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发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啤酒里面的气主要是分布在这个啤酒里面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震荡,在开瓶的过程中,它就从水分子里面分解出来,三年出来又产生很多气体,这个气体就是所谓的雪花冒一些泡,她就是九里面的二氧化碳,在造这个啤酒的过程中,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混在酒里面进行了罐装,罐装好像是密封了二氧化碳就排不出来,这就二氧化碳就和啤酒混在了一起当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拿回家把啤酒瓶盖打开的时候,嗯如果你在摇晃里面的话,那里面二氧化碳都冒出来了,这个时候又产生很多的气体。
2. 啤酒是由什么发酵而成的
从啤酒原料外观观察主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形成和消退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低泡期、高泡期和落泡期。
(1)低泡期 酵母在繁殖槽浸膏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后进入到主发酵池,4~5个小时后发酵液表面出现洁白而致密的泡沫,并从池边开始向中间蔓延,逐渐形成菜花状,维持这个过程大约1~2天。低泡期浸出物每天下降0.6~1.0%,如果不冷却温度,每天自然上升1℃左右。pH下降到4.7~4.9.
(2)高泡期 低泡期过后,泡沫层卷曲状隆起,可达30cm高,轻轻吹开泡沫层,能够看到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往上冒。由于麦汁中的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不断析出,因此泡沫层逐渐变为棕黄色。高泡期一般持续2~3天,每天降糖1.2%~2.0%。若低于这个数值,说明发酵不旺盛。大多在第三或者第四天到到最高发酵温度,由于发酵旺盛,需要人工冷却保持一定温度,低温发酵控制发酵温度不超过在9℃,最高发酵不超过12℃。高泡期酸度达到最大,pH下降到4.4~4.6.
(3)落泡期 高泡期过后,酵母停止增长,降糖速度变慢,泡沫逐渐减退并且颜色加深呈棕褐色,这个阶段我们叫做落泡期,落泡期持续约2天,每天控制温度下降0.4~0.9℃,耗糖0.5~0.8%,pH保持恒定或略微回升。
随着二氧化碳起泡减少,泡沫回缩和酵母细胞凝聚沉淀,在啤酒原料发酵醪表面逐渐形成由泡沫、酒花树脂、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等物质组成的泡盖。这层泡盖为褐色膜状物,厚度达2~4cm。
3. 啤酒酵母发酵的原理
是的。
主发酵又称前发酵,是啤酒发酵的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酵母完成了增殖、厌氧发酵及其沉淀回收等,消耗了大部分可发酵性糖和可同化性氮的等麦汁成分,排出的发酵代谢产物及啤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发酵一般需要6~8天,长的可达8~10天。
从现代发酵技术和增加啤酒产量的需要出发,目前的主发酵过程大多控制在5~6天,有的发酵新技术(如固定化酵母发酵)只需要48小时左右。
传统发酵的主发酵过程的好坏,可按以下顺序在外观上进行检查:
1、从酵母添加槽放到主发酵槽以后4~6小时,即应从槽边开始向中间形成许多细腻的泡沫,在24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可形成高15~20厘米,形状如花菜一样细密的泡沫层,这证明主发酵起始发酵快,酵母活性高,悬浮细胞数多,酵母的增殖情况良好。
2、轻轻吹开槽边的泡沫层(一般槽边的泡沫层薄而松,中间堆得高额密,这是正常现象),可以看到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泡上涌,这表明发酵旺盛,酵母发酵性能良好。
3、在开始发酵后的前3天内,每天检查2~3次发酵液的品温与糖度、如发酵降糖速度快(平均每天1.5~2°P),温升速度比较快(冷却水用量大),说明酵母发酵力强,麦汁组成良好。
4、在发酵进行到第4、5天,虽然发酵速度渐趋缓慢,但每天仍能降0.6~08°P的糖度,液面泡沫层平稳,无明显大气泡,泡沫上有一层均匀的棕褐色泡盖,这表明发酵过程渐趋结束,酵母已开始沉降,发酵过程正常。
如果发现泡沫层推向一边,则为发酵液的对流情况不良,温度不均匀或出现了复发酵。
如发现后期泡沫粗松,泡盖形成散碎,则可能是麦汁组成不良(可发酵性浸出物不足),或是酵母性能不良(发酵麦芽三糖的能力较差)。
5、下酒前,捞去泡盖后,以烧杯取少量发酵液,对光检测,发酵液要较澄清,嗅之有嫩啤酒的清香味(接近酒花香味的混合香味),尝之则已有基本的啤酒口味特点,略有二氧化碳的刺激性和甜味,无不良异味、酸味和突出的酵母味(稍有酵母味是允许的)。
6、下酒结束后,后发酵起始发酵速度很快,证明麦汁组成良好。
堆积在主发酵槽底的酵母泥层较紧密,是酵母凝聚性能良好的表现。
7、外观发酵度可达65-70%。
通过以上外观鉴定可基本判别主发酵的好坏。
4. 啤酒发酵的主要工艺技术原理是什么
传统的啤酒酿造主要有两个阶段,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在第一个过程中,酵母菌大量在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繁殖,诶第二阶段厌氧发酵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厌氧发酵,产生大量酒精。
5. 啤酒发酵的原理和目的
一、酒精发酵
酒精的形成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催化条件。糖份是酒精发酵最重要物质,酶则是酒精发酵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在酶的作用下,单糖被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其他物质。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帕斯特发现酒精发酵可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写了“发酵是没有空气的生命活动”的著名论断。酒精发酵是最重要的酿酒工艺原则之一,酒精发酵的方法很多,如白酒的入窖发酵、葡萄酒的糟发酵室发酵、黄酒的落缸发酵,啤酒的上发酵下发酵等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也可制成酒精,而不仅仅局限在发酵这一方法上。
二、淀粉糖化
酒精的生产离不开糖,但是在一些酿酒的原料中不一定都含有糖,这时就需要对一些不含糖的原料进行一下工艺处理,从而得到所需糖份。采用淀粉酶进行淀粉的水解。当水温超过50℃时,淀粉溶解于水,淀粉先经液化酶液化生成糊精和麦芽糖等中间产物,再经酶糖化使麦芽糖最后逐渐变为葡萄糖。我们称这一过程为淀粉糖化。从理论上说,100公斤淀粉可掺水11.12升,生产111.12公斤糖,再产酒精56.82升,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达不到这个数字,这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糖化淀粉过程一般需用四至六小时,糖化好的原料可以用来进行酒精发酵。
三、曲的种类及制曲方法
曲是一种糖化发酵剂,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要酿酒先得制曲,要酿好酒必须用好曲。制曲本质上就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的过程。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和产品。根据制曲方法和曲形的不同,中国白酒的糖化剂可以分成大曲、小曲、麸曲、酒糟曲等种类。
①大曲:又称块曲或陈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统称大曲。
②小曲:又称药曲、南曲、酒药,曲坯较小,主要用大米、小麦、米糠、药材等原料制成。
③麸曲:又称皮曲、块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 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酿酒时,需要与酵母菌(纯培养酒母)混合进行酒精发酵。
④酒糟曲:用酒糟加麸皮制成。纤曲用纤维素酶菌制成。液体曲将霉菌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制成。制曲是中国白酒重要的酿酒工艺之一,曲的质量对酒的风格影响很大,以至人们常以曲种来确定酒的名称,如大曲酒,小曲酒等。
四、原料处理
任何酒品的质地优劣首先决定于原料处理的好坏,酒品的酿造务必在原料处理上下工夫。酒业圈中有一句俗话“三分技术,七分原料”,说的是要酿出好酒原料是根本,技术是关键。我国地域辽阔,酿酒原料种类甚多。如黑糯米、薏仁米、乔麦、小米等五谷杂粮,都是酿酒的绝好原料。不同的酿酒原料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选料、洗料、浸料、碎料、配料、拌料、蒸料、煮料等等。酒类新产品开发空间很大,可以利用本地特产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酒类产品。
五、蒸馏取酒
蒸馏是提取酒液的主要手段。酿酒原料经过发酵后获得的酒精和水份,同时还含有一部分香型物质。如何将酒精分离为气体和液体呢?酒精的理化性质对我们有所启示:酒精气化温度为78.3℃,发酵过的原料只要加热至78.3℃以上,就能获得汽体酒精,冷却之后即为液体酒精。不同质量酒液的形成是因为由于温度的作用,在加热过程中,水分和其它物质会掺杂在酒精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掺杂的情况也随之变化,蒸馏温度在78.3℃以下取得的酒液被称作“酒头”;78.3℃-100℃之间取得的酒液被称作“酒心”;100℃以上取得的酒液被称作“酒尾”。酒头和酒心的质量较好,杂质含量较低,为了保证酒的质量,酿酒者常常有选择的取酒。我国名酒用“掐头去尾”工艺进行蒸馏取酒的不乏其例,世界名酒酿造大多采用此方法。
六、老熟陈酿
刚生产出来的新酒,有辛辣味且不醇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经过贮存一定时间,让其自然老熟,可以减少新酒的刺激性、辛辣味,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口味比较协调,这种现象在酿酒行业里称为“老熟”或“陈酿”。如法国勃艮地红葡萄酒和中国黄酒;许多酒的新酒常显得淡寡单薄,如中国白酒和苏格兰威士忌酒。这些酒都需要贮存一段时间后才能由芜液变成琼浆。陈酿的做法是将酒放在陶、瓷或酒海等具有轻微透气、渗漏性的容器内。如法国勃艮第红葡萄酒用大木桶装室内贮存,中国黄酒用坛装泥封口入土贮存。有的中国白酒用瓷瓶贮存,有的苏格兰威士忌用橡木桶贮存。随自然界温度变化而不人工调整。在陈酿期间,使酒质发生变化的奥妙在于随着贮存日期的不断延长,酒体进行自发的反应。当然对陈酿也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陈越好,要根据酒型、气温等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世界上众多的名酒之所以味美优雅,与其陈酿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陈酿中各种变化对酒体影响较大,或许挥发增醇,或许浸木夺色,酒品的风格在老熟陈酿过程中逐渐完美明朗起来。
七、勾兑工艺
勾兑是酿酒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简单说就是白酒刚酿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由于原料质量不稳定,生产季节更换,操作工人变更等原因,人们不可能总是获得完全相同质量的酒液,这时就需要勾兑统一口味,去除杂质,协调香味。然而勾兑不是简简单单的向酒里掺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础酒的组合和调味,是平衡酒体。有时一种年龄的酒兑上另一种年龄的酒,一个地区的酒兑上另一地区的酒,一个品种的酒兑上另一品种的酒,都能得到色、香、味、体更加协调的新酒品。这是一种保持独有风格的专门技术。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风格,勾兑时务必将各种相配或相克的因素全面考虑进去。这个工作难度颇大,个人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勾兑工艺中选择和确定配兑比例是最关键的工作,好的勾兑者在不少名酒产地被誉为艺术大师。
6. 啤酒的酿造原理
冰纯啤酒也是啤酒中的一种
但它既不是冰冻后的啤酒,也不是啤酒加冰块,它是以这种啤酒的生产过程的特点来命名的。
冰纯啤酒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一种冰点的过滤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啤酒更加的清澈。冰啤的酒精度要比一些普通啤酒的高一点。
冰纯啤酒的酿造原理是,将啤酒处于冰点温度,使之产生冷混浊,然后滤除,生产出清澈的啤酒。
啤酒中的蛋白质就会和冰晶结合形成混浊悬浮,滤除后即可生产出非常清澈的啤酒。它的色泽特别清亮、口味也更加醇厚,但余下啤酒的酒精含量则会升高。
7. 啤酒发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1、啤酒中二氧化碳部分是发酵时自己产生的,部分是后期充进去的2、现在国内的啤酒都是高浓酿造,光靠发酵产生的已经不够了,基本上都要在过滤后稀释的时候充一部分3、CO2用于备压和稀释,氮气用于备压,氮气备压不利于啤酒溶解氧控制,现在用的厂越来越少了
8. 啤酒发酵的主要过程
啤酒发酵一般发酵5~10日为一个周期。
啤酒在酿造过程中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3个过程。
其中发酵过程是将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
9. 啤酒主发酵的原理
1 上面发酵啤酒采用上面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随CO2浮到发酵面上,发酵温度15-20°C。啤酒的香味突出。 2 下面发酵啤酒采用下面酵母。发酵完毕,酵母凝聚沉淀到发酵容器底部,发酵温度5-10°C。啤酒的香味柔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采用下面发酵啤酒。
10. 酿啤酒的原理
1斤麦芽能酿9斤的啤酒。啤酒麦芽是大麦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经浸麦、发芽、干燥、除根的操作过程,生产上称为制麦。
制麦前的大麦须除杂与分级,以2、2、2、5、2、8毫米孔径的筛面将麦粒分成大、中、小三级分开投料,以便浸麦、发芽和麦芽的溶解度均匀一致。
选麦要求精选后的净麦夹杂物不得超过百分之0.15,麦粒的整齐度,即腹径2、2毫米以上麦粒达百分之93以上,精选率一般为百分之80到百分之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