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格五战斗机
“米格”是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两个人姓氏的组合,不是米高扬一个人的名字。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
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2. 米格二五战斗机
米格-25外号“狐蝠”,1964年首飞,1969年装备部队。乘员1人,动力为两台R-15BD-300涡喷式发动机,翼展14.02米,机长19.75米,机高5.14米,最大时速M2.8(有资料称曾达到过M3.0以上)。爬升率208米/秒,最大升限28000米,作战半径13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7500公斤,载弹量4000公斤。可挂AA-7、AA-8、AA-6等多种空空导弹,米格-25的雷达功率十分强大,据说在地面开机可以杀死1公里内的兔子。 米格-25设计飞行速度达到M3.0,传统的飞机结构材料铝合金因为耐热能力差已经不合适使用。钛金属耐热能力和重量方面都符合要求,但价格昂贵,且苏联对钛合金的加工技术并不成熟。经反复考虑,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格列维奇决定用钢。虽然钢的比重是铝合金的三倍,但在耐高温方面也是铝合金的三倍,且焊接技术成熟。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设计师们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减了结构件的厚度。原型机80%的材料是钢,8%是钛合金,11%是D19抗高热铝合金。机翼前缘采用钛合金,其余翼面采用D19。大量使用钢材顺利解决了突破热障的主要问题,同时高速飞行的机体强度也得到了保证,试飞中曾顶住了11.5G的高过载 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一代截击战斗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主要改进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罗斯空军主力战机之一。米格-31战斗机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全金属机身,整机的50%采用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的轻质合金,其余为复合材料。 米格-31速度快、载弹大、截击能力强。尤其是装备了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完全可以在缺乏空中预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并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机使用。其数据链能将雷达等设备获得的敌机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其他关闭了雷达、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战斗机。多架米格-31之间还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逻时几架米格-31的探测范围就可以覆盖宽阔的正面
3. 米格十五战斗机
米格-15采用机头进气模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容弹射座椅。
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度,带4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15是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雏形。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4股。在机翼前缘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需求。飞机不装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4. 米格三五战斗机
米格,苏联设计生产的一个军用战斗机系列的通用代号。以最初设计者A·米高扬和M·古列维奇姓氏缩写命名。
5. 米格五代战斗机
米格29是重型战斗机
对于米格-29,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三代战机之一。在前苏联空军庞大的作战体系中,米格-29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底层”的角色,因此米格-29存在着航程短、功能单一等缺陷。这些问题对于拥有完整体系的苏联不是问题,但脱离了苏联体系的早期米格-29就啥也不是,在一些局部战争它就被打的满地找牙。即便是俄罗斯,冷战结束后对米格-29也是不大待见。
△“物美价廉”的苏-30SM让俄军有了“扔掉”中型机的底气
此前第14歼击航空团装备的米格-29SMT并非俄军自己采购,而是外销给阿尔及利亚的36架米格-29SMT/UB被退货,俄军才成了“接盘侠”。有意思的是,后来俄军还真的又自己掏钱买了16架全新的米格-29SMT/UB,这样俄军目前就有大约50架的米格-29SMT/UB。
米格-29SMT/UB虽然进行了一些改进,如装备了相对现代的航电设备、强化了多用途能力,为了不“腿短”,还在机背加上了油箱,变身“驼背战机”。但本质上,这批米格-29的机体结构还是脱胎于苏联时期的米格-29。
△广袤的领土让米格-31至今仍大受俄军喜爱,全部机队都得到了升级
对于当前的俄军而言,能够维持一定规模的航空兵队伍已经是幸事,在装备的选择上必然要慎之又慎。俄罗斯拥有广袤的国土,在只能保持有限战机规模的情况下,选择航程远、性能更强的重型战机自然是优先选项。可以说,米格-29在如今的俄军中失宠并不难理解。
6.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是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双三战斗机,即3万米高空,3马赫飞行。米格25打开加力,能维持3马赫10分钟以上。通常用于高空侦察。,米格-25大量采用了不锈钢结构,但这样的高密度材料却给米格-25带来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马赫高速飞行时油料不能支撑太久,而且结构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载弹量,因此,米格-25只是一架能够高速运行的战斗机。
7. 米格五战斗机图片
米格29相比较米格27要强一点
因为飞机,特别是军用的战斗机,轰炸机,歼击机等等,都是一代一代的研发发,不断的更新换代,才使的这些飞机越来越强大的。
一般每更新一代,后面数字就会越来越大,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看出来米格29更为先进一些,也就更厉害哦