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啤酒
是即墨老酒。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着名的有山东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
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2. 古代的啤酒瓶
因为古时候还没有什么密封材料来封酒瓶。
3. 古代的啤酒瓶盖
酒坛子。
酒坛就是盛酒的坛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壜不能透; 蕲 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 严阵 《关于马头琴的一个传说》诗:“地方上的官员全来为他祝贺,嚼着嫩羊肉,把所有的酒坛喝干。”
4. 古代的啤酒有气吗
啤酒的保质期一般是6个月,有些也可以长达1、2年。普通啤酒保质期为2个月;含糖11度至12度的熟啤酒保质期为4个月;14度的啤酒保质期为3个月;10点5度的熟啤酒保质期为50天
5. 古代的啤酒怎么称呼
麦酒、皮酒。
以大麦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酒。《清稗类钞》:“麦酒者……又名啤酒,亦称皮酒。贮藏时,尚稍稍发酵,生碳酸气,故开瓶时小泡突出。饮后,有止胃中食物腐败之效,与他(酒)不同。”据《胶澳志》记载,19世纪末(清光绪年间),德国派军队以保护德传教士之名占领了青岛,在青岛建啤酒厂。青岛啤酒用上等大麦做原料,以蒂大粉多的“青岛大花”做啤酒花,采用崂山矿泉水酿制而成。
6. 古代的啤酒盖
啤酒有着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它先于其他酒类而最早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中,所以学者把啤酒成为"酒类之父"。考古学家在今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出土的文物发现,啤酒自发明至今已有约6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了。可以推断,啤酒的发明者是公元前6000年前后繁衍生息于扎格罗斯山区的苏美尔人的祖先。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批量种植大麦,很有可能为了酿制啤酒。啤酒是基于早期游牧民族面对不断增加的谷物产量而诞生的产物,是对早期原始农业的一种特殊贡献。所以历史学家认为,人类从狩猎、采摘到建立农耕生活方式的变革,顺应啤酒酿造的需要更甚于顺应食物生产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啤酒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脚步。
原始啤酒的诞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卡兹曾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狭颈陶制容器,就是为酿造啤酒而制成的"。卡兹认为原始啤酒的诞生,应该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他还提出了原始啤酒诞生过程的猜想:某些游牧部落的原始人偶然发现,将野生的大麦或者小麦浸泡在水里,会变成黏糊状,如果置于外部空气中,它不会腐烂,空气中的酵母菌使它自然发酵,颜色逐渐变深,从而酿出了一种带泡沫的饮料。原始人发现这种饮料富含丰富的营养还能调剂精神,于是广为传播,使它成为仅次于动物肉制品的自然食物。
啤酒发源地
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啤酒考古证据,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在距今6000多年前苏美尔人的贸易遗址站里发现的双柄啤酒陶罐。这一证据说明在6000年前,啤酒酿造技术及制陶技艺在两河流域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他们在1992年11月5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发表了关于这一重大发现的论文。此外,有关啤酒发源地的证据也曾经在苏格兰的拉姆岛(Rhum)上有所发现,那些文物至今也都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在中国距今3500多年的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中国啤酒“醴”即蘖法酿醴的证据。
啤酒花的引入
古代的啤酒由于添加了药草、枯茗、香桃木和枣椰子等香料,品尝起来和现代的啤酒相比显得有些怪异,尽管古代酿造啤酒的过程和现代十分相似。真正的现代啤酒是以啤酒花的引用作为标志的。正是啤酒花所赋予啤酒这种特有的苦味才使得啤酒变得爽口、解渴,这也正是掺啤酒花酿造的啤酒在整个中世纪十分流行的原因。在啤酒中使用啤酒花的最早记录是斯洛伐克人。据公园448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斯洛伐克人用来宽带拜占庭国王使节的啤酒,就是加啤酒花酿造出来的啤酒,带有一种清香的苦味。在德国的巴伐利亚(Bavaria),威尔海姆公爵四世于1516年制定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啤酒法规之一《纯粹法》,该法规定啤酒只能使用大麦、啤酒花和水酿造。尽管现在不少啤酒酿造公司并没有严格执行此法,但该法至今还受到德国政府的保护。
现代啤酒的发展
在19世纪以前,下发酵型的储藏啤酒(LagerBeers)并不普及,只能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和捷克的波希米亚(Bohemia)发现他们的身影。这是一种多泡并相当爽口的啤酒类型,是今天市场上最普遍的商业啤酒。19世纪后由于工业冷藏箱的诞生使得大规模生产储藏式啤酒成为可能。储藏啤酒比上发酵型的艾尔啤酒(ALeBees)清澈、清淡,苦味也那么重。大规模投入市场以后,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啤酒类型。然而在现今的英国、比利时和部分德国城市,人们还是十分抵制储藏式啤酒而钟情于艾尔型啤酒。
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
1881年,E.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粹培养法,使啤酒酿造科学得到飞跃的进步,由神秘化、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蒸汽机的应用,1874年林德冷冻机的发明,使啤酒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全世界啤酒年产量已居各种酒类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产啤酒101588.7Ml。
7. 古代的啤酒肚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袒胸露腹,笑容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像,让人忍俊不禁。肚罗在古代意思就是将军肚,类似弥勒那种大肚子称呼为肚罗。带有富贵和有福的意思。肚罗说白了就是大肚子。在现代,肚罗是一种天津有名的小吃。
8. 古代的啤酒有二氧化碳吗
看有没有过期,如果啤酒保质期过了是不能喝的,喝过期啤酒会导致腹泻或乙醇中毒。 啤酒中除了酒精乙醇之外,在其发酵的过程当中,也会产其他的成分,如糖类物质,因此储存不当的时候,也大概会引发杂菌传染等状况。因此,啤酒要在保质期内饮用。通常来说,听装的熟啤酒,保质期长一些。
9. 古代的啤酒多少度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就喜欢喝酒但是古代那个时候的酒度数一般在八九度,甚至十来度,要不里面的人物怎么会大碗喝酒,尤其是张飞喝酒的时候都是整坛整坛的喝,喝了一整坛都不觉得醉,也就是像现在的啤酒一样八九度的样子。
10. 古代的啤酒为什么要加苦味剂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当今社会,酒已成为嗜好性消费品。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酒度饮料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清酒等,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酒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 酿酒的起源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贮存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称得上人工酿酒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们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尔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耕作农具,即出现了农业,这为谷物酿酒提供了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从利用含糖野果酿酒到人工栽培果树酿酒,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直到公元前46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才开始种植葡萄并用以酿酒。 从自然酿酒到人类模仿大自然自酿酿酒,再到有意识的进行酿酒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酿酒的发明是人类在效仿生物活动中迸发出的聪明才智的结晶。 中国古代酿酒技术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这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曲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代虽还用蘖造酒,但大量的酒却已是用曲制造了。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酿酒用曲的比例,“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这是中国酿酒技术史上,有关酿酒原料和成品比数的最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