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有啤酒吗?
古代称酒醴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醣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像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2. 古代的酒和现在的啤酒
古代的啤酒是没有二氧化碳的,证
据很好找:容器。古代的啤酒容器
是一种腹大口偏小的陶器,不具气
密性,无法加压溶气。具体带气的
啤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只到,但
在汽水之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
部分是后加的,二氧化碳的加入使
酒口味清爽,泡沫丰富,自然就普
及了。
3. 中国古代就有啤酒,为什么逐渐消亡了
没有停车。尽管现在劲酒没有那么红火了,但是卖不动那是不可能的,在销售额方面仍然是居高不下,年销量高达7亿瓶。整体来说劲酒的销售额是处在一种波动增长的状态。
有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劲牌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4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额在102亿附近;2019年实现营业额107亿左右。2020年虽然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销售信息,但是从劲牌公司的计划报告中应该能够看出营业额仍然在百亿以上。
当然劲酒只是劲牌公司最核心的大单,不可能公司所有的营业额都是劲酒的销售额,目前猜测劲酒单品的年销售额大概在几十个亿。其实也是非常厉害了,靠着几十块钱一瓶的劲酒愣是卖出了几个亿。
我先来说一下劲牌公司和劲酒的崛起,然后再说一说劲酒为什么不火了。
劲牌公司和劲酒:
劲牌公司位于湖北省大冶市,目前是湖北省酒类销售额最高的企业,也是目前保健酒行业排名第一的品牌,是我国较早发展保健酒的企业之一。劲牌公司早在1953年就已经建厂了,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都不是特别突出,那个时候还是叫大冶酒厂。劲酒为什么能够爆火,成为保健酒行业的巨无霸呢,请您接着往下看。
到了八十年代酒厂陆续推出了很多保健酒,此后酒厂开始逐渐地以发展保健酒为主要目标。而1989年才正式推出了劲酒这一保健酒产品,凭借着劲酒这一品牌,酒厂在保健酒行业逐渐打开了市场。到1997年酒厂正式改名为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很显然“劲牌公司”和“劲酒”,这其中的关系不言而喻。
1998年劲牌公司就被收购了,从国营转为民营,尽管后来几年劲牌公司在技术上和荣誉上都有突破,销售额也在逐渐增长,但是销售额还没有猛增。其中一方面原因可能就是劲牌公司的基酒产量不足,我们从劲酒的配料中也能看到它是以白酒作为原料来进行生产的。只有掌握足够的优质白酒基酒,才能为劲酒提供持续不断的生产。并且公司生产空间有限,导致生产能力会受限制。
生产能力的增强:
2006年10月,国内最大的保健酒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在劲牌公司成功封顶。该生产车间可以直接提高3万吨生产能力,可将劲牌公司的年销售额间接增加10个亿。当然这只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无论在之前还是之后,劲牌公司都陆陆续续建设了多个原酒生态园和保健酒工业园,来增强公司内的酒类的生产能力。
广告效应的增强:
早在1987年该公司就已经开始在央视投放广告;1993年请姜昆为“中国劲酒”做广告代言并在央视投放广告,“劲酒虽好、不要贪杯”的广告语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正是这句话让很多人记住了劲酒。之后的许多年劲酒公司一直加大在央视广告投放的力度,但是“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这句广告语却被一直沿用了下来。
2006年,劲酒第一次参加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并成功中标,同时完成了从全国品牌到行业领军品牌的跨越。从那之后劲酒便的销售额开始一路飙增。
价格和其他: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劲酒的价格非常实惠,几十块钱一瓶,小瓶的只需十几块甚至是几块钱。当时的,劲酒一般只有大小瓶之分,没有那么多的系列,很容易辨识。不需要考虑什么中低档和贴牌酒之类的。比起以前那些以黄酒和米酒为原料制作的保健酒,劲酒以白酒为原料比较新颖,并且度数还相对较高,口感不会太淡。
总之劲酒当时的爆火是多方面的原因,由于知名度的大大提高,所以当时许多人走亲访友都会拎上一箱劲酒。
劲酒为什么不火了:
现在的劲酒已已经没有原来那么火遍大江南北,尽管销售额一直在增长,但那可能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影响,但是还不至于说是卖不动。表至于劲酒为什么不火了呢?大体有三个原因:
广告效应减弱:
不仅是劲酒,就是其他酒类,仍然也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秦池靠着广告和央视标王一炮而红,短短两年时间就从籍籍无名到销售额成为全国前三。这也就说明了曾经央视广告效应有多么强大。但是今天还有多少人会天天看电视,短视频、自媒体、手机app的迅速发展也大大降低了电视的作用。再加上劲酒的持续涨价,也是失去了一些消费者基础。
例如古井贡酒 ,即便是连续六年冠名央视春晚,销售额却仍没有实现大规模增长。更何况现在劲酒的广告比原来少了很多,不仅在样式上,就是各种手机平台上也很少看见了。
公司内其他产品的冲击:
随着劲牌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已经不再满足于只有劲酒这一单品的局面。2013年劲牌公司推出“毛铺苦荞酒”,仍然是一款保健酒,是劲牌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沉淀,打造出的又一款超级单品。此后,近排公司开始大力推广毛铺苦荞酒,在广告方面也更侧重于推广毛铺苦荞酒。上市三年多突破20亿元销售额,不一样的毛铺苦荞酒发展成为健康白酒的领导品牌。尽管毛铺苦荞酒的销售额还不足以追上劲酒,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
另一方面,劲牌公司开始涉足白酒行业。并且在四川宜宾、贵州仁怀和湖北等地均有浓香、酱香、清香和小曲固态酒生产基地。2016年劲酒正式公布以约1.7亿元的价格收购贵州台轩酒业95%股份,之后又收购了贵州茅台镇国宝酒厂,很明显,这是要进军酱香酒。这就导致人们在关注劲牌公司的时候,对劲酒的关注就会逐渐减少。
其他保健酒品牌的发展:
保健酒的历史悠久,但是确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则,整体还是比较杂乱。尽管劲酒是保健酒行业老大,但是与其他保健酒品牌的交流并不强,没有那种领军意识。
早在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劲酒很少有对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保健酒品牌开始涌现出来。除了专门生产保健酒的公司外,还有其他白酒,啤酒,葡萄酒公司等也会设立专门的部门去生产保健酒。
比现在比较著名的保健酒除了劲酒外,汾酒的竹叶青、海南椰岛、张裕三鞭酒、古岭神酒、宁夏红、致中和、茅台集团的白金酒、五粮液集团的黄金酒都在快速发展。这样一来也给劲酒造成了冲击,慢慢地人们的关注度就会转移。况且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也不会再随便乱买一些保健产品。
4.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啤酒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5. 古代有啤酒吗知乎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
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
6. 中国古代有啤酒花吗
天真无邪。在伊犁,那些野生啤酒花可以按照自己的生长方式,安静地生长,安静地开花,安静地结果,安静地等待人们的采摘,甚至以一种饮料酒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是安静而不事张扬的。
比如当地人十分青睐的本地产啤酒,酒厂位于单位附近,可没有人想起这样一个地方,人们拿起一瓶啤酒,只看酒瓶与啤酒的颜色,那种特殊的标志,当然是纯朴而不事张扬的绿色,绿色代表着环保和纯净,那饮料酒的颜色,当然是一种纯净的金黄。绿色的标签,金黄的酒色,这就够了
7. 古代的啤酒瓶
古时候的书桌叫“书案”。在古代,案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而桌多用于用餐、饮茶等,而现代生活中,大众对于这两者用途的区分并不太在意,往往会有混用的情况。
书案的桌的四条腿是顶着桌面的四角的,而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扩展资料:
一、引申详解:
义项一:公文案卷。
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后汉书·刘玄传》
唐·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酒瓶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义项二:文人用来读书写字的桌案。
唐·白居易《偶眠》诗:“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宋·欧阳修《读书》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
8. 中国古代啤酒叫什么啊
大约5000年前,古人用麦芽煮粥喝,喝不完便倒掉,那粥在野外经自然发酵,居然成了芬芳的液体。人们由此受到启发,有意识地制成这种液体,一喝即刻感到有一股使人陶醉的香气,这便是人类与啤酒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3000年,波斯一带的闪米人不仅会制啤酒,而且把做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神。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蓝色纪念碑”上就记录着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事迹。但那时啤酒中并无满杯的泡沫,15世纪后酿造啤酒时才加入酒花,19世纪发明冷冻机,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处理,这一发明终于使得啤酒出现了泡沫。
啤酒生产在我国已有90多年历史,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是我国生产年代较早的啤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