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鲜螺类大全名称
渤海湾的海鲜有贝类、虾类、蟹类、螺类、鱼类、还有软体海鲜近百种。渤海湾的皱纹盘鲍鱼,名扬四海,排在世界第三位。产量占全国市场70%以上。作为名贵的海鲜珍品,它的优越之处就是肉质鲜嫩而不腻,烧菜煲汤都是妙味无穷!鲍鱼壳还是一位中药。数不胜数。
2. 海鲜螺类图片名称对照
1,笔架,分布于东海、南海沿岸。具有利小便,消痞块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癖积,水肿,胀满。
2,香螺——响螺,栖息于潮下带较深砂泥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肉食性或腐食性,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鱼类。夏天时会在海底产下大型卵块。
3,花螺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近年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
4,泥螺,泥螺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
5,辣螺——疣荔枝螺,壳内面黄白色,外唇内侧黑紫色。岸均有分布,为岩相潮间带最习见螺类之一。
3. 螺类海鲜名称对照表
海鲜螺不是螃蟹,这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一般来说好吃的海鲜螺类在沿海地区都会有的,苦螺和花螺味道都很不错,还有一种红螺的味道更加偏甜一些,或者是可以买香螺和锥螺,这些味道都是很不错的海鲜螺类,而且在大部分的市场上都可以买得到,这些海鲜螺的制作也很是简单。
4. 海鲜螺类大全名称图片
螺类是各大饭店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也是聚会是经常会点的菜品之一,例如白灼花螺、辣炒田螺、口味唆螺等等。
但是目前可食用的螺类食材大概有几十种,
红螺(脉红螺,角泊螺,海螺、玻螺、假猎螺)
▲红螺的肉特别是足部的肌肉肥厚,也同鲍鱼一样,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原产地:中国各海域和日本周边海域
特点:红螺是咱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大型海螺,肉质肥厚,螺黄紧致浓香。
烹饪:可爆、炒、烧、氽汤、打卤、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酱油食用,因个头比较大,特别适合做葱爆螺片。
扁玉螺(香螺,肚脐螺、海脐,蚶虎)
原产地:中国沿海、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
烹饪:扁玉螺一般的做法就是白灼和酱爆,酱爆就是用豆瓣酱和甜面酱一起炒螺。
白灼扁玉螺有一定的技巧,如果火候大了或者火候轻了,螺肉都很不好挑出来,很容易就会在螺黄的地方断开。
食用季节:香螺4-5月就可以很肥了
注意:这种螺经常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粘液,吃之前要冲洗干净,此外,因为它的栖息环境是海底沙地,所以有一些体内会有沙子,买的时候要买“吐”好了沙子的。
花螺(俗称:东风螺,南风螺,海猪螺)
▲花螺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所以尽管这几年开始有人工养殖的,但是北方市场上还是很罕见。
原产地: 我国东、南沿海,福建两广较为常见。
特点:花螺的肉比较甜嫩Q弹,海腥味没有那么重,是国内外市场近年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
烹饪:花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除了一般的白灼、辣炒、酱爆之外,还可以冰镇(食材君吃过一种冰镇花螺,就是白灼的花螺用冷水浸过之后,放到黄瓜条、芥末和冰块里)。
食用季节:清明前
锥螺(猪公螺、九层螺、螺丝螺、钻仔螺,钉螺)
原产地: 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
特点:因为长得细长,锥螺在一些地方被称为钉螺,但是,锥螺和钉螺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钉螺是一种淡水腹足纲动物,虽然也很细长,但非常小,而且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是不能食用的。
烹饪:锥螺一般的做法就是辣炒,因为实在太细长了很难挑出完整的螺肉,所以一般都会用钳子把尾部的尖尖夹断,方便入味也方便吃
海锥(俗称:海瓜子,尖锥,讲锥)
▲用钥匙眼儿别断尾部就可以吸着吃了。
原产地:我国渤海、黄海。
特点: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为便宜量足,大小个头和瓜子差不多,所以也被称为海瓜子(但是和福建的海瓜子是不一样的。)
烹饪:海锥和锥螺一样有着细长的外形,吃法基本一样。
食用季节:夏季
海瓜子(麦螺、白螺、海蛳螺,海螺丝)
原产地: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
特点:种类非常多,个体非常小(和瓜子差不多),花纹有许多变化,肉小但是有嚼头,肉细嫩,味极鲜,是佐酒佳肴。
烹饪:可热炒也可做汤
食用季节:夏季
彩虹螺(俗称:彩虹螺,刷棋子)
彩虹螺非常小,没有多少肉,有些地方喜欢拿它当零嘴(用清水煮成一大盆,一家人围着盆子,一人一根绣花针,娴熟的挑出螺肉,边看电视边吃)。吃完再把壳收藏起来。它的壳有很多种颜色,非常漂亮,备受贝壳收藏者喜爱。
疣荔枝螺(俗称:骨螺、辣螺、苦螺)
原产地:全国沿海均有分布
特点:苦螺个头小,身价不高,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海产,味道奇特,苦中带甘。
烹饪:白灼
香螺(俗称:响螺,角螺,金丝螺)
▲被称为香螺的海螺很多,其实这种学名为管角螺的海螺一开始被俗称为响螺,因为它的螺壳大,切掉尾部就能做成号角,后来响螺传来传来就变成了香螺。
原产地:日本海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特点:外型个体大、味美、营养丰富,是高级海产品(响螺价格昂贵,三两左右一只的响螺,一斤就得一百多)。
烹饪:一只响螺根据不同部位可以作为煲响螺头与刷响螺片两种吃法。
2014年北京APEC峰会的国宴上,上了一道“上汤响螺”,是用响螺片加上汤白灼。
食用季节:秋冬季节最为肥美
椰子螺(俗称:木瓜螺,瓜螺,油螺,美乐螺)
原产地:台湾,东海,南海,日本
特点:这种螺最为大众熟知的是它可以产“珍珠”——美乐珠(美乐珠目前还无法人工养殖,存世量少,价格昂贵)
烹饪:椰子螺体型很大,但食用部位并不是很多,一般只吃腹足部分,切成片白灼或者煲汤,也可以葱烧或者爆炒。
蝾螺(俗称:珠螺,鸡眼螺,朝鲜花冠小月螺)
▲蝾螺科种类繁多,在咱们国内常见且可以食用的,就是上图这种瘤珠螺。
原产地:印度洋、东海、南海。
特点:除了这种漂亮的橘黄色之外,大部分瘤珠螺其实都是青灰色的,大小和一角硬币相当。
烹饪:烤蝾螺和酱爆蝾螺都是不错的选择。瘤珠螺的口盖很硬无法穿透,如果烹煮的时候火候没把握好口盖没有松开,那就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吃到肉了。
欧洲峨螺(学名:欧洲峨螺)
▲这是一种小型峨螺,很多食材网站写成蛾螺,其实是不准确的。
原产地:美国东北部、西欧
特点:欧洲峨螺的肉很紧致,是鳕鱼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北欧诸国、地中海沿岸的几个传统海鲜消费国也特别好峨螺。
烹饪:酱爆峨螺
卡民氏峨螺(俗称:香螺,风车螺)
▲因肉肥味美,故称香螺。
卡民氏峨螺是北方常见的食用螺,容易和红螺混淆,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其一、卡民氏峨螺的螺口内部没有红色底色;
其二、卡民氏峨螺的外壳上有一条条的凸出的“齿”,这也是它得名风车螺的原因。
主要产地:中国内黄海北部,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北部沿海。
烹饪:烹饪方法和红螺类似,出名菜肴:鲜椒响螺片 。
单齿螺(学名:单齿螺,俗称:芝麻螺,香波)
原产地: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特点:单齿螺常和一种拟蜒单齿螺混居(两者的外观上有细微的不同,拟蜒单齿螺也更喜欢温暖水域,在南方沿海更多见一些。)
价格:产量大价格便宜
田螺(螺蛳,湖螺、石螺、豆田螺、金螺、蜗螺牛)
原产地:分布广泛,各地湖泊基本都能找到
特点:田螺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会有很多寄生虫。
烹饪:田螺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食用季节:夏、秋季节
虽然日常都把田螺归为螺蛳,但要细究起来,我们吃的大部分田螺都不是真正的螺蛳。在田螺科里有一个螺蛳属,仅在云南的高原湖泊里才有分布,它们才是正儿八经的螺蛳。令人惋惜的是,因为云南很多湖泊的污染,一些特有的螺蛳品种已经濒临灭绝。
福寿螺(苹果螺,金宝螺,大瓶螺,夭寿螺)
原产地: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
特点:生长极快,个头大,是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一旦加热不充分就会有染病的危险。
烹饪:有寄生虫且口味不佳,不建议食用。
泥螺(吐铁,泥蛳,泥糍,麦螺蛤,泥蚂)
原产地: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沿海等地
特点:螺肉爽口、营养丰富
烹饪:可煲粥、热炒、盐腌酒渍,经典做法是醉泥螺。
食用季节:谷雨至小满节气时螺肉最为丰满
5. 海螺类大全介绍
螺蛳有两种,一是螺蛳属动物的通称,学名Margarya,中国特有,仅分布在云南。
二是方形环棱螺(学名Bellamya quadrata)的俗称,这种螺蛳是浙江人爱吃食品。又名:方田螺。
6. 海鲜螺的种类
生活在湖泊、池塘和河流中的软体动物,约5,000种。多属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少数属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美国东南部种类最多,坦干伊喀湖亦很多。通过鸟脚、飓风刮起的植物叶和洪水而传布。有的是温血动物寄生扁虫(如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大型种类如两生的巨瓶螺(Ampullarius gigas)可用以清除水族箱的脏物。
7. 螺贝类海鲜种类图片及名称
1、蛤蜊,该科动物有暖水种也有热水种,世界各大洋都有分布。
我国沿海已发现30多种,多栖息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和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海底,少数能生活在百米以上的深海,营穴居生活。2、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3、扇贝,贝壳多呈圆盘或圆扇形;壳顶前后方有耳,两耳相等或不等,多数右壳前耳下方有明显的足丝孔和细栉齿。4、蛏子,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5、白贝,贝壳略呈扁圆形,表面光滑;灰黄色或黄白色,背部蓝灰色,有白色细纹;多数具橙红色细纹,有的背部灰绿色或蓝灰色,少数有3条不明显的深色带,并有棕色斑点。
8. 海鲜螺类大全名称及图片
贝壳类:花甲、牡蛎、贻贝、文蛤、蛏子、带子、生蚝、扇贝、青口、海虹等等螺类:花螺、海螺、田螺、石螺等等
9. 海鲜螺类大全名称图
一、福寿螺(黄金螺、苹果螺)
福寿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别称黄金螺、大瓶螺、苹果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二、鹦鹉螺(鹦嘴螺)
鹦鹉螺是稀有的大型海洋螺类,因螺旋形外壳形似鹦鹉嘴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有2属6种,常见的有异鹦鹉螺、大脐鹦鹉螺、珍珠鹦鹉螺、帕劳鹦鹉螺等。
三、花螺(东风螺、东风螺)
花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学名东风螺,别称海猪螺、甜螺、南风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花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常见的有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两种,被列为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品种之一。
四、泥螺(泥蛳、梅螺)
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泥蛳、麦螺、梅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软体动物(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五、香螺(马螺、响螺)
香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别称马螺、响螺、金丝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狭舌目、蛾螺科、香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渤海产量最高。
六、田螺(中国圆田螺)
田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学名中华圆田螺,别称螺坨,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稻田、沟渠、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自古以来就是备受青睐的水产品之一。
七、鸡心螺(芋螺、芋头螺)
鸡心螺是常见的一种海洋螺类,学名芋螺,别称锥形蜗牛、芋头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芋螺科、芋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中,常见的有紫罗兰芋螺、海军上将芋螺、协和芋螺等。
八、织纹螺(麦螺、乌螺)
织纹螺是常见的一种螺类,别称海狮螺、麦螺、乌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剧毒,不能食用。
九、唐冠螺(冠螺)
唐冠螺是一种大型海洋螺类,因贝壳形状酷似唐朝僧人的帽子而得名,别称冠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唐冠螺属软体动物的统称,肉可食用,壳可供观赏或用于雕刻。
十、锥螺(尖尾螺、笋锥螺)
锥螺是常见的食用型螺类,因螺壳呈锥形而得名,别称尖尾螺、笋锥螺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锥螺属软体动物,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0. 海鲜海螺种类图片
二种螺的区别:
海螺: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皱红螺或其他类似螺类。产于沿海浅海海底,以山东、辽宁、河北居多,产期在5~8月。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
玉螺:螺类的一种,海水生活。俗名,潮汕:肚脐螺、蚶虎。 科属,软体动物、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中腹足目
扁玉螺和东港玉螺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征,扁玉螺蛋白质总含量(以湿质量计)为19.34%,玉螺为15.55%,二者包括常见的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3.93%(扁玉螺)和36.19%(玉螺),两种玉螺中的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将近40%,扁玉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51.59,玉螺为45.41;两种玉螺软体部分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均超过6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稀酸(EPA+DHA)接近20%;两种玉螺软体部分K含量高,其次为Mg;微量元素中Fe含量高,其次为Zn,扁玉螺和玉螺的Zn与Cu质量比分别为3.39和5.05,Zn与Fe质量比分别为0.33和0.80,说明两种玉螺的Cu、Fe、Zn的比值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