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两个壳的海鲜
你描述的应该是:“贻贝”
1、贻贝(学名:Mytilus edulis)也叫青口,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沿岸。
2、贻贝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近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形生长。
2. 有两个壳的海鲜叫啥
海鲜两个触角的是海蛞蝓(海兔)。
海蛞蝓(海兔),裸腮类。海蛞蝓是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是无壳蜗牛,也是海螺的亲戚,身上的贝壳和呼吸腮都已经退化消失。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壳质薄而易碎。其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海蛞蝓属浅海生活的贝类。它是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
3. 两个壳的叫什么海鲜
叫海胆。
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为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壳,可分为规则海胆亚纲和不规则海胆亚纲两个亚纲,22目。海胆一般都是较深色的,如有绿色、橄榄色、棕色、紫色以及黑色。生种900多种,分隶于225个属。中国已知约100种,化石种约7000种。
4. 海鲜一根的两边有壳
海鲜蝽子学名是缢蛏。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螠蛏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螠蛏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
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倍~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螠蛏。这两个小孔就是螠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
螠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倍~3倍。
5. 有两个壳的海鲜有哪些
两片壳像指甲的海鲜是指甲贝。
指甲贝:别名蛏子、缢蛏、青子、缢肠、美人蛏,为腹足纲、竹蛏科、缢蛏属、贝类系列品种,原产于太平洋西部,中国(东南沿海)、朝鲜、日本。我国以福建、浙江两省产量最大。野生于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注入的内湾,在潮间带中、下区的软泥滩上,利用足部掘孔穴居。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灰分和总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超过各种海鲜,而且有促进食欲的作用。贝壳可作烧石灰的原料。缢蛏可入药,性味甘、咸、寒、凉,具有清热、滋补、除烦的功效。亦可用于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等。因其性寒凉,脾胃虚寒者切勿多食。壳可医治咽喉肿痛和胃病等。
6. 有两个壳的海鲜叫什么
叫做花甲。
花甲即花蛤,因粤语花蛤与花甲同音,花蛤被人写作花甲。花蛤是海南地区称芒果螺,是一种软体动物,长约3厘米,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贝壳较瘦长,是长卵圆形。
壳面黄褐色或浅紫色,密布不太规则的紫色波纹状花纹,并常被有1层光亮的壳皮,同心生长线较细密。壳内白色或略带紫色,外套窦弯入。
7. 两个壳中间有肉的海鲜
1、叫 淡菜吧。 外壳年看上去是黑色的。超市很便宜,不到10元一斤。很多沿海城市应该都有卖的。
2、紫色贻贝: 紫色,便宜的,个头比较小(俗名 淡菜)
3、翡翠贻贝: 绿色,比淡菜贵,个头大,肉结实。
4、淡菜是一种常见的海味食品。 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淡菜中蛋白质59.1克,脂肪7.6克,糖类13克,钙277毫克,磷861毫克,铁24.5毫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新鲜贻贝肉不易保存,故常煮熟后晒干制成淡菜子,人们在选购淡菜干时,以个头不大不小、颜色呈深黄色的为佳。
5、食用前应将淡菜干放入碗中,加入热水烫至发松回软,捞出摘去淡菜中心带毛的黑色肠胃,褪去沙粒,在清水内洗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小火炖烂,可供食用。淡菜干用排骨或鸡煨汤,味道极鲜。淡菜和萝卜同炒,有特殊风味,将淡菜干放在油锅中煎成黄色,煮成汤料,其味道不亚于虾米汤。也可同西洋菜,大骨一同煲汤。
8. 很大一个壳的海鲜
佛手贝。
佛手贝是比较有名的海鲜,分布海域不多,汕尾红海湾是佛手贝的生存地域之一。许多人初次见到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会不知道怎么食用。正是因为这种壳类海鲜长得像一支手,所以称之为佛手。
佛手贝形似鸡冠,看似龟足,犹如佛手。这东西山上没有,地里不见,海水里长在礁石壁!因其外形奇特,数量稀少而备受食客喜爱。这东西吃的人一多,价格就上扬,就连厦门附近的金厦海域沿岸就几乎难见踪影,所以在汕尾地区能吃到,不愧是海鲜胜地。
9. 两片壳子的海鲜
是的,软体动物分为单壳类和双壳类。
1、双壳纲: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体表具2片贝壳,故名双壳类;头部退化,无齿舌;足部发达呈斧状,故名斧足类;鳃1~2对,呈瓣状,故名瓣鳃类;神经系统较简单,有脑、脏、足3对神经节;海产种类发生时常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则有钩介幼虫;现存种类约有30000种 。
2、单板纲:
它们有一帽状贝壳,2~8对对称的肌痕,类似现代腹足类的类(Patellacea),故多年来一直认为它们是原始的类。
本纲动物身体左右对称,有一个笠贝形的贝壳,壳顶在中央部稍靠前方,向前倾斜。壳表有自壳顶生长的同心生长线,有的有放射线。胚壳右旋,有单板纲螺旋,壳口向后方,说明动物没有经过扭转。足发达,足肌8对,分别排列于足的周围。
扩展资料
其他纲类
1、掘足纲
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或象牙状,两端开口,故又名管壳类;足发达呈圆柱状;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全部海产,多在泥沙种穴居,滤食浮游生物;约350种,仅有角贝科和光角贝科2科。
2、无板纲
为原始种类;体呈蠕虫状;无贝壳;体长一般在5cm左右,细长或肥厚,头不发达,足退化;具腹沟;全部海产,多数在软泥中穴居,少数可在珊瑚礁中爬行生活,仅有300种左右,绝大多数属于新月贝类,少数属于毛皮贝类。
3、多板纲
身体扁平,卵圆形;头部不明显;背面有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梯形神经系统;一般以齿舌刮取礁石上的海藻为食;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全部海产,约有600多种,分为鳞侧石鳖目和石鳖目
10. 有两个壳的海鲜是什么
锥螺,青岛海鲜市场有卖的,在青岛锥螺,嘎拉,海蛎子,海虹,毛嘎拉,猫眼螺等统称为小海鲜。在海鲜市场上商家通常将锥尖敲掉。买回家后用清水洗净,锅里加点油烧热,适量葱姜辣椒爆锅,炒出香味后加入洗好的锥螺翻炒,再加少许水,倒入酱油,煮3、5分钟即可出锅,味道鲜美!
11. 里面有壳的海鲜
海鲜细长带硬壳的叫长竹蛏。
长竹蛏(Solen goulddi Conrad):贝壳细长,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壳质薄脆,两壳相等。贝壳前缘为截形、略倾斜,后缘近网形;壳顶不明显,位于壳的最前端。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褪色;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1枚: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近拉长的三角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