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的发展历程
啤酒学校考试还没结束啊
不是搞啤酒的就不要误导人家了,人家比你专业
按目前国内通行的下面发酵工艺,分两种情况
一罐法:主酵期(前期酵母有氧呼吸增殖,后期无氧呼吸,消耗掉大部分糖,产生酒精和CO2,及大部分风味物质)、双乙酰还原期(温度比主酵稍高,酵母还原主酵期产生的双乙酰至工艺要求)、降温(降温至储酒温度)、储酒(一般0度以下储酒若干天即可过滤),整个周期快的可以做到10-12天
两罐法:主酵、双乙酰还原、倒罐(将发酵液通过板换降温至另一个大罐,降温时间可大大缩短)、储酒
2. 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
青岛啤酒是1913年德国人创立的。
3. 啤酒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史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发明的。
4. 啤酒发展历程海报
经典1903是青岛啤酒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品类,采用青啤独特的两段法低温慢熟工艺,发酵时间更长,麦香浓郁,口感醇厚,拥有最为广泛的消费人群。
青岛啤酒经典1903国潮版新装,不仅复刻了百年前青岛啤酒的经典商标画面,也将现代时尚潮流元素注入罐身,这次升级又将以明星胡蝶为原型而设计的“复古女郎”海报融入罐身。“让不同时空的潮流碰撞于一罐青岛啤酒之中,喝起来多了话题,多了韵味!”
5. 啤酒发展史
1946年,泛美航空公司创立洲际饭店集团;
1952年,美国人凯蒙斯•威尔逊(Kemmons Wilson)创设假日饭店集团;
20世纪90年代英国啤酒制造商巴斯(Bass)全盘接收假日饭店,1998年巴斯以29亿美元从日本Saison集团手中收购了洲际饭店集团及其187间单店;
2000年,巴斯斥资1.28亿英镑,获得Hale国际有限公司属下59间饭店经营管理权,并花费8.1亿英镑吞并英国波斯特豪斯(Post house)集团的79家饭店;
2001年7月,巴斯饭店集团更名为六洲饭店集团(Six Continents)。
6. 啤酒的发展历程简述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岛啤酒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7. 啤酒的发展历程图片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醴——中国古代的啤酒
象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在此我们进行一些考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1、中国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种类型?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中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毫无疑问,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来酿酒,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酿造。不同方式酿造的酒其类型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谷物酿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两大类型。啤酒是采用发芽的谷物酿造的,发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而米酒则不同,需从外部加入糖化发酵剂(即酒曲)。远古时期著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酿酒,已有证据表明当时的酒是属于啤酒类型。而对于中国远古时期的谷物酒,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还并未彻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观点有:
中国最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这两种饮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酿造,醴相当于啤酒,用麦芽酿成,酒是用酒曲酿成。第二种观点是原始的饮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发霉或发芽的从物酿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酿成的。
(1)曲造酒,蘖造醴
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我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后发展为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即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酿造而成的。
2、中国远古时期已能生产啤酒的论据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综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蘖的生产,卜辞中有蘖粟,蘖黍,蘖来(麦),等的记载。说明用于发芽的谷物种类是较丰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再接着是过滤,卜辞中还有"新醴"和"旧醴"之分,新醴是刚刚酿成的,旧醴是经过贮藏的(以上资料由《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中的有关资料综合而成)。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我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虽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从大麦到啤酒,要经历发芽,粉碎,糖化,发酵这四个主要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发酵成酒应当不是问题。
《齐民要术》中关于制蘖(麦芽)的方法相当成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芽缠结成块。这例小麦蘖的制造工艺,与啤酒酿造所用麦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载。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造醴是相似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我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最先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我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活动:
8 Wired Hoppy Berliner 八怪精酿啤酒 免费送!
8.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历史
青岛啤酒1903年开始的,比燕京啤酒历史长
9. 啤酒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
啤酒的发明历史悠久,它贯穿了社会文明的每一个阶段。在美国新近崛起了许多小型啤酒厂,为美国的消费者在口味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果谈到具体的酿造过程,它简直就是古典音乐主题的变奏。 在史蒂夫·马勒的后院里,他正在按照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配方来酿造啤酒。 啤酒爱好者史蒂·马勒:“酿造啤酒的过程既简单又有趣。我正在做一个试验,估计在几周内就会有结果。” 啤酒的名称几经变化,古波斯人叫它“索马”,古埃及人叫它“哈克”,古希腊人叫它“让索斯”,现在叫“啤酒”。回顾啤酒的历史,自然不能不涉及到与之紧密联系的啤酒历史学家。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一些史学家中的一员,他说:“啤酒的历史和文明起源的历史一样的长远,我们已经有了啤酒和文明相伴相随的学术论断。” 啤酒的起源要追溯到人类从事农业活动之初。 啤酒历史学家迈克尔·杰克逊:“众所周知,人们在土地上播种谷物,但居住在中东地区富饶地带的人们收获谷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谷物酿成啤酒。” 啤酒的一些配方要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啤酒酿造的过程虽然历经12000年却并没有太大改变。 古苏美尔人记载下了他们烘焙面包,并且把面包屑放到水中制成饮料的方法,这就是人类保存下来的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啤酒配方。古巴比伦人能够制造出20种不同的啤酒,古埃及人把饮用啤酒的图像用来装饰他们的墓室。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有关于中国啤酒的记载。“啤酒”这个词来源于撒克逊语中的“大麦”一词。 在啤酒发展的历程中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阶段:在中世纪,啤酒成了僧侣们的专利品,那个时候妇女们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啤酒酿造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啤酒变得可以让人放心地饮用。像加热杀菌法这样新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使用原始细菌发酵的酿造过程不受感染,啤酒花的添加,更给啤酒带来了全新的口感。 经历了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小作坊式的啤酒酿造仍然被保留下来,并在很多地方继续运用着。
10. 啤酒的发展历史
白酒又名烧酒、白干,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已知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开始使用苦味剂。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
11. 啤酒发展历程PPT
1、象牙山原浆啤酒,敬天下真心朋友。
2、象牙山原浆酒——喝一口,爱白头。
3、觅精粮,秘精酿,不添加,不过滤,不上头。
4、多加油,有奔头——象牙山啤酒。
5、一杯酒,万种情——象牙山啤酒。
6、为友谊,为梦想,为志同道合,干杯!
7、为(你我)梦想干杯——象牙山啤酒。
8、美妙口味不可言传——象牙山啤酒。
9、精粮精酿有品质,不添不滤有面子,不上头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