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海鲜贝类的海水怎么调
澳洲龙虾:夏天水温12-15℃,冬季水温18-19℃,盐度24-26%,龙虾一般可存活一周,在不浑水的情况下,可每三个月换一次水,由于澳洲龙虾生猛好动,所以除了小龙虾外,最好不要与其他海鲜混养。
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存活3-4天。可与龙虾混养。
多宝鱼、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换一次水,二者可以混养。
花蟹、珍宝蟹、梭子蟹、膏蟹:水温17-19℃,盐度23-24%,一般可存活7天,所有的蟹类都可混养
蛤蜊、蛏子:水温13-15℃,盐度12-15%,可存活5天左右,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鲟鱼、昂刺鱼、河虾:水温12-15℃,盐度0,由于鲟鱼较勇猛,故需单独喂养,其他的品种可混养。
明虾、基围虾、螺蛳虾、草虾:水温18-19℃,盐度16-18%,最多可存活1-2天,由于虾类极易使水质变坏,所以每隔1天就要换一次水,如果发现池中有死虾,必须马上捞出。由于酒店大量喂养,故一般单独喂养。
左口鱼:水温约为-2℃,盐度24-25%,最多可喂养15天,每周需换一次水。
扇贝、带子、青口、花螺:水温0℃,盐度18-20%,最多可以放置3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老虎斑等斑类原料:水温20℃左右(冬天要用恒温器),盐度24-26%,一般一星期换一次水,除了石斑外,其余的皆可混养。
象拔蚌: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可以与左口鱼混养。
加州鲈鱼:水温23-28℃,虽然加州鲈鱼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盐度只要保持在10%以下即可,一般可存活20-30天,一周换一次水,可与其他的鱼类品种混养。
活鲍鱼:水温12-15℃,盐度10-12%,最多可以放置15天,平均5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活海参:水温15℃左右,盐度10-22%,最多可以放置3天,平均2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花蛤、香螺、文蛤、天鹅蛋:水温10℃,盐度12%左右,最多可以放置5天,一般都用流动水喂养,而且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但是由于个体较小,所以都单独放置。
扩展资料
海水养殖的优点:
集中发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如刺参)等,生产周期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按养殖对象分为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等海水养殖,其中,以贝、藻类海水养殖发展较快:虾、鱼类、软体类海珍品养殖较薄弱。按空间分布分为海涂、港湾和浅海等海水养殖。按集约程度分为粗养(包括护养、管养)、半精养和精养,以粗养为主。
2. 养海鲜贝类的海水怎么调制
养鱼加盐的比例
鱼缸里的加盐量要根据饲养对象及总容量来定,以100L水计算,分别如下:
1、养海水鱼,盐度比重在1.023-1.025之间,大约加盐3.3-3.5公斤;
2、养汽水鱼,盐度比重在1.010-1.012之间,大约加盐1.5-1.7公斤;
3、养三湖鱼,盐度比重在1.004-1.005之间,大约加盐0.6-0.8公斤;
4、养淡水鱼不用加盐。
注:
以上加盐量只是估算值,同样的加盐量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盐度比重是不一样的,请以盐度计实际测量为准。
养鱼加盐的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鱼病的话,放盐比例是千分之三~千分之五,也就是一百升水加300-500克盐。以此类推。水缸的盐度控制要达到0.3%~0.5%才会具备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而这个范围的浓度对大多数的鱼儿是非常安全的。
注意:
1)加盐都是指在容器只调配好盐度后注入鱼缸,而不是住鱼缸的淡水中直接倒盐(新开缸除外)。
2)有些鱼类,比如鲶鱼或是软水鱼类对氯化钠很敏感,要小心使用。
3)混养珊瑚最好加珊瑚盐,只养小丑鱼可以加小丑盐,其它可以加普通海水素。
2、在选择盐的种类的上面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以使用含有添加剂的调味盐,例如加碘盐。不可以直接将盐加入鱼缸中,应先将延事先溶解后再添加。
3、平常饲养鱼类不需要特别加盐,一般只有在鱼生病需要治疗时才下盐。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调节渗透的能力,结果等到真正生病了,加盐的效果就会变差。而且若是在没有控制水质的情况下再度加盐,水质会二次遭受破坏。
4、大多数的鱼友在该加盐的时都不敢多下,如果水中的盐分太淡,只能减缓细菌的繁殖,并不能将其完全消灭;但如果盐度过浓也会对鱼造成伤害,所以盐的浓度要掌控好才行。注意,盐的浓度高过1%时,即使时间很短也会使鱼儿出现不良反应。
5、虽然盐水可以有效的消灭一些生物,但加盐的水却不利淡水鱼的伤口愈合。建议平时养鱼不要习惯用盐,否则当病菌适应高盐度的水之后,就没有消灭和抑制作用了。
3. 海鲜池怎么养贝类海鲜
花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贝类产品了,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长得很快,而且没有水还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能力比较好,所以人们会大密度的养殖它。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它的养殖技术,希望能给需要的人带来帮助。 1、选择合适的环境 养殖的地方首先要求远离污染源,如果从小时候它们身体里就带有毒素,那吃进肚子里之后可就不敢想象了。同时地势要平坦一些,退潮的时候时间不超过4小时,沙子的含量最好在80%左右,水质条件比较好的滩地就可以。如果这个地方已经有很久的养殖经历,那就需要将其改良一下,将里面的有害生物全部清除。 它最喜欢的海水温度就是20度左右,春天的时候温度达到10度以上它就会开始生长,冬天降到了10度以下就停止了这个过程。在浙江地区,它在4月份就开始了快速的生长,6月份差不多就收尾了,冬天的生长速度是很慢的。当然了,这个跟体型大小也是有关系的,个子比较小的长得就越快,养殖的时候要注意水位在摊面上方40厘米深就足够了。 2、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 这种生物是雌性雄性同体的,一般来说两年之后性器官就发育的不错了。它的性腺是在内脏附近,延伸到足部的。一般来说繁殖期是从夏天开始的,当然也跟地区和种类有关联。一般来说山东这些地方都是在7月份产卵,而广西则是5月份就开始了。胚胎最喜欢的温度就是25度到31度之间,在27度就是最适宜的了。在喂养的时候要注意饲料一定要保证新鲜,幼虫喜欢的环境含沙量最少到达了75%,如果全部都是的话那真是太好了。 3、日常管理需谨慎 播种之后就要及时检查它们的请过,如果局部有死亡的话就要及时的补充。一般来说经过半年的养殖,它们需要补充的东西就增加了,而且抗击敌害的能力也会增强,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它放置在比较低潮的区域进行养殖。养殖期间也要及时清除那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像螃蟹之类的东西就需要用网或者手工来进行捕捉驱赶了。 同时我们要注意水需要保持在浅褐色的状态。如果慢慢变清了,就需要我们施加一些肥料。一般来说养殖1-2年就可以成熟,外壳长到了3厘米以上就可以开始收获了。收获的时间一般是从3月份开始,到繁殖期前结束。 4、注意预防疾病 夏天温度比较高,它们很容易发生死亡,然后再互相感染。而且经常下雨的话,海水的分量就会降低。养殖的密度如果太大,那么个体就会比较瘦弱。所以我们可以隔一段时间就用生石灰或者其他物质进行消毒或者杀菌,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培育幼苗的水我们也可以进行过滤或者是利用科技来进行杀菌的处理。
4. 养海鲜贝类的海水怎么调色
琥珀黄色的调制:多黄,红少,先调出土黄金再加点点黑调出暗黄色近咖啡色。以下为琥珀黄的颜色图片:
琥珀的颜色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褐黄色、柠檬黄、橘黄、褐红,深棕色等,但是总体来说,都带棕色调。而所谓的“琥珀色”实际上指的就是:棕黄色。
5. 养海鲜贝类的海水怎么调配
泥蚶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好,系广温、广盐性贝类,水温0~30℃、盐度15°~30°的海水中均能生长。但对底质要求较高,喜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泥多砂少、底质、水质稳定的滩涂。依据上述特点,海区底质适宜或滩涂经改良后均可移殖放养。春秋两季适宜移殖,春5~6月,秋9~10月,播种在退潮后向滩面均匀撒播即可,亩播二龄蚶0.5吨左右。
6. 海鲜店贝类怎么养
生存环境:将买回来的蚬子放置于矿泉水中,并在水中放少许盐,再加入少量的泥沙,养1到2天,而不能放置于自来水中是由于自来水含有氯化氢,贝类海鲜养在这样的水里,不容易存活;喂食:蚬子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需定期去海鲜店里购买浮游生物喂食。
蚬子是棘口类吸虫的第2中间宿主。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7. 海贝可以用淡水养吗
海贝以沙粒中的微小生物为食。建议采用当时沙滩中的沙。不能用淡水养。用500毫升水加10克盐,如此类推。
装上水位稍微淹过贝一些的水,把海贝放进去,在底下铺上一层沙子,再铺上一层细泥,但不要陆地上的那种泥,要池塘底的淤泥,如果没有就不铺了直接铺沙子。弄得就像一个海滩一样。
8. 养贝类海鲜的水温度多少
水环境要适宜,水温最好在10-35度之间,盐度最好在1-3%之间。要注意定期清理水中的杂质,还要定期检测海螺的生长状态,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处理。
1、养殖环境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4、注意事项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