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啤酒机械

啤酒广告音乐(啤酒广告mv)

啤酒之家 2022-11-05 12:30 编辑:admin 281阅读

1. 啤酒广告mv

阿桑的《叶子》;温岚《傻瓜》;周杰伦的《烟花易冷》《夜的第七章》《四面楚歌》《退后》《自导自演》;游鸿明的《诗人的眼泪》 韩国的 bigbang《一天一天》《谎言》;李胜基的《因为是我的女人》《千万》;gummy《对不起》

孙佳仁《无法挽回》fly to the sky的《象个男人》《避》两部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西亚俊秀和张力尹的《timeless》;ft.island《男人的初恋至死不渝》 《只一个人》 《雷》;2AM《朋友的告白》;G.E.M《AINY》;wonder girls《2 different tears》;东方神起《为什么喜欢你》《lovin you》;SG WANNABE的《阿里郎》《初雪》《罪与罚》《活着》他们的大都很感人;张力尹《星愿》《幸福的左岸》;李孝利《Anymotion》《anystar》等一系列;

日本的:

RSP的《さくら~あなたに出会えてよかった~》 ;SoulJa feat 青山テルマ的ここにいるよ ;YOU 幸田来未;Spontanis feat JUJU的君のすべてに ;中岛美嘉的《樱花飞舞之时》也不错

欧美的:memory-with temptation;stan--eminem&dido;westlife-uptown girl;coldplay-the scientist;nickelback-savin' me;bon jovi-all about loving you;take that-babe

2. 啤酒广告冒险我就去非洲度假我就去地中海喝啤酒

地中海是欧洲、非洲和亚洲大陆之间的一块海域。

地中海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西面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东西共长约40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为1800千米,面积(包括马尔马拉海,但不包括黑海)约为251.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所以称为地中海。

3. 啤酒广告目标

百威啤酒品牌战略概论世界啤酒市场一直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领域,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不断地在更换。在这种拉锯战中,策略上稍有失误,胜利即很容易落入他人之手,即使一年间小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企业未来长期的利益。   百威(Budweiser)啤酒是在美国及世界最畅销、销量最多的啤酒,长久以来被誉为是啤酒之王。在60年代激烈的啤酒市场竞争中,百威每次居首位,目前仍居于啤酒业的霸主地位。   百威之所以成功,除了确实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品质啤酒外,与其卓越的市场策略和广告策略也是有着重要关系的,我们从百威啤酒成功地进军日本市场即可看出。   百威是1981年以后进行日本市场的,1982年在日本进口啤酒中就名列前茅,1982年销量比1981年增加50%,1984年就取得了销售200万瓶的业绩。   对企业来说,必须为自己的产品确立正确的目标、百威能取得成功首先在于把握了日本年轻人市场的变化、确立了以年青人为诉求对象的广告策略。日本年青人变得更有购买力,有更多时间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新奇而又昂贵的产品很能吸引他们。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语言,往往是市场舆论的制造者和领袖,如果要想用广告来打动他们,就必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对事物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推出有效的广告打动年青人的心坎,这是百威啤酒在日本行销成功的背景。   百威的主要广告对象,先是设定在25~35岁的男性,他们的生活形态是:平常都喝啤酒以外的烈酒,对运动与时装非常有兴趣,喜爱多姿多彩的休闲活动。这个对象的设定与百威啤酒原本就具有的年轻人的和酒味清淡的形象十分吻合。   设定了目标后,百威即把重点放在杂志广告上,专攻年轻人市场,并推出特别精印的激情海报加以配合。广告的诉求重心则是积力强化品牌的知名度,以突出美国最佳啤酒的高品质形象。在行销的第一、二个阶段里,传播概念都建立在全世界最有名的高品质啤酒,视觉重点强调在标签和包装上。  百威广告在表现上运用了扣人心弦的创意策略,即将百威啤酒溶于美洲或美国的气氛中,如辽阔的大地、沸腾的海洋或宽广的荒漠、使观众面对奇特的视觉效果,产生一种震撼感,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策略在第一个阶段里被运用得非常有技巧。在第二个阶段里,创意方向则针对美国风味加以泻染,以赞成强大而新鲜的感觉,以勾起目标对象心里的渴望。   在第一阶段里,广告主题是:第一的啤酒,百威动人的标题是我们爱第一。到了第二阶段,主要的主题改为百威是全世界最大,最有名的美国啤酒。广告标题则变成这是最出名的百威,标题并印在啤酒罐上,只要拿起罐子就可看到。   在媒体选择上逐年加以扩展,从杂志扩展到海报、报纸、促销活动,到1984年开始运用电视媒体。为配合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针对年青人市场,成功地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办第三届新港爵士音乐节、邀请百威棒球队到日本访问等,这些活动都吸引了大批的年青人,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   百威推出的多种不同广告,一直都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尤其是海报更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收集品,其中一张给人以夏威夷风光印象的海报,1984年在纽约广告竞赛中获奖。一位客户在来信中说:我们很高兴博服堂(百威在日本的广告代理公司)的夏威夷海报赢得人人仰慕的克莱欧奖。这是享誉很高的广告奖,只有美国或国际性的最佳创意作品,才能获此殊荣。恭贺全体创意群,当然不只是为了这张夏威夷海报,而是为了百威后续的杂志及海报广告。不管是世界上任何角落,这必然是最精采的广告活动。对此殊荣,我们再次由衷地恭喜您。   为了确保广告效果,百威授权给有责任感的日籍员工来判断广告的影响力,并同意用日本的方式,选择最具有强烈诉求的语言进行表现,因而更有的放矢达成目标。   大标题:我们爱第一--百威啤酒。   副标题:第一啤酒在此。   广告文:美式生活就是用百威啤酒润喉,请看这个设计,多么富有星条风味,当您手握此罐,必然,您将会感受到您已将美国紧握手中。当您拉开拉环,纤细泡沫一涌而出,新尝时滋味美妙,最后时滴滴畅怀,是的,这就是美国味,美国的伟大,我诚实的喉深深点头,如此完美足堪第一,何不畅饮最大牌的百威。   百威成功给人们的启示是,好产品、好配销、好广告,三要素融为一体,是营销成功之秘诀。

4. 啤酒广告美女

古力娜扎和陈奕迅一起拍摄了百威啤酒的新年广告,她的时尚商务资源一直都不错。之前在唐人的时候就已经不差了,印象中还是90后小花里第一个拿到高奢代言的,只是其他方面拖了后腿所以还不够火,相比时尚资源商务资源,演技提升才是大事啊。

5. 啤酒广告门头

做啤酒是生产啤酒吗?如果是生产啤酒就不能称为个体户,因为你经营的业务需要的人力已经远远超越国家对个体户从业人员上线,你需要办企业公司执照。

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

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个体户和企业的区别:

(一)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有限制,包括经营者本人、请帮手和带学徒等的雇工人员不得超过八人;企业没有从业人数限制。

(二)从事临时经营、季节性经营、流动经营和没有固定门面的摆摊经营,不得登记为企业,但可以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三)企业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但个体工商户不行。

(四)企业可以变更投资人姓名,而个体工商户只有在家庭经营的组成形式下才能变更经营者姓名,而且必须是家庭成员。

(五)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财务制度和税收政策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如果你买两个小型生产啤酒的发酵罐,开个小门市,做自酿啤酒的零售业务就可以办个体工商户。

6. 啤酒广告模版

1,下班后的欢乐时光,就在香辣居。

2,畅饮畅享,激情绽放。3,至hot至激,尽在香辣居。4,与朋友相聚,就在香辣居喝喝啤酒。5,不只是啤酒。(故作玄虚型)

7. 李敏镐啤酒广告mv

1 【肯德基】余荃斌 - 不该少了你

2 【银鹭花生牛奶】林俊杰 - 真材实料的我

3 【乐事】罗志祥 - 小事变乐事

4 【Nokia 3230】王力宏 - 放开你的心

5 【丰田】李敏镐 - My Everything

6 【泊美】张靓颖 - 感觉 Pure Love

7 【OKWAP手机】Twins - 变身派对

8 【百老汇】容祖儿 - 绿野仙踪

9 【阳光柠檬茶】冯曦妤 - 如果…阳光

10 【美汁源】陈奕迅 - 人人爱

11 【统一英式伯爵奶茶】Mocca - Happy

12 【阿迪达斯三叶草】Nicki Minaj - Masquerade

13 【大众汽车】Jason Mraz - I’m Yours

14 【CASS啤酒】Dara - Kiss

15 【可爱多冰淇淋】付辛博 - 这一刻,爱吧

16 【丰田威驰汽车】朴树 - Colorful Days

17 【Alcatel手提电话TVC】王杰 - 不浪漫罪名

18 【雪碧饮料】张惠妹 - 给我感觉

19 【百老汇电视】杨千嬅 - 自由行

20 【明治巧克力】EXILE - Ti Amo

21 【哇哈哈】王力宏 - 在梅边

22 【H2O+抗皱精华面霜】容祖儿 - 争气

23 【阿萨姆奶茶】蔡卓妍 - 遇见好心情

24 【泛泰手机】Rain - 手记

25 【大众汽车】牛奶咖啡 - 信仰年轻

26 【美心月饼】容祖儿 - 华丽邂逅

27 【奥利奥】Carly Rae Jepsen、Owl City - Good Time

28 【松日Mp3】谢霆锋 - 边走边爱

29 【三星Anyclub】李孝利 - Anyclub

30 【康师傅绿茶】杨培安 - 我相信

31 【特步】韩庚 - X-MAN

32 【百事可乐】吴莫愁 - 就现在

33 【三元哈酸乳】张杰 - 微笑

34 【摩托罗拉T191】羽泉 - 深呼吸

35 【可爱多】林俊杰、金莎 - 发现爱

36 【索爱W580i】王力宏 - 我们的歌

37 【三星】具惠善 - 失忆症

38 【Tobe裕隆酷比汽车M‘car广告主题曲】郭采洁 - 卡通人生

39 【小林眼镜】大嘴巴 - 爱的宣言

40 【统一茶饮料】周杰伦 - 对不起

41 【西北樱桃】蜜雪薇琪 - 一千零一夜

42 【狗狗篇】林绫 - 真爱的旅行

43 【蓝妹啤酒】Michael Bolton - 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44 【蒙牛】张含韵 - 酸酸甜甜就是我

45 【阿迪达斯三叶草】陈奕迅 - 蓝色频闪灯

46 【宝马汽车】萧敬腾 - 追寻唯一

47 【飘柔】罗志祥 - 美丽的误会

48 【康师傅绿茶】杨培安 - 只有我做得到

49 【娃哈哈】景岗山 - 我的眼里只有你

50 【苹果Ipod】Chairlift - Bruises

51 【索爱 W950c 手机】王力宏 - 不完整的旋律

52 【雪碧】陶喆 - 找自己

53 【苏宁电器】潘玮柏 - 爱不离

54 【马自达汽车】王力宏 - Dream Again

55 【佳能】张靓颖 - 无法言喻

56 【步步高音乐手机】BoBo - 恋爱新手

57 【Lee百变Denim牛仔】莫文蔚 - 爱死你

58 【乐天免税店】韩国群星 - So I’m Loving You

59 【三星广告曲】September - Earth,wind And Fire

60 【森马】戚薇、袁成杰 - 我的绝配

61 【大众宝来汽车】 This Head I Hold

62 【优之良品广告歌】郭力行 - 完美爱情

63 【蓝妹啤酒】Foreigner - 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

64 【百事可乐广告】古天乐-蓝色的缘分

65 【百事可乐广告曲】陈慧琳 - 花花宇宙

66 【乐风广告】蔡健雅 - BEautiful LOve

67 【宝岛眼镜广告主题曲】萧敬腾 - 看对眼

68 【百老汇】容祖儿 - 心花怒放

69 【CitiBank】郭富城 - 风里密码

70 【唐狮服饰】飞儿乐团 - 三个心愿

71 【Polo】The Cars - You Might Think

72 【奥林巴斯】Brown Eyes - 一年后

73 【喜之郎果冻】黄湘怡 - 喜欢

74 【Nissan Terreno】宇多田光 - Movin'on Without You

75 【乐百氏柠檬茶】苏慧伦 - Lemon Tree

76 【百事可乐】Britney - Joy Of Pepsi

77 【闪亮滴眼露】司雯嘉 - 闪亮天使

78 【Nissan Terreno】宇多田光 - Movin On Without You

79 【柯达胶卷】Westlife - Seasons In The Sun

80 【Windows 95中文版】童安格 - 看未来有什么不一样

81 【百佳百货】张信哲 - 我好想

82 【益达无糖口香糖】张露 - 给我一个吻

83 【立邦漆】Louis Armstrong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84 【美舍雅阁】黄圣依 - 薰衣草之恋

85 【康师傅绿茶】苏有朋 - 我的好心情

86 【康师傅的辣旋风】苏醒 - 我的style

87 【中华电信emome】杨丞琳 - 庆祝

88 【索尼广告背景音乐】Cyber Shot

89 【DHL快递】Stefanie Heinzmann、Ronan Keating -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

90 【康师傅冰红茶】任贤齐 - 冰力十足

91 【今生金饰】陈小春 - 今生今世

92 【神之领域首部曲恶魔岛”线上游戏】蔡依林 - 看我七十二变

93 【iPod五代】Eminem - Lose Yourself

94 【海飞丝洗发水】许茹芸 - 头发

95 【日本全家便利店】W-Inds - Another Days

96 【雅芳彩妆Up2U】孙燕姿 - Up2U

97 【Ipod广告】The Fratellis - Flathead

98 【泰康人寿保险】The World Is Wild

99 【可口可乐】张惠妹 - 快乐畅开

100 【谢瑞麟】莫文蔚 - 浓情化不开

8. 啤酒广告明星

力波啤酒广告曲《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

头一回恋爱

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追过港台同胞

迷上过老外

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

成功的滋味

自己最明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

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 好时代

我在上海 力波也在

9. 啤酒广告媒体的选择

答案是肯定的。青岛啤酒有专门的广告部门。

现在大型国企,大型省级企业,大型央企都有自己的广告部门。

当然广告部门有大有小,人数有多有少,以后不要再问青岛啤酒有没有广告部门了,所有的国企都有广告部门。他们不但自己有,而且还给别人安排广告。

10. 啤酒广告模态隐喻

  本书的英文原名是“CLASS”  保罗·福塞尔PaulFussell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美文学教授,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文化的著作曾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冬天曾国家图书评论奖。保罗·福塞尔现已退休,居住在美国费城。  《格调》不仅缔造了1999年的一个出版时尚,而且成全了一个文化事件,其关键词即“品味”。  北京青年报  《格调》的风靡一时,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单是作者那种特有的温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就已经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调”。  新周刊  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  时尚杂志  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口,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和群体特征,也许我们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想想生活趣味的多种可能。  中国青年报  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格调区分。  世界时装之苑  《格调》—有时间,品味是一个人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脱,说也说不清。  文汇报  正如人们曾经谈论“媚俗”、“品味”一样,今年以来在京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译者前言生活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阅读有许多种标准,有趣是其中之一。经过许多年的阅读,似乎越来越重视一本书的趣味。书架上的书那么多,取哪一本读呢?除非你有严肃的心情,否则不会去碰那些大部头的经典。它们的分量过重,令人望而生畏。不过也有一类书,谈的是严肃问题,读来却意趣盎然。比如谈论社会等级问题,不可谓不严肃,这是个想起来就会个人绝望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曾经产生了大批激进思想家,对他们思想的传播则导致了无数次革命和战乱。但是我想推介给读者的这本书,谈的也是阶级话题,揭示的道理也很深刻(至少我这样认为),但读起来却充满乐趣,有如饮一杯陈年佳酿的红酒,它的锋利包裹在厚实的趣味之中。  本书的英文原名是“CLASS”。在英语中,这个词既有阶级、阶层和等级的意思,也含有格调、品味的含意。说一个人是否“classy”或说一个人有没有“class”,并非在说他或她的社会地位和阶层高或低,而是说他或她有没有品味和格调。因此作者的书名取  “CLASS”一词的双重含意,通过人的品味和格调来判断他或她所属的社会阶层。  保罗·福塞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著名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社会文化的专著曾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是英美文化批评方面的专家,檀长于对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观察,视角敏锐,语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本书出版之后在美国立刻引起轰动,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猛烈批评,认为福塞尔夸大了美国的等级偏见,对穷人缺少同情和道义支持,对人类的弱点过于尖酸刻薄,等等。其实作者在著作发表之前就清楚地知道人们的反应,正如作者在本书开头时写道:“今天,你只需要提及社会等级这个话题,就可以轻易地激怒别人。……最近有人问我正在写什么书,我说正在写一本关于美国人的社会等级的书。人们听后马上会先紧一紧自己的领带,再溜一眼衬衫袖口看看有没有磨损开线。凡分钟之后,便悄悄地站起身来走开。”  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等级标志?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社会观念的进步,这一问题已经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的住宅,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或者拥有多少财产,而是一系列细微的、你在自觉不自觉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的混合,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等级定位。眼前的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关于社会等级这一话题的最机智、最有趣,最辛辣、而又多少有些令人恼怒的佳作。  我有不得不承认,人的社会等级或地位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谁高谁低?怎样识别,识别的标准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用学术的社会研究方式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绕开理论上的争论,从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话语里呈现出的特征来分析判断人的社会阶层。按作者的话说,他只从“可以看见的事物和可以听到的话语所传递的信息来分析人的社会阶层,而不考虑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作者认为,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不可见,而种族虽然可见(肤色),但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不在作者的考察范围里。作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显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那些品质。固此在阅读时,这本书不应被看作一本学术研究专著,而应当被看成是一本社会等级表象观察指南。  那么作者的等级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大量的观察之后,作者认为,正是人的生活品味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而这些品味格调只能从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家里的摆设,房子的样式和格局,开什么车,车里的装饰,平时爱喝什么,用什么杯子喝,喜欢什么休闲和运动方式,看什么电视和书,怎么说话,说什么话,等等。作者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取向,给美国社会分了九个等级,用辛辣嘲讽的语言归纳了这九个等级在生活品味方面的差异。  从1994年第一次偶读此书到现在,我已经读过至少三遍了,而且每读一次,都会对美  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的行为特征增加新的认识,不先是对周围的普通人,而且也包括  celebrity,即所谓社会名流。无论现在他们已经多么有钱,你只需注意一下他或她的衣着  和言谈举止,再按照福塞尔提出的标准加以衡量,就能判断出他们最初来自什么阶层,而且完全正确。尽管此书的初版发表于1979年底,但在稍微用心观察过周围人的生活之后,我发现作者揭示的许多特征在九十年代的美国仍然有效,人们在生活格调和趣味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中产阶级仍、日在房问里满铺化纤地毯,贫民阶层仍旧爱打保龄球。习惯于喝易拉罐装啤酒的人们虽然慢慢改为喝玻璃瓶装啤酒了(并非由于趣味的改变而是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但是并没有改为喝口味偏干的葡萄酒或者进口矿泉水。我开始意识到作者的尖锐所在,人的生活品味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禾训练(我不得不想起全国各地正在兴起的礼仪学校,刚从礼仪学校毕业的人又开始随地吐痰了),似乎也收效甚微只能使人再次想到“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说法是不是贵族倒不那么要紧,但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格调则绝非易事。由此推论,用生活品味考察人所属的社会等级甚至是一个更为衡常、更为有效的标准。一个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暴富,但却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生活格调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经常看到腰缠万贯的富豪,其举止和品味还保持着昨日“贫民劳动者”的本色。  当然,作者并非意在贬低某些阶层,抬高另一些阶层,作者实际上嘲讽的是人们在等级问题上暴露出的虚荣、自大、粗俗和缺少品味。这些特征并非偶然的选择结果,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比如,美国人数最多的阶层——中产阶级,按照作者的分析是最为虚荣和势利的阶层,原因则是由于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可以被随意替换,因而最缺少安全感,生活也最焦虑。在这样的心态中生活,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得到他人的承认,要在他人眼里看起来生活过的既得体又安全。因此他们的爱虚荣和喜欢炫耀在衣食住行和话语上必然体现出来。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更低的社会阶层奋斗上来的,所以不可避免地缺少富人阶级才会有的高级生活品味,因而在生活里追求的恰好是那些缺乏个性的、标准的,可以明确指示身份的物品。作者显然非常反感这种拘谨的循规蹈矩,毫无节制的炫耀,以及缺乏创造性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字里行间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冷嘲热讽的情绪。  尽管作者的主旨是用人的外在生活特征来分析判断一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我们还是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努力的另一个向度,即为社会等级划分提供新的观察依据。在今天的社会里,社会等级已经由更多的文化标准来确立,而不是简单的以有产和无产、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等标准来划分。人们可以经由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来改变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仅仅有钱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还必须提高文化品味与生活格调。没有品味的人永远不能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  本书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读者都会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熟悉的人们的生活,然后根据作者提出的言行举止特征来检验自己和别人的社会等级,或者感到满意,或者(更多的时候)感到害臊和汗颜,甚至感到一丝莫名的愤怒,因为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竟然都缺少品味,自己原来是个没有多少格调的人。而且你发现周园的很多人都不像你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些很有档次的人;相反,他们不少人居然只能算是个中产阶级甚或是贫民阶层里的一员。这无疑是令人难堪的事情。  我以为,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品味和格调在社会阶层划分里的重要性,因为品味和生活格调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它恰恰不像金钱和财产那样,获得的过程常常是一个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堕落的过程。通过自身的教养。品味的提高,一个人不需拥有很多金钱,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社会地位。  作者为了给自己所属的这样一个社会阶层定位,提出了调阶层这一概念,即指那些有品味、有创造力、有思想、有影响力、生活得体但并不富有的阶层。这一概念后来成为了美国新一代人的文化标识,比如80年代的“雅皮”阶层和90年代的“文化另类”(alternatives)阶层,从而进一步的解构了传统的等级社会,为社会分层标准开辟了新的向  度。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等级分层的新十字路口。几十年的平等社会的神话已经打破,人们的社会等级观念正在急速地更新。推动这一变革的最有力的因素就是金钱。占有金钱的多少正在把人们的社会地位重新划分。金钱取代了平等和社会公正,开始编织自己的神话和传奇,编织人们的生活梦想,同时毫不犹豫地粉碎着一大批人的致富期望。金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隐喻,一个可欲不可求的价值符号,一个双重的象征:即象征着全部有关幸福的梦想,又象征着所有追逐金钱者的噩运。于是人们困惑地问道: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理想吗?  这样想或多或少有些过于悲观。事实上,在中国,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观念已经或正在开始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无止境地追求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也未必可以顺利地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追逐金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创造性,而珍贵的不能重复的生命却在悄悄地流逝。不管现实中存在多少令人沮丧或使人激动不已的事实,有人发财致富,有人陷于贫困,但处在这两极之间的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正在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不再是穷人,尽管他们也远远没达到富人的收入。正是这一部分人发出了追问:我们是谁?我们属于什么阶层?如果不喜欢追逐金钱,我们的希望在那儿?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个社会在金钱统治的道路上还会走多远?  本书正是在这一向度上提出了社会分层的新的标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种标准,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有品咪有生活格调立刻能够使人们对你刮目相看(文化痞子和玩世不恭者除外。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人数同前几年相比正在越来越少),使你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地位。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只有金钱并不能使你获得普遍的认可、尊重和赏识。你怎样花你的钱,用它带来什么样的消费,这些消费使你呈现出什么特征,则成为更加要紧的问题。  尽管作者讨论的是美国社会中的等级现象,但市场经济带来的世界化趋同态势,美国对全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深的商业和文化影响,使得本书中描述的种种现象,已经可以在中国找到今人悲哀的对应。美国昨天和今天的等级困境,也许就是中国明天的生活闹剧。如果本书能够成为一面镜子,使中国人可以从中看出每个人未来的或正在显露的鄙俗和丑陋,从而开始注意培养品味和生活格调,也许还来得及避免跌人恶俗的低级生活趣味。  最后,我还想谈的一或是,此书的艺术特色。保罗·福塞尔原籍英国,后来移民美国。他的写作板具个性,措辞考究典雅,句子长而复杂,是典型的英式写作风格。他在行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反讽手法,叙述幽默诙谐,有时几乎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再者,书中对美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观察和展示达到了精微至极,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批判眼光,是绝无可能做到的。这样一种风格,要想在译文中全部体现出来,简直没有可能。倘若我没有在美国长期居住的生活经验,是决计不敢去翻译此书的。好在两位年轻译者对作者语言的把握误差不大,这才保证了译文的基本质量。我想说的是,即便不能完全体现保罗·福塞尔的艺术特色,这个译本在展示作者的思想风格方面,无疑是一次经得住检验的努力。  在停笔之前,我不由地想到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所希望的理想生活,他说:“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钱和权力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里的人来说不可全无,否则你会生活得没有尊严和安全感。但无止境地追逐金钱的生活也不值得,因为缺少品味。那么罗兰·巴特渴望得到大量闲暇用来做什么呢?他简单地回答道:“读书,写作,和朋友们交往,喝酒(当然是葡萄酒),听音乐,旅行等等。”简言之,过有品味的生活。因此,读过此书之后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想想,你真正想过的生活是什么?至少有一种算法是聪明的:有钱并不必然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这里并非在说经济地位,而是社会地位),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保罗·福塞尔写作此书的初哀,也许正是为了这一目的。  石涛  一九九八年六月于北京

下一篇:啤酒的冰点(啤酒的冰点温度)
上一篇:啤酒的销售技巧(啤酒的销售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