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说新语 过江诸人》全篇翻译
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乡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翻译:
从北方渡过长江到建康的一些人,每逢天气晴和的日子常常互相约请到新亭地方,坐在草地开筵饮。武城侯周顗在饮宴中间,喟然叹息说:「江南风景跟中原没有两样,只是眼前的山河与中原不一样!」在座的人都为之哭泣,泪眼相对。只有丞相王导神色严肃地说:「大家正应当同心戮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么至于像被俘在晋国的楚囚那样,一味相对悲泣不图振作呢?」
二、世说新语•期行 全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就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元方这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
三、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是什么意思?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大致意思是 :蒲柳质差,到了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坚,虽经理冰霜严寒却更茂盛
原文《世说新语·言语》第57则:“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注释】
①蒲柳:植物名,即水杨。因为它早凋,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姿:通“资”,资质。
【译文】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可是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你为什么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言语》是《世说新语》的第二门,共108则。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甚至容易言不及义。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
四、世说新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