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节

啤酒消费者调查(啤酒消费者分析)

啤酒之家 2022-10-23 14:18 编辑:admin 195阅读

1. 啤酒消费者分析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2. 啤酒消费者分析报告

1.啤酒品牌地域性差别很大,往往一个区域只认一个牌子啤酒。但不代表消费者不愿意尝试新鲜品种,可以多考虑在冬季推出吸引消费者的促销形式,让消费者首先愿意去品尝你的啤酒。

2.由于自身品牌是名牌,所以可以和当地零售商洽谈自身品牌的优势,希望零售商给与支持。同时利用自己强势区域的零售商关系,争取谈下本地同品牌零售商的店铺,增加铺货率。

3.仔细分析对手在当地的销售策略,分析竞品的强势单品和执行策略,找寻自身产品线中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进行铺货的渗透,会比较容易受到当地消费者的亲睐。

4.可以考虑餐饮渠道给予商家或零售商更高利润空间,小店更加看重这个。

3. 啤酒消费者调查报告

“不少大排档都只卖一种啤酒,我们没得选择也没办法,只能接受。”一位姓周的食客告诉记者,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选择品牌消费的权利,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随着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幕在即,不少啤酒商家纷纷摩拳擦掌,从啤酒的包装到价格都使出浑身解数。然而记者发现,不少啤酒商家为争夺销售终端,在热门的大排档一条街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企图实现区域垄断。

  时代周报记者历时一周,走访广州市区各热门大排档区域,发现垄断现象的确存在。调查中,多数大排档只卖一种或两种啤酒,只有少部分提供4种以上的啤酒供顾客挑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食肆选择成为某种啤酒的“专场”,虽然根据协议规定不能出售其他啤酒,但可以拿到不同种类的“专场费”。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家中等规模的大排档每个月可以拿取数千到上万不等的“专场费”。

  近年来不少媒体曝光啤酒行业销售的潜规则,但事实上大部分酒店餐饮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涉嫌商业贿赂。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财物为诱饵获取商业机会,排挤其他经营者,国家工商总局对此也有明文规定。

  2008年,青岛啤酒温岭总代理被曝因涉嫌巨额商业贿赂,被当地工商局处以行政罚款,涉案的6家单位共被罚172.7万元。

  而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仇少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啤酒“专场”现象不是正常市场竞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可能列入商业贿赂范畴。酒店、烧烤摊收了所谓的“进店费”、“买断费”,实际上是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工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而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则认为,“专场费”的出现是啤酒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啤酒厂商是在“砸钱圈地”。

啤酒“专场”大行其道

  时代周报记者来到广州市多个热门的大排档一条街进行调查。这几年来,随着广州市中心铺租上涨的压力,不少类似大排档的中低端食肆纷纷搬出了繁华路段,迁到相对偏远的地区开张。记者发现,海珠、番禺和白云区等地成为目前较为热门的大排档选址。

  广州啤酒销量大幅增长的背后,啤酒推销员功不可没。一位负责百威的推销员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广州工作一年多,每天晚上都需要卖出300瓶以上,到月底按啤酒的销量提成。

  记者来到海珠区下渡路一家生蚝烧烤店,两位身穿珠江和青岛品牌服装的啤酒推销员热情地向记者推销她们的啤酒。但当记者提出要喝另一品牌的啤酒时,服务员表示这里只卖两个品牌的啤酒。

  同样,在下渡路附近的其他大排档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其广告牌也是由啤酒厂家赞助提供。记者走访了当地多家大排档,大部分店内只售一个或两个牌子的啤酒。

  食客周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类似的啤酒“专场”以前在夜场、餐馆中较为多见,但近年以来,似乎连大排档也成了不同品牌啤酒“圈地”的场所。他在多个大排档都发现了这种“垄断”现象。

  据了解,大排档卖场收取啤酒商家的“专场费”,一般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场,即允许其产品进场销售;二是专场,主卖某种啤酒;三是专卖,不允许其他同类产品在该店销售。这3种形式的费用依层次递增。为了排挤竞争对手,一些有实力的啤酒厂商会选择向大排档支付专场费,要求大排档推荐并主卖它们的产品。实际上,这个费用就是对大排档少卖其他企业产品的一种补偿。这种专场费的形式不仅在啤酒,在其他酒类也很常见。

  记者也走访了广州大学城的部分大排档。以贝岗村的店家为例,记者发现这里的垄断程度并不高,有不少大排档能提供3种品牌以上的啤酒。一位店家告诉记者,由于学生对啤酒的消费需求较低,因此还没有达到专场的程度,主要还是根据食客的偏好来决定提供哪些品牌的啤酒。不过他透露,大学城的啤酒供应商相对单一,记者随机调查的大部分店家的啤酒都出自同一个供货商。

4. 青岛啤酒消费者分析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由美国的莫纳克公司作为青岛啤酒的总代理。当年销量为2万箱。此后,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并在美国50个州建立了强大销售网络,进入了中国餐馆和国外开办的连锁饭店及超级市场。从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到1992年的15年里,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由2万箱增至120万箱,销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跃为第九位,所占市场比重由0.3%增长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国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1980年4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著名商标”称号;1991年9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在国际上:1981年、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评酒会上获得冠军;1987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目前公司全资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税、 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

5. 啤酒的消费者分析

 不同啤酒品牌利润不同,青岛啤酒是目前国产啤酒中消费火爆的前三甲之一,妇孺皆知,普通的青岛啤酒一瓶大概能够挣到1.5元左右,而中高档的青岛啤酒一瓶大概能够挣到2.0-3.0元之间,当然这还只是一瓶的价格,整体算下来一年净利润在40-50万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回春啤酒虽然说回春啤酒没有青岛那么有名气,但是最近几年的销售额还是非常可喜的,属于中档啤酒的队伍了,所以这种酒在进货时会比大品牌产品价格低,利润什么的也是大同小异了,所以整体下来一年也能够转个30万左右。

6. 啤酒消费人群分析

喜力星银和常规的喜力啤酒有什么区别?首先从直观上看,喜力星银银色和红星的logo调和上更醒目,将喜力啤酒经典的组合元素进行重新搭配,增添了年轻时尚感。

从产品定位上看,喜力星银与年轻群体主张的“少喝点,喝好点”的定位更吻合,而且年轻群体正是啤酒消费的大军,是市场的主力,星银啤酒产品档次更高端,年轻人常去的KTV、特点、音乐场所、体育比赛等消费场景都非常适合星银,和年轻人的喜好更对味。

喜力新品星银目前已经可以进行自主选购,一款更年轻更时尚更高端的喜力啤酒全新问世,喜欢喝啤酒的朋友赶快尝个鲜吧。

7. 2017啤酒市场消费认知

答:山东省。

中国啤酒销量世界第一,而山东啤酒销量、产量均为国内省份第一。

近20年来,山东省始终占据着啤酒产量榜首,产量一度接近于排名第二省份的二倍。山东啤酒产量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15%左右。人年均饮用啤酒量或已接近200瓶。

主要原因大概与山东作为国产啤酒最早萌芽的地方之一有关,导致山东人对啤酒格外喜爱。雪花啤酒、青岛啤酒都是山东的大本营,激烈竞争,促进了山东市场规模的增长。

8. 啤酒消费需求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中国人素爱美酒,爱酒之风早已遍布大江南北,无论是好友聚会、工作应酬,还是家人团聚,都少不了一瓶(华)好(疆)酒助兴。中国各省喝酒排行榜,2020年人均酒精消费。第一名:山东省.第二名:河北省.第三名:江苏省.第四名:河南省.第五名:北京市.第六名:辽宁省.第七名:安徽省.第八名:山西省.第九名:吉林省.第十名:湖北省。

9. 啤酒消费者分析方法

多数消费者关心的是,以新疆人喜爱的乌苏啤酒为代表的新疆本土啤酒会被嘉士伯其他品牌取代吗?事实上,嘉士伯收购乌苏啤酒后,乌苏啤酒仍是本地啤酒市场的绝对主力。

目前,乌苏啤酒已在京东上线,依托网络消费模式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同步不断拓宽疆外市场领域,将乌苏啤酒售卖到全国30个省区市,成为地方啤酒品牌跨区域营销增长较快的啤酒品牌之一。同时,乌苏啤酒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今年4月,乌苏啤酒时隔3年后,再度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晖说,近年来,乌苏啤酒在本地市场容量有限、行业竞争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实施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今年,受益于消费升级,把握市场空白点,深耕细分市场,在推出新产品乌苏小麦白啤酒、对乌苏纯生啤酒换装等的同时,从线上、线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10. 啤酒消费者分析怎么写

3月29日晚间,青岛啤酒披露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79.84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2亿元,同比增长30.2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37元。公司拟向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青岛啤酒以人民币1637.72亿元的品牌价值继续保持中国啤酒行业品牌价值第一。

保持啤酒中高端竞争优势 开拓“啤酒+”新业务领域

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主品牌青岛啤酒共实现销量405.1万千升,同比增长3.49%,其中“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185.6万千升,同比增长7.08%,保持了在国内啤酒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据悉,在继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啤酒主业的同时,青岛啤酒发挥创新性思维,整合平台资源积极开拓“啤酒+”新业务领域,开发生产了以王子海藻苏打水为代表的海洋健康饮品等新产品,打造与主业互补的多业态共赢共利生态圈,为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措并举产品结构 调整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青岛啤酒发挥覆盖全国主要市场的网络布局优势,以体育营销、音乐营销、体验营销为主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加快了营销创新和渠道创新,加大数字化营销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网上超市+官方旗舰店+授权分销专营店+微信商城”的立体式电商渠道体系,多渠道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消费体验。在国际市场,公司加强国际品牌传播与推广,通过重点市场推广、赞助体育、音乐、美食文化营销等举措,强化品牌触达,提高品牌活跃度,持续强化青岛啤酒高端品牌识别,树立“中国质造”高端形象,继续扩大青啤海外市场覆盖范围。

对于未来发展,青岛啤酒将继续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进“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开发特色差异化产品,加快向听装酒和精酿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保持公司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

下一篇:啤酒倒桶里图片(啤酒瓶倒酒的图片)
上一篇:青岛金色极品啤酒(青岛金特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