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品牌 > 嘉士伯啤酒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啤酒之家 2022-06-07 17:00 点击:165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

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高,杨宇霆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如麻,李景林两面三刀,韩林春老奸巨猾,郭松龄心胸狭隘,唯一能搁到台面上的,就是姜登选。

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为人宽厚,而且没有架子,对部下的关怀无微不至,称得上是爱兵如子,姜登选还没有奉系的土匪传统,对百姓丝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

可是就这样一个难得的将领,最后却下场悲惨,被闷死在棺材里。

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南宫)陈村人,他家境富裕,不像大多数奉系将领没文化没素质。

小康之家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一直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他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本来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文化人,去发现他酷爱军事,忧国忧民,就让他在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

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受到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1908年,姜登选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派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任职,朱对他非常欣赏,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还给他两倍于别人的军饷,而且经常在同僚跟前对他赞不绝口。

士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后就跟定了朱庆澜,跟他从奉天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广东,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出生入死。

而朱庆澜也没有亏待姜登选,一再对他进行提拔,姜登选从一个营级军官,在短短五年里,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升任到师参谋长,直到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

1917年,老领导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也随即辞职。

1922年,应张作霖之邀,朱庆澜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三年后,朱庆澜金盆洗手,退出军界,担任东北慈善联合会会长。

朱到东北的时候,把姜登选推荐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因此求贤若渴,很欣赏姜登选的才情能力,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奉军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后姜登选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

姜登选是名牌军校毕业,军事理论过关,是奉军中非常难得的人才。加上他勤奋好学,有军事天赋,很快就把奉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立竿见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跟吴佩孚两个大军阀40万军队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

这时候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遇到劲敌郭松龄。

正是郭松龄将自己置于死地,万劫不复。

其实姜登选跟郭松龄早就认识,还有渊源,二人都是朱庆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不过郭松龄当时的地位跟姜登选不可同日而语,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

朱离开四川到广东去,姜登选跟随去了,郭松龄则回到奉天到东北军队里当教官,两人当时地位比较悬殊。

但是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认识张学良,深受张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一下子就被提拔为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成为张学良的搭档,跟姜登选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二人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所部陈琛不听调遣,要将其法办,作为陈上司的姜登选为之辩解求情,郭松龄不听。

姜登选无奈只好给张学良跪下,痛哭失声求情,陈才得以免于一死。但姜郭二人梁子就此结下。

1925年11月,郭松龄跟冯玉祥和奉军将领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回奉天的时候,恰好路过滦州车站,一时间意气用事,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

郭松龄对姜登选说,事已至此,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咱俩合作干吧。

姜登选一听当即怼了回去:你背主求荣,犯上作乱,还想我也跟你同流合污,没门。

郭松龄一听恼羞成怒,就枪杀了姜登选,把他随便装在一个薄木棺材里,丢到了荒野上。

郭松龄率军进攻张作霖本来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这时候日军全面介入,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被杀。

姜登选的副手韩麟春找到了盛放他遗体的薄木棺材,他已经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打算把他送到原籍河北厚葬。

当开棺时,韩麟春和在场的官兵不由得痛哭失声,只见绑住姜双手的绑绳已完全松开,棺内四周遍布抓痕。

原来,姜登选被枪击的时候,并没有被击中要害,没有当即身亡,而是被闷死在棺中。

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死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愚忠”信条,郭松龄则是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对君臣和主仆观念嗤之以鼻。

两人的观念势同水火,势不两立,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深冬,荒野。一个打开的薄木棺材前,数十名戎装男子全部失声痛哭。

他们看到难以置信的一幕:棺内身材高大的男子,面目狰狞,死状惨烈,双手十指血肉模糊,棺内四壁密布深深的指痕,到处血印凝结……

这说明入棺后不久男子苏醒,经过无望、无助的一番挣扎后,才痛苦地死去。

这名男子叫姜登选。生前任奉系第四方面军的军团长,同郭松龄、 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并称为“奉军五虎”。

作为张作霖手下的一员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死得如此惨烈?

一切,要从第二次直奉战争说起。

1、到嘴的“郭包肉”又吐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战败。经过练兵、扩军等一系列动作,1924年张作霖自任总司令,率6个军17万兵马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直奉两军激战于榆关一带。

榆关战事最酣时,张作霖急调姜登选、韩麟春兵发九门口。时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的姜登选到达前线,见直系防线一时难以突破,恳请张学良调山海关处的郭松龄部参战。

一向心高气傲的郭松龄,只有张学良能指挥得动。

但是到达前线后,他跟姜登选、韩麟春闹僵了,因为他拒不执行充当姜、韩两军后备队的任务,要求不接受任何人的节制,独立行动。

争来争去,三人彻底翻脸。

“郭鬼子”一不作、二不休,率部撤出战场。跑出二三十里地,张学良追来,上演了一出民国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对于姜登选来说,郭松龄这块到嘴的“郭包肉”又吐了出来——战后他曾私下透露:让郭松龄作预备队,就是为了在战场上借直军之手除掉他,而“没能杀郭松龄,是郭松龄的一大侥幸!”

对于郭松龄来说,也看出了姜登选、韩麟春“包藏祸心,早有加害之意。”因此,干脆率部而走,并把苦衷向“月下追来的张学良”全盘托出。

郭松龄、姜登选为何势同水火?

一句话概括:是因为派系争斗。

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张作霖的奉系,发家最初靠的是东北胡子,在接受日本“知华派”的援助后慢慢壮大,吸收了来自关里、关外四面八方的人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不断发展中,奉系形成士官、讲武堂两大派系。

士官派的首领是杨宇霆,旗下主力是同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姜登选、韩麟春等人,他们深得张作霖的信任。讲武堂派的首领是郭松龄,虽然因为性格原因,郭松龄不被张作霖所喜爱,但他与张学良亦师亦友,因此面对士官派的争权夺利,也是丝毫不让。

两派争斗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日趋白热化,主要事件如下:

之一:榆关一战,郭松龄重返前线,绕道直军背后大巡回突袭。此战虽大获全胜,但郭松龄认为姜登选部的陈琛旅不听指挥,欲军法从事。姜登选拒理力争未果,张学良亲自求情,“跪述原委,痛哭失于声”才得到郭松龄原谅,陈琛被免于死罪、连降三级。

之二:战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士官派均受嘉奖,郭松龄未授寸功。张作霖主政北京后,意识到郭松龄受到冷落,想让他出任江苏督办。郭松龄在军权和政权间犹豫之际,杨宇霆上下活动,最终谋得此职务,并力主姜登选成为安徽督办。

之三:郭松龄得到张学良首肯后,把直军3万余名俘虏整编进自己的部队。此事却不被张作霖认可,因为杨宇霆已通过张作霖的首肯,把这批俘虏拨给了姜登选、韩麟春,各扩编一个师。两派都要扩充人马,怎么办?关键时刻张学良站到郭松龄一边。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的胳膊扭不过张学良的大腿,只好接受了事实。

……斗来斗去,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怎么办?只有反了!

3、送上门的“大生姜”必须剁了

郭松龄反了。

原因是与士官派的争斗中,郭松龄再次败北。

这次两派争斗的焦点,是奉军要不要攻打苏、皖两省。郭松龄对此极不赞成,认为与其发兵南下,不如“雄踞关外,趁机观变,养精蓄锐,再谋一统。”

士官派对退入关外、保境安民的主张则嗤之以鼻,江南鱼米之乡就在眼前,怎能不趁机拿下?这一次,张作霖采纳了士官派的建议。却未曾想孙传芳、陈调元绝地求生,把杨宇霆、姜登选打了个大败。

1925年11月,郭松龄与夫人在日本考察,得知张作霖在士官派的忽悠下,正在日本购买武器准备与南方国民军开战。郭松龄忍无可忍,认为跟着杨宇霆“打老将”,等于当炮灰,就暗中联络冯玉祥共同起事反奉。

11月22日,郭松龄起兵,发表反奉宣言,提出三大主张:停止内战,南北议和;张作霖下野,惩办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主政东三省。

郭松龄起事后,把指挥部设在了滦州。25日下午,卫兵进门报告“有人求见”。

谁?推门而入的,竟然是姜登选。原来,姜登选乘火车经滦州赴奉天,得知郭松龄起兵造反,决定中途下车求见。

姜登选求见郭松龄干什么?

目的不外乎两个:劝说郭松龄罢兵,远避日本;郭松龄亲笔写一封谢罪信,由姜登选带给张作霖。

姜登选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依然来见已经造反的郭松龄,心胸不可谓不坦荡,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但是,郭松龄并没有这样宽阔的胸怀。

姜登选之前代表士官派的所作所为,郭松龄可一件也没忘,你“大生姜”既然送上门来,不把你剁了还对得起谁?

于是,郭松龄回绝了姜登选的劝说,要求姜登选与自己共同起事。

以姜登选的聪明,自然知道只有答应了这个要求,才能确保性命无忧。但那不是姜登选的为人,他当即破口大骂,历数郭松龄无情无义、欺师卖友之举。

郭松龄下令把姜登选押入监室,为防万一,当晚就下令枪决处死。

11月26日凌晨,姜登选被4名士兵押到野外枪毙。死前,姜登选要求士兵向自己的正面开枪,4名士兵心情慌乱,毕竟面前站立的是一名军团长,而自己实际上是“乱兵”。

因此,士兵们从背后乱枪射击。姜登选扑倒在地,黑夜中士兵找来一个薄木棺材,把姜登选随便扔了进去,没来得及挖土下葬,只停放在荒野之中。临行前,一名好心的士兵担心尸体被野狗拖出来啃了,和大家一起用大铁钉把棺材盖钉了个死死的。

如果不是此举,怕是姜登选还有活命。

直到1个月后,郭松龄兵败。韩麟春打探到消息,率人找到姜登选在野外的棺材,准备启棺迁移至原籍厚葬。在打开棺材盖的一瞬间,才得知姜登选在棺内苏醒后奋力挣扎的一幕……

派系斗争各为其主,本无对错。姜登选抛弃派系恩怨,危急时刻登门面见郭松龄,只此一举,足已昭示其磊落心志。郭松龄与之相比,显然心胸狭隘了许多。

参考文献:《半载回忆录》、《张作霖击败郭松龄之经过》、《东北王世家》、《张学良评传》、《张老帅与张少帅》,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下一篇:如果你穿越到三国,可以任意选择三个文臣、三个武将,你会选谁来征战天下?
上一篇:我有很多炒股资金,但是炒股水平不行,寻找实力操盘手,能找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