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吉思汗啤酒的起源
本人就是包头的 广场类:银河广场(这里还好离万达很近)、友谊广场(没什么可看的)、阿尔丁广场[强力推存]、团结广场、迎宾广场、 公园类:八一公园、阿尔丁植物园、包钢公园、南海公园、赛汗塔拉公园、劳动公园、花苑、一机公园、二机兵器广场、成吉思汗生态园、雪鹿啤酒主题公园 游乐场类:包头乐园[这里很不错建议去看看玩玩]、昆都仑水库滑雪场(南海公园内也有)、赛汗塔拉公园(冬季内设滑雪场;有打彩弹游戏,在赛罕塔拉公园深处,55元每位) 自然景点: 1、响沙湾(非包头景点,因为离得近算上了) [大热天最好不要去] 2、恩格贝(非包头景点,因为离得近算上了)3、梅力更 [我前几年去过 还不错尤其是泉水 如果现在没变的话建议楼主带一个瓶子装点泉水会去 那里的泉水很好 ] 4、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北约10公里处为主山风景区;其中春坤山位于九峰山北麓固阳县大庙乡境内,距固阳县城56公里处,海拔2340米,是包头市至高点,有石洞沟,原始桦林等景点) 5、石门风景区(市区打的过去不远,昆都仑水库再向北走,有赵长城遗址,窑洞) 6、赵长城(石拐区国庆乡边墙壕村到九原区后营子乡的一段赵长城保存较好) 7、秦长城(固阳县城北,去达茂的路上。石头砌的保存完好,残高2米。修筑年代是比赵长城晚一些) 8、希拉穆仁草原(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的东南部,又名“召河”;其中百灵庙镇东北35公里处附近有敖伦苏木古城,俗称赵王城,始建于元代,是汪古部世居之地) 9、昆都仑水库(附近有召庙) 10、近郊区沙尔沁可以爬大青山,山上有座庙 11、花国山(包头北一百多公里,在白云鄂博区东,路好走,草原旅游区,热情周到,我感觉还不错,雨后可以采很多蘑菇,和羊肉炖一块鲜的很。需要自己包车去,大约费用300多。顺便可以去矿区看电动轮,超大的矿山车,每日耗油近百吨,一个车轮比你三个人还高) 11、大仙山(固阳金山镇以西30公里,路线:九原立交向北到固阳,从金山镇向西北走,远远可以看见大仙山,也有路标.无门票,但总有村民堵在景点门口要钱,一辆车十元。进去以后就是爬山了,这个山是休眠火山,因为岩浆的颜色和天然风化.山上有个庙,和尚很少几个.里面的建筑和雕塑都是近几年弄的,做的很仓促。) 12、昭君岛(市区以南约30公里,郊区全巴图乡政府西南约4公里处。南临黄河,与伊盟昭君坟隔岸相望,其余三面被黄河支流所环绕,故名“昭君岛”。有黄河、芦苇荡和25种鸟类,可游泳、骑马、钓鱼、乘船等) 人文景点: 1、吕祖庙 2、美岱召(土右旗萨拉齐镇东25公里处) 3、五当召(市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 4、固阳县怀朔镇古城遗址(位于固阳县城东北41公里处,包头到满都拉口岸公路横穿镇政府所在地,到包头市只需一个半小时车程。该镇境内距今1500多年历史的北魏时期的怀朔古城遗址,城中覆盖着举世罕见的“佛像土窟”,从这里走出高欢、侯景两代皇帝。相传花木兰曾在这里替父从军,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影院信息: 1、神华影城(阿尔丁广场南,人均票价40-50元,有一大厅两小厅;优点是大厅屏幕较大,真正的六声道影院,大多数影片可以与全国同步首映,缺点是票价包头最高,周边消费也高) 2、今典影城(青年路与鞍山道交叉路口,原青年电影宫;有四小厅,优点是优惠活动比神华多,设施不错,多数影片全国同步首映;缺点是4个厅都较小,前五排根本不能坐。最有特色的是影院旁有很多其它娱乐项目,但是联动的仍然不够,除了能把自助餐和电影联系在一起外,俱乐部和KTV都各自为政,而且最近自助餐水准有下降趋势) 3、一机工人文化宫(自由路最北端,缺点是片子旧,比神华今典晚两三个月,优点是屏幕包头最大,据说是真正的环绕杜比声,价位最低,一般在25元左右) 4、第一工人文化宫(钢铁大街与呼德木林大街交叉路口,最近一直打立体影院招牌,据说设施一般,屏幕中等、片源较慢、价位在30元左右) KTV类:钻石钱柜、百乐迪(相当的贵)、西珍玛娱乐城(有最低消费)、友谊大街西部及白云路南部有相当多的小歌厅、团结大街七医院以东有相当多的小歌厅、 迪厅:89BAR(海德酒店旁)、 酒吧类:神华大厦的好来屋酒吧(环境不错,价位较高) 演艺舞台类:原包钢俱乐部改的那个(林荫路与少先路交叉口南50米)、 游泳馆: 1、包钢游泳馆(专业型的水池,估计是目前包头最大,钢铁大街一直向西,进入包钢厂门后向南拐) 2、北洋游泳馆(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的了) 3、满都拉游泳馆(水池也比较大) 4、银河游泳馆(不知道拆了现在在哪里) 5、金海岸(很久没去,不知到底关门了没?) 6、神华游泳池(附属于神华俱乐部,池小且浅,叫嘻水池更合适些) 7、二○二游泳馆(新开的,据说在郊区接近轻工职业技校新址那里,没去过,具体地址请豆包们补充) 8、东河游泳馆:东河区巴彦塔拉东大街 9、凯旋浴场: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凯旋花园G区 保龄球馆: 1、一机宾馆:青山路和民主路交叉口;球道新,可办团卡;早上每局5块,下午10块,晚上15 购物点: 1包百 融资 泰富 地下(他们在一个地区 附近有卖小吃) 2万达广场 挺贵的东西 3娜林 在青山 不过东西挺便宜相对于前2者来说便宜不少 4夜市 温州步行街 也很不错 不过包百也有夜市但还是不便宜 本人强力推存:ktv[本人建议去欢乐谷ktv便宜但环境相对的不错!!!!!] 植物园 阿尔丁植物园 分东西两个东植物园有花苑 买 看一些花草动物的地方 花苑 花苑与东植物园联通 自然景观 恩格贝 那里还有沙漠有草地 草地上还有鸵鸟!!如果可以楼主还可以看到白孔雀 野猪之类的动物!!!!! 广场类:银河广场(这里还好离万达很近)、 希望楼主采纳啊!大部分都是本人手打的 希望楼主玩好!!!!!
2. 新疆啤酒的历史
1984年,乌苏啤酒在新疆乌苏市诞生,仅两年后,乌苏啤酒就成为年生产啤酒五千吨的地方企业。2016年被嘉士伯啤酒厂收购,它的酿造工艺和生产控制以嘉士伯为标准,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3. 德国啤酒文化的起源
古巴比伦王国,今天的伊拉克。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
公元前3000年起开始使用苦味剂。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
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
4. 中国啤酒的起源
啤酒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带的闪米人学会了制作啤酒,而且他们还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献给农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
那时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药用价值,纷纷用啤酒制作药物。
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5. 啤酒来历及历史文化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6. 精酿啤酒文化起源
美式淡色艾尔简称APA,毫无疑问,它起源于英式淡色艾尔(EPA),APA这类风格的啤酒目前已受到全世界啤酒爱好者的青睐,它多使用美国本地的原料进行酿造,且酿造出的啤酒能充分展现美式啤酒花的柑橘香和松木香,从而形成属于美式精酿啤酒自己的风格。如果非要将APA与EPA做个比较的话,那么APA更倾向于清澈的酒体和浓郁的酒花香,而EPA却更多的会体现麦芽味、水果味以及土壤味。
通常来讲,APA会尽量的去追求麦芽与酒花的一个平衡点,而这类啤酒中的酒花味道分布能够从清淡的花香扩展到浓烈刺激的辛香。另外,美式淡色艾尔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7. 精酿啤酒的起源
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有史记载,见于大竹县志,“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曰东柳醪糟。东柳桥位于大竹县城以北,距大竹县城三里,相传汉高祖年间东柳已建有石墩木桥,名曰“东流桥”,清乾隆五十九年加固桥墩,增宽桥面改建成五拱石桥,沿河建房成镇,两岸垂柳成行,得名“东柳桥”。距传:距“东柳桥”一华里路的唐家大院,有一股泉水终年不断的流淌,附近几里居民争相搬至建房盖屋,视泉水为神水,求得保佑,白病拒之。用此水煮饭,特别柔软,香气扑鼻,尤其是用此水煮糯米饭,更有独特风味。
一唐姓人家居唐家大院的自家姓,妇人唐廖氏,一家三口,常年以杀猪及卖草药谋生,一次唐杀猪匠走村串户三天后返家,还未进屋,一股香甜味扑鼻而来,进屋后,甜味更浓,左找右找没有发现什么,当取碗准备吃饭时,发现碗柜里的一碗剩饭,正冒香气,并有少许水渗透饭中,杀猪匠随手端起一闻一喝,奇迹出现了,此饭甜、香,微有酒味。结果是沙猪匠的小孩不慎将盛装过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百扣等草药粉剂的碗未洗就拿来盛装了剩饭。高兴之余,将没有名称的又香又甜有酒味的剩饭,向整个唐家大院张罗,而后就成了甜酒的祖先。
由此以后唐廖氏便以此开了一个作坊,来往行人商贾多喜品尝解渴或携带瓦罐甜酒。一日一书生经过此地,来此品尝,由于甜酒在吃的过程中合糟一起吃更能体现其独特的滋味,又有似酒非酒之感觉,又是唐廖氏所制作的口味特别纯正,便以其物、其人、其姓命名为醪糟之更佳,清光绪年间,东柳醪糟就名传千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食品工业,1955年成立了东柳醪糟合作小组,在东柳乡就出现了很多家庭作坊至今。于1994年四川九银食品饮料公司的高层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这一商机。看到大竹食品罐头厂虽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一直未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进入市场,走向全国。1995年成立了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决定瞄准农副产品精加工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抓住大竹县盛产糯米和醪糟这一传统优势,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着力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创的产品开发战略,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的合作,把醪糟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在原有土陶罐东柳醪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东柳牌、东汉牌易拉罐、原汁型、饮料型醪糟,东汉牌元霄粉,形成了4个品种,2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以精糯米为主,优质的170多米深的泉水和根霉菌、辣寥草、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非寇、肉桂等中草药制曲精酿面成的东柳暗花明、东汉牌醪糟,不仅保持了传统的独特风味,而且冷热可食,醇甜酒香,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保持保鲜期长,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8. 最早酿造啤酒的国家
首先从原料上讲,国内啤酒的麦芽与酵母还有啤酒花与国外的有差距。就单说啤酒花,由于日照因素的影响导致国产啤酒花品质上有所差距。
同时国内啤酒大多为了减少成本,加淀粉和碎米之类的。而且为了某些原因,还要加酸、脯氨酸酶、硅胶或PVPP等。这再次导致品质上的降低。
从技术层面讲,国外对技术比较重视,有专门的啤酒研究室,而国内为了赚钱,对技术方面的追求很低,往往都是将国外的技术剽窃后再改改,就投入生产。
9. 成吉思汗酒业产品
答:多。。大的就有泸州老窖。。成吉思汗。。郎酒。。根酒。。
还有各类小作坊酒厂就很多了。
各个镇上也有很多。。特别是泸县方向的。。
还有就是泸州现在要打造以个酒业集群。。很多酒厂都在这个工业区办厂。。
10. 中国啤酒的历史与文化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啤酒的种类9千我国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啤酒是以大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的各类熟鲜啤酒。 酒醴——中国古代的啤酒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醣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像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华夏第一啤 我国最早建立的啤酒厂是1900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的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哈尔滨历史编年》)。清末的啤酒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到1915年,才先后在北京建立了由中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及广东五羊啤酒厂。1949年前,我国只有七、八个啤酒厂,绝大多数由外国人所控制,酒花和麦芽主要从国外进口,啤酒的销售对象也主要是在华的外国商人及军队,还有一部分“上层社会”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享受。1940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大多数为日本侵略者军用。到1949年,全国的啤酒年产量仅达到七千余吨。还不足目前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倍。到1978年,我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们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一些啤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在1980年,我国共生产啤酒68.8万吨。 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酒工业的发展,如从国外引进了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产量翻番的时间缩短,如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可说是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