓度高,营养丰富,不仅有浓郁的酒味,还有一种苦味。
4. 德国道士啤酒
修道院啤酒"是修道士们的杰作,修道院啤酒又分为真正由修道士亲身参与酿制的Trappist,和授权非修道院酒厂制作的Abbey Beer。
5. 德国教士啤酒是精酿啤酒吗
你好,该两个品牌明显是柏龙更加好喝,因为柏龙是同类产品中公认的顶级品牌,他们的酿造工艺非常强,同时产品结构也非常精巧。特别是他们的产品,入口感非常好,同时后劲也非常大,深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而且他们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都非常畅销。
6. 德国修士啤酒酒精度
首先,罗斯福是比利时品牌,也是极少的修道院啤酒之一。罗斯福的产品有6号、8号和10号三种,数字越大口味越重。
至于特点,先说何为修道院啤酒和罗斯福品牌。
一、比利时的修道院僧侣早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造啤酒,以支持修道院基本开支并用以推动地方慈善事业。常见的有修道院啤酒意思的标示有两种:Trappist beer与Abbey beer,虽然中文都可以翻译为修道院啤酒,但两者并不相同。Trappist beer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道院啤酒,生产这些啤酒的修道院皆为国际Trappist协会(The International Trappist Association, ITA)成员。因此Abbey beer应该翻译为"有修道院风格的啤酒"。
Trappist(特拉比斯特派)是天主教隐修会Cistercians(熙笃会)的一个分支,英文又写做Strict Observance,中文译作严规熙笃会。遵守圣本笃会规,平时禁止交谈,主张生活严肃,重个人清贫,终身吃素,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祷。他们在黑色法衣里面穿一件白色会服,所以有时也被称作白衣修士。圣本笃会规是本笃会的会规,本笃会又叫做本尼狄克派,也是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由意大利人圣本笃创立,会规共七十三章。非常生活化,除了宗教方面外,还规定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规则,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圣本笃会规后来基本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
其实就一句话,只有真正的Trappist的修道院所出产的,并经过了ITA认证的啤酒才是真正的修道院啤酒,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Rochefort(罗斯福)
修道院的全名为AbbayeNotre-Dame de Saint-Remy,位于那慕尔省(Namur)。与其它修道院一样,虽有悠久历史,但避免不了战火的摧残,尤其是十九世纪初期,战争摧毁了大部分位于比利时的修道院,所幸靠着来自其它修道院的帮忙,Chimay修道院的修道士甚至帮忙建造酿酒厂及保存配方,Rochefort啤酒才能在如今被大众享用。Rochefort所生产的Trappist啤酒,在评价上只输给Westvleteren修道院。目前生产三种品:R10、R8、R6,酒精度分别为11.3%、9.2%、7.5%,都比标示的10、8、6高,那为何取名为R10、R8、R6,有两种说法:一是比利时当地有一套标示酒精浓度的方式,称之为Belgian degree system,是测量啤酒中的gravity(麦汁浓度)来作为标示酒精浓度的指示,三支啤酒的麦汁浓度分别是1.060、1.080、1.100,刚好就是6、8、10;另一种说法是Rochefort啤酒在出厂前,会将发酵好的啤酒分别熟成6、8、10周。
三款产品,6号、8号、10号,口味依次加重,可由瓶盖及瓶身区别。
上个图
6号:麦芽糖度为16.5度,酒精度7.5%。是罗斯福最早的啤酒产品,二战结束之前都还是靠修道士的经验人工酿制。1958年之前,只有6号有330ml及750ml瓶装。
8号:麦芽糖度为20.8度,酒精度9.2%。始于1955年,最早只是为了圣诞庆典而酿造,后来大受欢迎,从1960年开始成为常规产品,是罗斯福销量最好的产品。
10号:麦芽糖度24.5度,酒精度11.3%。属于口味最重的啤酒之一,是一些追求一瓶刚好的酒友们的最爱。
上述介绍其实不算全面,艾尔、精酿、双料、三料、四料等名词都未涉及,题主感兴趣可以单独查询。
比较巧的是这三个我都尝过,对我本人来说,6号香味相对单一,口味也淡些,基本没苦度。8号入口也基本无苦度,但是一口含在嘴里就感觉香味明显比6号丰富,如果说6号有一种香味,8号就最少两种。10号一入口就感觉起码三四种香味在嘴里炸开,那种感觉实在美妙,当然,10号略苦。
不过总体来说罗斯福的产品苦度都相对低,香味就比较浓厚,目前最爱的品牌。
7. 德国教士啤酒
黑啤酒,又叫浓色啤酒,酒液一般为咖啡色或黑褐色,原麦芽汁浓度12至20度,酒精含量在3、5%以上,其酒液突出麦芽香味和麦芽焦香味,口味比较醇厚,略带甜味,酒花的苦味不明显。
1.教士 范佳乐/教士(Franziskaner)小麦啤酒 整箱装 500ml*20瓶
范佳乐啤酒来自于德国慕尼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啤酒质量取决于酿酒所用的麦芽和啤酒花,选用优质纯麦芽,酒的麦汁浓度高,营养丰富,选用上等啤酒花,不仅酒香浓厚,还会有种香苦味。这些精选原料再加上德国精湛的酿酒工艺,酿出来的啤酒一定是的美味,教士啤酒泡沫很丰富,喝起来还有种淡淡麦芽香,酒体颜色浑浊,口感顺滑。但是这种啤酒喝个三瓶左右,基本就到位了,比起勇闯天涯能喝到五六瓶,没啥感觉,但是过后很难受,这么比较教士还是喝着很舒服的。
2.福佳白啤 福佳(Hoegaarden) 比利时精酿啤酒
添加剂和原料替代物,原料中还使用了胡荽和陈皮,让白啤酒有着别样的花香味和酸味,和教士是不同的啤酒风格。这款啤酒个人也很喜欢,特别适合女孩子喝,很好入口。不会上头。微微酒感。
3.奥丁格 奥丁格德国进口小麦白啤酒
奥丁格啤酒,有近300年的历史,奥丁格品牌在德国拥有五座酒厂,是大部分老百姓的口粮酒,据说这个牌子在德国当地是进不了酒吧的,在酒吧中都不喝这个,都是老百姓从超市买回家,渴了来一罐解渴的。奥丁格只采用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酿造,严格遵循1516年德国质量纯净法案。啤酒口感很好,泡沫细腻,麦子的香味很浓。
4.科罗娜 墨西哥进口 科罗娜(Corona)啤酒
科罗娜啤酒以其独特的口味成为世界上销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在美国进口啤酒排行榜单上也占据了第一名。大家会很好奇为什么这款啤酒瓶的图片上会插一片柠檬,个人推荐在饮用科罗娜啤酒的时候记住一定要加入柠檬,酸甜的柠檬与清凉的科罗娜啤酒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妙搭配。喝科罗娜加柠檬的典故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流传开的。墨西哥龙舌兰酒的传统喝法是啜一口龙舌兰酒再舔尝盐巴及柠檬。
5.1664 1664啤酒 白啤酒
8. 德国修士啤酒怎么没了
三料啤酒莫过于Westmalle Tripel,始创于1956年,由Westmalle的修士们重新定义了一款具有非常强劲酒力的风格,成就了这样一款明星产品,然而三料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