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青岛啤酒

2016年全国啤酒产量(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

啤酒之家 2022-10-05 07:15 编辑:admin 288阅读

1.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

龙啤是本溪龙山泉啤酒有限公司的简称。龙啤始建于1981年,三十年来始终追求着质量为本、信誉为上、积极进取。龙山泉啤酒以品质优级的麦芽、大米及酒花,配上天然泉水为原料精心酿制而成。龙山泉啤酒的特点:口味醇正爽口,泡沫持久细腻,营养丰富。

2009年初,龙山泉公司做出了一个让竞争对手翘起大拇指的决策:集中力量,新建国际化纯生生产线!

当时,啤酒市场的“战火硝烟”,最普通的消费者也会感受到。大节小节密集的促销接踵而至,啤酒合到1元钱一瓶!本溪市场几十种的啤酒品牌厮杀,面对国内外大品牌的压顶覆盖,同等规模企业的拼力争夺,龙山泉啤酒将如何发展?这个问题盘旋在龙山泉决策人思想中已经很久了。就企业目前的市场、设备、品牌等综合实力衡量,十年八年内企业吃喝是不愁的。企业坐等吃喝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设世界最好的啤酒生产线,占领竞争制高点!

一个令业内刮目的大胆决策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出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龙山泉啤酒

外文名

Yongsan BEER

口味

口感醇厚柔和

基本概述

全新生产线

龙山泉纯生

决策一出,仿若巨石击水,千浪翻起!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无法估计,各行各业收缩战线,此时大投入,风险太大!

企业目前的设备不是最好,但绝不是最差的,省内同等规模企业很多家的设备与我们现在的设备装备水平比还差的远呢!

市场变化莫测,竞争让利润空间越来越薄,投资回报不成比例!

竞争对手的产能过剩,运距就在合理的半径之内,多年来虎视眈眈!

反对的声音是有道理的。

总经理兰宠印说,放眼全球市场,还没有习15个行业是没有竞争的,还没有哪项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做就做得最好,站在高点上,至少我们可以在下一轮竞争中从容面对市场,微笑对待客户!

没有争议就不用决策,没有高点就不是决策,没有力排众议就称不上战略决策!于是,2009年5月20日,瞄准国际化标准的龙山泉纯生生产线开工建设。

按照占领制高点的决策思路,新生产线主要设备全部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

啤酒灌装机引进德国KHS公司。该灌装机是德国KHS公司09年最新换代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具有三次抽真空、两次蒸汽杀菌等工艺。

糖化、发酵设备采用了德国兹曼公司,工程由该公司全权负责,属于交钥匙工程;

板式换热器、麦汁充氧、酵母添加等设备引进于瑞典阿法拉伐公司;

空瓶检验设备引进德国海富公司,全方位检测空瓶,确保产品质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龙山泉纯生生产线于2010年5月15日全面建成并投入试生产。

新建的纯生生产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并具有显著的节能特点,与原生产线相比,可节省蒸汽50%,节电30%,节约酒损15%。整套装备全国一流,全省行业内第一。

据统计,全国近200多家啤酒企业,全国年产量2200万吨,纯生生产线仅有不到20条,基本被一线品牌企业垄断。龙山泉公司的决策和已完成的答卷,打破了一线品牌企业拥有高端设备和资源的格局,跳出了与同等规模企业低端领域中的你杀我夺,另辟蹊径,成功晋级!

2010年起,龙山泉在至高点上从容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2.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万吨

100%。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

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98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华润雪花继2011年企业总销量突破1000万吨后,2013年雪花啤酒品牌销量达到1062万吨,企业总销量与雪花品牌销量连续四年突破双千万吨。2016年华润雪花啤酒总销量达到1171.5万千升,共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约26%的份额。

3. 中国啤酒年产值

可以做代理:

中国扬子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汽车、家电、建筑材料、设备模具、酒水饮料等数十个行业。中国扬子集团自组建以来,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在扬子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扬子视察和指导,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中国日用电器功勋企业等数百项荣誉。扬子始终秉承“一切要变,唯有造好产品的信念不变”的品牌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国家领导人的广泛荣誉和认可。

扬子健康啤酒品牌简介:

滁州扬子红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酒水饮料研发、生产、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啤酒、水、饮料等相关产品,运作团队达300余人。公司合作果园7000多亩,引进西欧生产技术,年产值高达300000吨,与多家酒业合作生产及销售等,在华东地区有较影响力的生产酿制基地。而滁州扬子红酒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酒水项目的运营,目前主要运用养生啤酒系列,如:扬子玛咖啤酒、扬子精酿啤酒以及扬子苦荞啤酒等,凭借强大的品牌实力和运营实力面向全国发展代理合作商。

4.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瓶

德国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啤酒之乡.全国有1300家啤酒酿造厂,啤酒年产量为1.2亿百升.(法国0.2亿百升,英国0.6亿百升),至少有5000种不同的啤酒种类.啤酒是德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但在有些地区葡萄酒更受欢迎.日尔曼人在远古时代就开始酿制和饮用啤酒,到了人均年饮啤酒143升,按照500毫升一瓶啤酒来算,差不多每年一个人要喝286瓶啤酒。

5. 历年中国啤酒产量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6.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公斤

随着中国精酿啤酒的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半的在国内建设及来了。而且国内的政策对中小型啤酒厂的扶持也很多大。啤酒厂分为几个区域,第一酿造车间,啤酒的煮氟,要煮氟锅四个,在储存降糖要几十吨的储存罐几个!第二罐装车间设备洗瓶机,杀菌机,贴标机,罐装机!第三各种辅助设备!第四库房

第一选好厂房地址,根据不同地段租金一般约100到180万。设备主要看选择的型号和配置一般约需50-70万,灌装设备大约20-30万,生产需1-2人配酿酒师约18万,啤酒原料(主要原料为水,辅助原料为麦芽,啤酒花,酵母)原料按2.5元一升计算,年产量按240吨计算,一年约(240000*2.5)60万,水电费按年产量240吨约13万,这样一年的成本需要180+70+30+18+60+13,那么第一年的收入约168万(240000*7)具体还是要看多大的设备场地,具体的产量而定。

从厂房到基建到设备到人员到生产运营 到销售。所有的环节都会有不同的费用。可以根据我上面的大概价格 预估下,一个小型的啤酒厂,年产三万多吨就要大概三千万!当然更方便的是直接找到相对应的专业人员给你建议。

7.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吨

直接就按1千升=1吨来算,严格意义上说啤酒的比重不是1,约是1点零零几,但现实情况是,凡是国内的啤酒厂,上至厂长总工,下至普通操作工,谈到啤酒计量时,都是把吨和千升对等起来的,说年产量10万吨或10万千升在业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书面语中用千升多一点,口头语中用吨多一点。

8. 啤酒年产量多少吨

需要100万元 新建一条500吨啤酒生产线, 该技改项目主要内容是土建工程,新建糖化楼100平方米;新增 发酵罐区50平方米;新建制冷造气车间50平方米;新建成品库、原料库、配件 设备库90平方米;新建灌装车间50平方米;增建实验中心楼500平方米;新增 职工活动中心50平方米;另建污水处理站100平方米;另建循环水池50平方米 ,硬化厂区道路50平方米;新建排污渠60平方米。

土建总量 平方米。需求融资金额: 100万元

9. 中国啤酒产值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

河北省藁城市

  藁城市

  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

  河北省藁城市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耕地82.1万亩。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普及、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粮食总产53.5万吨,粮食单产、粮食优质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市)前列。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5.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二是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将原来的“三密一稀”“两密一稀”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减次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五是实行了“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快农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市、乡、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电、水、路、林、田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一改三化一整治”工程。

  黑龙江省五常市

  全方位实现粮食生产标准化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2.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0.4万亩。辖11个镇、13个乡、260个行政村。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1.63亿斤,被评为全国1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之一。2005年全市粮豆薯作物面积360万亩,比上年增长5.4%,2005年粮豆薯总产34.1亿斤,比去年增加8%,粮豆薯平均单产948斤,比去年增长2.4%。其中水稻总产17.1亿斤,比去年增加4%,水稻单产1096斤,比去年增长2%。玉米总产13.76亿斤,比去增加8.8%,玉米单产1146斤,比去年增长8%,大豆单产320斤,比去年增长3.2%。2005年粮食商品量24.1亿斤,比去年增加9.3%,人均占有粮食5102斤,可向外调出商品量19.7亿斤,比去年增加9.3%。全市实现产值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仅粮食生产一项,人均增收2500多元。

  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升级。一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上实现高标准。今年的物资投入充分体现节约、优质、高效和精量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确保投入标准。水旱田全部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几年来,先后培育出松粳二号、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种。

  建立2.5万亩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繁育,保证了良种供应。二是在整地上实现标准化。该市坚持抢墒整地,松、翻、旋、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今年全市整地面积150万亩,达到待播状态面积180万亩。三是在播种、育苗、栽培上实现高标准。在今年粮食生产上,该市严把播种、育苗、栽培质量关。在旱田生产上,采取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细摆种,给种子萌发创造适宜条件。水田生产上,实行“三早一抢一保”。通过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抢上头茬水,保证标准。四是在灌溉和收割上实现标准化。全市大面积推广了旱耙、旱整地、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可节水40%。

  安徽省霍邱县

  做强产业提高效益

  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发展,把优质粮油生产确定为振兴霍邱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县确立了“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良种良法,主攻单产;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发展优质稻订单60万亩、优质小麦订单30万亩。全县日产量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16家。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县政府给予扶持奖励。全县已发展了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7家,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0家,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0多家。为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优质稻开发“1511”工程,即在5年时间内,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种植优质稻100万亩,生产优质稻10亿斤,进一步拉紧水稻生产的产业化链条。

  强化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产量水平。一是建立了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县农委专门成立了粮油作物品种引进品试鉴定委员会,筛选适合本县推广的主导品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在全县实施了“5122”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即全县500名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一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1000户种养大户;培训农民20万人次;农民增收200元。三是大力开展高产攻关活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粮食作物“万、千、百”优质高产攻关活动。四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了“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以协会为纽带,把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联为一体。五是大力推广适用技术。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技术的推广。

  河南省滑县

  发挥优势加快“四化”进程

  河南省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属小麦主产区。2005年该县发挥产区优势,深挖增产潜力,灾害之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粮食总面积250.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7.4万亩,平均单产438.8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2公斤,总产11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4.5万吨。

  创建“11331”工程,推进良种化进程。依托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滑县种子公司(一个龙头);组织全县种子生产者创建了滑县种子协会(一个协会);通过大力实施“11331”工程,该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丰富服务手段,推进良法应用步伐。实施科技入户,构建“5320”体系。下大功夫开展了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示范户、20000个辐射带动户的科技入户工作,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滑县特色的“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

  开展两次行动,推广配方施肥。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县、乡、村配套建立了“放心农资”超市和测土化验工作点;2005年粮食生产共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其中配方肥应用面积60万亩,较好地起到了科学施肥、节约成本的作用。

  推广关键技术,科学指导生产。针对农情,邀请部、省专家实地会诊,制定相应对策,分派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科学指导粮食生产,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投入的合理化。

  滑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四化”进程:

  科技化。依靠“11331”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为主的良法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

  标准化。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化。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滑丰”种子品牌,做强“华州”粮食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努力使滑县粮食再上台阶。

  产业化。依靠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好粮食强县基础。

  湖南省湘潭县

  狠抓组织领导狠抓粮食转化

  湖南省湘潭县耕地100.62万亩,其中水田93.76万亩,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年产粮8亿公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多年来居湖南省首位。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83.645万亩,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量90.9万吨,同比增长2.8%;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26公斤,比2004年增加15公斤,全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47万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可提供商品粮总量各项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前列。

  湘潭县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成立了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把粮食生产作为县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

  抓政策落实,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广泛宣传贯彻了中央1号文件。在全县形成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大计的热潮。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六不准”,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抓技术服务,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重点做到了物资准备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生产资料质量保障到位。

  抓粮食转化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47万吨,粮食转化率达51.7%。一是作为饲料用粮。二是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采用以村组为单位,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定单收购、基地建设的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种粮的比较效益稳步上升。

  抓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水库除险保安等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硬化步伐,新建通村公路12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

  吉林省榆树市

  榆树市

  依托资源强化产业带建设

  榆树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200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榆树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斤。该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依托资源优势,全市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立西部百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沿“一江两河”建立了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沿东部丘陵地带建立了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三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部实现良种化、标准化种植,并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目前,三大基地突显优质优势,已成为德大、大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

  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5.5万公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造。在全面实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达到每公顷施用农肥30立方米。全市化肥施用量35万标吨,比去年32万标吨增加了9.3%;配方施肥应用了“稳磷、增氮、增钾、增锌”的技术,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此项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1.5亿斤。

  通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推进工程,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百万亩全程机械化,降低斤粮成本0.06—0.10元,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增产粮食1亿斤。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今年全市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6.5亿斤增加到今年的48.4亿斤,增长了1.9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02亿斤;大豆增产0.4亿斤;水稻增产0.4亿斤,其它粮食作物增产0.08亿斤。实现了全市粮食总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既定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

  实施项目建设创新生产技术

  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荣誉称号,为努力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作用,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

  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呈现“三增”的特点:一是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33万亩,较上年增加12.78万亩。二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亩均粮食单产450公斤,较上年的439公斤增加11公斤。三是农民种粮效益继续增加。在粮价较上年小幅下跌的形势下,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1.44亿元,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645元,种粮纯收入870元。

  以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90多万亩,优质中、弱筋小麦生产基地80多万亩,优质啤酒麦原料基地20多万亩。

  以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支撑,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大力组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努力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测土配肥、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机插秧、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三是病虫害防治和抗逆减灾技术取得显著成效,面对今年三麦、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形势,全市上下强化植保预警体系建设,坚持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病虫害损失率在3%以下。

  山东省兖州市

  依靠科技搞好技术服务

  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

  2005年,兖州市按照“保护耕地,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坚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应用”的粮食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达到了43.4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粮食人均占有量1018公斤,商品率达到70%,通过粮食加工利用和市场流通等形式,全年提供商品粮总量达30万吨,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全市已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市、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800多人,农技人员实现了定岗、定编,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达到了队伍稳、人心稳、事业心强。

  建立完善科技示范带动体系。建立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超高产攻关示范田和1000块高产示范田,重点示范推广了10个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该市选聘了1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承包100个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1万名科技明白人。该市还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个农民科技书屋。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兖州市农业信息网、兖州市农业蔬菜信息网,建立了农业110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扎扎实实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配方施肥覆盖面达95%以上,肥料施用量减少了10%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深挖潜力实现八大突破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辖13个镇43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32万亩,年均粮食面积在160万亩左右,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2003年至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7.97亿斤,同比增长2.2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7.5亿斤,同比增长1.9亿斤;水稻总产7.18亿斤,同比减少0.47亿斤,杂粮总产3.29亿斤,全区人均占有粮食1790斤,粮食商品率75%,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比上年人均收入3700元增加了160元。

  今年,该区强化措施,狠抓了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做法:“实现八大突破”。

  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上实现新突破,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引导粮农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2.4余万亩,比上年154.9万亩扩大37.5万亩。总的调整趋势为调增主导(大宗)粮食作物面积,稳中有增小杂粮作物面积,全区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品质和总产。2005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科技含量,全区实用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5%,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

  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粮食生产“一优两高”。

  在粮食政策落实上实现新突破,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粮食流通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加工增值水平。把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以发挥较大的带头作用,提高全区粮食生产加工水平。

  在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实行粮食生产奖励制。2005年,全区粮食生产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

  四川省中江县

  突出项目管理搞好设施建设

  四川省中江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大县。耕地104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全县粮食总产71.21万吨。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中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粮食生产两年跨两大步,今年粮食总产、单产和商品率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2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

  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2.66万亩,比上年增加7.86万亩,增4.50%;亩产417.5公斤,比上年增10公斤,增2.48%;实现粮食总产76.26万吨,比2004年增5.05万吨,增7.1%,比2003年增8.08万吨,增11.9%。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中江县全力实施增粮增收科技项目。

  2005年,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选定10个镇、101个村、1000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示范作物水稻面积共2064亩。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2890户农户,示范户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2.3%,每亩水稻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5.6%以上。建立了百亩超级稻核心区,亩产分别达到703.6公斤和715.3公斤;在10个试点镇建立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区,面积达到2060亩,亩产达到671公斤;辐射带动了全县8万亩水稻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核心农户3152户,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农户2000户,培训主体农户31520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05年,中央、省、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全年总投入2.95亿元,投资114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投入1100万元,改造面积1.93万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10. 中国啤酒年产量多少斤

直接就按1千升=1吨来算,严格意义上说啤酒的比重不是1,约是1点零零几,但现实情况是,凡是国内的啤酒厂,上至厂长总工,下至普通操作工,谈到啤酒计量时,都是把吨和千升对等起来的,说年产量10万吨或10万千升在业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书面语中用千升多一点,口头语中用吨多一点。

11. 中国啤酒年产量排行榜

根据国家标准,以高粱、玉米等原料,采用固态酿酒法酿造的白酒,才能称为纯粮酒。纯粮酒的价值很明显,品质高(不易上头)、工艺复杂(纯传统酿造工艺)、产量低(俗称五斤粮食一斤酒)。

为了规范白酒市场,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区分标准,大致为固液酿酒法、液态酿酒法、固态酿酒法类白酒。除了固态酿酒法之外,其他其实都是掺杂了食用酒精等原料。

很少有企业主动承认他们的酒掺了食用酒精,即使在国家标准里,这项行为是被允许的(标注为固液酿酒法或者液态酿酒法的前提下)。因此很多人被营销喝的是纯粮食酒,却会出现宿醉或者第二天其他身体不适。

既然那么多企业不主动承认他们的酒里掺了食用酒精,我们就联合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权威机构的数据,以2019年所产的白酒为例,来分析一下,中国一年到底能产多少纯粮食酒。

根据中华网汇总的国家统计局资料:2019年全国白酒产量为785.9万千升。

这里我们做一简要换算:因为纯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g/ml,白酒的密度应介于两者之间。为了简化计算,以及为了更大程度上地还原纯粮酒数量,我们假设1升白酒=0.8千克(其实应该在0.8千克到1千克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致得到以下换算数据:

785.9万千升≈628.72万吨

(实际上应高于这个数值)

也就是说,2019年,全国白酒产量大致为628.72万吨。

国家统计局没有对白酒类型进行细分,可知,这628.72万吨白酒应该包含纯粮酒、食用酒精白酒、纯粮和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三种。

众所周知,除五粮液等少数多粮酒之外,纯粮食酒的核心原材料为高粱。即使是五粮液本身,其高粱的比例也占比36%(根据其官方公布的配方信息)。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五粮液产酒16万吨。

//

为了简化整个计算流程和试验数据,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个重要假设:

「假设一」:纯粮酒≈纯高粱酒(实际上纯粮酒产量约大于纯高粱酒)

根据我国高粱种植和消费数据,我们可知,我国每年的高粱基本都处在供不应求阶段,每年酿酒所用高粱都基本是当年的新粮。在白酒企业不公布纯粮酒产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我国每年的高粱产量和进出口量,就可以大致估算,纯粮食酒的年产量。

在这里我们还要引入两个重要假设:

「假设二」:所有高粱都用来酿酒(在我国实际上应为绝大部分)

「假设三」:2019年纯粮酒产量所用的高粱皆为2019年产高粱(实际大致一样)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我们查询到:2019年,我国高粱产量为:

313.7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我们查询到:2019年,我国高粱进口量为:

83万吨

出口量无单一数据。我们再次引入重要假设:

「假设四」:2019年我国高粱出口量为0

根据假设二、假设三和假设四,结合我国2019年高粱产量和进口量,2019年,我国用来酿酒的高粱实际共有:

313.7+83=396.7万吨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按照1:1的比例酿酒,我们把2019年所有的高粱都拿来酿酒,也不可能生产出628.72万吨的白酒。

我们再根据行业普遍的说辞,引入一项重大假设:

「假设五」:5斤高粱产=1斤酒

所以,通过简单换算我们就可知,根据2019年我国用来酿酒的高粱实际数量:396.7万吨,可以产纯高粱酒为:

396.7÷5=79.34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2019年白酒产量为628.72万吨,纯高粱酒的比例约为:

12.6%

根据我们引入的假设二、假设四等重要影响结果的数据可知,2019年,我国纯粮食酒的产量肯定远远小于12.6%这个数值。

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说:“纯粮食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所以,抛开品牌来看,我们能喝到真纯粮酒的概率,在10%以下。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白酒是耗粮率最高、工艺最复杂、产香最有特色的一类酒精饮料。自古以来,每逢兵荒马乱,华夏大地都会实施一轮轮的禁酒令。在中国,禁酒令的实质,是减少粮食的工业化,特别是白酒的酿造。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不少酿酒艺人推陈出新,研制出了多粮的酿酒组合,丰富了我国白酒的品类,也减少了对单一粮食的依赖。

时间走到现代,我们始终处于一个不缺酒,缺好酒的时代,但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这条路并不好走。

下一篇:一个啤酒多少卡路里(一杯啤酒相当于多少卡路里)
上一篇:纯生啤酒的中国批发商(纯生风味啤酒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