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厂家

德国啤酒销售渠道(德国啤酒销售渠道有哪些)

啤酒之家 2022-10-15 05:15 编辑:admin 192阅读

1. 德国啤酒销售渠道有哪些

中国进口德国啤酒有以下品牌

1、Paulaner Weissbier 柏龙

柏龙属于慕尼黑旗下的啤酒品牌,诞生于1516年,作为纯正的德国啤酒,最值得推荐的是黑小麦啤酒,采用艾尔工艺酿制,酒体略显浑浊,但口感更浓郁、麦香四溢,酒液穿过奶油一般的泡沫层流入嘴中,丰富的味道与口感融合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而且没什么苦味,很容易让人喜欢上。

2、Bitburger 碧特博格

碧特博格是德国著名酿酒集团,成立于1817年,其最著名的产品是皮尔森啤酒,年销量高达1.2亿升,要知道德国人都尊重传统,所以都比较喜欢本地酿造的啤酒,但碧特博格的皮尔森啤酒却依旧风靡全国,热销全球,可想而知有多么优质,口味很纯正。

3、Weissibier 教士

教士啤酒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牌,也叫范佳乐,拥有600多年历史,最早是中世纪传教士开始酿造的,如今已成为教士品牌文化的一个亮点。最推荐的是纯麦黑啤酒,是小麦芽和大麦芽混合加工,喝起来麦香味十足,还混杂这淡雅的果香,要说进口德国啤酒什么牌子的好,教士啤酒是不得不尝的经典。

4、Becks 贝克

贝克是德国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如今也是全球最知名的德国品牌之一,每年的出口量非常庞大,大约占德国总出口量的35%以上,大部分销往美国和英国等,在国内虽然投放量不大,但受欢迎度可不低。

5、Original 奥丁格

奥丁格啤酒起源于1731年,是德国食品销售业50强企业,奥丁格的黑啤酒特点就在于“不苦”,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5.0系列,酒精含量就在5.0左右,入口不苦,而且还有点绵甜,喝完之后很舒服,所以深受国内酒友喜爱。

2. 各国啤酒进货渠道

专门进货啤酒的有酒仙网、也买酒、万酒行、网酒网、中酒网。

网酒网成立于2011年10月,2013年初正式上线运营,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2016年1月,网酒网完成近2亿元的A轮融资。

2016年,网酒网确立了“酒生活生态世界”战略:以用户为核心,“内容+产品+服务+平台”的四层生态架构,将打破酒水产业的单面维度,向生活化全场景体验发展,网酒网将全面打造并实现融“O2O、B2C、B2B、CP2C、生态营销”于一体的全新生态型商业模式。以“网罗天下名酒”为宗旨进行全球采购,用心甄选千款精品高端葡萄酒

3. 德国啤酒市场

进口啤酒的保质期为什么可以达到12到18个月?

你的问题涉及到德国啤酒的工艺和品质问题,通常德国出口厅装啤酒的保质期都可以长达12个月,品质和定位比较高的啤酒甚至可以保质期长达18个月,而超长的保质期主要取决与以下几点:

1、本质:德国啤酒使用的是传统工艺发酵,因此酒精度都会比国产啤酒偏高,尤其是巴伐利亚州的啤酒,通常都在4度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20多度,因此有效地抑制了杂菌,保存了啤酒原有的鲜度,自然也延长了其可以保存的时间长度;另外,德国啤酒的麦芽度比较高,所以香味浓郁,在密封条件好的情况下,适当久存对其入口品质的影响非常之小;

2、工艺:德国是目前,全欧洲唯一独立遵守啤酒《纯净法》的国家,因此德国出品的啤酒不能添加任何香料、水果和杂草等任何传统工艺中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这样一来发酵的时间就是其它工艺啤酒发酵时间的一倍以上。因此,罐装前,原生态的酵母等菌体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为了有效抑制进一步的发酵和保证酒体的纯净和香气,德国人使用了自己发明的“巴氏灭菌法”,对啤酒进行杀毒灭菌。“巴氏灭菌法”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新科技,就是让啤酒在80摄氏度的温度中存放30分钟,啤酒中的有害菌和酵母等绝大部分菌体都会被杀灭,但是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和香味物质又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存。所以,德国出口的中高端啤酒在使用这种“巴氏灭菌法”处理之后,保质期都会大大的延长。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巴氏灭菌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昂贵的啤酒处理方法(通常更多用于处理新鲜牛奶),所以只有定位比较高的啤酒才会使用它;

3、包装:德国啤酒在《纯净法》的约束下,是不能添加人工气泡(二氧化碳)的,所以,他们生产的罐装啤酒真正的做到了真空罐装。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他们的真空罐装的水平,保质期内包装完好无损的德国厅装啤酒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很少会大量喷涌出气泡,甚至会往里吸气(低温稳定存放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但是倒出来的啤酒却依然泡沫丰富而细腻,这就是纯净啤酒和真空拉罐工艺的完美结合。反观某些国产拉罐啤酒,拉开时气泡喷涌而出,却在倒入杯中后几秒钟,气泡就散的差不多了。所以,高质量的真空包装也是德国啤酒保质期如此之长的重要原因;

4、路途的原因:

德国啤酒闻名世界,出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因素,运输速度。绝大部分德国啤酒走的是海运,也就要求先从德国内陆生产出来后,先运送到德国的港口城市,然后装船过德国海关,之后开始漫长的海上运输,再达到进口国的港口,报关、卸船,再用陆路交通工具运往存储或者销售地点。所以,像一般的情况下德国啤酒运送到中国大陆市场进行销售,最快也需要一个半到三个月时间,这就迫使德国人不得不采用以上那些相对比较昂贵的工艺生产手段,同时还要尽可能使用冷链物流进行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又大大的增加了德国啤酒的保质时间。当然,冷链还可以有效抑制因为颠簸造成的炸瓶的可能,有效地减少了物流的损失。

4. 德国啤酒境外供货市场

没有,国外只有啤酒,洋酒和红酒。

5. 进口啤酒渠道

可以按区域或地区进行分类,各地区找一到二个代理商,再给代理一定的政策,让代理去发展分销商。

最初找代理商时,一定要找有实力并热心做进口啤酒的公司做代理。再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统一价格。祝生意兴隆。

6. 进口啤酒销售渠道

是的,是国外进口酒类商品。

一般不会假的,现在进口啤酒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了,去京东买一般不会假,比较是大平台有保障。

所以进口啤酒如果需要购买,那么我会首先选择正规渠道的自己了解口味的啤酒,能够避免踩雷,遇到假酒。如果只是味道不对还是小事,如果有甲醇或者其他添加或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那就比较危险了。

7. 德国啤酒销售渠道有哪些特点

青岛啤酒出口版和国内版没有什么区别的。青岛啤酒作为国产啤酒品牌top1,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青岛制造在世界的一枚品牌。就像德国慕尼黑啤酒一样。让青岛的地名世界闻名。出口海内外。啤酒出口版国内版只是外包装,销售渠道不一样,酒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厂家,同一个流水线生产的。

8. 德国啤酒销售渠道有哪些优势

俄罗斯啤酒是烈性啤酒,啤酒花多,度数高,口感上比较苦。

啤酒的苦味的口感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啤酒的重要原料之一就是啤酒花,因为啤酒花是苦的,所以说啤酒就是苦的,还有就是取决于啤酒的制作工艺和啤酒当中麦芽糖的浓度,麦芽糖的浓度也影响着啤酒的苦味,啤酒的苦味是否纯正也是证明啤酒是否好喝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啤酒的苦味是属于一种先苦后甜的口感,所以这也是啤酒的特色,塑造了啤酒的清爽的感觉,啤酒的氧化或者储存的方式,储存的时间不当,都会影响到啤酒的苦味和口感。

俄罗斯原装进口啤酒,酒精度数是普通啤酒的2倍,然后啤酒中有浓郁的大麦的香味,喝起来比较过瘾,所以称为烈性啤酒。

9. 德国啤酒经销商

相信大多数国外品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在进入国内市场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但乌拉尔啤酒却不一样,在进入中国之初,就有几家闻讯而来的经销商来主动加盟,正是第一批比较大的经销商,帮助了乌拉尔啤酒完成了他们第一批忠实粉丝的开发和稳固。

随后乌拉尔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内渐放光芒,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被其优于国内啤酒的味道和口感征服,一些独具慧眼的经销商开始闻到了市场的味道,纷纷选择加盟乌拉尔啤酒,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乌拉尔啤酒就在全国拥有了六七十家经销商。再加上这次世界杯,乌拉尔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大放异彩,非常受欢迎,已经火得一塌糊涂,可以猜想到的是,乌拉尔啤酒在未来会渐渐的被人们当作一种常规选择啤酒,甚至与国内啤酒的知名度不相上下。它的红火也向啤酒上门传达一种信息:只有更好喝,更健康的啤酒才能被大众所认可,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啤酒商们跟在消费者后面就可挖掘出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啤酒了。

10. 德国啤酒销售渠道有哪些类型

德国生产的拉迪尼啤酒味道是非常纯正的,喝起来很爽口。

这款酒是网上销售量很大的一款啤酒,当然也是价格低廉。今天买来尝尝,酒的颜色漂亮的金色浑浊型,但是味道很一般了,和费尓德堡相似。一般吧。

德国啤酒的酿造过程,首先把发芽的大麦在滚筒碾碎机中碾碎,注入热水混合,旋转入麦芽汁桶(这是一种置于酿造车间的铜制或木制或不锈钢制的大容器)。麦芽汁就像燕麦粥,呈金黄色,有点甜。煎熬麦芽汁的方法是由德国的酿酒师针对他们的麦芽类型开发的,他们先把麦芽汁抽入一个罐中,煮沸促使蛋白质分解,然后再抽回到麦芽汁桶,几个小时内慢慢的上升温度。

11. 德国啤酒好在哪里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下一篇:拉格啤酒配方(拉格啤酒和精酿啤酒)
上一篇:进口啤酒零售市场(进口啤酒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