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1886年,以法国语言学家保罗・帕西(Paul Passy)为首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组成了一个学会,旨在创造一套转写和记录人类语言的音标系统,这正是1897年后国际语音学学会的前身。
他们最初的使用的标音字母基于拼写改革,即罗米克字母(Romic alphabet),为了使其在其他语言中也能够使用,符号所代表的音值允许随着语言的改变而改变。例如[ʃ],原本在英语中用⟨sh⟩表示,但在法语中用⟨ch⟩表示。
严式标音
要记录一种语音,最初的方法应当是严式标音。所谓严式标音,就是出现什么音素就记录什么音素,有什么伴随现象就记录什么伴随现象。无论什么音素和什么伴随现象都不放过,也就是最忠实、最细致地记录语音的原貌。
所以,严式标音又称为“音素标音”。例如:现代汉语中,较低的舌面元音可归纳为一个音位/a/,若用严式标音,则必须分别标为[ε]、[ᴀ]、[a]、[]、[œ]、[æ]等。
它的特点就是,对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实际存在的每一个音素(不论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都用特定的音标加以标记。因此,严式标音使用的音标很多,对语音的刻画描写很细致,大多是在调查第一手材料时使用,在其它场合只是间或使用。严式音标使用方括号 [ ] 表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际音标
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
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按照国际音标的设计,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语里下列音质的对立成分:音位、语调以及词语和音节的分隔。若要表示诸如齿间音(或双齿音)和由唇颚裂所发出声音的音质,则有另一套获广泛使用的国际音标扩展系统。
优势:
国际音标严格规定以“一音一符,一符一音”为原则,即“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例如:英语like和lit中的“i”,用国际音标注音,分别为[ai]和[ı]。又如:普通话汉语拼音中的ban(班)与bang(邦)的a,用国际音标分别为[a]和[]。
此外,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语的sh、法语的ch、德语的sch、波兰语的sz、捷克语的s ,实际上都是国际音标的[ʃ]音。
这些都是国际音标的长处,就是可以比较科学、精确地记录和区分语音(2005年后的通行表上的音标计有辅音72个,元音32个,用来标注语音大致够用)。国际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辅音大致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定纵横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来定位置)。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一套语音符号,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
国际语音协会1886年由欧洲各国语音学家组成,他们通过研究人类发音器官各部位所发的语音,制定了一套语音符号,于1888年公布了其初稿,这就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其中辅音72个,元音25个。
国际音标的优点
1、可以把各国语言的语音精确地标注出来;
2、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声音;既不能借用,又没有变化,因此可以避免含混的毛病;
3、符号形体简单、清晰,大部分采用拉丁字母小写的印刷体,易学、易认、易记、易用,便于流行。
4、公布之后,已获得各国语音学家、教育家、语言调查工作者的公认,不论哪一个国家都可以通用。
5、体系较完备,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附加符号或增添新字母,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灵活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最初用于为印欧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国际音标逐渐完善(改进了国际音标的声调符号,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标等),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
国际音标的优势:
1、国际音标严格规定以“一音一符,一符一音”为原则,即“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2、使用拼音方案的语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词中常有几种读法。
3、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音有不同的拼法。
4、可以比较科学、精确地记录和区分语音(2005年后的通行表上的音标计有辅音72个,元音32个,用来标注语音大致够用)。国际音标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辅音大致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定纵横坐标,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来定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又称国际语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IPA),是用于为全世界所有语言注音的符号系统。其最早源于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
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的严格标准[1] ,最初用于为西方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国际音标逐渐完善,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
2005年后,通行表上的音标计有辅音72个,元音23个。直到2007年,国际音标共有107个单独字母,以及56个变音符号和超音段成分。国际语音学学会偶尔会增删一些符号,或者修正某些符号。
注:有关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其中一部分,见英语国际音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