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厂论文
介绍如下:
酿造车间一般分为 糖化、发酵、过滤、三个工段。 糖化是制作麦汁,发酵是麦汁加酵母进行发酵,过滤是将发酵好的啤酒去除杂质 配比好啤酒的浓度。啤酒发酵过程是啤酒酵母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物质而进行的正常生命活动,其代谢的产物就是所要的产品--啤酒。由于酵母类型的不同,发酵的条件和产品要求、风味不同,发酵的方式也不相同。根据酵母发酵类型不同可把啤酒分成上面发酵啤酒和下面发酵啤酒。一般可以把啤酒发酵技术分为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
2. 关于啤酒厂质量的文章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3. 关于啤酒的论文
不胜杯杓: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酒酣耳热: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酒入舌出: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饭囊酒甕: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饭囊酒瓮: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好酒贪杯:指喜欢喝酒。
一觞一咏: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猜枚行令: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樽酒论文: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恶醉强酒: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浮白载笔: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低唱浅斟: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4. 啤酒生产论文
18000人左右,不是封闭管理,谁都可以进,除了车间,厂区禁止吸烟,禁止骑车,有员工宿舍,四人一屋
5. 啤酒生产工艺论文
啤酒有着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的历史,它先于其他酒类而最早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中,所以学者把啤酒成为"酒类之父"。考古学家在今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出土的文物发现,啤酒自发明至今已有约6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了。可以推断,啤酒的发明者是公元前6000年前后繁衍生息于扎格罗斯山区的苏美尔人的祖先。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批量种植大麦,很有可能为了酿制啤酒。啤酒是基于早期游牧民族面对不断增加的谷物产量而诞生的产物,是对早期原始农业的一种特殊贡献。所以历史学家认为,人类从狩猎、采摘到建立农耕生活方式的变革,顺应啤酒酿造的需要更甚于顺应食物生产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说啤酒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脚步。
原始啤酒的诞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卡兹曾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狭颈陶制容器,就是为酿造啤酒而制成的"。卡兹认为原始啤酒的诞生,应该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他还提出了原始啤酒诞生过程的猜想:某些游牧部落的原始人偶然发现,将野生的大麦或者小麦浸泡在水里,会变成黏糊状,如果置于外部空气中,它不会腐烂,空气中的酵母菌使它自然发酵,颜色逐渐变深,从而酿出了一种带泡沫的饮料。原始人发现这种饮料富含丰富的营养还能调剂精神,于是广为传播,使它成为仅次于动物肉制品的自然食物。
啤酒发源地
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啤酒考古证据,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在距今6000多年前苏美尔人的贸易遗址站里发现的双柄啤酒陶罐。这一证据说明在6000年前,啤酒酿造技术及制陶技艺在两河流域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他们在1992年11月5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发表了关于这一重大发现的论文。此外,有关啤酒发源地的证据也曾经在苏格兰的拉姆岛(Rhum)上有所发现,那些文物至今也都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在中国距今3500多年的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中国啤酒“醴”即蘖法酿醴的证据。
啤酒花的引入
古代的啤酒由于添加了药草、枯茗、香桃木和枣椰子等香料,品尝起来和现代的啤酒相比显得有些怪异,尽管古代酿造啤酒的过程和现代十分相似。真正的现代啤酒是以啤酒花的引用作为标志的。正是啤酒花所赋予啤酒这种特有的苦味才使得啤酒变得爽口、解渴,这也正是掺啤酒花酿造的啤酒在整个中世纪十分流行的原因。在啤酒中使用啤酒花的最早记录是斯洛伐克人。据公园448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斯洛伐克人用来宽带拜占庭国王使节的啤酒,就是加啤酒花酿造出来的啤酒,带有一种清香的苦味。在德国的巴伐利亚(Bavaria),威尔海姆公爵四世于1516年制定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啤酒法规之一《纯粹法》,该法规定啤酒只能使用大麦、啤酒花和水酿造。尽管现在不少啤酒酿造公司并没有严格执行此法,但该法至今还受到德国政府的保护。
现代啤酒的发展
在19世纪以前,下发酵型的储藏啤酒(LagerBeers)并不普及,只能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和捷克的波希米亚(Bohemia)发现他们的身影。这是一种多泡并相当爽口的啤酒类型,是今天市场上最普遍的商业啤酒。19世纪后由于工业冷藏箱的诞生使得大规模生产储藏式啤酒成为可能。储藏啤酒比上发酵型的艾尔啤酒(ALeBees)清澈、清淡,苦味也那么重。大规模投入市场以后,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啤酒类型。然而在现今的英国、比利时和部分德国城市,人们还是十分抵制储藏式啤酒而钟情于艾尔型啤酒。
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
1881年,E.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粹培养法,使啤酒酿造科学得到飞跃的进步,由神秘化、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蒸汽机的应用,1874年林德冷冻机的发明,使啤酒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全世界啤酒年产量已居各种酒类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产啤酒101588.7Ml。
6. 啤酒的毕业论文
1、二氧化碳:指啤酒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些二氧化碳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它有利于啤酒的起泡性,饮后赋予一种舒适的刺激感觉,即所谓的杀口力。特别是在15℃左右饮用时,二氧化碳逐步放出,给人以清新、爽快的感觉,还能闻出啤酒特有的酒花香味。
2、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质量好的啤酒泡沫洁白细腻,持泡时间长、挂杯性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3、浊度:是以EBC浊度单位表示啤酒透明度的外观指标,好啤酒的浊度很低,在0.5EBC单位以下。差的啤酒可产生失光,甚至混浊,浊度数值就高。引起酒液混浊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总数超标引起的生物性混浊,这种酒已不能饮用,另一种是由于啤酒在贮存过程中,酒的蛋白质、多酚等物质遇冷或氧化产生的混浊,冷混浊在啤酒恢复到室温后可自行消失,这种混浊并不影响饮用,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将酒冷藏的温度过低,一般在10℃~15℃即可。
4、酒精度及原麦汁浓度:酒精度指酒液中酒精的百分含量,可用体积百分数或质量百分数表示。原麦汁浓度是依据酒精度及啤酒中的真正浓度按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数值,用其来表述原料麦汁的多少。我们见到的标签标注的10°或11°等均是指酒的原麦汁浓度,它可读为10度或11度,今年颁布的新国标则标记为10°P或11°P。原麦汁浓度与酒精度不是一回事,通常情况下,原麦汁浓度高则酒中含酒精也越多,我们常饮用的11°啤酒其酒精度在4.5%(V/V)左右。虽然啤酒中酒精含量较低,但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促进酒精在人体内吸收,因此一次大量饮用也会醉酒伤身。
5、总酸:指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及其他有机酸的总量。啤酒中的酸包括挥发性及不挥发性的各种酸,如乙酸、低碳脂肪酸及乳酸等。适宜的总酸能赋予啤酒以柔和清爽的口感。如果总酸过高或酸味明显,则是污染了杂菌的标志,这样的酒不宜饮用。
6、双乙酰:是在啤酒主发酵期间酵母代谢的产物,是啤酒口味不成熟的标志。如其含量超过风味阈值,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馊饭味,酵母菌种、原料和麦汁组成、发酵条件等均影响啤酒中双乙酰的含量。由于其风味阈值比较低,对于优质淡色啤酒而言,双乙酰含量在0.10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