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机

中国进口啤酒市场(进口啤酒行业)

啤酒之家 2022-10-25 15:24 编辑:admin 198阅读

1. 进口啤酒行业

这个行业好的时候,利润高很不错,但稍微有点不好的话,可能要亏很多,总体说这个行业前景是不错的。

2. 进口啤酒行业分析

包装不同:喜力啤酒主要分为瓶装、罐装和桶装三种。笼统点来说分为原装进口和国产的。瓶装的在国内比较常见的有喜力啤酒330ml、500ml、 喜力啤酒世界瓶、原装进口啤酒、虎牌啤酒、苏尔啤酒、金苹果味啤酒。罐装比较常见的是喜力啤酒330ml、500ml、 生啤酒,桶装的是喜力铁金刚。

原料不同:在原料上有别于国产啤酒,注意看国产啤酒的标签上,原料里有大米或者淀粉,风格是几乎清一色的工业拉格,麦芽和啤酒花的风味几近全无。

度数不同:进口的啤酒相对于国产喜力啤酒的度数都高-些。中国的进口喜力大多为平行进口货,这些喜力来自于法国、西班牙喜力的工厂。而中国的行货喜力则来自于广东、浙江的喜力亚太工厂。

3. 进口啤酒最大进口商

布德维啤酒是百威。

它是英国原装进口的一款啤酒。布德维是英国醇正血统,是百威旋盖玻璃瓶系列的产品;进口商为厦门菲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百威啤酒诞生于1876年,由阿道弗斯·布希创办。它采用质量最佳的纯天然 材料,以严谨的工艺控制,通过自然发酵,低温储藏而酿成。整个生产流程中不使用任何人造成份。

4. 进口工业啤酒

povvel啤酒是西班牙产的。

波威小麦啤酒源自西班牙知名的酿酒厂,精选优质的麦芽原料及啤酒花,传统酿造方法与现代工艺结合,造就了这款高品质的POVVEI波威小麦啤酒。细腻丰富的泡沫,浓郁的麦芽香气,口感清爽甘醇。

西班牙波威小麦啤酒属于德式小麦,属于进口啤酒但却卖出国产工业拉格的价钱,那到底这款西班牙波威小麦啤酒怎么样呢?在这个价位的表现是很不错的,花着工业拉格的价格喝着精酿啤酒,相对经典的比利时小麦啤酒更加清爽,属于中规中矩的入门级小麦,比较适合大口畅饮。

5. 进口啤酒销售

喜力啤酒是来自国外的啤酒品牌,当然在国内也是有生产基地的,不过国产喜力啤酒相较于进口喜力啤酒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总的来说喜力啤酒属于比较高端的皮具,目前来说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喜力啤酒那么贵,首先喜力啤酒是世界级啤酒品牌,大品牌的都贵,其次喜力啤酒是进口品牌,当然会贵了,貌似所有的进口啤酒都挺贵的,比如百威、嘉士伯等。

6. 进口啤酒行业前景

投资大概300W左右,利润百分之二三十吧。

7. 进口啤酒行业前景分析

一,奥丁格啤酒

品牌发源:1731年 德国

二,科罗娜啤酒

品牌发源:1925年 墨西哥

三,喜力啤酒

品牌发源:1864年 荷兰

四,百威啤酒

品牌发源:1876年 美国

五,朝日啤酒

品牌发源:1880年 日本

六,嘉士伯啤酒

品牌发源:1847年 丹麦

七,瓦伦丁啤酒

品牌发源:1878年 德国

八,福佳啤酒

品牌发源:1966年 比利时

九,麒麟啤酒

品牌发源:1907年 日本

十,柏龙啤酒

品牌发源:德国

8. 进口啤酒产地

河北蓝亨啤酒有限公司。

位于河北省迁安市, 占地204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8 亿元,设计能力年产啤酒30万吨。2007年7 月建设,2009年3月投产。公司引进德国KHS 先进生产线,拥有七条国际水平易拉罐啤酒灌装生产线。 现已与德国慕尼黑凯斯特酿造有限公司合资称为中德合资企业,生产德国慕尼黑授权凯 斯特、佰斯德利、蓝亨、蓝莹四大系列啤酒 品牌。

本次商联推出的M“我得”啤酒 :采用德国纯酿制法酿造工艺,采用进口原料,酿造过程不添加任何辅助原料,遵循自然发酵周期,发酵30天以上,酿造含有自然酒精的啤酒原液,营养健康,让消费者喝健康的啤酒。

M“我得”作为蚂蚁商联自有品牌标志性的标识,从第一款“我得”牛奶的诞生就代表着蚂蚁商联产品的高品质、健康的理念。本次与河北蓝亨啤酒有限公司的合作,蚂蚁商联也秉承这个理念,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款健康、高品质的“我得”好啤酒。

9. 进口啤酒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10. 全国啤酒行业

啤酒行业的特点和规模一般是如下情况,啤酒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尤其是夏季的需求量达到最大化,冬天达到最小需求,而且还有地域差异,有的地方喜欢喝啤酒,这些地方销售量就大,有的地方不喜欢啤酒,那么销售量就会少,所以啤酒规模不会很大

11. 进口啤酒行业现状

进口啤酒的保质期为什么可以达到12到18个月?

你的问题涉及到德国啤酒的工艺和品质问题,通常德国出口厅装啤酒的保质期都可以长达12个月,品质和定位比较高的啤酒甚至可以保质期长达18个月,而超长的保质期主要取决与以下几点:

1、本质:德国啤酒使用的是传统工艺发酵,因此酒精度都会比国产啤酒偏高,尤其是巴伐利亚州的啤酒,通常都在4度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20多度,因此有效地抑制了杂菌,保存了啤酒原有的鲜度,自然也延长了其可以保存的时间长度;另外,德国啤酒的麦芽度比较高,所以香味浓郁,在密封条件好的情况下,适当久存对其入口品质的影响非常之小;

2、工艺:德国是目前,全欧洲唯一独立遵守啤酒《纯净法》的国家,因此德国出品的啤酒不能添加任何香料、水果和杂草等任何传统工艺中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这样一来发酵的时间就是其它工艺啤酒发酵时间的一倍以上。因此,罐装前,原生态的酵母等菌体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为了有效抑制进一步的发酵和保证酒体的纯净和香气,德国人使用了自己发明的“巴氏灭菌法”,对啤酒进行杀毒灭菌。“巴氏灭菌法”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新科技,就是让啤酒在80摄氏度的温度中存放30分钟,啤酒中的有害菌和酵母等绝大部分菌体都会被杀灭,但是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和香味物质又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存。所以,德国出口的中高端啤酒在使用这种“巴氏灭菌法”处理之后,保质期都会大大的延长。当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巴氏灭菌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昂贵的啤酒处理方法(通常更多用于处理新鲜牛奶),所以只有定位比较高的啤酒才会使用它;

3、包装:德国啤酒在《纯净法》的约束下,是不能添加人工气泡(二氧化碳)的,所以,他们生产的罐装啤酒真正的做到了真空罐装。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明他们的真空罐装的水平,保质期内包装完好无损的德国厅装啤酒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很少会大量喷涌出气泡,甚至会往里吸气(低温稳定存放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但是倒出来的啤酒却依然泡沫丰富而细腻,这就是纯净啤酒和真空拉罐工艺的完美结合。反观某些国产拉罐啤酒,拉开时气泡喷涌而出,却在倒入杯中后几秒钟,气泡就散的差不多了。所以,高质量的真空包装也是德国啤酒保质期如此之长的重要原因;

4、路途的原因:

德国啤酒闻名世界,出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因素,运输速度。绝大部分德国啤酒走的是海运,也就要求先从德国内陆生产出来后,先运送到德国的港口城市,然后装船过德国海关,之后开始漫长的海上运输,再达到进口国的港口,报关、卸船,再用陆路交通工具运往存储或者销售地点。所以,像一般的情况下德国啤酒运送到中国大陆市场进行销售,最快也需要一个半到三个月时间,这就迫使德国人不得不采用以上那些相对比较昂贵的工艺生产手段,同时还要尽可能使用冷链物流进行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又大大的增加了德国啤酒的保质时间。当然,冷链还可以有效抑制因为颠簸造成的炸瓶的可能,有效地减少了物流的损失。

下一篇:青岛蓝宝啤酒(青岛蓝宝石啤酒价格)
上一篇:德国纯啤酒(德国风味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