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威廉王子与女王
英国首相是英国政府首脑,须经过民选和女王的任命,伊丽沙白二世女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戴安娜王妃是伊丽沙白女王的儿媳妇,威廉王子是伊丽沙白女王的长孙、戴安娜王妃的长子,英国王位的第三顺序继承人。
2. 威廉英国国王
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后,他的父亲成为了新一代国王——查尔斯三世,而威廉王子顺位成为了威尔士亲王,也就是说成为了英国太子,王室第一顺位继承人。
确定成为下一任国王人选,他的实际地位肯定是比以前提高了。他和他的王妃凯特也是王室中人气最高的,也可以在父亲查尔斯国王缺位的时候代表国王出席国王职权内的公务活动。
3. 英国女王 酒
在葡萄品种的世界里,黑比诺(PinotNoir)常被称为“最高贵”的红葡萄品种,用黑比诺酿造的葡萄酒被称为葡萄酒王国里的“皇后”。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被称为葡萄酒界中的国王。赤霞珠是红葡萄品种中的王者,全球很多顶级红葡萄酒都是使用大比例的赤霞珠酿造的,例如波尔多五大酒庄中的木桐、拉图等。萊垍頭條
4. 威廉荷兰国王
如果威廉王子继承王位并使用他的首名为尊号,他将成为威廉五世。
威廉一世1781年生于吕本(今波兰卢宾),符腾堡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与第一任妻子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奥古斯特的长子。1816年10月30日,威廉的父亲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去世,他继位成为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
威廉二世(1056年至1060年之间-1100年8月2日),诺曼王朝的第二位英格兰国王(1087年9月9日-1100年8月2日在位)。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
威廉三世(1650年11月14日-1702年3月8日),出生即继位为奥兰治亲王,1672年7月任荷兰省、泽兰省执政,1674年4月26日任乌德勒支省、海尔德兰省及上艾瑟尔省执政,1689年2月13日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苏格兰国王威廉二世)和爱尔兰国王利亚姆,直到1702年3月8日逝世。
威廉四世(1765年—1837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汉诺威国王(1830年—1837年在位)。乔治三世第三子,乔治四世之弟。威廉四世是生活在改革年代,他能力相对平庸,是个朴素的绅士,被人民亲切地称为水手国王。
5. 威廉 国王
荷兰那时是共和国,没有国王,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兼荷兰执政”,这是英荷两国在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划到了同一个人的名下
6. 威廉王子成为国王
威廉五世。
纵观英国历史,只有四位叫威廉的君主,先后是威廉一世、威廉二世、威廉三世、威廉四世。
威廉王子名字的由来,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储希望他成为传奇国王。历史学家罗伯特·莱西《人物》杂志撰文说,查尔斯王储一心想给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另一个传奇国王的名字:亚瑟。“而戴安娜王妃,即威尔士王妃提出了一个更有力的名字——威廉,如《征服者威廉》中的威廉, 1066 年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者。”
7. 威廉国王红酒
广州融生时代贸易有限公司
,主营智利葡萄酒
,旗下酒业是融生酒业
,其拥有蓝色幻想庄园、嘉利图庄园、巨石庄园、海盗一号庄园、冰川一号庄园、酿乐庄园、伊琳帕瓦庄园、木桐酋长庄园、歌汇庄园、天路庄园、比尔威廉庄园、圣地亚哥庄园等二十多个智利名庄品牌在中国和港、澳、台的总代理权;其他品牌如:蒙特斯、活灵魂、红魔鬼、伊拉苏也均由融生直接进口,在价格和品质上的都可以确保客户的竞争优势。值得推荐的酒款有:永恒伯爵、缝纫机、 皇家约定、竟酒骷髅、穆卡特权、太阳山丘等。
8. 威廉一世国王
谢邀,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这两个人最大的区别是威廉一世首先是普鲁士国王然后再是德意志皇帝,而威廉二世一继位就是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国王的形象并不明显。
威廉一世如果要贴标签的话有两个标签是跑不掉的,作为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因为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哥哥,所以他作为王位第二继承人的身份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他在少年和青年阶段所度过的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容克贵族出身的军官的生涯。
容克和军官这两个标签可以涵盖威廉一世的大部分事业无论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他受到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作为军官参加过拿破仑战争,而且因为其热爱军官职业和自己的钻研,他了解他那个时代里军事组织和武器装备的进步,威廉一世具备成为一个好的陆军大臣的才能。如果他不是登上王位他完全可以替代罗恩伯爵成为普鲁士军事改革的推动者。
而作为容克贵族,威廉一世也会全力推动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因为拿破仑战争给普鲁士带来一支掌握在市民资产阶级手中的国民自卫军,这对一百年来垄断军队的容克贵族来说是奇耻大辱,贵族出身的军官居然跟一伙市民,律师、公证人、商店老板平起平坐,是可忍孰不可忍。
同时从意识形态上说容克贵族认为庶民向贵族老爷负责,贵族老爷向国王负责,国王向上帝负责的社会组织是唯一合理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经过霍亨索伦王朝的军事改造基本上可以描述成,上帝是国王的长官,国王是容克的长官,容克是庶民的长官。王国从上到下的军事化体系既是政治制度也是军事制度还是社会形态。容克的内心深处只能接受这种三位一体的状态,对一切改变都发自内心的憎恶。在这一点上威廉一世和他的副皇帝俾斯麦也是一类人。
基于威廉一世的这两个特点他在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甚至反动就不难理解了。1848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开明与普鲁士王子未来的威廉一世的大开杀戒形成了鲜明特色,尤其此时普鲁士王子已经被看作是普鲁士王位继承人的情况下。
威廉一世认为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让步和妥协,以及普鲁士的宪法还有内阁都是灾难,是传统的普鲁士王权的崩溃。所以当他终于继位成为普鲁士国王的时候他坚决要求按照普鲁士传统举行加冕典礼,臣民的宣誓效忠也不缺少,这就让他和当时站优势的普鲁士自由主义者发生了矛盾。
他统治初期积极的推动普鲁士军事改革也导致了和自由主义者的矛盾,此时的内阁是温和自由主义者组成的,而议会则是温和自由主义者、激进自由主义者一起占优势的时期。这也是1860年代普鲁士政治生活的奇妙之处,虽然存在着不公平的三级选举制,但是因为三级选举制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倾斜,导致此时在开明派贵族和市民中间占优势的自由主义,在议会里因为反动的三级选举制而占据了优势。
所以威廉一世从继位开始就跟他的自由派大臣们磕磕绊绊,而且普鲁士王室的神经病遗传,让腓特烈威廉四世和威廉一世都是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很大的那类人,腓特烈威廉四世在位末期彻底疯掉了,而威廉一世比他要意志坚定,虽然容易哭哭啼啼,这方面他实在不符合容克贵族的人设。反复喊着要退位,但终究没有退位。
威廉一世继位以后任命俾斯麦的朋友罗恩伯爵为陆军大臣,而罗恩则在国王的支持下全力推动普鲁士军事改革,而军事改革在已经颁布宪法的普鲁士需要议会同意军事预算,而自由派占上风的议会拒绝批准,这就导致了1860年代的普鲁士宪法危机。
军事改革问题所导致的宪法危机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它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军事改革的财政方面,那就是军事预算需要议会批准,另一方面是军事改革本身的技术方面,那就是军事改革的三年兵役法,这件事其实原本也无关大局,真正导致斗争的是包含在军事改革里的削弱甚至取消普鲁士国民自卫军这件事,而温和自由派不愿意直接捍卫国民自卫军,所以他们集中火力攻击三年兵役法,而他们攻击三年兵役法的方式是拒绝批准军事预算,于是成功的把这三件事搅和到了一起。
在这个问题上普鲁士的政府和宫廷分成了自由派和保守派两派,自由派以王位继承人腓特烈威廉王太子为首,包括首相在内的大部分大臣,他们认为在颁布宪法的情况下预算需要议会批准是宪法规定的,在议会拒绝批准的情况下只能和议会妥协,然后另外想办法解决军事改革问题。而另一派则表示虽然宪法规定预算应该得到议会的批准,但是当预算无法被上下两院批准的时候,人民的税还是照交,政府也照样需要花钱,这两个需求都是现实的,而在这个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宪法里并没有写,这就是宪法本身出了问题,需要用宪法解释来加以弥补,这就是“宪法漏洞理论”。而他们提出的宪法解释是,如果预算得不到上下两院的批准,但政府有确实需要花钱,那么政府只是不能开征新税,而原有的税收收来的钱,政府就可以自由支配。而容克出身的陆军大臣罗恩和他的好朋友“刺刀反革命”刚好就是支持“宪法漏洞”理论的。
于是在传统一哭二闹的跟自己的内阁和儿子斗争无果的情况下,威廉一世让人准备了一份退位诏书,放在腓特烈威廉王太子面前说只要你接受王位,我立刻签字,你们去解决军事改革吧。而王太子则表示自己绝不会在亲爹退位的情况下成为普鲁士国王。于是尘埃落地罗恩给俾斯麦发去急电,霰弹王子任命刺刀反革命为普鲁士总理。
之后威廉一世的形象就渐渐暗淡了,在随后的王朝战争和帝国里威廉一世的形象渐渐被俾斯麦遮掩,威廉一世甚至开玩笑说“你们知道在这么一位宰相手下当皇帝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唯一的例外是发布皇帝宣言的时候,威廉一世再次一哭二闹,第一不愿意当德意志皇帝,第二唯恐帝国宪法会取消他世袭的普鲁士王权。俾斯麦对他反复保证帝国宪法不会改变普鲁士的任何制度,他依然将信将疑,在三呼万岁德意志帝国成立的那一天,眼中满是泪水,没有跟他的宰相说一句话。
但是威廉一世的退入幕后可以说明一点,第一当然是他年龄大了,1871年他已经74岁了。另一方面则是他和俾斯麦的分歧是技术性的,在捍卫普鲁士尽可能的阻碍德意志国家的统一,以避免普鲁士被新的德意志国家溶解这一点上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是完全一致的。从捍卫容克地主的利益方面威廉一世和俾斯麦也是完全一致的。俾斯麦作为当局者逐渐意识到这两个任务之难以完成,但是他为了做到这两点所付出的努力换取了威廉一世对他的高度信任。这就形成了十几年间皇帝和帝国宰相的良好合作,和帝国宪法赋予皇帝宰相的这种畸形的关系居然可以顺畅运行。
但是1888年,三皇之年到来了,威廉一世死了,皇太子腓特烈威廉继位之后称腓特烈一世皇帝也跟着死了,1888年威廉二世皇帝继位。这种畸形的关系就难以为继了。
威廉二世作为皇太孙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重视,这方面和他他崇拜的爷爷大不一样。而且他爹和他妈维多利亚太子妃都是自由主义者,坚持送他去上大学,而上的是马克思上过的波恩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傻瓜威廉还是马克思的校友。
但是维多利亚时代推崇的棍棒教育,还有普鲁士王室传统的政治隔代遗传,导致威廉二世虽然从受教育程度上并不差,但是他自己的懒散和寻欢作乐,还有对母亲的憎恨,使得他无论作为军事还是作为皇太孙,都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而且时代在变化,君主制的基础和君主这个职业本身的涵义都在改变,威廉一世并不是第一个认识到这一点的,拿破仑三世比他认识到的更早,但是威廉二世是世袭君主里最早起来跟随这个潮流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威廉二世是乔治五世的楷模和先行者。只不过他起来行动的年代普鲁士专制制度和德意志统一带来的影响还很强大,所以威廉二世并不是起来迎合他的人民,相反他试图塑造一个20世纪君主的新形象。
威廉二世到1888年继位1890年就让俾斯麦滚下了台。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帝国宰相这个职位都是俾斯麦为自己量身设计的,威廉二世先跟俾斯麦本人斗争,俾斯麦滚了之后他跟任何一个准备掌握俾斯麦式权力的人斗争,卡普里维也跟着下台之后,霍恩洛厄-祖-席林斯菲尔斯特侯爵是威廉信任而且亲切的称作“舅舅”的一个老自由主义贵族,但是他在辞职之前也严正的提醒皇帝他是帝国宰相而不是皇帝的传声筒。
这种斗争本质上是威廉二世作为皇帝和俾斯麦设计的皇帝-宰相二元体制之间的磨合,这种磨合以1897年比洛成为帝国宰相而宣告结束,这位“皇帝的忠实臣仆”成为宰相标志着傻瓜威廉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在他手下当宰相的政治家。
从1897年到1908年是皇帝与比洛二重唱时期,这期间威廉快乐的做他的皇帝,比洛也快乐的做他的宰相,而且事实上因为志大才疏,威廉二世虽然时刻扮演的都是霸道总裁的形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比洛作为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贵族外交官实际上影响了皇帝,甚至可以左右帝国的政策。出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二元体制,那就是威廉出风头,比洛办实事。
1908年的《每日电讯报危机》以及之前的奥伊伦堡丑闻,还有更早的毛奇伯爵离婚导致的同性恋控告,导致了这种二元体制的破产。莱本堡小集团的崩溃还有同性恋丑闻直指皇帝,还有皇帝自己大嘴乱发twitter导致的攻击,震惊了威廉。比洛的辞职宣告了威廉二世快乐的专制统治的终结,在政治上皇帝退入守势,而帝国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则尝试着建立某种立宪政体。
皇帝和宰相的这种政治新常态使得1914年夏天的柏林实际上处于一种多元状态,军队、皇帝、帝国宰相谁也不能独断的决定帝国事务,战争也就在这种妥协的状态下爆发,最终宣告了霍亨索伦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