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下面发酵的工艺特点
简单来说,啤酒归根结体是一种古老的饮料(今天不谈历史),目前消费量排第三(仅次于水和茶)。所以作为饮料,啤酒君就必须适应各路人马的需求,就好比不同地方的人都在喝茶,但风格大不相同。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麦汁稍微发酵,有点酒味的饮料。根据温度和酵母菌(那时人类还不知道这是啥东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尔(Ale),它俩的区别在于发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发酵桶的下面低温发酵,艾尔在上面温暖环境下发酵。好比男人看见女人的反应,多数都变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尔,拉格要更为普遍。中国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国啤酒,都属于这类,简单无节操。但其实不是如此,拉格其实小批量发酵难度要高于艾尔,因为温度要求比较低,但后来的工业生产解决了这个问题,拉格发酵温和、能大批量产、酒体纯净、口味清淡,这是导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比起拉格,艾尔就文艺的多,荷比卢地区、北欧诸国、英伦都是这种风格,这种酒,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说的啤酒精酿大多数都是指这些。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北部水质很差,但大家不喜欢喝开水,于是比利时一帮和尚开始用煮开的水酿成啤酒,这样能当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觉得啤酒是饮料,所以也无所谓喝啤酒禁令。后来越来越火,于是比利时自成一体,修道院风格(Abbeybeer),我们说的blond(金艾)、double(双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结果英国和爱尔兰那边水质更夸张,超硬(硫酸钙),他们为了掩盖味道,只能用很多烤过的麦芽,降低PH值,用麦芽焦香掩饰水质味道,于是有了波特(Porter)。后来大家觉得焦香味都不够爽,再来点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涛(Stout),后来更升级为帝国世涛(Imperialstout),这些酒普遍特点是酒精度偏高。后来英国殖民印度,啤酒海运过去之后老容易坏,他们发现往里面使劲儿放啤酒花可以保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印度淡色艾尔酒,传说中的IPA(Indian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这个酒跟印度半毛钱关系都木有好么。
捷克和德国人说了,我们的水好,喝起来就是赞。所以他们用最基本的麦芽最简单的发酵,出来的啤酒已经棒棒哒。皮尔森(Pilsner)、白啤(Witbeer)、小麦啤(weizenbeer)、德国黑啤(Dunkelbeer)就这么出现了,基本风格一致,突出的都是最原始的麦芽味道,然后作为拉格里的佼佼者,风靡全球。这些酒酒精度数低,可以用很多替代品,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所以世界上90%以上都被这种酒垄断,在中国更达到了100%。
后来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国家叫美国,情况就更不行了,水不好连麦芽都不好。但天无绝人之路,美国特别适合啤酒花生长,再加上农业发达,啤酒花蹭蹭的往物美价廉走。于是老美酿酒商开始流行把酒花往死里用,各种传奇的IPA现身,当然美国叫自己的为APA(美国淡艾),就换了前面国家名而已。后来美国各种商业发达,加上需求旺盛,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啤酒精酿的中心,甩别人一大截了,各种类型高端酒都现身美国。(推荐关注啤博士成员 @螂王
的美国精酿酒厂巡礼知乎专栏)
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酒,比如比利时布鲁塞尔西南一代,空气中有很多野生酵母,那里就出现了像香槟一样利用这种酵母的兰比克(Lambic)酒。在桶中发酵三年,也是醉了,但全世界只有那里能产。
当然其他的还有水果酒、季节性的赛松(Saison)、博克酒(Bock),德国人还老爱以自己城市名字命名,比如巴伐利亚(Barvaria)、科隆酒(Kölschbeer),维也纳(Vienne)也命名了一种维也纳酒,但都大同小异。
一小时听懂啤酒风格演化史
---------------------------------------------------------------------------------------
本帖内容已由本文作者太空精酿前期发布于【啤博士】微信公众号平台,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2. 啤酒下面发酵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啤酒酿造主要原科大麦,经过制作麦芽,糖化,发酵等工艺酿成啤酒。
3. 简述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麦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麦贮存:刚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力低,要进行贮存后熟。
大麦精选:用风力、筛机除去杂物,按麦粒大小分级。浸麦:浸麦在浸麦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时进行洗净,除去浮麦,使大麦的水分浸麦度达到42~48%。
发芽:浸水后的大麦在控温通风条件下进行发芽形成各种使麦粒内容物质进行溶解。发芽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周期为4~6日,根芽的伸长为粒长的1~1.5倍。长成的湿麦芽称绿麦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长期贮存;使麦芽形成赋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质;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麦芽水分为3~5%。
贮存:焙燥后的麦芽,在除去麦根,精选,冷却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属贮仓中贮存。
酿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
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后,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后,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
发酵: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
后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
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灌装
灌装是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后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2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于当地销售。
罐装:罐装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后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后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
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2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碱液2~5%,40~70℃)浸泡,然后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后,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扩展资料
来源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实,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带的闪米人学会了制作啤酒,而且他们还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献给农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
那时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药用价值,纷纷用啤酒制作药物。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公元4世纪时,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啤酒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其中英国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较有名的一种。英国出现的一种黑啤酒也非常有名,与现代的黑啤酒已经很相似。公元1世纪,爱尔兰人自行酿制出了一种跟现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时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纪,有了冷冻机,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就是这一发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滨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国人开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又在中国建了英德啤酒厂,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4. 啤酒发酵的工艺要点
啤酒工艺学
重点介绍了啤酒生产工艺的基本过程,全书共分8章,包括绪论、酿造原料、麦芽汁制备、啤酒酿造、啤酒过滤、啤酒包装、啤酒稳定技术、啤酒生产的废水处理和副产物利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较强。
5. 上面发酵啤酒特点
主要就是使用酵母性能的区别
下面发酵啤酒发酵结束后酵母聚集沉降于发酵液底部,国产啤酒99.9%以上都属于下面发酵啤酒
上面发酵啤酒发酵结束后酵母悬浮于发酵液中或表面,上面发酵啤酒在西欧尤其是英国比较多,其他地区都比较少
其他工艺也有一些区别,太复杂这里讲不了
6. 啤酒发酵的主要工艺技术原理是什么
啤酒发酵分为两段,这两段所需温度也是不同的
1.第一段为高温发酵期,一般在8到12度之间,这个阶段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啤酒酵母和啤酒酒糟起到发酵的作用,让酵母尽快的完成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2.第二段为酒液低温储藏期,一般控制在0度左右,开始的时候是促使酵母遇冷沉降或者上浮聚集,利于酵母的回收处理,再者就是酒液的后成熟
7. 啤酒下面发酵的工艺特点有哪些
(1)赋予啤酒特有的香味。酒花中的酒花和酒花树脂在煮沸过程中经过复杂的变化,以及不良成分的蒸发,可赋予啤酒以特有的香味。
(2)赋予啤酒爽快的苦味。酒花中α-酸经异构化形成异α-酸,β-酸氧化后的产物,均是苦味甚爽的物质。认真掌握工艺条件,可赋予啤酒理想的苦味。
(3)增加啤酒的防腐能力。酒花中的α-酸和β-酸具有抑制菌类生长和灭菌的作用,可以提高啤酒的防腐能力。
(4)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单宁、花色苷等多酚物质与麦汁中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而沉淀析出,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酿造过程,在麦汁煮沸时有热凝固物析出,在麦汁冷却时又有冷凝固物析出,在发酵和贮酒期间还有冷混浊物析出,这些凝固物的析出,可大大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5)防止煮沸时窜沫。麦汁煮沸开始,麦汁中蛋白质开始凝固,此时麦汁极易起沫,加入少量酒花,可以防止窜沫。
8. 传统啤酒主发酵过程的现象和要求
主发酵又称“前发酵”,是啤酒发酵的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酵母完成了增殖、厌氧发酵及其沉淀回收等,消耗了大部分可发酵性糖和可同化性氮等麦汁成分,排出的发酵代谢产物即啤酒的主要组成。主发酵一般需要6-8天,长的达8-10天。下酒以后,由于嫩啤酒还含有少量的可发酵性糖类,加上酵母的再次悬浮,在贮酒罐内回再次出现一个较为旺盛的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即称为“后发酵”。后发酵是传统发酵方式的一个必然过程,依靠这个后发酵过程,可以完成驱除生酒味、溶解与饱和CO2的作用,同时可以形成适量的酯,并有益于酵母、蛋白质凝固物的沉降,达到啤酒成熟的目的。
9. 上面啤酒发酵和下面啤酒发酵的特点
酒标上看不出。
要想分辨啤酒是上面酵母发酵的,还是下面酵母发酵的,有以下几点:
上面酵母发酵,一般都是小麦啤酒,配料里有小麦芽一项。但不一定有小麦芽的就是上面酵母上发酵。
上面酵母发酵的啤酒,有特殊的脂香味,也就是水果的清香味,很好闻。
最直接的办法是去啤酒的生产地看看,这样是最能分辨什么酵母的。
国产很少有瓶装的上面酵母发酵啤酒。就是有,也不会太大量,生产过程不成熟。工艺条件复杂。自酿啤酒有上面酵母发酵的。一般看起来很浑浊。因为,上面酵母不爱沉降。
10. 啤酒发酵工艺主要包括
啤酒制造的具体流程 粉碎→糖化、糊化→麦汁过滤→高温煮沸,加啤酒花→澄清冷却→加入酵母发酵→硅藻过滤→包装成品 具体如下: 1、粉碎: 大米、麦芽在进行糊化和糖化前首先经过粉碎机粉碎,粉碎虽是简单的机械过程,但粉碎程度对糖化的生化变化,对麦汁的组成成分,对麦汁的过滤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2、糖化、糊化: 糊化:大米粉碎后,加到糊化锅中,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45 ℃),淀粉在水中溶涨、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制成液化完全的醪液,再加入糖化锅中与麦芽一起糖化。糖化: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后,加到糖化锅内,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50 ℃),利用麦芽本身的酶,将麦芽及大米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等糖类,将蛋白质分解成酵母易于发酵利用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这一过程就是糖化过程。3、麦汁过滤: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醪液泵送到过滤机,把麦芽汁与麦糖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麦芽汁。4、高温煮沸,加啤酒花: 麦芽汁输送到麦汁煮沸锅中,加入啤酒花并加热煮沸1个多小时,是麦汁的成分稳定并是酒花的香味、苦味及各种有效成分溶于麦芽汁中。5、澄清冷却: 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冷却至10℃左右便接种啤酒酵母进行发酵。6、加入酵母,发酵: 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啤酒酵母和无菌空气,输送到发酵罐中,开始发酵。发酵主要是利用啤酒酵母将买芽汁中的买芽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各种风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发酵周期后,成为成熟的发酵液,也称“嫩啤酒”。用上面酵母的发酵温度10~25℃,需时5~7天。7、硅藻过滤: 发酵液成熟后,经过离心及多重过滤,去掉发酵液中的酵母、大分子的蛋白质,成为晶莹、清澈的酒精,再经巴氏灭菌制成熟啤酒,才可以进行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