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厂

2014年青岛啤酒产量(青岛啤酒2015年年报)

啤酒之家 2022-10-14 06:45 编辑:admin 274阅读

1. 青岛啤酒2015年年报

青岛啤酒是中国的企业。第一次喝原浆啤酒,是在青岛啤酒博物馆。记得当时是青岛啤酒博物馆搞活动,现场可以免费喝到鲜美的原浆啤酒。原浆啤酒 原浆啤酒4.7%VOL,原麦汁12.7ºP,由水、麦芽、大米及啤酒花酵母制成,口感比较细腻,没有扎啤那种涩涩的感觉。原浆啤酒泡沫比较少,挂杯较多。或许有些人认为泡沫多的好喝,不过我喝到的是别人给我准备好的,倒在杯里有一会了,所以,我见到的原浆啤酒泡沫较少。原浆啤酒因为特殊的制作流程,保质期只有7天,所以,在网上购买的时候,需要预约,价格也偏贵一点。原浆啤酒5L/桶,全家人聚会,喝起来是很过瘾的。不过也有人表示,一桶原浆不如一桶扎啤来的过瘾,这个就看个人喜好啦。

2. 青岛啤酒2016年财务报告分析

青岛啤酒当然不是华润旗下的,而是业力同行竞争对手的关系。青岛啤酒是青岛的一家国有企业,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根据青岛啤酒上市公司最新报告,朝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9.99%的股份。第一大股东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占比30.83%,青岛啤酒集团是山东省国资委直属企业。华润旗下的啤酒主要是以雪花啤酒公司为主,雪花啤酒公司旗下又包含了多种啤酒品牌,其中比较熟悉的就是纯生啤酒,勇闯天涯系列,雪花系列,西湖啤酒,蓝剑啤酒,琥珀啤酒,雪花劲爽,雪花麦香,雪花优质,还有至尊纯生,晶樽纯生,银樽纯生等高档系列酒。

3. 青岛啤酒2015年年报业绩

青岛啤酒于2021年3月29日披露年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6亿,同比下降0.8%;实现归母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18.9%;每股收益为1.6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0.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为62.1亿,营业成本为165.4亿

公司2020年营业成本165.4亿,同比下降3.2%,高于营业收入0.8%的下降速度,毛利率上升1.5%。期间费用率为22.4%,较去年下降0.9个百分点。

4. 青岛啤酒2017年

2017年,青岛啤酒在德销量高达20万箱。这个数字较之中国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出奇,但要知道德国人对啤酒可是有着信仰般的热爱。青岛啤酒是如何分得一杯羹的呢?口感清爽,色泽清透。这是在德国街头调查后得出的德国人对青岛啤酒的印象。

德国号称“啤酒的故乡”,鲜酿啤酒厂遍布每个小镇。但是,雄心勃勃的青岛啤酒硬是在“老大哥”的地盘上与本土啤酒较一高下,当地啤酒普遍售价在0.8到1欧元,青岛啤酒的售价却达到3欧元左右,2016年青岛啤酒在德国市场的销售却超过了15万箱。毫无疑问,青岛啤酒成功成为“老大哥”地盘中的高端产品。2017年销量为21万箱!

5. 青岛啤酒2016年经营状况

青岛啤酒集团大约有28000千名员工!

6. 青岛啤酒2015年年报预告

3月29日晚间,青岛啤酒披露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79.84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2亿元,同比增长30.2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37元。公司拟向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青岛啤酒以人民币1637.72亿元的品牌价值继续保持中国啤酒行业品牌价值第一。

保持啤酒中高端竞争优势 开拓“啤酒+”新业务领域

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主品牌青岛啤酒共实现销量405.1万千升,同比增长3.49%,其中“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85.6万千升,同比增长7.08%,保持了在国内啤酒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据悉,在继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啤酒主业的同时,青岛啤酒发挥创新性思维,整合平台资源积极开拓“啤酒+”新业务领域,开发生产了以王子海藻苏打水为代表的海洋健康饮品等新产品,打造与主业互补的多业态共赢共利生态圈,为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措并举产品结构 调整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青岛啤酒发挥覆盖全国主要市场的网络布局优势,以体育营销、音乐营销、体验营销为主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加快了营销创新和渠道创新,加大数字化营销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网上超市+官方旗舰店+授权分销专营店+微信商城”的立体式电商渠道体系,多渠道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消费体验。在国际市场,公司加强国际品牌传播与推广,通过重点市场推广、赞助体育、音乐、美食文化营销等举措,强化品牌触达,提高品牌活跃度,持续强化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识别,树立“中国质造”高端形象,继续扩大青啤海外市场覆盖范围。

对于未来发展,青岛啤酒将继续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进“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开发特色差异化产品,加快向听装酒和精酿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保持公司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

7. 青岛啤酒2015年年报披露

(01)青岛啤酒厂(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56号)

(02)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市李沧区台柳路602号)

(03)青岛啤酒三公司(青岛市平度市杭州路61号)

(04)青岛啤酒四厂(青岛市李沧区永平路6号)

(05)青岛啤酒五公司(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

(06)扬州公司

(07)日照公司

(08)深圳公司

(09)渭南公司

(10)珠海公司

(11)佛山三水公司

(12)西安公司

(13)廊坊公司

(16)菏泽公司

(17)德州平原公司

(18)威海荣城公司

(21)枣庄薛城公司

(22)枣庄滕州公司

(23)徐州公司

(24)鞍山公司

(25)黄石公司

(26)孝感应城公司

(29)潍坊公司

(30)上海松江公司

(31)郴州公司

(34)潍坊寿光公司

(35)北京密云公司

(36)泸州公司

(38)徐州彭城公司

(39)哈尔滨公司

(40)宿迁公司

(41)漳州公司

(42)福州公司

(47)厦门公司

(49)宝鸡公司

(53)济南公司

(54)成都公司

(56)北京海淀公司

(58)随州公司

(59)榆林公司

(60)烟台公司

(65)韶关公司

(66)杭州公司

(72)揭阳公司

(77)洛阳宜阳公司

8. 青岛啤酒2018年度报告

01、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56号

02、青岛市河西(李沧区台柳路602号)

03、青岛市平度市登州路56号

04、青岛市沧口(李沧区永平路6号)

05、青岛市沙子口(崂山区)

分厂代码为01的,是青岛啤酒厂本部,也就是青岛本地人说的“一厂”。

9. 青岛啤酒2016年年报

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它属于中国。要说到青岛的企业品牌,青岛啤酒是全国驰名商标,是享誉海内外的大品牌啤酒供应商。青岛啤酒风行全球。青岛啤酒的大股东也是中国企业所有,因此青岛啤酒品牌的归属权还是属于中国。

10. 青岛啤酒2015年财务报表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下一篇:银麦麦香啤酒多少钱(银麦啤酒多少钱一瓶)
上一篇:百威啤酒的产地(百威啤酒的产地和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